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不出意外地出了意外(1)
此外呢,,她,確實也考慮過的,自己未來很可能會在這地方養(yǎng)老,;但,前提是,,如果,,直到她死,卻始終沒有找到李子孟的下落,。
只不過,,現(xiàn)在,她覺得,,連自己父母都不相信的那些話,,對一個還不足夠了解自己的外人,就更沒必要如實詳說了……
眼前返回骨灰林的這條路,,盧慧茹已經(jīng)走過了無數(shù)遍,,自然是輕松的、步步擲地有聲的,。
但是,,她身后的孟曉彤卻還是第一次走,即便是她心中再有無限光明,,但要說,,夜黑風高之時依然絲毫無畏無懼,那肯定是假話,。
因為,,隨著暮色降臨,她的輕度夜盲癥,,會讓她越來越看不清自己腳下的路和身邊的事物了,。
孟曉彤謹小慎微地緊緊跟著,幾乎是一步不差,、盡量穩(wěn)穩(wěn)地走過羅慧茹踏過的每一塊石板,。
也只有這樣的亦步亦趨,,對孟曉彤來說,才算是更安全的選擇,。
夜色變得越來越深沉,,仿佛,她每每向前落下一步,,遙遠天邊的余暉弧光就要減少一分,、黑幕就增加一層,似的,。
到了辦公樓下,,盧慧茹忽然停住了腳步,笑瞇瞇地回頭,,問道:
“曉彤,,你剛和他們那些閑雜人等講了那么多冠冕堂皇的話。其實,,我也挺好奇的,,你當初怎么會想到來我們這兒工作,跟茹姐透個實底兒唄,?”
“就是喜歡,,沒別的!”
孟曉彤的回答,,斬釘截鐵,,語氣真誠,神色摯信,。
可是,,除了出于對這份工作純粹的喜歡以外,果真沒有別的什么,、僅此而已了嗎,?
說真的,孟曉彤心里面的原話,,將其中詳盡的內(nèi)容展開來,,其實是這樣的:
她是喜歡長青園這里“四季長青”自然環(huán)境、人際簡單的工作環(huán)境,,但,,她絕不是僅僅因為這里的風土人情“秀色可餐”,才如孤注一擲地主動請纓而來,。
恐怕,,任誰也料想不到,這個陵園里藏有著她最想要的東西。
臨畢業(yè)之前,,她從周生明陽教授那里,,意外得知了一個鮮為人知的秘密:
十年前,燕北國際大學計算機與智能科學院曾經(jīng)和長青陵園合作過一個技術研發(fā)項目,,為他們這里搭建了一個最全面,、最詳盡的逝者信息數(shù)據(jù)庫。
只有項目的內(nèi)部成員才知道,,當時,,這個研發(fā)項目,其中還包括了一個完全沒有對外公開的子項目實驗,,是對“目標者”生前意識與死后意識的存在形式的對比研究,。
換句話說,這項實驗是在建立在對人類死后意識存在的理論假設前提之上,。
而,,孟曉彤仍然清楚地記得,七年前,,就在李子孟突然消失在除她以外的所有人記憶當中,、幾乎同時在一夜之間就被所有人遺忘的前不久,他曾經(jīng)和她無意間提到過,,他自己申請作為被試者,去參加了一個特別有意思,、也特別有意義的心理學實驗——是類似瀕死體驗的那種,。
當時,孟曉彤并沒有在意,。
后來,,高考結束,她仍是查不到有關于李子孟的任何線索,,百思不解,,才回想起來李子孟說過的那個實驗;這,,也是為什么她會選擇攻讀心理學,、人工智能專業(yè)的根本原因。
但是,,當年那個項目以及那個子實驗過程中涉及到全部的樣本數(shù)據(jù)和分析結果,,只保存在了長青園本地數(shù)據(jù)庫里,也不知道為什么那個時候一直都沒有上傳備份到云端服務器,。只有長青陵園里職位在一定特殊級別的正式員工,,才有權限登陸和使用。
而且,,據(jù)周生教授有些抱怨地說,,他下面帶的一個博士生最近被臨時抽調(diào)到“有靈實驗室”那邊的項目上去了,,一直在協(xié)助優(yōu)化陵園那個本地數(shù)據(jù)庫的事情。
至于,,為什么在校期間的七年來,,孟曉彤從來沒有聽過居然還有這么一個實驗室,想來,,這背后還隱藏著很多的秘密,。
但是,孟曉彤認為,,這,,很可能,就是她最后的希望,。
只不過,,她不可能用黑客技術去直接竊取,因為那是違法的,;所以,,她必須想方設法地通過最正規(guī)的渠道,來獲得訪問和管理這個數(shù)據(jù)庫的最高權限,。
無論,,李子孟是生、還是死,,那能夠證明他存在的全部記錄,,應該還被封存在那個數(shù)據(jù)庫里或許早就已經(jīng)陳久、沒有再被使用的某處,。
可能只是一些被標記為暫停使用的程序,,可能是一些廢棄的文件和數(shù)據(jù)表,也可能是一些圖文記錄和音視頻的存檔資料,。
無論是歷時七年,,還是七十年,孟曉彤就想要弄明白,,究竟應該如何解釋:
為什么只有她一個人還記得李子孟呢,?
