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大威明王南波萬
秋風(fēng)掃落葉,,一陣微風(fēng)吹過,。
這時,,一道聲音從遠(yuǎn)處傳來:“藏雪山大威寺南波萬,,參見嵩山少林的諸位大師,。千里迢迢,,慕名而來,,如有冒犯,,還請見諒,!”
張陽認(rèn)真聽著,,那個僧人說話持的是一口流利的中土音,語氣中帶著謙和,,彬彬有禮,。
聽聞腳步聲,共有十來個人,。
靜塵方丈坐在原地,,伸手隔空一拍,一股勁風(fēng)刮出,,殿門完全打開,,高聲迎接道:“大威明王,請,!”
南波萬道:“多謝,!”
他舉步進(jìn)了殿中,掃視一圈后,,向著最里面的那位一直劈柴的燃木大師合什為禮,,說道:“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晚輩大威明王南波萬,,參見燃木大師,!”
張陽暗暗尋思:用這四句耳熟能詳?shù)姆鹫Z裝作佛教大師,我也會,。
燃木大師聞言卻是心中一驚,,暗道:江湖傳聞,大威明王博學(xué)精深,果然名不虛傳,。他一見面便道破了我所劈柴參禪的來歷,。
這四句話是佛教禪宗六祖慧能所作的一首偈子,通過這首偈子,,慧能確立了他在佛教禪宗當(dāng)中的崇高地位,。
在六祖惠能的時代,禪宗內(nèi)部產(chǎn)生了一個重要的爭論,,那就是佛教修行究竟是“修身”成佛還是“修心”成佛的爭論。
這個爭論,,是通過神秀和慧能的兩首偈子表達(dá)出來的,。
以神秀為代表的一派認(rèn)為要修身成佛,即所謂“身為菩提樹,,心如明鏡臺”,,認(rèn)為如果不付出個人的艱苦努力,難以成佛,。也就是成佛要通過持戒,,要身體修行,要“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保苊庹慈旧鲜篱g的“雜染”,。
慧能主張“修心”以成佛,,即“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勰苷f,只有解決了心的問題,,就可以成佛,。因?yàn)樯硎恰翱铡保靶摹笔菍?shí)在的,,因而修行只能是修心,。
燃木大師數(shù)十年以劈柴參悟心禪,只能修到“無身有心”的境界,,無法修到更高一層的‘有心實(shí)空’之境,,是以一聽到大威明王的話,便即凜然,,說道:“大威明王遠(yuǎn)來,,老衲未能遠(yuǎn)迎,還請明王見諒?!?p> 南波萬道:“貴寺威名,,小僧素有欽慕,今日得見莊嚴(yán)寶相,,甚是歡喜,。”
靜塵方丈道:“明王客氣,,請坐,。”
他使用少林七十二絕技之一的拈花功,,推送過去一個蒲團(tuán),,那個蒲團(tuán)力道拿捏的極好,正好擺在了南波萬的身前,。
按照迎客禮節(jié),,一寸不多,一寸不少,。
“多謝方丈大師,。”南波萬眼睛一亮,,道謝坐下,。
張陽悄悄側(cè)過頭來,只見西首蒲團(tuán)上坐著一個僧人,,身穿黃色僧袍,。
此人四十歲左右的年紀(jì),身上穿著破洞布衣,,腳下是一雙沾泥草鞋,,黝黑的皮膚,臉上卻是神采飛揚(yáng),,尤其是一口大白牙格外惹人注目,。
并且,他身上的袈裟隱隱似有寶光流動,,熠熠生輝,。
張陽只瞧上了幾眼,便感覺此人的佛功已經(jīng)修到了極高的境界,。
再從打開的門口向外望了出去,,只見門外站著十幾個和尚,面貌大都魁梧威猛,,不似中土人士,,自是大威明王從天竺國帶來的隨從了。
南波萬雙手合什,開始說道:“諸位大師,,小僧根性魯鈍,,始終未能參透愛恨生死。小僧又偏好流浪,,一生走南創(chuàng)北,。昔年路過莆田南少林寺,遇到天龍大師,。彼此邂逅相逢,,講經(jīng)論佛。
這位天龍大師于天下武學(xué)無所不窺,,無所不精,。小僧十分佩服,得數(shù)日指點(diǎn),,生平疑義,,頗有所得,。
在準(zhǔn)備離去之前,,天龍大師又將以《六脈神劍》原理研究出來的《十脈神劍》贈送小僧,深恩厚德,,始終不敢忘記,。
不料天龍大師不久前西歸極樂,而在他的心中,,一直有一個遺憾,,小僧此次前來,正是為了他仰慕已久的九陽神功,,還望眾位高僧慈悲為懷,,慷慨大方賜予小僧,小僧將感激不盡,?!?p> 靜塵方丈聞之,面無表情地說道:“大威明王與天龍大師相交一場,,即是因緣,,也是上天注定。如今緣分已盡,,何必再去強(qiáng)求,?天龍大師往生極樂世界,前去蓮池禮佛,,于少林的武學(xué),,豈會繼續(xù)在意?明王此舉,不嫌畫蛇添足嗎,?”
