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章 官場上的小路
進入扶風(fēng)縣城,,楊釗并沒有急著去縣衙報道,,而是找了間客舍,。一個月的行程,早讓他疲憊不堪,,人也是灰頭垢面,以這種狀態(tài)去和新同僚們見面,,顯然不妥,。
期間楊釗還跟客舍主人打聽過縣內(nèi)情況,得到兩個信息,。一,、本地百姓身上的課稅很重,鄉(xiāng)間的農(nóng)夫如此,,城里的店商同樣如此,;二、在客舍主人口中,,對扶風(fēng)縣衙和縣令甚是不屑,,本地最有權(quán)勢的人也不是縣令,而是玉溪山莊內(nèi)的房主管,。
楊釗歇足了三日,,將精神狀態(tài)調(diào)整好后,渾身上下沖洗干凈,,還專門找了個剃頭匠把把胡須刮掉,,才留下田老兒守家,帶上楊鉚去扶風(fēng)縣衙報道,。
扶風(fēng)縣衙陳舊破敗,,大門上的朱漆大片大片地剝落,門上方歪歪斜斜的匾額似乎隨時有可能掉下來,。
“我還以為這里的百姓生活凄慘,,定是官員們魚肉所致,沒想到,,他們就住著這么個破地方,。”楊鉚驚訝道,。
他還對進城前所見到的景象耿耿于懷,。
楊釗不知道該怎么回復(fù),拍了楊鉚一下:“我們進去吧,。”
來到八字墻后的門房處,,楊釗說明來意,。
掌門的雜役聽說是新任縣尉上任,不敢耽擱,先是楊釗二人倒了杯清水,,再立即進去傳話,。
出來后向楊釗回話:“楊縣尉請隨我來,明府在東花廳內(nèi)等候,?!?p> “有勞先生引路了?!?p> “不敢,,不敢,楊縣尉千萬別這么叫我,,小的就是衙門里一個跑腿打雜的,。”
“那我應(yīng)當(dāng)怎么稱呼你,?”楊釗客氣地問道,。
“小的姓杜,名大友,,家里排行第五,,郎君若不嫌棄,叫我小五子就可以了,?!?p> 楊釗看了一眼比自己還年長的杜大友,笑道:“好,,那就有勞小五子帶路了,。”
“楊縣尉請,?!?p> 楊釗隨著杜大友跨步而入。
沿縣衙青石主道,,過儀門后,,從戒石牌坊下穿過,再折向東邊,,沿著夾墻依次經(jīng)過諸曹營房和戶曹庫房,,再穿過一道八角石門,里面便是后院里的東花廳,。
“小的先行告退了,。”
杜大友不便進入后院,,只遙指了花廳的方位便退下了,。
楊鉚見這時身旁無人,,湊在楊釗耳邊抱怨道:“這扶風(fēng)縣縣令的架子也太大了,縣尉上任,,他也不出來迎接一下,。”
楊釗以前做過縣尉,,知道事情并非楊鉚說的那樣,,邊走邊同他解釋:“這你可就錯怪他了??h令是一縣之長,,我今日初來報道,他本就應(yīng)當(dāng)坐在堂內(nèi)等我先去拜見,,以示衙內(nèi)尊卑有序,,上下井然,不可亂了規(guī)矩,。相反,,他不在大堂內(nèi)召見我,反倒選在花廳內(nèi),,說明他不愿以官勢壓我,,是有親近之意?!?p> “原來如此,?”楊鉚拍著額頭,“聽三哥這一說,,我算是又長了見識了,。”
楊釗不以為意地笑了笑:“這算什么見識啊,,不過是官場內(nèi)一些不成文的小規(guī)矩,,沒什么大不了的。你想啊,,就算縣令今日以官勢壓我,,或是我忤逆了他,又能如何,?都只是些不傷大雅的小矛盾罷了,。凡在官場立足的人,胸中少不了要有三分容量,。其實說到底,,門第出身、進仕途徑,、課考評級……這些才是一個官員真正要看重的,,也是他真正拿來衡量人物關(guān)系的,?!?p> “那既然不被看重,,為什么還要有這些官場小規(guī)矩,大家都還要遵從它,?”
