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興陽羨,,人獸大戰(zhàn),。
周處先入深山,射死猛獸,除去林中禍害,。再入水中,與蛟龍相斗三日夜,,人龍皆沒于水,。鄉(xiāng)人以為周處與蛟龍俱死,遂置酒高會,,聚飲慶賀,。
周處殺死蛟龍回來,,見鄉(xiāng)里會飲相慶,方知自己為鄉(xiāng)人所惡,,甚于龍虎,。于是改其舊惡,洗心革面,,游于吳會,,尋找陸機(jī)、陸云兄弟,,以求學(xué)問,。
適逢陸機(jī)不在家,只見到陸云,。周處具以實情相告,,最后說道:某欲修養(yǎng)操行,惟恐韶華流逝,,時不我待,,為之已晚,公謂奈何,?
陸云答道:古人貴朝聞夕死,,況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何憂令名不彰于世,!
于是周處受教,自此磨礪意志,,發(fā)奮好學(xué),,不久文才斐然,有義烈大志,,忠于然諾,,且能制怒,終為忠臣孝子,。
期年之后,,州府聞?wù)f周處仁智武勇之名,交相征召,。
周處遂仕于東吳,,任東觀左丞,遷無難都督,。后王渾滅吳,,周處隨吳主孫皓降晉,漸遷新平太守,。在任安撫戎狄,,使羌人歸附,,雍人皆為稱贊。
轉(zhuǎn)任廣漢太守,,郡內(nèi)有歷三十年未決積案,,周處評考曲直,皆判決遣返,。后應(yīng)朝廷征召,,遷為御史中丞。在任勇于糾察彈劾,,不論寵臣國戚,。
梁王司馬肜違法,周處即依律劾之,,因此構(gòu)怨于梁王。朝中有好友勸其與梁王修好,,周處卻毫不在意,,耿介如故。
閃回結(jié)束,。周處聞?wù)f三胡叛亂,,當(dāng)即出班,自請率軍出征,。
晉惠帝見周處請旨出征,,不由大喜:準(zhǔn)卿所奏。詔命安西將軍夏侯駿為征西副督,,以周處為建威將軍,,盧播為振威將軍,前往涇陽,,討伐齊萬年,。
三將領(lǐng)旨謝恩,辭帝下殿,。
孫秀因與周處相善,,急忙跟出殿外,追上周處,,附耳低言:我兄請命西征,,而總督河西諸軍者,乃兄之宿敵梁王司馬肜,。我兄若在其帳下聽命,,必遭其害;若依小弟計較,,賢兄可回殿奏請陛下,,以老母在堂,,突發(fā)病重為由辭之,可避此禍,。
周處答道:忠孝之道,,不能兩全。梁王乃帝室之胄,,焉能因私廢公,?既奉國君,當(dāng)盡臣節(jié),,老母允我為將報國,,便已見棄于家,使某捐軀報主,。惜身保命,,非弟之為。
于是到校場點兵,,與孫秀相別出京,。
周處去后,孫秀告知中書令陳準(zhǔn):周處乃忠臣孝子,,請明公曲加衛(wèi)護(hù),。
陳準(zhǔn)亦愛周處才能,知梁王必報舊仇,,于是急入殿內(nèi),,表奏天子:陛下明鑒,那夏侯駿和梁王司馬肜,,皆為宗室貴戚,,并非將帥之才,進(jìn)不求功名,,退不懼見責(zé),。周處忠勇果敢,前與梁王構(gòu)怨,,若其深入敵圍,,梁王必不救援,定將喪身,。
惠帝:誠然如是,,但圣旨已下,豈有收回之理,?
陳準(zhǔn):臣有兩全之策,。請陛下詔令殿中郎將孟觀為建威將軍前鋒,使周處自主其軍,,則必能殲敵,,成就不世之功,。若其不然,司馬肜定借敵兵以殺周處,,敗之必也,。
惠帝:就依卿奏,著孟觀……
賈后:陛下且慢,,此議不可,。
惠帝:卻是為何?
