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接前言,,水是生命之源,且不說史前時代的水中有沒有魚,,但在水邊,,肯定會有其他的動物出沒,。
不僅是人,叢林里的動物想要生存,,它們也是要喝水的,,守著水源,江北難道還怕抓不到獵物嗎,?他唯一需要擔心的是,,別遇上什么太過兇猛的動物,到時候狩獵不成,,自己反成了獵物,。
為了盡快尋找到水源,,他再一次攀上了一株大樹,。
話說,他以前雖然會爬樹,,但絕沒有現(xiàn)在這般輕易,,這都是多虧了先前融入的巨力基因,大力出奇跡,,網(wǎng)文誠不欺我也,!
三四人合抱粗細的大樹,跟一幢高樓大廈似的,,足有好幾十米高,,這樣的大樹,也就是現(xiàn)在,,江北融合巨力基因后,,擁有螞蟻巨力,才能攀到樹頂,。
先看太陽,,大概的確認了一下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然后相互對比一下,,結(jié)果他發(fā)現(xiàn),,東邊的地勢比較低,于是,,他從樹上下來,,二話不說,就向著東邊而行,。
他之所以會如此快的做出選擇,,自然是有其道理的,。
常言道,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
只要有常識的人都知道,水流一般都是由高處流向低處,,叢林里的河流自然也不例外,,迷失在叢林里,只要你能區(qū)分地勢高低,,就能大幅度提升尋找到水源的希望,。
但.........
單單只是這樣還不夠,沿途路上,,江北也不忘挪轉(zhuǎn)目光,,四處探尋,想要尋找到隱藏在叢林之間的野獸公路,!
叢林里,,一處水源,足以養(yǎng)活很多動物,,這些動物為了生存,,難免要去水源處飲水,一只兩只,,一次兩次,,走得多了,便會在叢林里形成一些野獸公路,。
通常,,在野外冒險的人,如果能夠找到野獸公路,,便能夠沿著尋找到水源所在地,,當然,也有可能會因此而遭到猛獸的襲擊,。
不過,,這種概率畢竟是比較低的,相比于收獲,,這點風險還得值得冒的,,再加上姜恒如今自負神力在身,藝高人膽大,,更是無所畏懼,。
只可惜,他想的雖好,,但足足走了一個多小時,,也沒能如愿,。
“唉!”
就在江北口中忍不住的發(fā)出一聲嘆息的時候,,他的目光,,忽地被不遠處地面上一個灰撲撲的黃色根塊吸引了。
“這是..........”
江北有些不敢肯定,,但他還是快步上前,,將那個根塊拿了起來,擦了擦上面的灰塵,,仔細觀察,,許是心理作用,他越看越覺得像,!
“馬鈴薯,,這玩意兒絕對是馬鈴薯!”
之所以如此肯定,,江北憑的當然不只是心里作用,,而是因為,他對這東西很熟,,且不說他家里就有種植,,他的女朋友賀玲也特別喜歡吃酸辣土豆絲...........
額,,土豆就是馬鈴薯,,馬鈴薯就是土豆,該不會有人不知道吧,?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江北是認識馬鈴薯的,,只是,,因為實在平行世界,又身處于史前時代,,受環(huán)境的影響,,他有些不敢確認,但很快,,他就拋開了心中的疑慮,,言辭鑿鑿的確信,他手中拿著的根塊,,就是馬鈴薯,!
馬鈴薯,又名土豆,,在不同國度,,名稱稱謂也不一樣,,如美國稱愛爾蘭豆薯、俄羅斯稱荷蘭薯,、法國稱地蘋果,、德國稱地梨、意大利稱地豆,、秘魯稱巴巴等,。
它屬于茄科,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塊莖中含有大量的淀粉,,不僅可以提供豐富的熱量,且富含蛋白質(zhì),、氨基酸及多種維生素,、礦物質(zhì),與小麥,、稻谷,、玉米、高粱并稱為世界五大作物.........好吧,,省下后面無數(shù)的專業(yè)術(shù)語介紹,,用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馬鈴薯是一種可以吃的食物,!
