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怨最初是一種傾訴,,目的是為了緩解心理壓力。現(xiàn)實生活中面對著入不敷出,、工作壓力大,,或者諸事不順的情況,,通過傾訴確實能平和心緒,并且也確實可以吸引到一定的關注,,從而獲得他人的幫助或照顧,。但是,在不知不覺中,,抱怨卻逐步演變成一種習慣,,它讓抱怨者以受害者自居,變得牢騷滿腹,、憤世嫉俗,,甚至悲觀厭世。如果作為一個旁觀者,,不難發(fā)現(xiàn)其實抱怨的人和他抱怨的對象從價值觀到行為幾乎完全一致,。這一現(xiàn)象告訴我們,抱怨其實不是在強調(diào)不合理或者不公平,,而只是一種無能為力的情緒宣泄,,是弱勢文化引領下對他人的道德期望。
抱怨者總是沉浸在困境里,,對現(xiàn)實不滿,,本質上其實是對自己不滿,。夸張的描述和真實的情況并不符合,,這也是別人聽多了抱怨后會產(chǎn)生反感的原因之一,。不停抱怨的人,貌似是在不停責備他人或外在環(huán)境,,其實是在申訴自己內(nèi)心的某種需求,。他們不用明確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就只能一遍又一遍地說著相同的話,,期待著有人能夠從中理解到他們心底最深處最真實的需要,。抱怨者大都執(zhí)行力較差,一方面抱怨,,另一方面卻不愿做出改變,,將大部分精力都消耗在引人關注上,自然無法接受別人對他建議,。
要停止抱怨,,就必須要讓抱怨的人認識到這種行為所帶來的消極后果。從理性的角度分析,,討厭一種人和事,自己應該盡量去避免同樣的行為,,如果繼續(xù)為自己的錯誤找借口,,就不會為自己的行為承擔任何責任,也就永遠無法停止一切抱怨和指責,。抱怨,,是一種情緒能量,要學會轉化它,,將它運用到積極健康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