賈后:邊關(guān)戰(zhàn)事雖緊,,朝中亦需大將衛(wèi)護(hù),。周處勇冠三軍,平定三胡之亂綽綽有余,,手到擒來,。孟觀執(zhí)掌禁衛(wèi),豈可輕離朝闕,!
惠帝不敢執(zhí)拗,,順口答道:皇后之方甚是。
陳準(zhǔn)見此,,嗟訝而退。孫秀知道事情不可挽回,,只得暗自祈禱,,希望周處逢兇化吉。
鏡頭轉(zhuǎn)換,,人馬離京,,一路向西,渡過渭河,。
夏侯駿率盧播,、周處至于河西,與梁王司馬肜合兵一處,,商議進(jìn)兵破賊,。
正商議間,探馬來報:稟主帥及先鋒大人,,匈奴郝度元率部一萬人馬,,圍攻涇陽甚緊;氐羌主力則與偽帝齊萬年屯于梁山,,眾達(dá)七萬余人,。
梁王聞報,欲害周處,,便對夏侯駿道:將軍,,某聞兵法有云,,擒賊當(dāng)擒其王,則勢如破竹,。未知將軍之意若何,?
夏侯駿道:殿下所言是也??墒菇ㄍ④娭芴帪橄蠕h,,引五千精銳直襲梁山,攻敵不備,。此乃圍魏救趙之計也,,必獲大功。
梁王大喜,,加顧周處:不知將軍以為如何,?
周處:此乃上計,頗合兵法,。但我五千先鋒破敵則可,,殲敵為難。殿下可使大軍隨后掩之,,若失后援,,我軍必敗。某亡身報國不懼,,恐遺朝廷之辱也,。
夏侯駿:將軍放心,某使盧播,、解系二公為左右翼,,我與梁王自率大軍,為將軍后援,。
周處領(lǐng)命回營,,傳令將士:四更造飯,五更出兵,。
眾將依令束甲備鞍,,剛要造飯,使命到至:梁王嚴(yán)令,,即刻出兵,,不得延挨。
周處無奈,,只得令軍士帶隨身干糧,,鳴炮擊鼓出營,向西進(jìn)發(fā)。一面派出探馬,,約會盧播與解系二將,,共同進(jìn)兵。
行至半途,,探馬來報:盧播與解系兩位將軍,,此時剛剛離開大營,隨后趕來,。
周處:其為我左右兩翼,,本應(yīng)齊頭并進(jìn),因何發(fā)兵遲誤至此,?
探馬:皆因兩位將軍正欲發(fā)兵,,卻被梁王止住,說有要事商議,。繼而又使兩營軍卒飽餐戰(zhàn)飯,,又耽誤一個時辰,故此剛剛發(fā)兵,。
周處聽罷,,不由火冒三丈。但恐惑亂軍心,,只得止其勿語:回馬再探,,隨時通報。
探馬領(lǐng)諾,,復(fù)又上馬去了,。
周處出兵,早有探馬飛報胡主齊萬年,。胡主笑謂諸將:孤亦素知周處其人,可謂文武兼?zhèn)?,實乃將才,。若其獨自領(lǐng)兵而來,則必勢不可擋,,我當(dāng)避之,。今既受夏侯駿所轄,復(fù)被司馬肜所制,,則難展其才,,必為我所擒矣。爾等當(dāng)努力上前,,為孤生擒此將,。
眾將聞聽,齊聲應(yīng)諾。
齊萬年于是傳令:郝將軍安在,?
郝度元:臣在,。
齊萬年:命你引兵猛攻涇陽,朕自引大軍駐于梁山,,設(shè)四面埋伏之計,,以待周處。
郝度元:臣遵旨,!
