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一個全新的機會
或許有些人會納悶,為什么像“高麗”這種國家編劇的地位就比“華夏”高呢,?
對,!一定是“資本亂象”,!啊……華夏對“文化從業(yè)者”也不夠重視!憑什么那些什么演技都沒有的“小鮮肉”賺那么多,?
額……一想到這里,,臟話就更是止不住了,華夏的影視劇環(huán)境太差了,!難怪拍不出來好東西……
其實沒有必要那么憤世嫉俗,,任何事情去尋找原因的話,都會發(fā)現(xiàn)一定是有著必然規(guī)律性的,。
前世華夏的編劇地位之所以不如日韓高,,主要是因為華夏采取的是“制播分離”,即一家公司把電視劇提前制作好了,,然后賣給電視臺去播,。
而前世的日韓和這一世的“高麗”則是由廣播公司電視臺自己制作,然后在自家的電視臺進(jìn)行播放,,并且還是“邊制邊播”,,即拍兩集,,播兩集,有時候如果收視率不好的話,,干脆直接不拍了,,觀眾連個大結(jié)局都看不到……
這種情況下,編劇的地位和作用肯定異常凸顯,,你想想吧,,電視劇拍到一半了,收視率也挺好,,結(jié)果編劇說我這幾天思路不好,,沒靈感了……
我的天!
叫您“爺爺”行不行,?
叫您“奶奶”行不行,?
您可千萬別這樣啊,!
您這本子要是寫不出來,接下來整個劇組的所有工作可都開展不了??!
您想要什么?直接說行不行,?
大家伙給您搞個大party,,您是不是思路就會開闊一些了?
啥,?您想找倆漂亮姑娘談?wù)勑模?p> 嗯……也不是不行,!
可如果是在華夏的話……
啥?本子還沒寫好呢,?那滾一邊去吧,!
哦?沒思路,、沒靈感了,?那好吧,我再換個劇本,。
咦,?你這個本子寫得有問題啊,!我覺得可以這樣改,!你給我閉嘴!
……
兩相比較,,華夏的編劇地位能高得了嘛,!
可能有人會說,,為啥不提前把劇本寫好呢?
呵呵……那你為啥不提前把整部劇拍好了再播呢,?
人家就是這么個體制,!
一切以收視率為準(zhǔn),要不斷根據(jù)觀眾的反饋來尋找問題,,進(jìn)行調(diào)整,,直到最后發(fā)現(xiàn)沒救了,干脆“停拍太監(jiān)”……
兩種體制,,孰好孰壞,,其實很難說清楚。
在日韓的那種“制播一體,、邊制邊播”的體系運行下,,基本上是沒有可能出現(xiàn)像《大明王朝1566》那種質(zhì)量的電視劇的,一是沒時間打磨,,二是收視率就能把劇組給逼死,。
但與此同時也應(yīng)該看到,在華夏那種“制播分離”的體系運行下,,整個電視劇行業(yè)是缺少活力的,,很容易就與觀眾的期待相偏離。
而身為一個編劇,,基本上都是喜歡日韓那種“制播體系”的,,因為自己在劇組里的地位高,話語權(quán)大??!
如果是在華夏的話,劇本都是提前確定好的,,等真正開拍了,,大部分編劇連參與的資格都沒有,這種情況下談何話語權(quán),?
甚至在華夏,,很多劇本都是一層層承包下去寫的,你不愿意寫,,有的是人愿意寫,!
說白了就是一個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的事兒……
……
乘坐地鐵來到一家廣播公司電視臺大門前,李程賢不由得長長舒了口氣,,別管自己心中有怎樣的宏圖壯志,,但當(dāng)務(wù)之急還是要找到一份編劇的工作再說。
畢竟如果不能順利找到工作的話,,自己的一切抱負(fù)暫時都將無法施展,。
而且自己現(xiàn)在的生活實在是太苦逼了,,急需一份靠譜的工作啊,!
唉,!
此時在李程賢面前的這家廣播公司電視臺,全名叫做“漢城文化廣播公司電視臺”,,是高麗目前的四大電視臺之一,。
另外三個比較大的電視臺分別叫“高麗文化廣播公司電視臺”、“朝日文化廣播公司電視臺”和“南島文化廣播公司電視臺”,。
額……這里和前世又有些不同,,前世韓國就只有三大電視臺:韓國放送株式會社(韓國廣播公司電視臺、KBS),、韓國文化廣播放松株式會社(韓國文化廣播公司電視臺,、MBC)、首爾放松株式會社(首爾廣播公司電視臺,、SBS),。
不過還是那句話,細(xì)節(jié)略有差別,,但情況大體相似,,比如這一世那個“高麗文化廣播公司電視臺”就和前世的“韓國廣播公司電視臺”差不多:都屬于國家資金力量扶持的“半國營企業(yè)”,成立時間最早,,在行業(yè)內(nèi)也是“絕對一哥”的存在。
至于“漢城文化廣播公司電視臺”和“朝日文化廣播公司電視臺”,、“南島文化廣播公司電視臺”則更多偏向于“民營企業(yè)”,,成立時間都比較晚,整體實力也弱一些,。
而李程賢之所以選擇來“漢城文化廣播公司電視臺”求職,,主要是因為它成立時間最晚,急需人才擴充,,機會相對來說更多一些,,甚至就在前段時間,這家電視臺還專門發(fā)布了一個類似“求賢令”的東西,。
說是“求賢令”,,其實就是“漢城文化廣播公司電視臺”舉辦了一個什么優(yōu)秀劇本評選大賽,在評選中被認(rèn)為質(zhì)量過關(guān)的劇本,,將會獲得數(shù)額不等的獎金,,甚至還有機會被“漢城文化廣播公司電視臺”拍成電視劇。
可能在一些人眼中,,這確實是招攬“好編劇”的有效途徑,。
但事實上呢,?
像“高麗文化廣播公司電視臺”那種實力雄厚的“行業(yè)一哥”,是根本不屑于做這種事情的,。
在他們看來,,這基本上就是在做“無用功”。
剛才提到過,,在“高麗”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編劇,,你得經(jīng)過層層歷練,畢竟很少有人一開始就能寫出一份成熟的劇本,。
而“高麗文化廣播電視臺”對于編劇的培養(yǎng)一直是有一套成熟的模式的,,那些“人才”或許是專業(yè)的學(xué)生引進(jìn),或許是編劇師父帶徒弟,,或許是一些積累起名氣的編劇跳槽到“高麗文化廣播公司電視臺”,。
總而言之,人家不缺編劇,,只有像“漢城文化廣播公司電視臺”這種入場最晚,,而且挖不到多少能人的,才會通過這種舉辦劇本評選賽的方式來招收社會上的閑散“野生編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