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女巷原本不叫這個名字,。
巷子口對著的是碧溪河,,這里本是一個河埠頭,喚作桃花渡,。后來河道淤積,,這條河行不得大船,,只有桃花汛到來,,河水才算有點規(guī)模。平時,,這碼頭上只有一些下河捕魚的舢板出入,,于是,這小巷子中,,慢慢就形成了一個魚市,。打魚人遇到賣不了的河魚、河蝦,,就地賤價處理,,這小巷子的住戶貪圖便宜,花上幾個銅板,,買來曬成魚干,,也是閑時辦來急時用。
于是,,每逢太陽出來,,小巷子家家戶戶曬魚干,這條小巷子氣味就有些難聞,,人們便習(xí)慣稱作咸魚巷,。
民國那會兒,安惠縣城確定地名,,小巷住戶覺著這名兒不好聽,,于是,官府從善如流,,遂更名為鮮魚巷,。
1974年,大搞三線建設(shè),,這里從滬上搬遷來一個云錦棉紡織廠,,就建在鮮魚巷東邊的一塊荒地里。于是交通也隨之得到了改善,,碧溪河上修了一座橋——安濟橋,,連接安惠城東西交通。高高大大的,,正在鮮魚巷的上頭,。這個廠子級別很高,正處級,,直屬紡織部,。后來,隨著廠子的發(fā)展壯大,,招工人數(shù)增多,,原來的宿舍不夠用,,于是,小巷子北面河坡一大片空地,,修了兩棟女工單身宿舍樓,。為了方便管理,外面還建有一道圍墻,,把職工宿舍與鮮魚巷隔開,。
當(dāng)時,這紡織廠條件好,,收入高,,福利待遇不錯。不僅職工本人生老病死有保障,,連小孩看病上學(xué)都不要錢,;冬天發(fā)內(nèi)衣,夏天有冷飲,。安惠人找媳婦,,云錦女工的確是理想的選擇。
尤其是八十年代末,,廠子規(guī)模擴大,,效益不錯,每年都要招收了一批青年女工進廠,,這女工宿舍住的滿滿的,,一個個爭奇斗艷,絕對是安惠的一道靚麗的風(fēng)景,,惹得安惠的男孩們一個個垂涎欲滴,。
在圍墻下,每當(dāng)傍晚時分,,總有一些青年到墻根下的一塊空地上,,美其名曰追仙女,。他們騎著嘉陵摩托車,,背著吉他,提著錄音機,,穿著喇叭褲,,到小樓下碰碰運氣。他們帶著啤酒,,燃著篝火,,在圍墻下,彈著吉他,,唱著情歌,,跳著舞,,擺出自以為最酷最炫的樣子,不定會得到樓上哪位仙女青睞呢,!
有時,,一個女孩從窗戶探出頭對樓下瞅一眼,下面就一陣尖叫,,口哨聲此起彼伏,。
有的青年打聽到某個女孩的名字,這樣,,有目的追女孩,,顯得更有針對性,他們就在圍墻外,,對著女工單身宿舍喊:
“楊雪,!”
“李春花!”
“劉曉麗,!”
“這里,!這里!看這邊,!”
叫到名字的女工有些惱怒,,有些得意,也有些害羞,;沒人叫的則顯得很是失落,,仿佛低人一等,沒人追的樣子,。
這些女工本是三班倒,,每天都很辛苦,尤其是缺睡眠,。這些女工,,有時候被騷擾不耐煩了,從窗戶當(dāng)頭一盆洗腳水,,淋得樓下的男人滿頭滿臉,。這些男孩不以為忤,他們把臉一抹,,抬手放到鼻子底下聞,,然后嬉皮笑臉的,朝樓上揮揮手,,腆著臉大喊:“香,!”
別看女工們與他們不對付,可是,,據(jù)說這墻外釣魚,,居然很是成了幾對,,于是,小伙子來這里的熱情更高了,。
夏天,,天黑的晚,河灘本來是一個納涼的好去處,,再加上年輕人手里雖然沒幾個錢,,但是舍得花。于是,,圍墻下的這一塊河灘地,,一些商販瞅準了商機,擺起了夜市攤,,這下子就更熱鬧了,。一到傍晚,這里成了年輕人聚會的所在,,小桌旁,,一群年輕人拿著啤酒瓶,三三兩兩,,吆五喝六,,好不熱鬧。
這,,可是苦了這些紡織女工了,,她們本是三班倒的連軸轉(zhuǎn)的,睡眠不定點,,有時候,,下了早班,晚上十二點還有一個夜班,,吃罷飯,,剛剛躺下了,圍墻外夜市就開張了,,鬼哭狼嚎的,,這幫男人又開始張揚著他們的青春呢!
這些情況反映到廠部,,云錦棉紡織廠的保衛(wèi)科干預(yù)了,,一到傍晚,,一場場貓捉老鼠的游戲又開始了……
紡織女工,,在過去稱作織女,安惠本來就是牛郎的故鄉(xiāng),,七仙女的傳說家喻戶曉,。這個狹窄的小巷,,每到傍晚,便雞鳴狗跳的,,熱鬧非凡,,青年們到這里來找對象,自稱是來找仙女,。于是這個小巷就戲稱為仙女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