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對簿公堂,?自尋死路罷了,!
聽侯君集喊冤,,李世民把視線重新投向李治。
“晉王可有話要說,?”
到了這個時候,,李世民已經(jīng)顧不得君臣之禮了,,直接道出李治的封號。
李治想了一想,,直接與侯君集對話,。
“陳國公,您說您未曾說過這些話,,本王也愿意相信您確實沒有謀逆的想法,。”
“但是,,無風(fēng)不起浪,,本王手中既然掌握了一些證據(jù),總得有個來源吧,?”
“本王也不想太過逼迫與您,,本王只想問您一個問題?!?p> “那就是:駙馬都尉杜荷,,近日是否拜訪過陳國公府?”
弄死開國大臣,,對誰都沒有好處,。
李治當(dāng)然清楚侯君集的想法,也知道侯君集日后會做些什么,。
但要用還沒有犯下的罪行審判侯君集,,那就沒什么意思了。
尤其是,,其中還牽涉到了開國之君對待開國功臣的態(tài)度,,總不好真把人處死。
所以,,彈劾侯君集的重點不在于弄死他,,而是……剝奪他的權(quán)力。
沒辦法,,開國功臣嘛,,總要有一些特權(quán)的。
提出問題過后,,李治盯著侯君集的背影,,耐心等待他的回答。
就看侯君集轉(zhuǎn)過身來,,帶著布滿血絲的眼睛盯了過來,,大聲反駁:“就算杜荷拜訪過本官,那又能證明得了什么,?,!你不要血口噴人,!本王沒做過,就是沒做過,!豈是你一個皇子能夠冤枉得了的,!”
得,!
這是不打算合作了,。
李治聳聳肩,朝李世民投出一個詢問的眼神,,意思是:要不要弄死他,?
就看李世民猶豫了一下,輕輕搖頭,。
看到他的動作,,李治明白自己該怎么做了。
“既然陳國公不愿承認,,那本王也沒有什么辦法,,還請陛下下令嚴查此案,臣會在旁協(xié)助,,提供確切的線索,!”
把查案的時間放在朝會之后,目的是為了拉扯出操作空間,。
到時候不管查到了什么,,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來決定判決的力度,。
比如本該誅九族的罪,,可以變成秋后斬首,也可以變成流放,,亦或者只是簡單的降職處理,。
但要是在朝堂上對簿公堂,就搞不了這些花活了,。
畢竟所有人都知道侯君集犯下了什么罪,,要是還重拿輕放,那還不得亂套,?
既然李世民不想弄死侯君集,,那就只能把案子轉(zhuǎn)移到幕后。
這樣一來,,就不可能所有人都知道案件的細節(jié),。
只是,李治跟李世民是達成了一致,,但跟侯君集,,卻沒能形成默契,。
李治的退讓被侯君集當(dāng)成了心虛,這個開國重臣,,竟是當(dāng)場駁斥:“你仗著自己是皇子,,沒有證據(jù)也敢彈劾朝廷重臣!朝堂之上,,又豈能如此兒戲,?!若是放任你胡作非為,,長久以往下去,,豈不是令所有朝臣人人自危?,!”
說到這,,侯君集帶著委屈的哭腔,朝李世民喊冤:“陛下,!您怎么能讓一個黃口小兒,,任職御史臺呢?您看看,,他還要您派人查案,,才能定下臣的罪責(zé),他這樣平白無故污蔑臣子,,這讓朝臣們怎么敢全心全意地為您分憂呢,?”
李世民一時間左右為難。
就算李治說的都是真的,,只聽李治的陳述,,侯君集只是抱怨了幾句,并說了幾句氣話而已,。
這確實是“大不敬”,,按照大唐律令,理當(dāng)斬首示眾,。
可這家伙是追隨在自己身邊多年的老臣啊,,而且為大唐做了那么多的貢獻,難道就要因為幾句抱怨的話,,真把他給砍了,?
但想要放過侯君集,這家伙還不肯服軟,,非要逼李治對簿公堂,。
這可如何是好?
李世民顧慮重重,,一時間不知該如何抉擇,。
不過李治就沒有這個顧忌了,。
你這家伙非但不領(lǐng)情,還想把我踢出朝堂,?
給臉不要臉,,這可是你自找的!
李治的火氣噌地一下就上來了,,哪還管什么別人的想法,,當(dāng)即陳述自己掌握的證據(jù)。
“貞觀十六年,,十月二十三日,,申時五刻許,,駙馬都尉杜荷拜訪陳國公府,,酉時入席酒宴?!?p> “席間,,不僅有陳國公、杜荷二人,,還有右衛(wèi)中郎將二人,,國公府主簿,以及三名門客,!”
“若要查明真相,,只需派遣刑部調(diào)查同席之人,定能查得真相,?!?p> “另外!陳國公與前任工部尚書,、現(xiàn)任洛州都督,,鄖國公張亮也曾說過類似的話,陛下可派人前去詢問……”
李治還想繼續(xù)說下去,。
這時,,李世民震怒的聲音傳了出來。
“夠了,!朝堂之上不是胡鬧的地方,,都給朕住嘴!”
李治抿了抿嘴唇,,把還沒說完的話,,咽了回去。
而侯君集則是臉色煞白,,到了這個時候他哪能不知道,,自己曾做過的事情全都泄露出去了,。
侯君集還想著跪地求饒,想讓李世民放過自己,。
可侯君集還沒來得及下跪,,李世民就已然下旨,處理的那叫一個干凈利落,。
“吏部尚書侯君集行為不檢,!”
“妄自討論天子是非,致使惹來朝堂爭議,!”
“念在陳國公勞苦功高,,朕不欲削其爵位?!?p> “但其罪不容恕,,定要嚴懲!”
“現(xiàn),,貶吏部尚書侯君集為白州刺史,,領(lǐng)白州軍事!”
“即日出發(fā),,不得有誤,!”
……
聽著李世民嘴里念出來的文字,侯君集面如死灰,。
但想到自己涉嫌謀逆,,卻被李世民重拿輕放,就此放過,。
又不得不感激涕零,,跪下領(lǐng)旨。
如果真按照李治所說的繼續(xù)追查下去,,那就不是發(fā)配那么簡單了。
最少也是個死罪??!
侯君集可能意識到自己逃過一劫,對李世民是千恩萬謝,。
“謝陛下恩典,,臣謝陛下恩典!”
看著這一幕,,李治撇撇嘴,,心中頗為不滿。
本來至少也應(yīng)該是秋后問斬的罪行,卻被李世民就這么輕而易舉地放過了,。
雖說發(fā)配的夠遠的吧,,但還是太輕了呀,!
白州刺史,,那好歹也是正四品的官啊。
免了死罪不說,,還能以這么體面的方式離開朝堂,算他走運,!
不過……白州那可不是什么好地方,。
想到侯君集被發(fā)配的邊疆,是一個到處都是瘴氣的危險地區(qū),,李治的心情不由好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