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龍政變結(jié)束后,,李顯一登基,,就獎賞了功臣,。
其中,,張柬之等五位大臣,被封為宰相;上官婉兒被封為婕妤;李旦封了安國相王;太平則成了鎮(zhèn)國太平公主,。
此外,李顯當(dāng)然不會忘記韋月,他永遠(yuǎn)記得,,當(dāng)初韋月剛剛嫁給他,,還沒過上幾天好日子,他就被流放了,,韋月跟著他,,也是吃盡了苦頭。
在漫長的艱難日子里,,是韋月一直陪著他,,不僅給他生兒育女,而且在李顯恐懼母親,,動了自殺的念頭時,,也是韋月及時制止他,安撫他,,這才保住了他的命,,也讓他能等到今日,重新坐上皇位,。
身為一個男人,,應(yīng)當(dāng)信守自己的諾言,李顯沒有忘,,他當(dāng)初對韋月做出的承諾,,他曾說過,若是他能重新過上好日子,,一定會盡力彌補(bǔ)韋月,,會待她好,。
終于,,韋月多年前沒能完成的夢,如今終于得以實現(xiàn),,她成了后宮之主,,這還不算完,李顯竟然還讓她垂簾聽政,。
而韋月說的每一句話,,對李顯來說,都是舉足輕重,。
獎勵完所有的功臣,,韋月對李顯說的一番話,讓他深感不安,。
韋月對李顯說道:“陛下,,如今你大肆獎賞那些功臣,他們的勢力越來越大,只怕今后會對你形成威脅,!”
隨后,,李顯馬上提拔了一批道士,讓他們在輿論上給予自己充分的支持,,還提拔了一批忠于自己的舊臣,,在政變中發(fā)揮積極作用的功臣們,頓時覺得被冷落了,。
以張柬之為首的五位大臣,,馬上向李顯上疏。
上疏的內(nèi)容就包括:讓韋月專心后宮之事,,不要越權(quán)去管前朝的事,;讓李顯把那些提拔起來的道士,全部殺掉,,認(rèn)為他們是迷惑君王的人,。
桓彥范也是神龍政變的重要功臣之一,他想要提拔自己的親信,,于是在面見李顯時,,這么說道:“陛下,臣的大舅子,,其實也參與了此次政變,。”
桓彥范的用意十分明顯,,他滿懷希望的說了這話,,還期盼著李顯能給他這位大舅子一官半職。
李顯雖不贊同桓彥范的話,,可桓彥范巧舌如簧,,非說他們二人是通過書信,一起來謀劃了政變的事,,李顯迫于無奈,,只能如桓彥范所愿。
可因為這樣,,李顯心中更是認(rèn)為他們功高震主,,想要培植自己的勢力。
李顯對太平和李旦避而遠(yuǎn)之,,開始拉攏武家的人,。
武攸暨被提拔為親王。
太平心氣不順,,故意來嘲諷武攸暨,。
“恭喜你啊,,王爺?!?p> 武攸暨知道太平心里不舒服,,一言不發(fā)。
太平不喜歡武攸暨忍讓的模樣,,她認(rèn)為這是窩囊,。
她又問武攸暨:“你說,我和旦哥哥,,如此盡心竭力的幫他,,最后怎么反倒為你們武家做了嫁衣?”
武攸暨答道:“公主是聰明人,,自然是明白的,。”
太平笑出聲來,,“不就是怕我們的風(fēng)頭蓋過他嗎,?若沒有我們,他也當(dāng)不成這皇帝,!”
武攸暨:“我只是順帶的,,做不做親王對我來說都一樣,公主你是最清楚的,,我對權(quán)勢一點興趣也沒有,。”
“是啊是啊,,你就是個窩囊廢,!你要不是這么窩囊,我也不會讓你做駙馬了,,你不感興趣,,可武三思可是有興趣的很啊,!”
提起武三思,,武攸暨微微皺眉,,猶豫半天,,還是告訴太平:“公主,武三思同上官婉兒有來往,?!?p> 太平愣了一下,問:“你這句有來往,,是什么意思,?”
武攸暨答道:“就是男人和女人的關(guān)系,。”
簡簡單單的一句話,,讓太平如夢初醒,。
她又問:“什么時候的事?”
“早在政變之前,,可以說,,她是做好了兩手準(zhǔn)備?!?p> 太平的腦袋嗡嗡直響,,片刻后,她才說道:“是啊,,她可是上官婉兒,,是我小瞧她了!”
上官婉兒是何等的聰明,,李家三兄妹都以為,,她幫了他們大忙,卻不知,,在同一時間,,她也和武三思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男女關(guān)系,她早就給自己留了退路,,而在太平又聯(lián)想到,,上官婉兒之前還與張昌宗也有曖昧關(guān)系,她終于明白,,不論最后是哪一方獲得勝利,,上官婉兒都是運籌帷幄,不會有任何的損失,。
上官婉兒成了李顯的婕妤,,她看穿李顯的心思,知道他根本不相信李旦和太平這些功臣,,既然他想要拉攏武三思,,而她自己又與武三思有這層親近關(guān)系,自然要推波助瀾了,。
為了鞏固自己的權(quán)勢,,上官婉兒便把武三思引薦給韋月,韋月與武三思也勾結(jié)在一起,。一段時日后,,武三思與韋后之間的不堪行為,在宮中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可李顯卻無動于衷,,仍然親近武三思,時常親自登門拜訪,。
朝中大臣們實在看不下去了,,紛紛上疏,要求李顯斥責(zé)韋月,,不要縱容韋月繼續(xù)同武三思勾結(jié),,李顯不但不聽勸告,反而將這些上疏的大臣進(jìn)行懲治,。
李顯的這些異常舉動,,讓太平有了戒備心。
太平為了讓李顯認(rèn)為她沒有威脅,,做了一件讓人出乎意料的事情,。
她竟然和寺廟里的一個和尚吵了起來,究其原因,,就為了爭奪區(qū)區(qū)一個水碾,。
此事,當(dāng)然是太平無事生非,,畢竟那水碾原本就在寺廟中,,這都是太平計劃好了的。
因為太平實在太過無理,,最后這水碾還是物歸原主了,,太平這么做,當(dāng)然不會是為了一個水碾,,她如今已是家財萬貫,,又怎會在乎一個水碾呢?