無論是真實的記憶,還是虛構的幻想,,她和他之間發(fā)生過的那些歷歷在目的片段,,又為什么會如此刻骨銘心地在她的腦海中揮之不去呢?
整整七年了,,非但沒有一絲一毫的模糊不清,;她反而,記得越來越牢固了。
孟曉彤始終在想,,如果換做是別人,,“李子孟”這個名字、以及這個人的徹底消失,,很可能會被認定為游戲營銷陰謀論下的另一個“潘博文事件”,,而已。
可是,,如今,,這個或者是可以用平行時空理論、或者是由于個人之言而誤導所致的群體記憶錯位,,就能夠簡簡單單一語避之的“曼德拉效應”,,的的確確地發(fā)生在了她自己的身上。
其他的,,她都可以姑且不去細細思量,;然而,這些年來,,她唯一能夠確信的一點是:
李子孟不是什么“曼德拉”,、更不是什么“潘博文”;他,,只是她深愛多年,、卻還始終沒有來得及聽到她親口跟他告白的、活生生的一個人,。
當然,,孟曉彤也曾經(jīng)設想過的:
也許,李子孟已經(jīng)死了,。
也許,在過去的七年里,,所有的人聯(lián)合起來,,共同對她隱瞞著這個“在他們看來”對她是極為殘忍、而不可告之的死亡真相,。
也許,,至于他們將此隱瞞至今的目的,很可能,,僅僅只是十分單純地為了不讓她那么傷心欲絕,,才“捏造”出了這樣一個“在他們看來”對她傷害最小的念想,罷了,。
然而,,只不過,這個“念想”,卻始終過不了孟曉彤心里那道坎兒,;這個“念想”,,在孟曉彤這里,是永遠解釋不通的,,自然也是讓她無法欣然接受的,。
更何況,說“一個人死了”,,和說“壓根兒就沒有這個人”,,到底哪一種說法,更讓人傷心欲絕呢,?,!
前者,是在陳述事實,,接受與不接受,,事實就是事實,它就在那里,,容不得任何人去肆意改變,;
而,后者,,則是在創(chuàng)造故事,,解釋得通與解釋不通,故事就是故事,,它可以沒有邏輯,,更可以被任何人盡情雕琢。
編織一個不露任何破綻,、偽裝得天衣無縫的謊言,,似乎是一件相對來說更容易的事情。
但是,,這些“所有的人”,,又是如何能夠做到,讓參與其中的每個人都毫無破綻,、不露任何偽裝的痕跡,,并且能夠“持之以恒”了長達七年之久地、不借任何成本和不計任何利益地一直在“欺騙”著孟曉彤的呢,?
難道說,,就連派出所的戶籍管理人員,也要一起陪著他們玩這種“哄小孩”的幼稚梗嗎,?
——這聽起來,,未免也太荒唐了,。
所以,答案,,是“不可能”,。
——根本不可能存在,這樣將“所有的人”都裹挾著卷入其中,、又如此天衣無縫的“謊言”,。
此外,從技術理論層面的角度,,篡改一個人的記憶程序,,或許是可以實現(xiàn)的;然而,,讓“所有的人”都同時忘卻,,也幾乎是不可能的。
因為,,那就相當于是“大數(shù)據(jù)元宇宙”的“連鎖式崩塌”,;在進行記憶信息關聯(lián)關系判斷與剝離、清除的過程中,,目前人類所掌握的最智能的大數(shù)據(jù)計算系統(tǒng),,也必然存在自身不可知、或者無法解決的漏洞,,以及難以突破的技術實現(xiàn)之瓶頸,。
而且,值得補充,、并有必要反復強調(diào)說明的最后一點是:
孟曉彤沒有任何的社恐癥狀,,沒有抑郁、PTSD,、神經(jīng)官能癥等心理問題,,更沒有罹患癔癥、妄想,、人格解離或是雙向情感障礙等精神類疾病,,而不自知、不自治,。
她不過僅僅只是想要,用自己認為更為相對客觀的科學精神和實驗論證的方法,,親自親身來證明自己所堅信的這個真相:
——李子孟,,是真實存在的!
就是這么簡單,!
可,,這世間之事,,就是這么奇葩,越簡單的事,,做起來反而越困難,、越復雜!
