偌大的銀河系之外,,距離地球不知多遠的一顆同樣是蔚藍色的一顆星球上,。
在這里,同樣有著生命的繁衍和文化的繁榮。
由于這顆星球之上的文明程度并不算高,,程度也就和地球上的西歐開始海外殖民時期差不多,四塊偌大的大陸之上,,也就只有兩塊大陸算得上先進,,其余兩塊大陸有著廣袤海洋阻隔,雖然資源豐富,,但是文明程度完全可以忽略不計,,完全可以稱之為原始社會。
在兩塊稱之為文明最為先進的大陸之上,,一塊居于東,,一塊居于西,,只相隔有一條海峽,兩邊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發(fā)展,,也就有了東方和西方之稱,。
東方大陸,國家眾多,,其中以一個位于他們稱之為中州的中土國家最為繁華鼎盛,。
這個國家有著廣袤的國土,眾多的人口,,令周邊國家瑟瑟發(fā)抖的軍事實力,,足以影響世界的先進文化……
這個國家被稱之為“唐”!
大唐王朝屹立于東方長達四百余年,,隨著一場轟轟烈烈的農民運動爆發(fā),,這個令世界都為之顫栗的王朝轟然倒下。
巨人倒下了,,他的血肉隨之滋養(yǎng)出一個個同樣實力不弱的大王朝,,這些個王朝將原來的大唐給分割的支離破碎,名稱分別為:宋,、遼,、唐(世人稱之為偽唐或南唐,以此與已經滅亡大唐相區(qū)分,。),、趙、燕,、齊,、漢。
這七個國家占據了大唐固有領域――中州,,中州之外的遼州之地,,借機脫離中州管轄,建立起大小不一眾多政權,。
這些政權趁著中州七國內斗爭奪地盤,,無暇北顧原本屬于唐王朝的遼州之地,紛紛獨立發(fā)展自己的力量,,等到中州七國穩(wěn)定下來之時,,加之實力遠不濟當年大唐,因而已經完全無法奈何遼州之地的大小政權,。
再加之中州之地對于所謂的遼州并不算重視,,在他們看來,這遼州就和西邊的夷州,、南邊的荒州別無二致,,都是雞肋,,食之無味棄之也就只是可惜罷了。
在眾多外在和內在,,又加上七國中最為強大的漢國都北伐慘敗之后,,中州七國形成一個共識,那就是將之納為附屬國,,既然軍事上奈何不得他們,,那就在地位上壓這些他們眼中的蠻夷一頭,。
這一在中州諸國看來絕妙無比的決定,,現(xiàn)實中卻正中遼州大小政權下懷。
于是這些政權紛紛爭先恐后到中州朝貢指認宗主國,,以此來消除南邊的威脅,。
中州七國所帶來的威脅一消散,遼州大小政權霎時間結束短暫一致對外的和平,,不約而同開始大動刀兵,,強大的消滅弱小的,弱小的并入強大的,。
只是在短短五十余年,,整個千百萬大小的遼州之地,數(shù)之不盡的大小政權不斷更迭,,最終以最為強大的六個政權穩(wěn)定下來,。
由于大唐在沒有滅亡之時,整個遼州便屬于大唐,,因而遼州也就或多或少受到中州文化熏陶,,再加上中州也會有百姓遷至遼州,遼州便出現(xiàn)兩種文化,,分別為游牧和農耕,。
在這兩種文化區(qū)分之下,遼州這六個政權被分為兩個派系,,分別為中土派和游牧派,。
中土派以沐國、陳國,、代國等三個靠近中州的國家為主,。
游牧派以匈奴、烏桓,、金等三個游牧國家為主,。
