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火器很多,,火銃、火槍種類高達十幾種,,自永樂年間始一直廣泛用于全國軍隊中,。
萬歷年間的朝鮮戰(zhàn)爭,大明的拐子火銃與迅雷火銃大發(fā)神威,,日本的火器兵根本無法正面對抗,,明軍打的日軍毫無還手之力。
還有多管火箭炮,,明軍稱之為一窩蜂,,后戚繼光加以改良,稱流光神機箭,,這種炮帶多發(fā)火箭彈,,規(guī)格有大有小,小到三連發(fā)的神機箭,,大到一百連發(fā)的火箭炮都有,,一百連發(fā)的火箭炮被稱為百虎齊奔,明軍廣泛運用百虎齊奔,,因為這個時代的火器精準度太差了,。
如果不能精確打擊,那就火力覆蓋,,為了彌補彈道不穩(wěn)定的缺點,,所以大多以數(shù)量直接狂轟濫炸就完事了,,在朱由校看來,,這種就是明朝版的喀秋莎,,實在是太像了。
其他的類似于大口徑的五雷神機左輪槍,、抬槍太多了,。
而為何明軍有如此之強的火器,為什么最后打不過建奴和蒙古呢,,甚至是流賊都平定不了,。
不止是因為時代的局限性,因為火器大規(guī)模用于軍隊作戰(zhàn)可是在元朝時期就有了,,至今發(fā)展已經好幾百年了,,永樂皇帝的神機營是第一支以火器為建制的軍隊沒錯,但是在神機營之前,,火器已經走上歷史舞臺近百年了,。
在朱由校看來,,是因為現(xiàn)在的人沒有了創(chuàng)新,,他們的思想已經徹底被四書五經禁錮了,那些所謂的讀書人認為這些不過是奇技淫巧而已,。
而且大明的吏治已經上上下下完全爛完了,,那些人無處不貪,他們連軍士的軍裝盔甲都不想發(fā),,糧響各種克扣,,完全把軍隊當成豬狗來對待,軍隊中拖欠個三五個月的糧響完全是家常便飯,。
當年跟著李如松出征朝鮮的戚家軍,,最苦最累最危險的任務全部是他們來干,,沖鋒陷陣也是他們第一個沖在最前面,,結果回來以后,一分銀子都拿不到,,結果因此被自己人打了個全軍覆沒,,沒有被日本、倭寇,、蒙古打敗的軍隊,,被同為明軍的同胞來了一次殲滅,真是可笑,。
試問有這樣一群人治理天下,,有何理由不亡,?
還能指望他們花錢研究制造火器?他們沒把這些東西當廢品賣了換銀子都是燒香了,。
這也是為什么明軍的裝備反而越來越落后的原因,,除了洪武和永樂,不管是皇帝還是大臣,,都從來沒有正眼看過一次火器,。
而朱由校此次命兵工廠打造的火繩槍,正是在朝鮮半島打的小日本找不到娘的拐子銃和迅雷銃,。
拐子銃是帶曲柄的連發(fā)火繩槍,,它的裝填方式類似于大將軍炮(佛郎機炮),可連續(xù)發(fā)射三次,,最遠射程可達一百五十米,,但是有效射程也就一百步,要想破重甲除非對面的敵人沖到六十步之內,,但是對付那種連鐵甲都很少的蒙古軍隊,,簡直是大殺器。
而迅雷銃是多管火器,,一人在前面抬起槍桿為支架,,一人在后面發(fā)射,一桿槍可達到十八管彈道發(fā)射器,,明軍常列隊跪射,,火力是持續(xù)的,沒有間斷,,對于沖鋒過來的軍隊可以說是噩夢,。
朝鮮戰(zhàn)爭時,倭寇已經用他們那價不如屎的小命多次驗證了,,如果敵人沖到眼前了,,迅雷銃還可當冷兵器使用,因為這種槍和長矛差不多,。
朱由校之所以主要打造這兩種火器,,就是因為相比于其它火器更容易改進,等燧發(fā)槍研究出來后,,可以直接改裝燧石擊發(fā)裝置,,不至于早早的淘汰。
除了這兩種,,朱由校還制造了五百桿重型火繩槍,,單管發(fā)射,重二十余斤,填裝一兩二錢的藥子,,專破重甲,,只要在八十步內一槍便可穿甲,但是缺點也非常明顯,。
槍身太重不易于攜帶,,而且這種槍的裝填也非常麻煩,很費時間,,雖然能破甲,,但是最多也就放三槍,對方就可以突突到你臉上了,,朱由校也是有備無患,,打仗嘛,就要做好萬全的準備,。
朱由校拿著一桿拐子銃對著張之極道:
“如果時間不夠,,重型火繩槍可暫不必打造,優(yōu)先流光神機箭和拐子銃,、迅雷銃這兩種火繩槍,!”
這些老套的火繩槍一大堆,兵部庫房就不說了,,光是原京營的火槍,,經過審查以后依然有六七千桿可用的火槍。
朱由校缺的是像拐子銃這樣的精良又威力大的輕型火繩槍,。
張之極躬身道:
“陛下放心,,火器應當無大礙,三月十日之前,,定可將五千桿火繩槍和一百座流光神機箭制造完畢,!”
“這樣最好不過,待這批軍械打造完了以后,,挑選一些人去幫助畢愛卿研發(fā)新火器,,不管是缺人還是缺錢,務必要給到最大的支持,,如果不夠呈報上來,。”
未來的軍隊建設和科技發(fā)展肯定要以火器和工業(yè)為主的,,但是現(xiàn)在局勢如此,,只能以傳統(tǒng)方式來打造一支精銳,,至少能穩(wěn)住就行,。
王朝輔上前對恭身道:
“皇爺,魏忠賢來報,城中人心不穩(wěn),,那些東林官員正在合謀議事,,國子監(jiān)的生員也大部參與其中,似乎要一起跪諫午門,!”
“所為何事,?”
“似乎是皇爺前幾天任命宋先生為工部尚書,引起了那些讀書人的不滿,!”
朱由校知道這些人肯定會以此理由來搞事,,他們雖然心里害怕砍頭的刀,但是只要給他們一個所謂的師出有名的大義身份,,他們還是會照樣來噴的,。
“瑞征,現(xiàn)在就去軍營調兩千軍入城,,告訴魏忠賢和許顯純,,把他們手底下的人都撒出去,看緊了那些人,,這次朕就要把他們一網(wǎng)打盡,!”
出征在即,朱由校不允許京師有任何的不安穩(wěn)因素,,自己可不想又來個土木堡和落水,。
待馬祥麟于軍營將軍士集結起來后,朱由校也打馬回了皇宮,,兩千人守衛(wèi)在宮外,,他倒要看看那些文官能翻出什么浪花來。
而此時的京師也是暗流涌動,,生員士子四處奔走,,將他們眼中的那些清流全部團結起來,此次不扳回場子誓不罷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