一篇游記,,記錄了這座邊陲小城的歷史
走在小城寬闊的大街上,看著周圍這些較為低矮的建筑,,以及路上這些或多或少都有些面熟的路人,,聽著熟悉親切的口音,我的心情漸漸變得平靜下來,。每當我感到有些身心疲憊之時,,仿佛只要回到這座生養(yǎng)哺育了我的邊陲小城,曾經(jīng)的那些不快都會自動的消失在九霄云外,。
博樂市,,是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的首府,位于我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最西北角的邊境線上,,與鄰國哈薩克斯坦接壤,,邊境線長達372公里,距離自治區(qū)首府烏魯木齊約500多公里,。與大城市相比,,這里少了幾分燈紅酒綠,卻多了幾分在江南水鄉(xiāng)之地見不到的豪放之氣,。
博樂城元代叫做‘孛羅’,、‘不刺’,?是古代草原絲綢之路北線的重要城市之一,。?此地山環(huán)水抱,,?形勢殊勝,?西面果子溝險峻如關,?是鄰市伊犁的北部門戶,;北部的阿拉山口,,?是通往中亞的要塞走廊。?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博樂成為歷史上的軍事重鎮(zhèn),,?也是歷史上中原王朝西域用兵的主要通道之一,。清政府討伐蒙古準噶爾部叛亂之時,?這里更是戰(zhàn)略物資集散地,,?戰(zhàn)后派五百兵丁於此結營駐守,,?所以,這座邊陲小城古時又稱“大營盤”,。
不知不覺,,我便在不斷地回憶之中行到了位于博樂城南濱河公園旁的東歸英雄紀念園,一座雕像出現(xiàn)在了我的面前,。只見一匹戰(zhàn)馬高高的揚起前蹄,馬上的騎士手握長刀,,凝視前方,。雕像通體為青銅鑄造,刻畫地栩栩如生,,這一人一馬顯得氣勢非凡,,殺氣騰騰,仿佛當真在那戰(zhàn)場之上馳騁一般,。他便是二百多年前,,蒙古土爾扈特部首領,渥巴錫汗,。
我于雕像之前駐足凝望,,面前的雕像仿佛活了過來,我仿佛經(jīng)歷了時光的倒流,,回到了那個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也看到了那支奔襲萬里,孤軍浴血奮戰(zhàn)的傳奇部隊,。
蒙古民族的主體分為漠北,、漠南、漠西三大部分,,而漠西蒙古的主體是衛(wèi)拉特四部,,如今新疆境內(nèi)的蒙古部族大多都屬于衛(wèi)拉特蒙古。
17世紀初以來,,蒙古土爾扈特部,、杜爾伯特部、和碩特部以及準格爾部共同游牧于額爾齊斯河的中上游以西廣袤大地上,,也就是如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境內(nèi)準格爾盆地北部,。
隨著衛(wèi)拉特蒙古的人口增長,、畜群增多,所以為了爭奪這片有限的草場,,衛(wèi)拉特蒙古各部族之間接連發(fā)生矛盾與沖突,,各部族之間的人口死傷不斷。而當時的土爾扈特部族可汗,,也就是后來的渥巴錫汗的祖先和鄂爾勒克是個極有眼光與胸懷的人,,他不想,也不屑于和其他的部落爭奪這片草場,,于是便開始尋找衛(wèi)拉特蒙古原放牧地以外的空間,,并伺機向外遷移,以此避免與其他部族的爭斗,。