六個政權征戰(zhàn)不休,沐國和陳國居于中土派國家外圍,,面對游牧國家進攻首當其沖,,能夠一次次不僅抵御住游牧國家的進攻,,還能提防中土派國家背后插刀,實力也就不言而喻,。
這六個國家沐國實力位居首位,,其次為金國、陳國,、匈奴,、烏桓,最后為實力墊底的代國,。
今天,,故事發(fā)生的地點便是在這沐國大地上。
沐國自沐高祖建立以來,,其后歷經幾代帝王開疆拓土,,又加之出現(xiàn)好幾位治世明君,沐國得以極速發(fā)展,,疆域遼闊,,軍事實力力壓群雄,屹立于遼州無一人敢惹,。
可是你無論如何強大,,終究是無法逃出盛極必衰這一規(guī)則。要知道當年的大唐是何等強大,,連它都未能躲過這么一個規(guī)律,,何談后期就沒出過一位中興之主,帝王不是昏庸就是暴虐的沐國怎么可能逃出這一規(guī)律可言,。
沐國在保持強大百余年后,,國力在其后的帝王手中逐漸衰微,原本以攻為守的國策在經歷了數(shù)次戰(zhàn)敗精銳近乎損耗殆盡后,,沐國對外政策轉向龜縮防御,,堅守不出。
當?shù)畚粋鞯姐邂暿种兄畷r,,整個國家已經陷入傾覆邊緣,,只差一根稻草就可以將沐國傾覆。
盡管如此,,沐鈺依舊是沒有一絲想要中興沐國的打算,,這位帝王該玩的玩,該吃的吃,,該喝的喝,,過得好不極盡奢華。
直至這位昏庸帝王到了晚年時期,,這才幡然醒悟,,對于自己以往所作所為悔恨不已,,連下數(shù)道罪己詔,可實際上的政令卻是一道都沒有見到,,百姓們依舊是該冷的冷,,該餓的餓。
說來也奇怪,,沐朝的歷代帝王除去前幾代有為的外,,之后的都是這么一個邏輯,昏庸的越厲害這晚年罪己詔就發(fā)的越多,,內容越惹人哀憐……
說白了也就是趁著自己還沒死,,想要借著這么點時間狠狠賺取一把眼淚,讓全天下的人都知道:這不是我不努力啊,,實在是我壓根就沒有能力改變這世道,!
這種行為,,剛開始的幾代帝王用用可能還會起到一點效果,,可到了后面,天下之人見這些帝王屁話一堆人事依舊是不見干一件,,于是這些也就不買賬了,,全當是狗皇帝在放屁。
帝王與天下臣民離心離德,,這個朝代距離滅亡也就不遠了,。
事實上也是如此,沐鈺在他晚年,,下第七道罪己詔的時候,,沐國以北的西涼道。
由于沐國曾經是屬于唐朝,,所以境內也就有些地方會和唐朝有些相似,,這行政地域省一級的劃分便和唐朝一致,用道來劃分,,“道”之后便不一致了,,分別為:府、縣,、邑三級,。
當然這府一級還是與唐朝有些相似,可差異也大,,我們就當相似忽略不計,。
當沐鈺第七道罪己詔方一下達之際,沐國以北的西涼道卻是發(fā)生了一件大事,,西涼道節(jié)度使莫魯達連敗兩場,,大敗金軍和匈奴,,西涼道連丟五座府城。
這事本來是說大不大說小不小,,這要是放到打敗仗已經是家常便飯的以前,,可能最多也就是小石子掉進水潭,頂多激起一小朵浪花,,水潭晃悠幾下過一陣也就恢復平靜,。
如今也該是這西涼道節(jié)度使莫魯達倒霉,這皇帝前一秒承認錯誤要改過自新,,后一秒你就送上這么一個敗仗,,這不是重重扇了沐鈺一巴掌么!