于是散帳,,各自引兵而出,安排已定,。
當(dāng)天行軍整日,,晉軍餐飲不繼,無不人困馬乏,。至夜,,周處引軍近梁山,見前面山勢掩映,,怕遇埋伏,,于是下令:前軍且止。向?qū)Ч?,此地何名?p> 向?qū)В旱孛捌?,前面相距賊巢六十余里。
周處:即是如此,,傳令三軍就地傍水扎營,,以息軍馬,來日進(jìn)兵,。
軍需官:將軍,,梁王不曾撥付輜重,我等亦未帶行軍鍋灶,。三軍不能煮炊,,奈何?
周處:傳令眾軍,,可嚼食囊中所帶干糧,,掬捧山溪而飲。
三軍聞令,,無不恨怨,。只得草草嚼食幾口干糧,喝幾口山泉,,和衣枕戈而眠,。
次日五鼓,,周處披甲出營,抬頭見東方將曉,,于是下令:傳餐,,食畢列陣出兵。
軍令未發(fā),,忽見探馬引領(lǐng)一人到來:稟將軍,,梁王遣使前來傳令。
周處問道:梁王有何軍令,?
來使答道:梁王接到細(xì)作密報,,說胡人重兵集于涇陽,梁山氐兵甚弱,。殿下恐將軍失去戰(zhàn)機(jī),,特使末將前來傳令,不必傳餐,,急急進(jìn)兵,,趁敵不備,滅此而朝食可也,。
周處無奈,,于是說道:末將遵命。貴使回去,,務(wù)必請梁王速引大軍來援,。
來使順口應(yīng)諾,飛馬而去,。周處自率五千精銳出營,,向梁山進(jìn)軍。前軍剛進(jìn)六陌坡,,忽聽四面炮響,,驚天動地,胡人伏兵四起,,將晉軍三面圍定,,截成數(shù)斷。
周處振奮精神,,全身披掛,自挺長槍上前,。只見對方一軍突襲而至,,正中門旗開處,只見數(shù)十員胡將,,簇?fù)硪蝗蓑T白馬而出,。
字幕:齊萬年,西涼叛軍首領(lǐng)。
齊萬年催馬上前,,揚聲叫道:對面之將可是周處,?孤乃西涼天子齊萬年是也。周將軍今已被我重重包圍,,何不下馬投降,?
周處縱馬上前,喝道:胡虜,!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爾羌氐胡族素來居無定所,天子劃地使居,,封官使牧,,有何薄待你處?輒敢妄自稱帝,,犯我邊境,?廢話少說,速遣上將來戰(zhàn),,某槍下不死無名之鬼,!
齊萬年環(huán)顧左右:哪個與孤擒了周處?
話猶未了,,身后飛出一騎,,乃是左督胡仲,雙手擎大砍刀叫道:待某去擒他,!
周處縱馬來迎,,喝聲:下馬!
長槍起處,,胡仲已落于馬下,,交手只有半合。
齊萬年身后又飛出一騎,,乃是右督胡季,,舉刀催馬上前:賊將焉敢偷襲,殺我兄長,?
話未說完,,當(dāng)頭一刀砍下。周處撥馬躲過,,槍從背后飛出,,刺入胡季左肋,,順勢甩出丈余,也只一合,。
氐軍陣中又有三騎飛出,,乃是悍將劉果、齊能,、丁不花,。三將不待齊萬年將令,已將周處成品字狀圍住,,各舉刀槍,,紛紛攢刺。
周處能者不亂,,槍舞梨花,,先逼住丁不花長槍,順勢斜挑,,齊能咽喉洞穿,,馬馱尸回;又低頭躲過劉果大刀,,甩手一槍扎透前心,。
丁不花大駭,回身便走,。此時周處遂棄了長槍,,摘弓搭箭,弓弦響處,,矢透胸背,,丁不花一頭栽于馬下,空馬逃回本陣,。
周處挎弓于背,,將長槍從劉果身上拔下,垂槍瀝血,。
剎那之間,,五員胡將槍矢之下作鬼,三軍勒騎觀戰(zhàn),,無不驚駭,。
胡將個個勇悍,人人爭先,,還要上前接戰(zhàn),。
齊萬年將手中長戟一立,喝道:來將厲害,,你等休要枉送性命,,待孤親斬周處。
驅(qū)動胯下五花馬,,挺戟來戰(zhàn),。周處打點精神,與齊萬年交鋒,,大戰(zhàn)五十余合,,不分勝負(fù)。兩軍列陣而觀,,金鼓不舉,,吶喊息聲,都看得呆了,。
齊萬年見不能取勝,,遂于馬上大叫:三軍齊上,聚眾殲之,!
