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翰林院內堂,,一抬頭就見上書‘玉堂’二字,玉堂是來自道家的說法,,乃是神仙居所,,用于此就是為了顯示翰林院的清貴。
舉人中進士,,可稱等瀛洲,,而翰林是進士中的進士,登瀛洲已不足已形容,,要稱等玉堂才可顯示翰林的高貴,。
翰林院原與內閣同在午門內的文淵閣辦公,不過正統(tǒng)七年之后,,就從文淵閣中搬出,,與內閣分離,地位大為下降,,只能算是進修養(yǎng)望之地,,已經喪失了備皇帝顧問的職權。
不過翰林院玉堂之內,,仍設有視草臺,。所謂視草臺,乃是翰林學士為天子起草或修正詔諭之處,,翰林學士草擬詔書即稱為視草,,故而有此名。
只是到了現在,,為天子擬旨的權力盡歸內閣,,視草臺也就成了形式,不再具實際意義。
視草臺前設有公座,,乃正官掌院學士,,侍讀,侍講學士座位,。而翰林院在文淵閣辦公時,,內堂中也有內閣大學士的公座,且居大堂正中,,而掌院學士居于側座,,故而玉堂內的翰林們都稱內閣大學士為中堂,而非閣老,。
公座而下分別擺著兩排交椅,,這乃侍講廳,檢討廳的翰林公座,。待商量議事時,,各位翰林就依官位尊卑,,入官年限依座次而坐,,誰坐在哪里,不得有誤,。
此刻,,侍讀學士掌院事諸大綬就正坐在堂上靠北的公座上。
至于趙貞吉這個名義上的翰林院學士,,因只是兼職,,堂上雖也留著他的公座,但他卻不會來翰林院坐堂,,而是在禮部坐堂,。
張敬修三人上前一并向諸大綬行了一禮道:“下官拜見掌院?!?p> 諸大綬聞聲抬頭,,和氣地朝三人點點頭,示意三人坐下,。
諸大綬道:“三位乃是陛下欽點的三鼎甲,,是同科進士中的翹楚。不過入了翰林,,就當知分寸,,懂禮數,潛心向學,,用心實事,。切不可因科甲一時之成功,生驕狂之心,更不可因背后有閣老撐腰,,就目中無人,,爾等可明白?”說著眼睛還瞟了一眼張敬修,。
張敬修臉露恭敬之色,,與羅萬化、黃鳳翔一同答道:“下官謹遵掌院教誨,?!焙擦衷褐锌萍赘哒弑缺冉允牵麄兡母易园?。
諸大綬點了點頭,,又道:“本院史官,講官升遷,,雖由內閣題請,,但由本官出考語,再送中堂看定,。本學士雖樂獎掖后進,,但爾等若是心存僥幸,不用心實事,,本官自會看在眼里,,如此想要本官給以好評,那是絕不可能,?!?p> 三人自是恭聲應是。
諸大綬臉露笑意,,顯然對三人俯首帖耳的表現滿意,,于是命小吏為三人上茶。
待幾人喝了口茶后,,諸大綬和顏悅色道:“本院職責,,爾等應是明了。爾等入院為史官,,主責便是撰寫典籍史書,。眼下我院主修二書,一為編修《永樂大典》,,二為修世宗肅皇帝實錄,,《永樂大典》已是快要修完,故而當務之急乃是修世宗肅皇帝實錄,?!?p> 聽了諸大綬的話,,三人都是微微抬起頭,臉上露出凝重之色,。
世宗肅皇帝就是當今圣上的父親嘉靖皇帝,,嘉靖皇帝在位四十五年,是大明朝現今在位最長的皇帝,,要修其實錄可非易事,。
而張敬修則對《永樂大典》極感興趣,這部由永樂大帝下令編撰,,由一代奇人姚廣孝和大才子解縉總編的中國古典集大成的曠世大典,,可謂命途多舛,流傳至后世,,只余百分之三四,,實讓人扼腕嘆息。
可惜的是,,這部曠世大典主要是永樂大帝為了粉飾太平的面子工程,,再加上整部大典全靠抄寫,所耗工時量過大,,印刷技術也不像后世那般先進,,故而只抄錄一部,存放于文淵閣中,,供皇帝治國理政時查閱資料御用,。
直到嘉靖三十六年,,宮中發(fā)生大火,,險些將那大典孤本燒毀。而嘉靖皇帝最喜愛《永樂大典》,,為防止大典再遭受類似禍患,,便萌生了重錄大典的想法,于是同大臣徐階反復商議此事,,并在嘉靖四十一年,,任命高拱、瞿景淳,、張居正等人負責《永樂大典》重錄工作,,到了如今,大典總算是要抄錄完成,,至此這部大典就有永樂抄本(正本)和嘉靖抄本(副本)兩部,。