現(xiàn)實中也是這樣,,沐鈺還沒收到戰(zhàn)敗的消息,,反倒是譏諷嘲笑先一步傳入他耳中。
本來沐鈺只是生氣,,對這事也就將信將疑的,,反而是逮住那幾個譏諷嘲笑他的人大刑輪番伺候以抱胸中的怒氣。
可下一秒接到軍報切實證明所傳非虛之后,,沐鈺只覺得左右臉火辣辣的痛,,一邊臉是被莫魯達這來的“及時”的該死戰(zhàn)敗消息打的,另一邊是他自己扇的,。
結果是,,沐鈺這個六十來歲的老頭子也不怕嗝屁,當場氣的暴跳如雷,。
首先遭殃的是那些個被抓起來的譏諷嘲笑之人,,這些人統(tǒng)統(tǒng)被沐鈺給凌遲在城內菜市場口。
至于這一切的罪魁禍首莫魯達,,沐鈺在暴怒的時候本來是想把這人抓到京都也給凌遲了的,,可平靜下來后,沐鈺發(fā)現(xiàn)這人手握重兵,,這要是逼迫過甚把他給逼反了,,豈不是會行兵作亂,到時候說不得會打到京都來把自己這個皇帝給掀下皇帝寶座,。
沐鈺是越想越怕,,越怕越膽戰(zhàn)心驚,到最后都有點風聲鶴唳,。
令沐鈺沒料到的是,,他暴怒之下的一切言行舉止在他不知不覺間已經傳出宮,不多時就被特意打探京都這邊消息的莫魯達給得知了。
不僅如此,,消息傳到他耳中的途中,,消息又附加了一些其他謠言,使得消息真實性和可怕性,,直接就在心中惴惴不安的莫魯達看來瞬間提升了一倍,。
在重重恐懼的環(huán)繞下,莫魯達是越想越怕,,當怕到一個他承受的極點之時,,莫魯達瞬間惡向膽邊生,把心一橫決定起兵造反,,打算趁皇帝老兒沒下手之前自己先把皇帝老兒掀下皇帝寶座,。
于是就在這一日,整個西涼道戰(zhàn)馬嘶鳴,,一隊隊的沐朝士卒紛紛涌出軍營,,在各自將官帶領之下全都朝著莫魯達所在齊聚。
不到一日,,就已經有近八萬士卒齊聚在莫魯達帳下聽命,,再算上莫魯達原本擁有的五萬士卒,此刻他擁兵十三萬,。
造反宜早不宜晚,,莫魯達生性膽小生怕會出現(xiàn)什么變故,,于是不再等后續(xù)人馬到來,,強行征調三十萬民夫運輸物資后,直接就領著十三萬人馬大舉殺奔永寧道,。
永寧道守軍久未經戰(zhàn)事,,士卒幾乎未曾操練過,這些個人是個個皮膚白的就和女人一樣,,細皮嫩肉,。
這樣的守軍那會是邊軍,雖然這支邊軍就沒打過勝仗,,但是好歹還是見過血的人,,戰(zhàn)斗力豈會是永寧道的公子兵可比。
西涼軍一殺進永寧道,,立馬就把整個永寧道給炒了一個底朝天,。為此永寧道內最精銳的一支專門用于守衛(wèi)永寧城的軍隊,也就是相當于守衛(wèi)省城的軍隊,,直接就被西涼軍給全殲在了永寧城外,。
打下永寧城后,莫魯達為了振奮士氣,直接下令一日不封刀,,任由手下士卒洗劫破壞整個永寧城,。
這一波操作下來,士氣是賺夠了,,可永寧城卻是遭了殃,,城內活物十不存一,無人施救的大火一連續(xù)燒了三天三夜,,將整個永寧城幾乎是燒成一片灰燼,。
西涼軍在此地的暴行,不到半日的時間永寧城的遭遇就像長了翅膀一樣,,立馬傳遍整個永寧道以及永寧道周邊的幾個道,,使得永寧道內官吏、官兵和百姓全都是逃的逃,,躲的躲,,反正就是趕緊能離這支西涼軍多遠就多遠,永寧道外的其他道則是嚇得風聲鶴唳紛紛緊閉城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