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淮陰侯韓信被誅
劉邦在前線平叛,尤其是東垣之戰(zhàn),取得驕傲戰(zhàn)果:攻破東垣,,擊敗趙王利。
隨著俘獲的陳豨部將不斷增多,,劉邦得到一個消息:淮陰侯韓信,慫恿陳豨叛漢,,自己在長安做為內應,。
劉邦得知這個消息,并沒有出現害怕,。因為,,他相信一個人,他的老婆呂雉,。在旁人眼中,,呂雉是個弱女子。但,,在劉邦眼中,,這個弱女子足以讓很多男兒折腰。
有她在,,長安不會有失,。
但,劉邦不敢大意,,還是準備回長安,,處理這件事。
漢十一年正月,,淮陰侯韓信謀反,。那么,,身為弱女子呂雉又會如何應對這場風波,守住長安,,守住漢家天下,。
話說,,韓信沒遇到劉邦之前,,他的人生一塌糊涂。沒錢安葬母親,,蹭飯不被待見,,遭受胯下之辱,去項羽哪里也沒混出頭來,。
遇到夏侯嬰,,保住一命,被提拔為治栗都尉,。遇到蕭何,,被劉邦封為漢大將軍。京索之戰(zhàn),,韓信一戰(zhàn)成名,,扭轉彭城慘敗的局勢。
從此,,韓信的人生,,猶如開掛一般。
用了四個月,,定魏破代亡趙降燕,。
又用了四個月,攻破齊國,。
垓下之戰(zhàn),,逼得西楚霸王無路可退,來了一個烏江自刎,。
韓信因為軍功顯赫,,被劉邦封為楚王,定都下邳,,掌管近一百城,。這也是他的人生,走向高峰,。然,,韓信的人生,開始走下坡路,。
楚國舍人欒說,,告韓信謀反,。
劉邦采納陳平計策,偽游云夢,,擒拿韓信,。
韓信因為表現態(tài)度良好,送上鐘離昩的腦袋,。再加上,,劉邦沒有實證,又念及韓信大功,。劉邦剝奪了韓信王爵,,貶他為淮陰侯,并先囚禁洛陽,,后囚禁長安,。
這一次,韓信謀反,,被一個人告了,。
這個人是誰,史料沒有記載,。但,,留下了一個名字:家臣弟。
韓信有個家臣不知道做了什么事,,差點被殺,。其弟為了救兄長,就把韓信謀反的事情揭發(fā),。既然是家臣,,就會知道韓信的秘密。
韓信被貶為侯,,對劉邦不滿的情緒,,被進一步放大。陽夏侯陳豨離開長安時,,辭別韓信時,,說的那些話,也被說了出來,。
韓信借著劉邦率軍平叛,,秘密準備,響應叛軍,,以假傳召令的形式,,釋放刑徒,攻殺呂后和太子,。
家臣弟說韓信謀反,,還將細節(jié)都說了出來,。
呂后聽了,就要足夠重視,。
外有陳豨反叛,,內有韓信隱患。
這一刻,,身為女人的呂后站了出來,。
她要守住長安,守住漢家天下,,就要解決韓信隱患,。
呂后得知韓信謀反后,,找了一個人商量,。這個人就是對韓信有知遇之恩的蕭何。
呂后想把韓信召來,,又擔心對方不肯就范,,還容易激怒對方,擴大事端,。呂后見到蕭何先把韓信家臣弟說的那些話,,以及謀反的證據擺出來。
隨后,,呂后問了一句話:事態(tài)緊急,,該怎么辦。
呂后和蕭何對話之后,,商量出一個對策:以劉邦平定叛亂獲勝為由,,欺詐韓信入宮,將其擒拿,。
引誘韓信入宮的任務,,由蕭何負責。
這里有個問題:呂后為什么找蕭何商議,,除掉韓信?
