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章 與龍武軍約架
王鉷斂財有道,,除戶部侍郎的正職外,另兼任了閑廄,、苑內(nèi),、營田,、五坊,、宮苑等一大堆使職,尤其是他管轄下的左右藏庫里堆滿了宮內(nèi)取之不盡的財富,,讓他極受李隆基的喜愛,,成為了跟前的大紅人。
而王鉷出身貧寒,,讓他懂得該如何取悅旁人,,經(jīng)常越過裴寬直接向李隆基表功,李隆基也經(jīng)常跳過裴寬直接表彰王鉷,。
于是乎,,夾在中間的裴寬,覺得自己成了那個多余的人……
余下的,,還有禮部尚書席豫,,工部尚書蕭炅等等,身上的故事就相對少一些了,。
至少楊釗沒從旁人那里聽到太多關于他們的事跡,。
還有一些人,如兵部侍郎張垍,,是開元時期三度為相,、燕國公張說的兒子,妥妥的名門之后,。他的兄長張均任職翰林供奉,。
歷數(shù)開元朝那么多宰相,能有兩位兒子仍位居高位,,實屬罕見,,這到底是說明了張說教子有方,還是說明了他不愧三度為相,,為后輩打通了仕進的關卡,?
再如,京兆尹韓朝宗看起來普普通通,但在后世卻有著非常高的知名度,。
因為李白為他寫了兩句極盡吹捧的詩句,,流傳度很廣:生不用封萬戶侯,但愿一識韓荊州,。
…………
其實,,韋承恩跟楊釗套近乎也是有目的的。
他正在籌劃一件大事:奪回屬于南衙禁軍的榮譽,。
本來這事他已經(jīng)和之前的兵曹參軍商量好了,,可計劃趕不上變化,兵曹參軍換人了,。
韋承恩也不是一個很有耐心的人,,跟楊釗喝了幾回酒之后,自以為兩人成鐵哥們了,,便將他的計劃說了出來,。
北衙禁軍是從南衙禁軍里從分出去的,其勢力也一直不及南衙禁軍,。
畢竟,,北衙禁軍只是宮廷衛(wèi)隊,人數(shù)又少,,又沒有任何邊疆建功的機會,,自然是被南衙禁軍所鄙視。曾幾何時,,那些懷有抱負的功勛后代,,都不愿意加入到北衙禁軍之中;
而南衙禁軍則不同,,它們掌管著帝國境內(nèi)全部六百多個折沖府,,實行的是輪番衛(wèi)戍京城的制度,所以里面的士兵,,既有功勛子弟,,也有從各個折沖府抽調(diào)上來的經(jīng)歷過戰(zhàn)場洗禮的精銳。同樣,,南衙禁軍里的將士也不乏外出作戰(zhàn),、建功封侯的機會。
然而南衙禁軍的榮耀卻伴隨著它們的勢力逐漸削弱了,。
韋承恩痛心疾首地講了一大堆,,楊釗聽了半天也沒聽明白。最后,,他還是憑借著自己學過的歷史知識來解答了這個問題,。
說到底,,就是府兵制崩壞了,各地折沖府里大量缺員,,自顧不暇,,自然也沒有足額的士兵派送到各軍隊和南衙禁軍。
如今的各邊鎮(zhèn)用兵,,大多靠節(jié)度使用錢財招募健兒入伍,,——這種方式在后來被稱做募兵制。
帝國的戰(zhàn)事基本都發(fā)生在邊疆或他國境內(nèi),,帝國腹地和京城多年太平,,所以內(nèi)地沒有軍隊也沒有任何影響。而成建制的南衙禁軍里的空額,,便一直讓它空著吧,,用作虛銜來封賞功勛,也算是發(fā)揮它的剩余價值了,。
至于府兵制為什么崩壞,,楊釗在扶風的經(jīng)歷已經(jīng)解釋了這一點,因為均田制已經(jīng)崩壞,,課戶不堪繁重的賦稅大量逃亡,哪里還承擔得起帝國的兵役,?