部將領(lǐng)命,,牛角與胡茄齊鳴,羌氐鐵蹄形成包圍,,從四面涌至,,對晉軍展開圍剿。
那晉軍兼程行軍經(jīng)日,,人不得食,,馬不得料,人困馬乏,。自平旦戰(zhàn)至日暮,,羌兵愈來愈眾,晉軍弦絕矢盡,,眼見只余數(shù)百軍馬,,救兵不至。
周處知道梁王絕己后援,,今日必敗,,于是力殺數(shù)人,縱馬上了高坡,。只見部眾漸漸稀少,,皆處于胡兵包圍之中,苦苦支撐,。
時有數(shù)騎跟隨左右,,皆都勸道:將軍,眼見得梁王記恨前仇,,不肯發(fā)救兵接應(yīng),。俗語云“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今若不退避氐人鋒銳,,死在目前矣,。
周處環(huán)顧沙場,長嘆一聲:今天子不敏,,奸臣在朝,,佞王將兵,實乃國運如此,,不可違也,。某既便奮勇殺出,回去也是個喪師敗兵之罪,,辱而后死,。向在家鄉(xiāng)之時,父老皆視某為三害,,盼我早死,;此乃某捐生報國之時,何必撤退,?
部將:朝廷不明,,將軍徒死何益!
周處:今朝廷為將者皆懼死,,某以身殉國,,不亦可乎?你等殺出重圍,,回洛陽得便見到伏波將軍孫秀,,可請其為我在天子面前鳴冤可也。
于是按劍長嘯,,賦詩道:去去世事已,,策馬觀西戎。藜藿美梁黍,,期待能善終,!
吟詩已罷,馳馬下山,,殺入重圍,,力戰(zhàn)而死。
鏡頭切換,,距此數(shù)十里之遙,,山谷之中。周處以五千兵戰(zhàn)氐卒七萬,喋血激戰(zhàn)之時,,盧播,、解系大軍扎營谷內(nèi),耳聽遠(yuǎn)處鼓角相聞,,因受梁王之命,,不敢發(fā)兵救援。
鏡頭切換,,復(fù)回戰(zhàn)場。
周處既死,,部下百余人涕泣號哭,,拼死殺出重圍,亦不回歸大營,,皆都四散而去,。
齊萬年眼望遍野死尸,悲嘆半晌,,令將周處之尸好生收葬,,率眾而回。
早有細(xì)作奔回山谷,,還報主將盧播,、解系:氐人得勝收軍,我軍并無一人得回,!
盧播,、解系倍加嘆息,收軍回報梁王司馬肜,、安西將軍夏侯駿,。二王聞?wù)f周處戰(zhàn)死,自忖不是齊萬年敵手,,亦不敢出戰(zhàn),,于是堅壁清野,緊守關(guān)隘,,使人表奏朝廷,。
鏡頭轉(zhuǎn)換,京都洛陽,。
盧,、解戰(zhàn)報呈入朝廷,擺在龍書案上,?;莸圩x畢戰(zhàn)報,見說周處戰(zhàn)死,,不由大為痛惜,,連聲悲嘆,,臉現(xiàn)哀戚之狀。
伏波將軍孫秀出班奏道:周處之死,,皆因?qū)洸缓?,求援不力之故,非?zhàn)之罪,。為勸勉忠臣,,并念其前功,陛下應(yīng)予追封其爵,,并對其家人厚恤之,,方不孚眾臣之望。
惠帝:準(zhǔn)卿所奏,。詔贈周處為平西將軍,,賜錢百萬,撥地一頃葬之,,并劃京城之地五十畝為宅,,又賜王家近田五頃。周母老邁失怙,,令供醫(yī)藥酒米,,直至壽終。
孫秀:謝主隆恩,!