有兩種觀點:
1.蕭何是漢相,,不僅為劉邦提供糧草,修建國都,,還要輔佐太子治理國家,。平定叛亂,守住長安,,也是分內事,。
2.呂后慧眼獨具:她相信蕭何的能力,也相信蕭何忠于大漢,。
當然,,還有種觀點,,是呂后對蕭何發(fā)出的試探。
蕭何向呂后表明忠心,,前往淮陰侯韓信府邸,,說了兩句話。
1.劉邦平叛大獲全勝,。
2.陳豨俘獲被殺,。
平叛大勝,劉邦歷來有個習慣,,喜歡開慶功宴,。
諸侯都要來,祝賀劉邦平叛得勝,。
陳豨叛亂,,劉邦出征前,邀請韓信一同前往,。韓信以生病為由,,拒絕了。
韓信預估了陳豨的叛亂實力,,也低估了劉邦平叛的能力,。
代國、趙國,、云中郡,、雁門郡、晉陽郡等皆出現動亂,。此次動亂,,規(guī)模大,波及面廣,,很難在短時間內平定,。在韓信看來,至少要兩,、三年時間才能平定,。
可,劉邦漢十年九月出征,,到漢十一年一月,,用了三個月,就平定叛亂,。
陳豨被俘,,還被殺死。
是劉邦能力太強,還是陳豨能力太弱,。
如果說是其他人來傳達這個消息,,韓信會多次論證。但,,韓信知道蕭何的為人,,不會撒謊。
韓信也不知道這是蕭何和呂后定下的計策,,欺詐他入宮,。韓信更不知道,自己身邊有人背叛,,還把他密謀的那些事,,全部上告呂后。
蕭何能說,,也會演戲,,尤其是面對韓信,必須要有演帝級別,。否則,,就會露餡。韓信不會演戲,,只會裝。他用得最多的招數:裝病,。
自從韓信在云夢,,被劉邦擒拿,貶為淮陰侯,,就一直裝病,,不上朝,也不會客,。這一次,,韓信也不例外。
劉邦大勝歸來,,舉行慶功宴,,他也裝病不去。
韓信心想:我不去,,劉邦也不會注意他,。
蕭何繼續(xù)做韓信的思想工作,先說了當前局勢:陳豨叛亂,,朝中人人自危,。諸侯前來參加慶功宴,就是為了表明忠心。
接著,,蕭何表明自己前來的目的:我來,,就是邀請你入宮。
最后,,蕭何擺明態(tài)度:即使有病,,也要去。
言下之意:劉邦讓我來請你,,你不去,,我不好交差。
韓信不知道是欺詐,,更不知道是計,。蕭何親自來迎接他,韓信也不能說不去,。若不是蕭何,,不僅沒有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也沒有韓信征戰(zhàn)諸侯的故事,。
現在,,蕭何與韓信留下了最后一個故事: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當然,,這個故事多了一個女主角:呂后,。
韓信進宮,呂后和蕭何所謀,,成功了第一步,。
接著,就是呂后隆重登場,。
韓信進宮,,察覺到氣氛不對。
呂后立馬下令,,把韓信捆起來,。呂后做事果斷,不會學劉邦考慮太多,。抓了韓信,,就準備在長樂宮的鐘室殺了他。
韓信面對生死一線,,總會臨陣發(fā)揮,,救自己一命。
第一次,,劉邦是漢王,,他犯罪差點被斬,,說了這樣一句話:漢王不想要得天下!為什么要斬殺替他打天下的壯士,。
第二次,,劉邦是大漢皇帝,在云夢擒拿韓信,。韓信面對突如其來的變故,,說了這樣一句話: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天下定,,我固當死,。
現在,韓信說了這樣一句話:吾悔不用蒯通之計,,乃為兒女子所,,豈非天哉!
呂后沒有饒韓信,,不僅把他殺了,,還夷信三族。
據記載:韓信死得很慘,,呂后讓宮中侍女,,把韓信吊在鐘樓,上不見天,,下不著地,,不用鐵器,只用削尖的竹竿生生捅死了韓信,。
在這里就會有個疑惑:呂后為什么不直接殺了韓信?反而,折磨他,?
