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謙死后,,陶商陶應(yīng)扶靈南下,,劉備領(lǐng)了徐州牧,走上了人生巔峰,。
這卻讓袁術(shù)大為光火,。陶謙和袁術(shù)是盟友關(guān)系,卻把徐州讓給了織席販履的劉備,。
劉備算是公孫瓚的人,,勉強算是袁術(shù)聯(lián)盟這邊的人,但關(guān)系太遠了,,袁術(shù)也瞧不起劉備這個出身低的家伙,就打算攻打劉備奪取徐州,。
于是,,袁術(shù)自封徐州伯,開始整軍備戰(zhàn),。有道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袁術(shù)想要發(fā)動戰(zhàn)爭,還缺一些糧食,,就向廬江太守陸康索要,,但陸康是個倔老頭,心中只有朝廷,,不鳥袁術(shù),。
這讓袁術(shù)大怒,就派孫策去攻打陸康,,承諾拿下廬江,,以孫策為廬江太守,,孫策就傻呵呵地去打廬江了。
廬江很難打,,年已七十歲的陸康據(jù)城堅守,,眾志成城的廬江郡治舒城讓孫策陷入了一年多的苦戰(zhàn)。
有人說了,,孫策的好兄弟,,舒縣的地頭蛇周瑜呢?怎么不來幫幫好兄弟的忙呢,?
這忙真幫不了,,在自己的家鄉(xiāng)攻擊素有聲望同為世家大族的太守陸康,那周家的名聲估計就臭大街了,。事實上,,周瑜雖和孫策志趣相投,但家族畢竟是家族,,周瑜說了不算,,周瑜想要當家做主還需要時間。
廬江陷入苦戰(zhàn),,孫策不斷要求吳景和孫賁支援兵力給他,。漸漸地,丹陽的兵力就有些空虛了,。
前面說了,,劉繇和陸氏的關(guān)系很好,他的叔父劉寵曾在江東為官,,他的兄長劉岱也曾在陸康被宦官誣陷,,得罪皇帝的時候為他上書申辯。
因此劉繇對于孫策擅自攻打廬江太守陸康的行為,,非常不滿,,對于吳景和孫賁也憤恨和提防起來。
正好劉繇對吳郡和丹陽郡的梳理也有了個大概,,身邊也聚攏了不少的名士鄉(xiāng)人,,索性就趁著吳景和孫賁兵力空虛的當口,把他們趕出了丹陽,,趕到了江北的歷陽駐扎,。
孫策經(jīng)過一年多的圍城攻城,終于把廬江城耗了個彈盡糧絕,,陸康在家族餓死一百多人后,,終于挺不住了,開城投降了,。獻城后不到一個月,,陸康憂憤而死,。
孫策不顧得罪江東大族陸家,費盡力氣拿下廬江后,,不但沒有拿到袁術(shù)答應(yīng)給他的廬江太守之職,,連舅舅吳景的丹陽太守也給丟了,這把孫家人氣了個半死,,袁術(shù)太不是東西了,。
孫策這頭小毛驢臉前的胡蘿卜一直在換,從九江太守到廬江太守,,但就是吃不到,,袁術(shù)對于孫氏忌憚非常,對于孫策一系防范甚嚴,,袁術(shù)的這些馭人之術(shù)雖不高明,,但總比讓孫氏坐大要好。
竹籃打水一場空的孫策,,政治經(jīng)驗飆漲,,他痛定思痛,開始準備自立了,。
劉繇攆走吳景和孫賁,,據(jù)有丹陽以后,也算是和袁術(shù)正式開戰(zhàn)了,,袁術(shù)就任命他的舊吏瑯琊人惠衢擔任揚州刺史,,帶領(lǐng)吳景和孫賁反攻丹陽,要求他們盡快打過長江去,。
劉繇則征辟周尚擔任丹陽太守,,世代在朝為官的廬江舒縣周家,是連袁術(shù)都頗為忌憚的家族,。周尚是洛陽令周異之弟,,也就是周瑜周公瑾的親叔父。
劉繇守丹陽守得很不錯,,吳景和孫賁他們攻了一年還是過不了江。
對急于開辟徐州這個第二戰(zhàn)場的袁術(shù)來說,,很失望,,可總不能雙線作戰(zhàn)吧。
這時孫策也跑到袁術(shù)那里討要孫堅的舊部,,說是要去幫助舅舅打劉繇,。
袁術(shù)覺得孫策想要在江東建功,希望并不大,,劉繇和王朗,,許貢和嚴白虎,,這些人沒有一個好相與的,就勉為其難地答應(yīng)了孫策的要求,,把孫堅的老班底給了孫策,。
孫策帶兵來到歷陽,準備開始他的江東攻略,。
倉耀祖有時也設(shè)想,,孫堅殺掉王叡后據(jù)有南陽以南的荊州大部,那就是妥妥的大諸侯一枚,,可惜孫堅不能不顧老上司的召喚,,張溫、朱儁都在雒陽等著他去誅殺國賊董卓呢,。
孫堅自己也和董卓有大仇,,諸侯討董這白撿軍功的大好機會,不去是不行的,,可是這一去,,荊州也就離他遠去了,成為了孫氏永遠的痛,。
191年孫堅死后,,孫策守孝三年,也就是27個月,。
很多人說,,孫策應(yīng)該馬上攻打劉表為父報仇,并攻取荊州,,一舉兩得,。
也有人說孫策應(yīng)該馬上回軍攻打廬江,然后占據(jù)江東,。是啊,,不守父孝確實能省下寶貴的時間,但孫策要付出的代價他承擔不起,。
孫堅東征西討,,好不容易積累了一點名聲,就這還被陸康之類的老家伙看不起呢,。如果孫策敢不守父孝,,那估計孫策手下就沒人了,不但現(xiàn)在沒人,,以后也沒人了,。
這27個月很關(guān)鍵,雖然這段時間孫策獲得了不小的成長,,也認識到了謀士的重要性,,費盡心思請出了張纮張子綱,但耽誤的那些時間確實很可惜,,孫家崛起的勢頭被強行打斷,,想要再次起勢還是很難的。
歷史上,,孫策194年冬攻打廬江陸康,,打了一年多,就是因為沒謀臣兵也少,,當然陸康這老頭也倔,,死活看不上老孫家這幫子丘八,。
耗到最后,,陸家的人都餓死了一半,陸康實在撐不住了,,出降之后沒多久就憂憤而死了,,從此陸議深恨孫家,就改名為陸遜,。
遜者,,孫走也,他立志驅(qū)除孫氏,,但最后吧,,好像沒能成功,畢竟恨意會隨著時間消散,,況且,,直接仇人孫策也被人暗殺,早早就死掉了,。
孫策之所以在平定江東時,,大肆殺戮那些江東名士和豪門,為的就是快刀斬亂麻,,盡快平定江東,,搶回前面幾年被荒廢掉的時光。
可以說孫策的籌謀成功了,,也可以說孫策的計劃失敗了。特別讓人羨慕嫉妒恨的孫家伯符,,也特別能拉仇恨,最后還是在26歲那年追隨他父親的腳步,,走了,。
孫大帝即位以后,,對家族內(nèi),對家族外都是殺伐果斷,,很是殺了不少人,,主要是不服氣孫家的士族豪門太多了,孫家只能行霸道,,而不能行王道,。霸道這個東西吧,一旦開了頭,,就很容易剎不住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