大臣潘岳,、西戎校尉閻瓚:陛下圣明。
封贈周處已畢,,惠帝再問群臣:今周處戰(zhàn)死,,梁王及安西將軍深溝高壘,不敢與戰(zhàn),,致使胡人坐大,,遺羞朝廷。我朝中尚有哪位將軍,,能敵氐猷,?眾卿可善謀之。
中書令陳準(zhǔn)因前番奏請孟觀出兵,,為賈后所阻,,于是不復(fù)上奏,以目示意張華,。
張華心知其意,,于是越班奏道:今有殿中將軍孟觀,沈毅果敢,有文武全才,。若拜之為主將,,不受梁王節(jié)制,則必克胡虜之亂,。
賈后坐于簾后,,見是張華薦舉,便不復(fù)阻攔,。
惠帝:準(zhǔn)卿所奏,。命以孟觀為征討將軍,領(lǐng)兵三萬,,去討氐胡,。
孟觀:臣遵旨謝恩!
當(dāng)即拜受兵符,,到校場點齊三萬軍馬,收拾起行,。路上非止一日,,直至涇陽五十里外,扎下宮寨,。
鏡頭轉(zhuǎn)換,,叛軍大營。
胡王齊萬年自從殺了周處,,自謂晉廷再無能征慣戰(zhàn)之將,,于是日復(fù)宴樂,不復(fù)戰(zhàn)備,。
探馬來報:晉朝皇帝派出殿中將軍孟觀,,率兵三萬,前來與周處報仇,,請令定奪,。
齊萬年:晉朝之內(nèi),除文鴦以及周處,,其余皆都不在寡人心上,。傳令諸將,與我迎敵,。
孟觀驅(qū)兵大進(jìn),,兩軍遇于平野,更不廢話,,俱各以矢石交攻,,不肯相讓。孟觀身騎黃驃馬,手搦長矛,,親冒矢石,,于陣中沖突來去。齊萬年上前接住,,二人展開大戰(zhàn),。
兩軍相接,吶喊震天,,胡兵不敵,,亂作一團(tuán)。
齊萬年無心與孟觀久戰(zhàn),,交手二十余合,,虛晃一招,倒拖鐵戟便走,,氐兵四處潰散,。
孟觀奮不顧身,勒軍大進(jìn),,一路上馬不停蹄,,凡經(jīng)十余戰(zhàn),皆大獲全勝,。直殺得氐兵十損七八,,一直奔回梁山。
齊萬年見退無可退,,驅(qū)兵回幟,,陳于山下,對孟觀說道:有道是窮寇休要急追,,趕人不可趕上,。孤今與公決一死戰(zhàn),若要部將相幫之時,,便不是好漢,!
說罷飛馬而出,舞戟而上,。
孟觀也不示弱,,叫道:某今當(dāng)親為周將軍報仇,豈肯假于他人之手,!
挺槍縱馬,,二人交手,各逞武藝,,皆施絕學(xué),。奮戰(zhàn)至三十余合,,正是棋逢對手,將遇良才,,旗鼓相當(dāng),,不分勝負(fù)。
正斗到分際,,氐兵后面忽然喊聲大起,,亂不成軍。
齊萬年急回頭看時,,只見老巢梁山城頭火起,,一支軍馬已攻破城門,一擁而入,。
鏡頭拉進(jìn),,來者打著晉軍旗號,中軍大旗上書:雍州刺史解,。
雍州刺史解系所領(lǐng)皆乃生力之軍,,又是出其不意,故此將梁山城一鼓而下,。
胡軍守將逃走不及,,力盡被擒,解系下令立即斬首,。
畫外音:解系本來駐守雍州,奉梁王之命按兵不動,,因聞孟觀大勝氐胡,,恐其獨自成功;又知其乃賈后心腹,,于是這才出兵來助,,亦有將功折罪,討好賈后之意,。
齊萬年與孟觀正在激戰(zhàn)之際,,忽見老巢被襲,不由心中驚慌,,一時手足無措,。
孟觀見有隙可乘,奮起神威,,橫過槍桿,,順手將齊萬年抽下馬來,喝令:綁了,!