和鄂爾勒克并沒有盲目的亂走一氣,,在決定遷移之前,他便派人前往伏爾加河流域進行探索,,而探索回來的報告情況十分振奮人心——位于俄羅斯西南部的伏爾加河流域土地肥沃,、河流眾多、草場豐美,,溫度適宜,,十分適合游牧民族居住。更妙的是,,原居住于此的諾蓋人已經(jīng)遷走,,此地完全是無主之地,根本不需要戰(zhàn)爭就能獲取,。因此,,在遭受重創(chuàng),牧場也面臨嚴重不足的時刻,,土爾扈特部最終決定西遷,。
終于,在1628年,,和鄂爾勒克率領土爾扈特部以及部分杜爾伯特以及和碩特部眾共計五萬余帳,,正式踏上了西遷之路。由于人口眾多,,并且隊伍之中還夾雜著不少老弱婦孺,,這與小規(guī)模斥候部隊的行軍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于是行程變得艱難而危險,。
在經(jīng)歷了千難萬險,,舉步維艱,歷時長達兩年的長途跋涉之后,土爾扈特部終于在1630年抵達了伏爾加河下游的草原,。在到達這片新發(fā)現(xiàn)的水草豐美的操場之時,,部落中的戰(zhàn)士、家屬以及孩童紛紛欣喜若狂,,露出劫后余生的笑容,。
不少蒙古族的漢子脫掉了長袍,赤裸著精壯的上半身策馬狂奔,,將手中的馬鞭甩的劈啪作響,,同時嘴里發(fā)出興奮的呼喊聲。更有不少人沖進了伏爾加河,,任憑這清涼的河水沖刷著歷經(jīng)了長途奔襲之后疲憊的身體,,原本壓抑的情緒也隨之豁然開朗。而那些跟隨大人一同遷徙的孩子們,,臉上也露出了發(fā)自內(nèi)心的淳樸笑容,。
對于土爾扈特部族的人們來說,水草豐美,、景色宜人的伏爾加河畔顯然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世外桃源,。與之前生活的準格爾盆地相比,這里的環(huán)境似乎更加優(yōu)越,,而且沒有其他的部族與他們搶奪那些有限的資源,他們可以沒有后顧之憂的發(fā)展壯大,。
心中如何想的,,他們就如何做了。身為生活在馬背上的游牧民族,,強大的適應能力讓他們很快便投入了壯大自身的發(fā)展工作之中,。而且在這片草原之上,幾乎沒有其他的部落與之爭鋒,,土爾扈特部可謂是一家獨大,。在首領和鄂爾勒克的帶動之下,部落的發(fā)展進行的一帆風順,。經(jīng)歷了和鄂爾勒克之子書庫爾岱青與孫子朋楚克的兩代經(jīng)營,,土爾扈特部進入了全盛時期,成為了一個強大的汗國,。
然而好景不長,,隨著沙俄帝國在東歐的崛起,漸漸顯露出了對外侵略擴張的磅礴野心,,兵鋒直指伏爾加河河畔的土爾扈特部族,。可以說,在土爾扈特部艱難的立國過程中,,對外最大的敵人,,便是日益強大,野心勃勃的沙俄,。
隨著時間的推移,,沙俄對土爾扈特部的壓迫愈演愈烈,在乾隆二十六年,,也就是公歷1761年,,土爾扈特部當時的汗王敦羅布喇什去世,王位由他年僅19歲的兒子渥巴錫繼位,。
沙俄欺他年少,,乘機插手土爾扈特部直屬于汗王的最高權力機構王公議會‘札爾固’,強行將其隸屬于沙俄外交部,,并對其進行改制,,對‘札爾固’成員實行年俸制,并派遣官員進行直接管轄,,干涉‘札爾固’內(nèi)政,,以達到架空汗王權力的目的。與此同時,,沙俄政府又在土爾扈特內(nèi)部另找代理人,,任命渥巴錫汗的堂侄,策伯克多爾濟為‘札爾固’首領,,以分化瓦解土爾扈特內(nèi)部力量,,與渥巴錫汗相對抗,進而駕馭土爾扈特,。
眾所周知,,蒙古族的信仰是長生天與佛教,但沙俄方面卻妄圖以東正教取而代之,,斷絕土爾扈特部與其他蒙古部族以及中華各個民族的信仰聯(lián)系,。甚至彼得一世還為此親自發(fā)出諭旨,要求傳教士學會土爾扈特部族的語言,,以便說服土爾扈特人改信東正教,。他們制造宗教矛盾和糾紛,對土爾扈特部眾進行大規(guī)模的宗教迫害,,妄圖消滅佛教,,逼迫部族改信東正教,這引起了土爾扈特人強烈的反抗,。