“正是因為它不重要,,所以大家才都遵從它?!?p> “這……什么意思,?”
不到二十歲的楊鉚徹底糊涂了。
“就好比通往某處有一條小路,,其實道路不只這一條,,但這條路最近便,還能省去不少麻煩,,所以大家都選擇走這條小路,。當(dāng)然,你也可以選擇走其他道路,,但你會去嗎,?”
楊鉚思索后答道:“不會。既然這條路最近,,又方便,,又能省去麻煩,我當(dāng)然走這條小路了,?!?p> “這些小規(guī)矩就是為大家的官場生活開通捷徑、減去麻煩的,?!睏钺撟詈笞鼋Y(jié)道。
在楊釗看來,,楊鉚不僅是他的族弟,,更是他仕途上最信任和倚重的助手,而且楊鉚也具備這樣的潛質(zhì),,所以凡楊鉚提出的問題,,楊釗都會盡力去解答……
兩人聊著,來到了東花廳前,。
廳門處等候著一個青衣長袍的中年文士,,戴包頭幞頭,見著楊釗后連忙迎了上來,,叉手行禮道:
“扶風(fēng)縣錄事李審,,恭迎楊縣尉,。”
楊釗不敢怠慢,,依禮回道:“有勞李錄事遠(yuǎn)迎,。”
縣錄事雖不在縣丞,、主簿,、縣尉的上佐之列,但其實職權(quán)很大,。
楊釗曾任過新都縣尉,,自然明白縣衙里的各個官職掌事其實和典章里規(guī)定的并不一致。
比如縣丞,,典章里寫的是“縣丞為之貳”,,意思是縣里他排第二,除了縣令就數(shù)他官最大,,縣令能干什么,,他也就能干什么,如果遇到縣令有事外出,,縣里就輪到縣丞當(dāng)家,。
可問題也就在這里。
縣丞能處理的政務(wù)和縣令是一樣的,,但既然有了縣令在,,還要縣丞干什么呢?安心當(dāng)個副手,?……就類似太子的位置一樣,,說好聽點是儲君,但其實國家事務(wù)太子是沒有權(quán)利,、也不敢擅自處置的,。
縣丞的遭遇比太子還慘,太子好歹還有個盼頭,,縣丞連個盼頭都沒有,,熬走了上一任縣令還有下一任。
所以縣丞基本上淪為了天天坐衙門里喝茶的閑官,。
和縣丞的清閑相反,,縣里最忙碌的兩個官職就是縣尉和錄事。
縣令是總攬縣務(wù),,縣丞是縣令的副手,,主簿主要負(fù)責(zé)公文往來,而派發(fā)下來的任務(wù)都需要縣尉去具體執(zhí)行,。
比如縣里最重要的兩件事,,一是征收賦稅,,這可不是件輕松活,要讓老百姓將他們辛辛苦苦種出來,、用來養(yǎng)家糊口的錢糧交上來,,最后還得靠著縣尉領(lǐng)著手下爪牙去鄉(xiāng)里強行催收;二是緝捕盜賊,,維持社會秩序,,也得靠著縣尉和不良人去完成。
因而大唐科考取的明經(jīng)和進士兩科寒門士子,,步入官場的第一個官職基本都是縣尉,就因為縣尉能鍛煉人,。這個初衷是好的,,總比明清以后宰輔都是翰林出身、不通庶務(wù)的清流官員要強,,只可惜這些被派往各地的士子縣尉們,,也很難晉升到京城為官,最終大多被埋沒在地方上了,。這種現(xiàn)象,,反過來又給縣尉這個官職添了污名,許多官吏都厭惡地稱其為“捕賊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