晉軍一擁而上,,將齊萬年繩捆索綁,。孟觀令將齊萬年押至陣前,命部將對敵陣高喊:你等皇帝已被成擒,,尚為何人而戰(zhàn),?降者免罪,頑抗必誅,!
眾氐羌士卒雖然彪悍,,但見皇帝已然落入敵人手中,亦各無心再戰(zhàn),,于是吶喊一聲,,大部歸降,余眾一哄而散,,跑入深山,。
孟觀下令打掃戰(zhàn)場,自率親軍進(jìn)城,。
解系急忙率眾出迎,,著意結(jié)納,獻(xiàn)上梁山守城督帥首級:孟將軍,,此乃叛軍督帥首級,,請將軍帶回洛陽,并請在天子面前善言,,遮護(hù)末將前過則個,。
孟觀:前番周將軍之死,皆因梁王見死不救,,與將軍無干,。某必以實奏報天子,將軍毋憂,。某即班師還京,,尚請將軍在雍涼二州收捕余寇,撫招流民,。
解系:將軍所囑,,末將敢不盡心竭力!
于是二人相別,,孟觀自率得勝之軍回京,,面見天子報功。
不料孟觀未至京師,,梁王司馬肜已拜折入都,,呈報戰(zhàn)果,以為己功,。
惠帝收到捷報大喜,,遂命張華率百官出西門三十里,,來迎王師。孟觀監(jiān)押齊萬年奏凱還朝,,見太傅親率百官來迎,,急提前下馬,趨走上前,,拜伏于地,。
張華親手扶起,善言相慰,,并致天子賞勞之意,。
三軍將領(lǐng)見主帥受天子如此禮待,無不振奮,。
張華犒軍已畢,,與孟觀奏凱進(jìn)城。
洛陽軍民聞王師大勝而回,,皆列途以觀,,萬戶空巷,齊呼萬歲,。
孟觀全副戎裝上殿面君,,詳述平叛之事,并陳報諸將之功,?;莸鄞笙玻顝埲A當(dāng)場敘功,,詔封孟觀為大將軍,,隨征將士各有升賞。
司馬肜,、夏侯駿、盧播,、解系等助戰(zhàn)有功,,折卻前罪,過往不咎,。
數(shù)日之后,,惠帝命將齊萬年提出天牢,游街四門,,斬于市曹,。洛陽百姓再次傾城而出,看斬了齊萬年,,歡聲雷動,,以為天下自此太平,,無不欣喜。
畫外音:秦,、雍二州自郝度元,、齊萬年起兵,與朝廷官軍相戰(zhàn)四年,,關(guān)中及隴西兵禍擾亂,,又兼連年大饑,致使略陽,、天水等諸郡流民十余萬人背井離鄉(xiāng),,擁入漢中求食。后因漢中天災(zāi),,復(fù)成群結(jié)隊流向益,、梁二州。至此天下擾擾,,亂象方熾,,何能太平?梁益二州郡守見災(zāi)民涌入,,勢若洪流,,不能抑制,遂上表奏于朝廷,,謂為“流民之災(zāi)”,。
鏡頭轉(zhuǎn)換,梁益二州,,流民大軍相繼于途,。
流民之中,有巴氐大族李特,,因在氐胡人中素有威望,,被秦雍六郡流民奉為首領(lǐng)。
字幕:李特,,字玄休,,巴西宕渠氐族人,性格雄武沉毅,。祖父李虎,,當(dāng)年隨漢中太守張魯歸順魏武帝曹操,徙居天水郡,。父親李慕,,曾做州郡吏丞,雄武善射,,沈毅大度,。李慕生子五人,,分別名為李輔、李特,、李驤,、李庠、李流,。
五兄弟之中,,李特、李庠,、李流皆有英雄氣概,,且都善于騎射,武藝高絕,。當(dāng)此千里流亡途中,,李特兄弟三人頗得族人之心,故被推為流民之首,。
李特引流民至于漢中,,見地貧民瘠,無以為生,,于是引人直至州衙,,求太守上書朝廷,大開劍閣關(guān)門,,令流民寄食巴蜀,,各謀生路。