不僅僅只是可以吃,,而且還能夠當作主食!
這是一個突破性的重大發(fā)現(xiàn),,江北臉上不由得露出了一抹驚喜,。
“馬鈴薯是長在地下的,無緣無故,,絕不會出現(xiàn)在地面上,。”
“嗯,,這塊馬鈴薯上面有咬痕,,但痕跡不大,說明將馬鈴薯從土里扒出來的應(yīng)該是小型食草類或雜食類動物,?!?p> “而且,很少有動物會從遠處收集食物,,所以,,這附近一定有馬鈴薯生長!”
雖然不是什么專業(yè)推理大師,但作為一個思維邏輯正常的成年人,,并不妨礙江北通過現(xiàn)場的痕跡做出一定的判斷,。
當然,他并不十分確定,,自己的判斷在這個世界,,在這史前時代,是否正確,,但既然有了那么一些可能,,倒也不妨在前行的路上順便找一找,畢竟,,眼下對他來說,,還是尋找水源更為重要。
不過,,許是因為他現(xiàn)在正值鴻運當頭,,就在他向東走出沒幾十米,一片約莫兩三尺高下的綠色植株便就映入了他的眼簾,。
主干呈菱形,,上面有毛,有分叉,,葉子成羽狀,,約莫有一個巴掌大小,頂上開有小花,,不是別的,,正是他想要尋找的馬鈴薯。這一大片,,林林立立,,加在一起,就算沒有一百株,,也得有個七八十株,直看得他登時愣在了當場,。
“這..........”
“我..........”
此時此刻,,江北的心情激動,難以言說,,足足過了好半響,,他才緩過神來,但仍然難抑心潮澎湃:這么一大片馬鈴薯,,如果都結(jié)了果,,即便原始物種,產(chǎn)量不高,也足夠讓他在短時間內(nèi),,無需為食物發(fā)愁了,。
想到這里,江北連忙大踏步向前,,來到近前,,直接伸手抓住了一棵馬鈴薯,準備將之連根拔起,。這其實是一件技術(shù)活,,因為馬鈴薯的植株很脆,一個不好,,用力過猛,,就會拔斷,到時候,,還得費事挖土去刨,。
好在,江北家里常年種植馬鈴薯,,收獲的時候,,他也會動手幫父母一起收獲,所以,,在拔馬鈴薯這件事情上,,他勉強也算得上是專業(yè)的。
只見他抓著馬鈴薯的植株,,往下一壓,,讓植株稍稍傾斜六七十度,然后輕輕用力,,緩緩的將之拔了起來,。
一般來說,野生馬鈴薯的果實遠不如人工培育出來的優(yōu)良品種,,但在這史前時代,,一切都不可以常理視之,這一株馬鈴薯下面長著好大幾顆果實,,黃橙橙的,,光是看著就讓人忍不住的大感驚喜。
“好家伙,,這一棵差不多有十好幾斤,!”
如果是人工培育的優(yōu)良品種,有此產(chǎn)量也不稀奇,,但這可是野生的,,江北見了,,難免一聲贊嘆,隨即,,他抖了抖,,將馬鈴薯上附著的泥土抖落,擱在一旁,,又復(fù)伸手拔了一棵,,一樣是碩果累累。
這讓他很是滿意,,看來,,這應(yīng)該就是史前馬鈴薯的正常產(chǎn)量,而不僅僅只是特例,,當下,,他在附近尋了一些大石頭搬過來,將這片馬鈴薯圈了起來,,一來可以起到保護作用,,二來也可以作為標記,讓他更容易找回這里,。
是的,,他就只拔了兩棵,一是為了驗證史前馬鈴薯的產(chǎn)量,,二則是因為他還要去尋找水源,,身上帶的東西太多,會影響他的行動效率,。
沒有多做停留,,也沒將馬鈴薯從植株上摘下,江北直接一手提著兩株結(jié)滿果實的馬鈴薯,,一手拿著新手木棍,,便就繼續(xù)向東而行,尋找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