有三種觀點:
1.杜撰的三不殺的免死金牌,。
據說,劉邦感念韓信為他立下汗馬功勞,,說了三不殺:不見天,,不著地,不用鐵器,。
2.呂后殺韓信時,,是攻其不備,用宮女,,才不會讓人生疑,。
3.呂后對韓信有恨:羞辱。
對于韓信的死,流傳下來,,有兩種觀點,。
1.宮女拿鐵錘,活活將韓信打死,。
話說,,滎陽之戰(zhàn),陷入僵持,。韓信做了一件事:討封,。
劉邦很生氣,但,,在張良,、陳平兩位謀臣的提醒下,為了大局,,忍了,。
劉邦派張良去齊國臨淄,封韓信為三齊王,。所謂三齊王,,指的是與天王齊,與地王齊,,與人間君王齊,。
鴻溝議和,劉邦違反協議,,追殺項羽,。為了號召諸侯,共同參加追殺項羽的行動,。劉邦不僅許諾韓信割土稱王,,平分天下。還向韓信許諾五不殺,。所謂五不殺指的是見天不死,、見地不死、見君王不死,、沒有殺他的刀,、沒有捆他的繩。
韓信這才率領三十萬齊軍南下,,加入追殺行動,。
簡單說,劉邦保證不殺韓信,。
劉邦改封韓信為楚王,,又在云夢擒拿韓信貶為淮陰侯,,就相當于廢了三齊王的諾言。呂后逮捕韓信,,要殺他,,就要繞過五不殺的鐵令。
呂后和蕭何商議把韓信騙進宮是這樣做的:沒有捆綁的繩,、不用殺他的到,、不讓他見君、不見天,、不見地,,指揮宮女拿鐵錘,椎殺韓信,,活活將他打死,。
2.用竹劍殺死韓信。
還有個版本是說,,劉邦允諾,,只要韓信,頂天立地與漢土,,絕不加兵刃與身,。
呂后殺韓信,用大鐘罩在韓信頭上,,讓他不見天,。又用白布纏住韓信,讓他腳懸空與地面,,沒有捆他的繩,,不能頂天立地。不讓他見君,,又用竹劍,,將韓信殺死。
這兩種觀點,,那個正確,,史料沒有記載。
對于,,韓信謀反,這件事歷來爭論不休,。歷史上,,對韓信有沒有謀反,也是一個謎底,。
說他謀反的人有以下證據:
1.楚國舍人欒說告韓信謀反,。
劉邦采納陳平計策,,出游云夢,擒拿韓信,。念及功勛不殺,,貶為淮陰侯。
2.淮陰侯家臣弟秘告韓信謀反,。
呂后與蕭何商議,,誘殺韓信。
3.韓信與陳豨密謀的那些事泄露,。
4.接納大漢皇帝名單上鐘離昩
說他沒有謀反的人,,有以下證據。
1.武涉,、蒯通游說韓信三足鼎立,,韓信不為所動。
2.逼殺好友鐘離昩,,并主動送上人頭,。
3.韓信有能力,若真的反,,是大漢最麻煩的敵人,。
4.韓信臨終遺言:不用蒯通之計,乃為兒女子所詐,,豈非天哉,。
5.蒯通旁證:豎子不用臣之策,故令自夷于此,。如彼豎子用臣之計,,陛下安得而夷之乎!
韓信是否謀反,,與他被殺的手段,,也成為了千古謎底。但,,韓信有謀反的實力,,就是大漢最危險的敵人。
韓信無疑是這個時代的天之驕子,。
這個男兒從吃不起飯,,到軍功顯赫,再到裂土封王,,令無數男兒追捧,。
他擁有多種榮譽,比如漢初三杰,、漢初三將,、國士無雙,、兵家四圣。
他是兵家杰出代表人物,,后世給他兵仙,、神帥的稱謂。
他的成就非凡,,京索之戰(zhàn)登臺,、暗度襲魏、一戰(zhàn)破代,、背水滅趙,、不戰(zhàn)降燕、水攻龍且,、四月滅齊,、垓下決戰(zhàn)、楚歌滅楚,。
他也留下了很多典故:背水列陣,、十面埋伏、四面楚歌,。
誰也沒想到這個幫助漢家天下建立的男兒,,先被奪去軍權,又被改封楚王,,再云夢朝見被擒,。誰也沒想到,征戰(zhàn)諸侯,,軍功顯赫的韓信,,竟然死在了呂后手中。
韓信告別了歷史舞臺,,但,,他的事跡,他的傳說,,一直都在,。
對大漢最有威脅的韓信走了,下一個淡出歷史舞臺的諸侯王也被列入除掉的名單中,,這個諸侯王就是梁王彭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