有司接到漢中太守折報,,于是上奏天子,。惠帝不知如何是好,,遂令群臣朝議,。
張華奏道:流民甚眾,若一舉入蜀,,鬧起事來,,不能復(fù)制。依臣之議,,宜遣人持節(jié)前往慰勞,,勸其返鄉(xiāng),。且宜使大員帶兵前往監(jiān)督,,切勿使其進(jìn)入劍閣,以至再次生亂,。
惠帝:卿言甚是,。詔遣御史李苾持節(jié)入川慰勞流民,,并以兵將督遣,使歸關(guān)隴原籍,。
李苾奉旨,,于是引兵進(jìn)入漢中,驅(qū)使流民轉(zhuǎn)回原籍,。
流民見朝廷不從眾意,,自知關(guān)隴赤地千里,無由為食,,回去亦不免陷于饑饉而死,,于是大嘩,便議于李特兄弟,,欲殺兵造反,,越關(guān)入蜀求食。
李特因齊萬年敗亡之鑒,,勸住眾人,。便搜求流民中諸大戶人家,得赤金千兩,,以此賄賂御史李苾:我等回去也是死,,求大人憐憫,上奏皇帝,,令流民入蜀求食,,開辟一條生路。
李苾既受賄賂,,于是表奏朝廷:今流民十余萬口,,非漢中一郡所能賑贍。且關(guān)隴連年戰(zhàn)亂,,赤地千里,,流民遣反亦無以為生,必聚眾造反,。蜀中乃天府之國,,且盡有倉儲之糧,宜令就食,,并各營其業(yè),,為富家傭戶,則有利于國,,無復(fù)亂源,。特此上奏,尚請俯允。
朝廷見如此說,,經(jīng)過朝議,,下詔允之。
由是十余萬流民散布于梁益二州,,其后流民又源源涌入,,不可復(fù)禁。
李特引領(lǐng)流民入蜀,,至劍閣見到雄關(guān)萬丈,,不由仰天太息:蜀后主劉禪據(jù)此雄關(guān)險地,而一旦面縛于鄧艾,,豈非庸才耶,!
回顧十萬流民大軍,自此便有獨霸巴蜀之意,。
鏡頭轉(zhuǎn)換,,按下李特入蜀,復(fù)說洛陽朝中,。
自從孟觀剿除氐羌之亂,,皇后賈南風(fēng)以為己功,愈加獨斷朝綱,,無視天子,。
賈后之母郭槐因見女兒南風(fēng)無子,故此規(guī)勸女兒:我兒未有子嗣,,切宜就此疼愛太子司馬遹,,視為己出,以為后半世倚仗,。其后太子若是繼位登極,,方可免我闔族大禍。
賈南風(fēng):母親說的是,,女兒遵命便是,。
口中雖如此說,卻深知太子為人智勇剛烈,,絕難控于自己掌中,。于是對親母之語但只唯唯而已,心下實在頗不以為然,。
賈母見女兒口不應(yīng)心,,便即不厭其煩,屢次相勸,。
賈后見此,,反倒引起殺機(jī),便欲圖謀廢除太子,另立傀儡繼嗣,。
期年之后,賈母郭槐病篤,,將女兒賈南風(fēng)喚至榻前,,又囑其愛護(hù)太子,慎勿自誤,,以招來日滅門之禍,。言訖,以手指壁上賈充遺像而亡,。
賈南風(fēng)非但不聽其母遺言,,反以為母親即亡,再無人阻止自己之謀,,便可放手而為,。于是以太子殘暴為由,謀于心腹之人,,必欲殺之后快,。
理完母喪之后,賈后迫不及待,,便召充華趙粲及妹賈午密議,,欲謀害太子。
賈午獻(xiàn)計:我子韓慰祖聰明異常,,可充姐姐親生之子,,送進(jìn)宮去,以承太子之嗣,。
賈后:如此大事,,如何瞞得皇帝以及眾卿!