而且因為蒙古游牧民族的驍勇善戰(zhàn),,沙俄方面還強迫土爾扈特部族中的青壯年成為他們對外擴張的武器和炮灰,,大量的蒙古勇士喪生在土耳其和北歐的戰(zhàn)場上。不斷拼命擴張的俄國需要更多的土爾扈特軍隊參與新的戰(zhàn)爭,,需要土爾扈特騎兵去鎮(zhèn)壓無法忍受沉重稅賦而起義的農(nóng)民,;去平定信仰***教的巴什基爾人的叛亂;去遏制不安定的其他周邊游牧民族,;去參加歐洲的戰(zhàn)爭,。
這使得土爾扈特部族的人口急劇減少、經(jīng)濟衰退,,再也無法滿足俄國的頻繁征兵,。17世紀末,在土爾扈特汗國巔峰時期,,土爾扈特人口總共有7萬帳,。而到了18世紀60年代,土爾扈特人口竟然減少到了可憐的四萬帳,。俄國的這種抓壯丁的可惡行為,,給土爾扈特人帶來了極為沉重負擔。
在政治,、軍事,、文化等等方面的多重壓迫之下,土爾扈特人似乎面臨著一個極為嚴峻的考驗和選擇,,這關乎整個部落所有人的身家性命,。渥巴錫汗不堪忍受沙俄方面的草菅人命,壓迫剝削,,憤然決定率領部眾離開這片他們生活了一百多年的土地,,離開這片讓他們走向巔峰卻又跌下深淵,讓他們又愛又恨的草原,,鞭指東方,回歸他們當初離開的那片故土,。
1771年1月4日,,渥巴錫汗召集全體戰(zhàn)士,動員道:“如果土爾扈特人如果不進行反抗,,離開沙俄的勢力范圍,,那么整個部族都將將淪為沙皇的奴隸,再也無法翻身,!”這次動員徹底的點燃了土爾扈特人心中奔向光明,,回歸故土的火焰。
盡管渥巴錫等人力圖對俄國人保密,,但消息還是泄露了出去,。形勢的急劇變化,,迫使渥巴錫不得不提前開始了東歸的行動。他們本來計劃攜所有同胞一同返回故土,。只可惜天公不作美,,這一年竟然是暖冬,河水遲遲無法結冰,,左岸的土爾扈特人無法過河,。渥巴錫只好臨時決定,率領伏爾加河右岸的三萬余戶立即行動,。
第二天凌晨,,寒風凜冽。當陽光灑向銀裝素裹,,大雪覆蓋下伏爾加草原時,,伏爾加河右岸的三萬三千多戶土爾扈特人踏上了征途,離開他們寄居將近一個半世紀的異鄉(xiāng),。用他們的話說就是:“到東方去,,到太陽升起的地方去尋找新的生活?!?p> 渥巴錫汗親自率領一萬多余土爾扈特士兵斷后,,易燃點燃了自己的木制宮殿以及土爾扈特部族所有的帳篷。在熊熊火焰之中,,戰(zhàn)士們展現(xiàn)出了破釜沉舟,,與沙俄徹底決裂的決心,毅然離去,,再不回頭,。
土爾扈特部這樣的舉動,徹底激怒了沙俄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在她眼里,,整支部落就這么從她的眼皮之下溜走,是對俄國皇室的奇恥大辱,。女皇陛下立即發(fā)兵,,派遣大量哥薩克騎兵追擊蒙古部落,同時講伏爾加河左岸沒來得及撤離的一萬多部眾嚴格監(jiān)控起來,。
就在隊伍穿過伏爾加河和烏拉爾河之間的草原之時,。走在外側的一支土爾扈特隊伍,被后方追擊的哥薩克騎兵趕上了,。雖然土爾扈特人是趕著牲畜前進,,倉促之中無法快速組織有效反擊,但還是悍不畏死的與追兵展開了激烈戰(zhàn)斗,。戰(zhàn)況十分慘烈,,九千多名蒙古族戰(zhàn)士和鄉(xiāng)親們壯烈犧牲,。