思及《永樂大典》的命運,張敬修不禁想到,,若是能有后世那般先進的印刷技術就好了,,這部集中華文化精華的大典就不至于會大量流失,。
“肅皇帝在位長久,章牘浩繁,,諸司檔案資料缺軼,,故而編撰《世廟實錄》之事進展緩慢,所以本院就打算讓爾等一邊熟悉院內章程典制,,一邊充任纂修官,,爾等可有難處?”諸大綬問道,。
張敬修三人聽了都是拱手道:“下官但憑掌院差遣便是,。”
諸大綬滿意地點了點頭道:“好,,爾等今日第一次上衙,,先去與其他同僚會一會面,再跟著陶侍讀熟悉一下國朝典章制度,、學習制誥文字,、考議制度、詳正文書,,明日本官再為爾等安排各項事宜,,過一段時日再專門負責一事情?!比俗远紤?。
談完了工作,諸大綬又與幾人寒暄數語,,就帶著三人去見陶侍讀,。
翰林院臨玉河一側有一處小院,堂屋三間,,屋內卻沒有板壁相隔,,侍讀、侍講,、修撰,、編修、檢討十余人在此通堂辦公,,翰林院侍讀是正六品,,比張張敬修的從六品修撰高一級,諸大綬說的這位陶侍讀就是和他同科的榜眼陶大臨,。
陶大臨和諸大綬,、羅萬化一樣,都是浙江人,,而諸大綬和羅萬化更同時紹興府人,。
在這里,,不得不說此時的江浙真可稱得上文風薈萃之地,翰林院中科名高者絕大多數出自此二地,。當然,,就是整個進士榜中,也是此二地的讀書人居多,,故而在后來朝政混亂,,形成黨爭之時,朝堂上漸漸形成以浙人為首的‘浙黨’和以江南士紳為代表的‘東林黨’也就不足為奇了,。
陶大臨見了張敬修三人,,很是熱情,朝諸大綬笑道:“這三位便是今科三鼎甲嗎,?果真是一表人才,。”
不待諸大綬回話,,又打量著張敬修道:“這般年紀的狀元郎,,想來是我朝立國以來最年少狀元郎了吧?!?p> 諸大綬點點頭道:“在張修撰之前,,最年少的狀元乃是費文憲,其時年歲剛至弱冠,,而張修撰今年僅十七,。”
費文憲就是費宏,,中狀元時年二十,,而現在戊辰科狀元張敬修年僅十七,這個大明朝最年少狀元郎的光環(huán)就戴在了他的頭上,。
張敬修三人聽著兩位上官說話,,都是安靜侯在一旁,,面色不變,,一言不發(fā)。
諸大綬,、陶大臨感慨了一陣,,才談起張敬修三人的工作安排,陶大臨拍著胸脯滿口應下,。
待諸大綬走后,,陶大臨即將院內的修撰、編修,、檢討召集來,,同三人會面,。
在瓊林宴時,三人已與部分翰林有過會面談話,,這時見了其他翰林,,只互通名字就各忙各的去了。
與同僚們會過面后,,陶大臨朝羅萬化,、黃鳳翔二人道:“一甫、鳴周在京可有住處,?”
羅萬化二人都道:“尚無,,現住在會館之中?!?p> 陶大臨‘哦’了一聲,,說道:“今日無事,你們可先去工部問一問宅第分配之事,,你們是翰林,,若有好的宅第,自當優(yōu)先,?!?p> 羅萬化、黃鳳翔都是大喜,,向陶大臨感激后,,拱手告辭,出了翰林院去工部詢問住宅之事,。
羅萬化,、黃鳳翔走后,陶大臨又對張敬修道:“君平若有他事,,也可先走,,明日本官再一并為你們安排事宜?!?p> 張敬修道:“下官并無他事,,不知院中有何事可做?”
陶大臨笑道:“君平初來,,可先看看本院條例,。”說著從桌上找了一本翰林院里的條例拿給張敬修,。
張敬修拱手謝過,,便坐到自己公案隨手讀了起來,幾十頁條例對過目不忘的張敬修而言,,一目十行幾下就看完了,。
張敬修初到,,難免無所事事,看著眾翰林做事,,摸魚至下衙,。
下衙前,張敬修特意找到掌院諸大綬,,向其說明為太子開蒙之事,,因為隆慶皇帝并未對此事特意下旨,張敬修自然要告知自己的領導,。
對此,,諸大綬自無不允的道理,畢竟這乃是圣意,,只是心中卻很是驚訝,,暗嘆張敬修的機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