如今的長安城內(nèi),,南衙十六衛(wèi)名存實亡。
十六支有著光榮過往的番號的軍隊,,實際上已經(jīng)湊不齊一支像樣的部隊來,。
僅僅左右金吾衛(wèi)和左右監(jiān)門衛(wèi)四支部隊里的兵源還算穩(wěn)定。
畢竟前者要用來保證偌大的長安城內(nèi)的治安,,后者要駐守城內(nèi)外近百座城門,。
但也就是四支地方保安部隊罷了。
論作戰(zhàn)能力,,它們早已不復當年之勇,。
楊釗也就是在冬月初一的朔望朝會上見著了其余南衙禁軍的身影。那一天,,左右衛(wèi)穿黃色甲胄,、執(zhí)黃麾、配黃色刀箭,,左右武衛(wèi)穿白色甲胄,、執(zhí)白麾、配白色刀箭,,左右威衛(wèi)穿黑色甲胄,、執(zhí)黑麾、配黑色刀箭,左右領軍衛(wèi)穿青色甲胄,、執(zhí)青麾,、配青色刀箭……從丹鳳門一直排到大明宮內(nèi)的含元殿前,十分威武……
更讓南衙禁軍無法忍受的是,,他們衰落了,,北衙禁軍卻越發(fā)壯大。
尤其是龍武軍,。
這支剛剛成立不過十年的軍隊(不算上它的前身,,那時候叫“萬騎”),深得當今天子李隆基的信任,,在李隆基居住的興慶宮內(nèi)外,,全部都由龍武軍來駐守,其他禁軍不得擅入,。
?。y怪李隆基要住在興慶宮內(nèi),他要是住在大明宮內(nèi),,大明宮那么大,,單單兩支龍武軍用來駐守是不夠的。只能說,,依靠宮廷政變上位的李隆基,,太缺乏安全感了。)
而出了興慶宮之后,,龍武軍更是囂張跋扈,,一句“龍武軍取道”猶如天子圣諭,便可以橫沖直撞,。甚至會專門沖到金吾衛(wèi)的巡防地肆意踐踏,,留下滿地狼藉后大笑而去……
“這幫亂賊!”韋承恩喝光了壺里最后一滴酒,,兩眼通紅地望著楊釗,,“楊老弟,你跟不跟我一起去,?”
“去,,當然得去?!?p> 楊釗答應得很痛快,。
他要敢不答應,估計當場就得被韋承恩先當做亂賊給揍了,。
盡管他比韋承恩長得高多了……
但打架跟身高又沒有關系,。
而且他天天待在金吾衛(wèi)里閑得慌,,出去找點事干,至少能長長見識,。
再說了,,就算他不答應,他能攔得住手下那幫比大爺還難伺候的武侯嗎,?到時候,,出了任何亂子,他照樣得擔責,,而且以后在金吾衛(wèi)這個圈子里,,他也呆不下去了……
韋承恩的計劃十分符合他本人的形象氣質(zhì),就是叫上監(jiān)門衛(wèi)的兄弟們一起,,找個時間,,把龍武軍約出來干一架。
雙方都是功勛子弟,,打的是文明架,。
無論結果如何,一,、不得泄密,,更不準回去告狀;二,、不得攜帶器具,,就赤手空拳、光明正大地干,。
這兩條也是京城中貴族子弟通行的打架約定。
根本不用擔心誰會違背這兩條約定,,對這幫人來說,,面子比命都重要。
楊釗聽完韋承恩的“大”計劃后,,很想追問一句:既然是打群架,,最后也能分出勝負來,那輸贏的賭注是什么,?
但他想想還是算了,。
打架本來就是荒唐可笑的行為,還用得著去計較細節(jié)嗎,?
南衙禁軍的衰敗是歷史趨勢所致,,北衙禁軍的興盛是皇權與相權爭奪的結果,跟打架有什么關系,?
即便南衙禁軍通過私下里的群架打贏了,,又能改變它們衰落的趨勢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