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再見年輕時的父母
陳文看父親的時候,,父親也在看他,,他發(fā)現(xiàn)父親的眼眶紅紅的,看向他的眼神迫切而激動,。
他突然想起來長大后父親經(jīng)常會提起來的一件事,,就是第一次去碼頭接他時,父親說當(dāng)時看到他想都沒想就一把抱了起來,,父親還笑著說當(dāng)時差點流眼淚,。
他那時對第一次去申城,父親接他的經(jīng)過早就忘的差不多了,。
唯一的印象就是東方塔,,那是他第一次見到那么高的塔,中間圓圓的,,頂上尖尖的,,直入云霄。
所以父親每次說的時候他都是聽聽就過去了,,并沒有放在心里,。
如今再次經(jīng)歷,看到父親泛紅的眼眶,,陳文的心里十分觸動,,現(xiàn)在才真正懂得父親為什么總是提起這件事。
陳文想下來,,父親卻一直緊緊地抱著他,,走了很久。
路上小姨詢問:“三哥,,我姐怎么沒來,?”
陳文的父親陳衛(wèi)國在家中排行老三,所以小姨她們都喊他三哥,,好像這個年代不怎么叫姐夫,。
陳衛(wèi)國笑著回答:“你姐在家里做飯等著你們呢,!”
他們剛從碼頭出來,陳衛(wèi)國又帶著他們?nèi)チ肆硪粋€碼頭,。
小姨有些納悶:“三哥,,咱們怎么不出去?還要坐船嗎,?”
“對啊,,咱們現(xiàn)在在浦江東區(qū),要去浦江西區(qū),,得坐船渡過浦江,。”陳衛(wèi)國解釋道,。
這個陳文還是有印象的,,從浦江東區(qū)到浦江西區(qū)基本上都是坐船過去的。
這個時候申城的重點還放在浦江西區(qū),,西區(qū)發(fā)展的要比東區(qū)好一些,,浦江東區(qū)是后面才發(fā)展起來的。
于是陳文和小姨的腳剛踏上陸地沒多久,,又要去坐船了,。
不過這次就不用坐那么久了,很快就下船了,。
街上的車很少,,三三兩兩的,基本上都是老式的桑塔納,。
偶爾還有幾輛公交電車開過去,,上面印著七喜的廣告。
路邊的電線桿上纏繞著錯綜復(fù)雜的黑色電線,。
旁邊一棟大樓上有一個很大招牌,上面寫著“春秋航空公司”,,陳文長大后就沒怎么聽過這個航空公司了,。
路上有人騎著老款的前面帶杠的自行車,有的騎著腳踏三輪車,,后面裝著貨物,。
路上的行人也不少,不少女性都穿著豹紋上衣和健美褲,,也有的穿著西服和裙子,。
陳衛(wèi)國帶著他們在一棟老房子前停下了。
這棟房子挨著路邊,,有好幾間屋子,,其中一間的門開著,,從里面飄出來陣陣菜香。
“冬娥,,快進(jìn)來吧,,你姐飯應(yīng)該做的差不多了?!标愋l(wèi)國招呼著他們進(jìn)去,。
陳文的小姨叫李冬娥,母親比小姨大兩歲,,叫李秋娥,。
屋子里正在炒菜的李秋娥聽到聲音,轉(zhuǎn)過頭,,看見陳文他們,,立刻走了過來,蹲下來抱住陳文,。
“小文,,想不想媽媽?”
“媽……”陳文囁囁地喊了一聲,,他怎么會不想,。
李秋娥又笑著對李冬娥說道:“冬娥一路上累不累,快坐,,飯馬上就好了,。”
陳文仰起頭看著自己的母親,,年輕,,健康,如果可以,,他真希望母親能夠永遠(yuǎn)像現(xiàn)在這樣,!
一進(jìn)去這個屋子,陳文的記憶就像是從沉睡中突然被喚醒了一樣,,回憶撲面而來,。
他們一家三口曾經(jīng)在這里住了一年。
只有一間屋子,,吃喝睡覺都在里面,,上廁所需要去外面的公共衛(wèi)生間。
窗戶邊是一張破舊的桌子,,上面放著一臺液化氣灶,,下面是一個液化氣罐兒,母親正在那兒炒菜。
因為他和小姨的到來,,今天的飯菜比較豐盛,,有四個菜一個湯。
父親進(jìn)門后就立刻脫下西裝外套,,小心翼翼地疊好放了起來,。
他知道這身西服對父親來說,是他現(xiàn)在最好的一套衣服,,記得聽母親說花了一百多塊錢,,所以父親十分愛惜,只有一些重要場合才會穿,。
這個年代西裝對于人們的意義跟十幾年后完全不一樣,。
現(xiàn)在穿西裝是一種面子,而且大多數(shù)都是生意人,。
但是十幾年后,,走在路上穿著西服的人,不是賣房子的,,就是推銷信用卡的,,要么就是賣保險的或者其他銷售。
就像陳文一樣,,天天穿著西服背著雙肩包去推銷他們公司的產(chǎn)品,。
晚上陳衛(wèi)國帶著陳文去他以前的工友小徐那兒睡了。
小徐還沒有結(jié)婚,,自己一個人住,。
晚上陳文聽到父親和小徐聊天,小徐問父親出來自己單干怎么樣,,生意好不好,?
父親嘆口氣,說還行,,能賺一點,,但是非常累,他說自己有時候累的都想放棄直接回老家種地算了,。
陳文聽著父親和小徐的聊天,,心里十分酸澀。
父親說的累他知道,,他也親眼看到過。
他們租的房子門口停放著一輛三輪腳踏車,。
它也是父親和母親白手起家的起點,,是他們在這個城市拼搏努力的影子。
今年,,父親剛從大理石廠出來自己單干,,他學(xué)會了切割,、磨邊,知道怎么裝修,,充滿了干勁兒,。
每次接的都是小活,客戶家里的衛(wèi)生間,、背景墻等,。
父親都是從別人那進(jìn)貨,然后拉過去自己裝,,母親就在旁邊給他打下手,。
上千斤的板材,父親和母親都是用那輛三輪車一腳一腳地蹬著拉過去,。
記得有一次,,客戶家住的比較遠(yuǎn),要把板材從他們現(xiàn)在所在的區(qū)拉到另一個區(qū),。
距離非常遠(yuǎn),,正好那天是星期六,陳文不上課,,父親和母親就帶著他一起去了,。
父親在前面蹬著三輪車,母親和他坐在后面,,一家三口說說笑笑,。
到了一個路口的時候,父親扭過頭對母親說:“秋娥,,你得下來幫我推一下了,,前面有個坡,我估計騎不上去,?!?p> “好!”母親跳下去,,從后面幫父親推著,。
三輪車緩慢地往前移動,可是這個坡太長了,,還沒到一半,,父親和母親就精疲力盡了。
眼看著三輪車開始往后一點一點溜車,,父親趕緊從車座上跳下來,,一手扶著車把,一手拉著三輪車廂。
陳文也下來幫著父親和母親推,,但是杯水車薪,,車子一動不動,而且由于停留在半坡上,,三輪車因為慣性不時地往后退,。
夏公子說
感謝收藏和投票的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