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求錘得錘,,再見了,雜魚,!
在旁看戲的盧照齡搖頭晃腦,,也跟著一起念念有詞,。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p> “獨自面臨嚴寒,,卻不見絲毫畏懼,依然堅守初心,!”
“守得云開見月明,,也不見絲毫的欣喜,唯有一身傲骨,!”
“狂妄而又孤傲,,寧愿孤芳自賞也不愿和光同塵,。”
“好詩啊……”
……
毋庸置疑,,這又是一首能夠流傳千古的佳句,。
周圍的學子們品味著這首詩所蘊含的深層含義,,無不感到驚嘆,。
賀蘭楚石看到周圍人的反應,哪還能不知道自己的如意算盤又要落空了,。
他不甘心地咬咬牙,,硬著頭皮質(zhì)疑道:“這首詩,的確是一首難得的好詩,,可晉王似乎忘了,在下提的要求,,是要就地尋找素材,!不知殿下詩中的梅花,可在哪里,?”
縱觀整個青樓,,賀蘭楚石都找不到一枝梅花。
這首詩的確不錯,,但也偏題了,。
這是賀蘭楚石唯一能找到的漏洞。
他覺得自己還沒有輸,,已然能夠給李治一個深刻的教訓,!
此話一出,其他人也同樣望向李治,。
只不過這一次,,沒有人再帶著看熱鬧的心態(tài)關(guān)注這場爭端。
李治已經(jīng)用一首詩,,征服所有人了,。
他們只是想聽聽,,李治對此有什么解釋罷了,。
看著望過來的目光,李治剛想開口,。
這時,,卻見一直托著下巴望向窗外的崔知溫,,朝青樓后方的院子指了指,,心不在焉地說道:“這么大的窗戶都看不見嗎,?想知道梅花在哪,自己過來找就是了,,何必勞煩晉王殿下,?”
話音落下。
眾人不自覺地望向窗戶,。
他們目瞪口呆地看向窗子,,頓時恍然大悟。
原來是在窗外嗎,?
這是一個顯而易見的答案,。
但所有人的關(guān)注點,都放在了欣賞這首新作上面,,腦子一時間轉(zhuǎn)不過來那個彎。
此時得到崔知溫的提醒,,才想起青樓內(nèi)是可以看到外界的,。
賀蘭楚石哪怕到現(xiàn)在,仍舊是不甘心,。
他強行擠到兩人的桌子深處,,伸出頭朝外張望。
看到墻角確實盛開著幾朵梅花,,頓時面如死灰,。
賀蘭楚石失魂落魄地倚靠在窗臺上,,他想不明白事情為什么會變成這樣,。
難道說,一首能流傳千年的詩句,,真的這么不值錢嗎,?
隨手就能做出來?
那么既然如此,,他為什么就做不到呢,?
賀蘭楚石不禁開始懷疑起了人生,他有些迷茫,,不明白李治為什么能輕而易舉地擺脫自己設計出來的陷阱,。
而在他感到困惑不已的時候,耳中隱約聽到先前開口的青年,,再次發(fā)聲,。
“其實……在下先前調(diào)查陳國公的時候,所涉及到的人員之中就有這個家伙?!?p> “如果晉王您愿意的話,,可以隨時把這跳梁小丑關(guān)進天牢?!?p> 崔知溫的這句話傳出來,,讓所有人都愣住了。
包括李治也是,,他帶著一臉便秘的表情望向崔知溫:“你怎么不早點說,?”
崔知溫一臉無辜地聳聳肩:“您也沒問我啊?!?p> 額,,好吧,。
李治單手捂臉,,不知道該說些什么好了。
不過崔知溫說得也有道理,。
賀蘭楚石頂多就一個小魚小蝦罷了,,就算掌握了能把他關(guān)進天牢的罪證,也沒有人會刻意針對他不是,?
如果不是賀蘭楚石自己跳出來,,李治也不會把這家伙放在眼里。
崔知溫沒有提前告知這個情報,,也在合理范圍之內(nèi),。
想到這,,李治輕嘆一口氣,,朝著幾個還在觀望的狐朋狗友招了招手。
“誰想要這份功勞,,自己動手,,事后本王會把相關(guān)的罪證送過去?!?p> 話音落下,,一眾官二代激動了。
這是個立功的機會啊,,他們正愁找不到出風頭的機會呢,。
一眾人同一時刻朝著被關(guān)在墻角的賀蘭楚石沖了過去。
就像一群餓狼看到了食物一樣,,眼睛都快綠了,。
尤其是蕭晚!
這家伙簡直無法無天,!
竟然踩著李治身前的桌子撲向賀蘭楚石,,一點顧忌都沒有,。
賀蘭楚石甚至還沒反應過來發(fā)生了什么事,就被蕭晚,、唐觀,、李肅三個人給綁得嚴嚴實實,一動都不能動彈,。
到了此刻,,他似乎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瞬間就慫了,,朝李治求饒,。
“殿下!晉王殿下,!在下只是提出一個疑問而已,,您何必下此狠手,以如此狠毒的手段打擊報復,?,!”
“打擊報復?”
李治忍不住笑出聲來,,朝崔知溫道:“說說看,,這家伙都涉及哪些罪證,也好讓他心服口服,?!?p> 崔知溫點點頭,在眾人好奇的目光中,,朗聲說道:“陳國公背后議論圣上一案中,,賀蘭楚石推波助瀾,在陳國公面前三番五次地說出大逆不道的言論,!”
“原本陳國公只是抱怨幾句,,但因賀蘭楚石居中搬弄是非,最后演變?yōu)樗奶幮麚P對圣上怨念,!”
“事情之所以到不可挽回的境地,,賀蘭楚石在其中居功至偉?!?p> “只是因圣上不愿深究陳國公的罪責,,賀蘭楚石得以逃過一劫?!?p> ……
在場的絕大多數(shù)人,,都是高官子弟。
對于朝堂中發(fā)生的事情,他們多多少少都有些了解,。
尤其是這種大案,,其中的細節(jié),早就被他們討論透徹了,。
大家都很清楚,,侯君集之所以能逃過一劫,那是因為皇帝不愿意殺掉他,。
但沒想到的是,,像賀蘭楚石這樣的家伙,也因此得以逃脫,。
如今崔知溫擺明了事情背后的真相,,大家也就沒什么顧忌了。
不管賀蘭楚石再怎么求饒,,也沒有人搭理他,。
就這樣,賀蘭楚石被蕭晚幾人押送著,,送到了皇城門口,,交到侍衛(wèi)手中。
至于賀蘭楚石最后是會被送到刑部,,還是會被丟到大理寺監(jiān)牢,那就沒有人關(guān)心了,。
反正不管進了哪里,,他都不可能會有翻身的機會就是了。
總而言之,,這件事就這么告一段落了,。
不過……賀蘭楚石的事情是已經(jīng)解決了。
但青樓里的爭執(zhí)卻還沒有結(jié)束,。
眾所周知,,盧照齡的那首《至陳倉曉晴望京邑》比之《將進酒》差了一個檔次。
這是所有人都認可的事實,。
但因為李治又寫了一篇作品出來,,學子們又提出了一個全新的問題。
那就是:《至陳倉曉晴望京邑》和《梅花》,,究竟那首詩更勝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