在隊伍東歸途中的必經(jīng)之路,奧琴大峽谷之中,,一支數(shù)量龐大的哥薩克軍隊搶先占領了這個山口,。面對敵方強大的兵力,渥巴錫展現(xiàn)出了強大的軍事能力,,鎮(zhèn)定指揮:派遣五隊駱駝兵從正面發(fā)起進攻,,同時以火槍隊包抄后路,將這批哥薩克騎兵幾乎全部殲滅,,為之前犧牲的九千名同胞報了仇,。
一路上,除了殘酷的戰(zhàn)斗,,土爾扈特人還不斷遭到嚴寒和瘟疫的襲擊,。由于戰(zhàn)斗傷亡、疾病困擾,、饑餓襲擊,,部族中的人口大量減員,許多人有人對能否返回祖國喪失了信心,。
在這最艱難的時刻,,渥巴錫及時召開會議,鼓舞士氣,,他堅定地說道:“我們寧可戰(zhàn)死,,餓死,病死,,也絕對不能回頭,!”土爾扈特人東歸的消息,此時清朝政府完全沒有得到消息,。土爾扈特部落的戰(zhàn)士們無法和清政府溝通,,更加不可能得到清政府的任何援助。這支拖家?guī)Э?,帶著牲畜的軍隊只能獨自應對俄國部隊的圍剿,,向著既定的目標一步步艱難前行。
乾隆三十六年三月(公元1771年4月),,定邊左副將軍車布登札布得到消息,向朝廷啟奏:俄方派人來通報土爾扈特舉部東返,。直到這一時刻,,朝廷才終于得到了土爾扈特部東歸的消息。
這一消息如同一枚重磅炸彈,,朝中立時炸開了鍋,,文武百官紛紛爭論不休,,有建議將他們擋回去的,有建議把他們接回來的,,更是有不少打著太極和稀泥的,。
最后乾隆皇帝做出了決斷:既然土爾扈特部前來歸順,就該接納,,而不能因為害怕發(fā)生事端而拒絕他們,。所以決定對土爾扈特部接納安置。
在土爾扈特部剛剛到達伊犁時,,俄羅斯就通過外交手段交涉清政府,,要求其不能接受土爾扈特部進入國境,乾隆皇帝得知此事后命人回復沙皇:“此等厄魯特(中國清代時期對西部蒙古的稱呼)因在爾處不得安居,,欲蒙大皇帝恩澤,,投奔大清實屬誠心歸附,大皇帝施恩,,將其戶口,、屬眾分別指地而居,各自獲得安生之所,?!笨蓻]想到,俄國沙皇又提出了交涉,,威脅乾隆若是不將土爾扈特部交出來,,就不惜發(fā)動兩國之間的戰(zhàn)爭。
聽聞此言,,乾隆皇帝龍顏大怒,,立即回復:“爾等若要追索伊等,可于俄羅斯境內(nèi)追索之,,我等絕不干預,,然其已入我界,則爾等不得任意于我界內(nèi)追逐,,若爾等不從我言,,決然不成,必與爾等交戰(zhàn).”
在經(jīng)過歷時長達半年,,行程上萬里的長途跋涉,,這支部隊終于實現(xiàn)了最初的夢想:回到自己的故鄉(xiāng)。他們做到了旁人認為不可能完成的壯舉,,戰(zhàn)勝了沙俄,、哥薩克和哈薩克等軍隊的窮追猛打,戰(zhàn)勝了難以想象的艱難困苦,,承受了極大的民族犧牲,,終于得償所愿,。
在乾隆帝的安置下,這支東歸的隊伍兵分兩路,,一路被安置在了今新疆巴音布魯克蒙古自治州界內(nèi),,而另一支,則是被安置在了這座位于西北邊境線上的小城:博樂,。這群蒙古勇士們扎根在了這片銀色的草原,,而他們的血脈也一代代的延續(xù)到了今天。
如今這群英雄們的后代,,完整的繼承了他們祖先的風俗習慣和優(yōu)良傳統(tǒng),,不論男女老少均是生性豪邁、豁達,。蒙古族的同胞們熱情好客,,對待朋友真誠、耿直,。在今天的博樂,,依舊保留有他們祖先的諸多遺跡。在每年蒙古族傳統(tǒng)節(jié)日:那達慕大會之時,,蒙古族的漢子們都會舉行摔跤,、馬術、叼羊,、射箭等等傳統(tǒng)項目,,吸引了諸多來自全國,甚至全世界的游客們慕名前來,,想要了解這個生活在馬背上的民族的文化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