她這么做,,無非就是想讓李顯以為,,她想要的只是錢財,而不是權(quán)勢,,只有這樣,,李顯才能對她放心。
一方面,,太平讓李顯安了心,,另一方面,她利用富可敵國的財富,,去結(jié)交有才華的人,,把他們?nèi)颊袛埖阶约旱拈T下,。
李顯把張柬之為首的五個功臣全部流放到嶺南,,武三思害怕他們再次崛起,,說服李顯將他們殘忍殺害。
李旦和太平變得更加小心翼翼,。
這時,,李顯的兒子李重俊,萌生了謀反的念頭,,這一切的起因,,與韋月和安樂公主脫不了關(guān)系。
李重俊本就不是韋月的親生兒子,,韋月待他十分刻薄,,韋月的女兒安樂公主也經(jīng)常欺負(fù)他,李重俊這個太子當(dāng)?shù)氖菢O其的窩囊,。
這也就罷了,,安樂公主竟然向李顯提出,讓李顯立她為皇太女,,這可是從來沒有過的事情?。?p> 但是,,安樂公主從小耳濡目染,,前有武曌這個做奶奶的,當(dāng)了女皇帝,,號令天下,;后有她的母親韋皇后,垂簾聽政,,光明正大的插手政事,。
這就讓安樂公主有了對權(quán)力的渴望,她不甘心只是做個普普通通的公主,,她也想站在權(quán)力頂端,。
嗣圣元年,李顯被廢,,一路顛簸,,韋月當(dāng)時懷了身孕,動了胎氣,,在路上生下一個女兒,,這就是安樂公主。
安樂公主出生時,,連塊裹著她的布都找不到,,李顯只得脫下衣服來包裹她,也因此,,安樂公主的小名就叫李裹兒,。
安樂公主遺傳了韋月的美貌,,甚至是青出于藍(lán)而勝于藍(lán)。
李顯總覺得讓她吃了苦,,所以總是想盡辦法彌補(bǔ)她,,也未曾對她好好管教,這也就讓安樂公主養(yǎng)成了嬌縱任性的脾性,。
不僅如此,,安樂公主還同韋月一樣,在男女關(guān)系方面并不安分守己,。
在她得知父母可能要將她嫁給武崇訓(xùn)時,,她不顧體面,竟私下與武崇訓(xùn)相見,,又和武崇訓(xùn)發(fā)生了關(guān)系,,安樂公主未婚懷孕不得不下嫁。
若是換了其他的公主,,斷然不可能做出這樣的事來,,安樂公主即便如此,李顯和韋月也從來不責(zé)罵她,,長此以往,,她自然而然就認(rèn)為,不論自己再怎么胡鬧,,也不需要承擔(dān)任何的后果,。
李重俊在別人眼里是尊貴的太子殿下,可在安樂眼中,,卻跟個奴才沒什么區(qū)別,,安樂平日里就稱呼李重俊為奴才,李重俊心中憤恨,,卻又拿她沒有辦法,,任誰都知道,李顯無條件站在她那一邊,。
原本,,李重俊想著忍忍也就算了,即便韋月和安樂公主再不喜歡他,,安樂公主無數(shù)次的羞辱他,,這也改變不了,日后他會成為一國之君的事實,,天下都是他的,,忍忍又會怎樣呢?
然而,一切就從安樂公主提出要做皇太女的那一刻改變了,,李重俊再也無法坐以待斃,。
于是,景龍元年七月,,李重俊聯(lián)合大將軍李千里,、李多祚,、李思沖等人,,率左右羽林軍三百余人發(fā)動兵變。
武三思與武崇訓(xùn)父子首當(dāng)其沖被殺掉,。
韋月與李顯向玄武門逃跑,,李多祚率軍趕到,被士兵攔住,。
李顯為了活命,,對著幫助李多祚的士兵們說道:“你們都是我的衛(wèi)士,為何要作亂,?若能歸順,,斬殺李多祚等,將長保富貴,?!?p> 士兵們反向倒戈,這次政變以失敗告終,。
因為政變失敗,,李重俊逃到了終南山。
他怎么也不會想到,,就在他停下來休息時,,一直跟隨在他身邊的幾個羽林軍將他殺害,帶著他的頭顱回去領(lǐng)賞了,。
自從李顯對太平有所猜忌后,,太平已經(jīng)許久未進(jìn)宮了,李重俊的這事,,她也是不聞不問,,整日只待在家中,她不是閑著無事可做,,而是忙著培植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