▽▽▽▽
在長青陵園的實習工作,,充實而富有意義,。
孟曉彤先是跟著咨詢服務部經(jīng)理、高級殯葬師王空空學習了解他們部門的業(yè)務規(guī)范,、基本流程和具體工作內(nèi)容,,以及不同地域文化、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殯葬習俗等等,,然后,她便連續(xù)一周都將自己全身心地沉浸在接打咨詢熱線電話的工作中,。
不只是,,有很多個人客戶來詢問關于各類殯葬服務項目的細節(jié)、費用,、注意事項等等,;
還有不少向他們尋求合作機會的企業(yè)和組織,比如:租車公司,、禮儀公司,、骨灰盒生產(chǎn)商、墓碑雕刻加工廠,、花圈花環(huán)手工坊,、專營各類供品的銷售商,吹拉彈唱的表演團體,,能提供大中小型和私人定制殯儀服務整體解決方案的專業(yè)外包團體……
直到孟曉彤的嗓子出現(xiàn)了“沙啞”“冒煙”的感覺,,最后,直到她實在說不出話來了,,才被著實心疼她的副園長盧慧茹調(diào)到了宣傳部門,,臨時協(xié)助制作和張貼一些關于倡導“理性追思、文明祭掃”的新標語和新橫幅,。
由于,,她的加入,給原本“男過剩女荒蕪”,、性別比例嚴重失調(diào)的員工團隊,,帶來滿滿的盎然生機,大伙兒一下子就顯得活份了起來,。
就連宣傳文案也變得更新穎活波,、更有創(chuàng)新性,、更朗朗上口了,比如:
——今日,,忌火燭,,宜送花!
——物燥風大,,還是網(wǎng)上掃墓吧,!
——掃掃二維碼,手機也可祭奠Ta,!
——山林怕火,,環(huán)境怕污染;親人怕你不知道,!
——火苗燒盡,,荒漠還遠嗎?
——留得青山在,,才有后人拜,!
——薄葬厚養(yǎng),不香嗎,?
……
▽▽▽▽
白天,,在工作崗位上,孟曉彤總是專心致志,、兢兢業(yè)業(yè),,和每個人都幾乎能夠配合得天衣無縫,忙碌得不亦樂乎,!
她時而會感慨:
原來,,一個人死了之后,還會有這么多的事情,,可以為他們,、為記掛他們的人去做!
到了晚上,,回到員工公寓,,躺在床上、仰望窗外月光與浩瀚星空,、獨自沉思的時候,,她也會重新慎思一個人類始終懸而未決的問題:
一個人死了之后,意識是否還會存在,?
如果不存在了,,那些原本的意識又變成了什么?
如果它們還存在,,又是如何存在的,、如何能夠被別人意識到呢?
為什么,,為什么偏偏只有她一個人始終記得李子孟,?
莫非,李子孟僅僅只是屬于她意識里的唯一存在嗎,?
那,,豈不就是在說,李子孟就是被她用了二十年的幻想而虛構出來的一個“人”嗎,?
不,,絕不可能,這,,根本不科學,。
可是,除了這種目前貌似最為合理的解釋以外,,孟曉彤實在找不出來其他人都完全不記得李子孟的實證性原因,。
每當入睡之前,她再次回想起與李子孟有關的種種記憶,,這一晚,,注定又會是一個孤枕無眠的漫漫長夜了。
拿起擺在床頭桌上充著電的手機,,重新翻看起了自己七年前在“幫你找找”App上發(fā)布的那條尋人啟事,。
帖子早已快沉水到底了,就連下面“蓋樓”的最新評論,,發(fā)布時間也都還是停留在三,、四年前:
——都過去這么多年了,別找了,,放棄吧,!
——如果人還活著、如果他還記得你,,早就回來找你了,!
——傻丫頭,偏執(zhí),、幻覺都是病,,得治!
——李子孟,,你大侄女喊你回家吃飯,!
——小叔叔不要你了,來大叔懷里抱抱,!
——你一直記得李子孟,,就像我還一直記得潘博文,,一樣!
——在夢里,,就能找到他了,!趕緊鉆被窩兒,做夢去吧,!
——給我手機轉(zhuǎn)兩萬,,我立刻告訴你,他在哪兒,。
——他一直在你身邊,,只是,你看不到他,,而已,!
……
喜歡雨天發(fā)呆
可點擊每個章節(jié)文尾的“紅包”,領取紅包碎片,。 每天,,每位書友最多可領取10個。 ▽▽▽▽ 作者已經(jīng)完本的其他坑,,還有: 短篇現(xiàn)言《小叔叔追妻記》,,是孟曉彤和李子孟的今世之緣前傳。 短篇玄幻《甲骨魂》,、中短篇現(xiàn)言《壞女生》,,也可以讀一下吼。 也歡迎你收藏,、加入書架,。感謝ing,么么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