南波萬卻道:“方丈所言,,確為至理。只是小僧生性癡頑,,視天龍大師為知己,,自他離去,始終難斷思念之情,。每每想到天龍大師當(dāng)年論及天下神功,,深信嵩山北少林的‘九陽神功’為天下第一,恨不能得見,,引為平生最大的憾事,。”
靜樹插話道:“敝寺的九陽神功能得天龍大師蒙寵厚愛,,實(shí)感榮寵之極,。只是,江湖皆知,,不僅我嵩山少林,,武當(dāng)峨嵋兩派皆擁有此神功。不知當(dāng)年天龍大師為何不親自前來,,向三個門派之中的任何一脈求借一觀,?”
南波萬長嘆一聲,默然半晌,,良久之后,,才道:“天龍大師情知九陽神功乃你們的鎮(zhèn)派之寶,坦然求觀,,定不允許,。他也道南北少林的武學(xué),本來多有爭執(zhí),,更不想做出強(qiáng)人所難之舉,。小僧自視他為知己,天龍大師的心愿,,小僧愿意替他完成,,以報他的恩德?!?p> 靜塵方丈道:“既然大威明王是天龍大師的好友,,承接他的遺意亦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不過,,南北少林武學(xué)之爭,,乃是中原少林之間的爭斗,,似乎與大威明王無關(guān)吧?”
南波萬道:“確實(shí)無關(guān),。但只是在那日暢談之時,,小僧曾跟天龍大師夸下海口,,天龍大師如果不便親取,,便由小僧代勞。大丈夫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小僧對天龍大師有此承諾,決計(jì)不能食言,?!?p> 說著,他的雙手輕輕擊了三掌,。
門外兩名漢子抬了一只檀木箱子進(jìn)來,,放在地下。
南波萬袍袖一拂,,箱蓋無風(fēng)自開,,只見里面是一只燦然生光的黃金小箱。
南波萬俯身取出黃金寶箱,,托在手中,。
靜臺被金光耀眼的寶箱弄得心神一蕩,,急忙念經(jīng)收斂,,說道:“大威明王不要用此等俗物羞辱本寺,我等已遁入空門,,錢財(cái)乃身外之物,,難道大威明王認(rèn)為我等還貪圖財(cái)寶富貴嗎?”
南波萬沒有說話,,眾人卻見他揭開金箱的箱蓋,,取出來的竟是一本發(fā)黃的讀書筆記。
他隨手翻動,。
靜塵方丈等人瞥眼瞧去,,但見筆記中有圖有文,乃是天龍大師的原墨所書,。
南波萬凝視著這本筆記,,忽然眼中落下一滴淚水,濺濕了衣襟,。
張陽看他的神情十分悲傷,,不似作戲,。
靜塵方丈等都對南波萬的哭泣十分詫異。
靜樹卻是質(zhì)疑道:“大威明王一直心念天龍大師,,塵緣不凈,,豈不愧稱‘高僧’兩字?”
南波萬垂首道:“小僧尚未看破生死,,承認(rèn)六根不凈,。諸位大師都是身懷大智慧大神通的高人,非小僧所能及,。這一本武功訣要筆記,,乃是出自天龍大師的手書,上面闡述了少林寺七十二門絕技的要旨,,以及破解之道,。”
眾人聽了,,心中都是一驚:七十二門絕技名震天下,,但是數(shù)目眾多,人的精力有限,,故難以全部修煉,。這位莆田少林寺的天龍大師既然能熟知少林七十二門絕技的要旨,已然令人敬佩,,至于連破解之道也盡皆通曉,,那就更加不可思議了。
只聽南波萬繼續(xù)道:“天龍大師將此讀書筆記贈于小僧,,小僧閱讀鉆研,,獲益良多。現(xiàn)愿將這本讀書筆記,,與貴寺的九陽神功秘籍進(jìn)行交換,。若蒙眾位大師的應(yīng)允,令小僧完成天龍大師的心愿,,實(shí)是感激不盡,!”
聞言,張陽忍不住在心中肺腑:用一本讀書筆記去換一本神功秘籍,,真是一手好買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