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的緊張氣氛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方舟經(jīng)過一段時間漫無目的的漂流,,所有人的身心都處于疲憊的狀態(tài),。
現(xiàn)在有了還未交鋒的敵人存在,,反而讓大家有了目標,開始有組織地進行備戰(zhàn),。
相對于這艘不幸的方舟殘骸,,陸禹的方舟完全使用高性能材料建造,在結(jié)構(gòu)強度和其他被動防御性能上,,已經(jīng)是陸禹能夠做到的極致,。
但要提高方舟的生存效率,還必須補齊方舟的短板,。
一方面方舟的武器裝備薄弱,,必須得到加強。
另一方面方舟的動力也有些孱弱,,從貨輪上拆解下來的動力裝置優(yōu)點是比較經(jīng)濟省油,。
但缺點也很明顯,在加速性能,、極限狀態(tài),、輸出扭矩等方面的不足造成了方舟的機動性不足。
所以陸禹現(xiàn)在要忙活兩件事情,,一件是制造合適的武器提升方舟的攻擊能力,,另一件就是找到提升方舟動力性能的方式,。
不過事情要一件一件的做,從難易程度上,,陸禹決定先制造武器裝備,。
腦海中可用的知識很多,但要落在實處,,還需要在操作中檢驗,。
方舟緊缺的是大威力的武器,選擇似乎很多,,但能夠最快應(yīng)用的似乎只有火炮和火箭彈,。
這兩種武器陸禹制造起來的難度最低,且投入實戰(zhàn)中的訓練成本跟科技成本也相對低很多,。
無論是火箭彈這種天降正義的好東西,,還是大艦巨炮的浪漫,都不得不考慮到一件事情,,那就是方舟在啟航的時候便使用了八成多的載重,。
而在海上要直接更改方舟的結(jié)構(gòu)恐怕很難,所以能用于增設(shè)武器的噸位實在是少的可憐,。
經(jīng)過他的計算,,使用火炮的話,如果敵人的方舟使用的材料強度與自己的高性能材料接近,,那么要在十公里之內(nèi)擊穿方舟裝甲,,至少需要256mm口徑的長管艦炮。
這樣的艦炮哪怕不考慮供彈裝置,、不修建炮塔,,光是艦炮本身就重量極大。
加上備彈的重量,、艦炮旋轉(zhuǎn)移動所需的空間,,恐怕整艘方舟也裝不了幾門大口徑艦炮。
火炮的命中率還需要配合優(yōu)秀的火控雷達,,這樣的精密儀器,,陸禹腦海中雖然有知識,,卻無法保證順利的制造成功并投入使用,。
相對來說,火箭彈似乎就要方便許多,。
火箭彈可大可小,,大的火箭彈擁有較高的射程,并且可以通過改變彈頭的裝藥來改變威力和特性,。
小型火箭彈則可以掛載到水上飛機和直升機上,,彌補現(xiàn)在水上飛機跟直升機武力的不足,。
并且相對來說,火箭彈在使用的時候更方便地可以同時發(fā)射很多枚,,進行飽和攻擊的情況下對其精度的要求比起炮彈要低許多,,更容易形成良好的戰(zhàn)斗力。
陸禹還有許多的想法,,比如制造魚雷用于防備水下的威脅,,還有能不能進一步制造出導彈?
但現(xiàn)在緊要的還是先形成有效的戰(zhàn)斗力,,畢竟方舟的遺骸便在這里提醒著大家,,不知道什么時候,方舟也可能遇上這般可怕的敵人,。
于是陸禹開始敲敲打打,,憑借一雙妙手在方舟遺骸上制造起了火箭彈。
陸禹忙活的時候,,其他人也沒有閑著,。
機動小隊在遺骸上安裝了兩臺發(fā)動機,用以減緩遺骸飄離方舟的速度,。不過發(fā)動機是從老游艇上拆下的,,功率有限的情況下他們不得不再借助風帆等方式來給遺骸減速。
方舟上頭,,在沒有足夠武力的情況下,,大家只能在能力范圍內(nèi)提升方舟的存活能力。
原有的各種戰(zhàn)斗預(yù)案重新開始梳理,,尤其是針對已經(jīng)見識到的燃燒彈帶來的恐怖后果,,方舟開始進行大量的防火、降溫以及疏散訓練,。
因為陸禹告訴過大家,,方舟的船體雖然能夠防御大威力的炮彈和爆炸,卻無法隔絕燃燒彈帶來的高溫,。
方舟上的技術(shù)人員也開始對方舟內(nèi)的通風,、消防設(shè)施進行梳理和改進。
陸禹制造的第一批火箭彈可謂是傻大黑粗,,每一枚火箭彈長達一米八左右,,有碗口粗細,裝藥完成后擁有三十公里以上的射程,,彈頭有裝有烈性炸藥的高爆彈頭以及使用了高性能材料的穿甲彈頭,。
第一批火箭彈制造了五十枚,使用的簡易火箭彈發(fā)射架一次可以裝載十二枚隨時待命。
機動小隊的快艇一次一艘只能運輸兩枚火箭彈前往方舟,,為了提升運輸效率,,陸禹又建造了個運輸舟體,可以裝載幾噸的貨物再由快艇牽引回方舟,。
第一批火箭彈運回方舟,,安裝由方舟上的技術(shù)人員按照陸禹寫的說明書自行安裝。
現(xiàn)在事急從權(quán),,陸禹一個人的效率相當于一個工廠,,自然得先大操大辦來滿足基本的使用。
但方舟上的技術(shù)人員終究要培養(yǎng)出來,,否則未來陸禹離開了副本,,這些因為他而活下來的幸存者,豈不是沒有能力與其他幸存者爭斗,,最后淪為任人宰割的魚肉,?
已經(jīng)有一定能力的技術(shù)人員被送往方舟遺骸,陸禹開始教授他們火箭彈制造技術(shù),。
陸禹的教授那可就是真的從頭開始,,直接從冶煉鋼鐵開始教起。
于是陸禹先帶著大家在方舟遺骸從頭開始建造一個濃縮的鋼鐵作坊,,并且為了便于帶回方舟,,這個作坊還單獨制造一個漂浮平臺承載。
從小型的煉鋼爐開始,,陸禹先教大家如何將拆解下來的廢鋼重新冶煉,。
然后從冶煉開始一路建立起可以加工各種標號以及形態(tài)鋼材的鋼鐵作坊流水線。
這其中不止要教會他們實際操作,,還要為他們講解基本的理論知識,。
由于這些技術(shù)工人中大多數(shù)的文化水平不過小學以上,還是這段時間在方舟上惡補的,。
陸禹不得不將一些高深的理論化作經(jīng)驗之談,,先保證他們能夠操作使用,至于今后能不能讓理論知識保留下來,,只有寄希望于方舟乘員們能夠盡可能地多學習文化知識了,。
這樣下來,進度絕對稱不上快,,時間一天天地流逝著,,萬幸沒有遭遇敵人的襲擊。
而陸禹也挺享受這一切,,常年闖蕩末日的輪回者,,必須學會這種苦中作樂的自覺,。
————
PS:一百章了,,謝謝一路支持的書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