賈午:此事易也,??闪钅忝梅蝽n壽密送我兒入宮,姐姐假稱當(dāng)年曾與太子司馬衷在東宮時有孕,,生下此子,。只因先武帝不喜,故養(yǎng)于妹夫之宅,。
賈后:妹子此計甚善,,著即照此辦理可也。
賈午得令,,立即回到己府,,命丈夫?qū)鹤铀腿雰?nèi)宮,說是賈后所生,揚言于宮外,。
此信一出,,滿朝皆驚。公卿及宗室諸王私議:此子來歷不明,,必生宮亂,。
果不其然,韓慰祖既已進(jìn)宮,,賈后便欲尋機(jī)廢掉太子司馬遹,,以韓慰祖繼之。
字幕:太子司馬遹,,字熙祖,,小字沙門,乃司馬衷長子,,才人謝玖所生,。
鏡頭閃回,敘述太子來歷,。
司馬遹自幼聰慧,,向為武帝司馬炎鐘愛。武帝宴請群臣之時,,亦常令太孫陪席,,并向百官謂說,其有高祖司馬懿之風(fēng),,于是太孫聰智,,由此天下聞名。
直到司馬遹三四歲時,,太子司馬衷尚且不知自己生有此子,。
一日武帝設(shè)朝,命諸子前來議政,。朝臣尚未至齊,,皇孫司馬遹與其父諸子在殿上嬉戲?;莸矍皝砺牫?,分別執(zhí)其諸子之手,至司馬遹時,,卻不認(rèn)識,。
司馬衷:你這相孩兒,長得倒也俊俏,。卻不知你親生之父為誰,?
武帝在內(nèi)聽得清楚,,當(dāng)時哭笑不得,即出殿說道:其父為誰,?此乃汝之親子也,!
司馬衷聽罷,不由目瞪口呆,。殿中侍立諸王聞此,,盡皆笑倒。
司馬遹五歲之時,,宮中失火,武帝司馬炎登樓遠(yuǎn)望,,觀看宮人救火,。司馬遹當(dāng)時正在旁側(cè)侍立,見狀拽著武帝衣襟,,行到暗處,,方才放開。
武帝驚問:皇孫,,因何將我扯至此處,?
太孫答道:夜晚倉卒失火,應(yīng)防非常變故,。陛下至尊,,不宜立于火光明處。
武帝大為驚喜,,以為奇才,。
又一次,司馬遹隨祖父武帝到御苑觀豬,,因見豬肥,,遂對祖父說道:陛下,孫兒觀此豬已肥,,何不殺之以犒將士,,使其徒費糧食?
武帝哈哈大笑:皇孫所言甚是,。黃門官傳朕旨意,,速將此豬宰殺,以賜群臣,。
眾侍臣:臣等謝主隆恩,,謝皇太孫重賞!
武帝以手親撫司馬遹之背,,對廷尉傅祗說道:此兒非常,,將來必興旺我司馬家也,!
傅祗:恭喜陛下,賀喜陛下,!
散朝之后,,傅祗還家,將武帝此言回告家人,。
傅妻卻道:公不聞東吳諸葛太傅之子諸葛恪乎,?恐怕太子小時聰明,大則了了,。
傅祗甚奇其妻之言,,遂不語。
晉武帝鐘愛皇太孫司馬遹,,謂其有高祖之風(fēng),,欲封為親王,令有司擇選封地,。
御史:臣啟陛下,,數(shù)年之前,有望氣士說,,廣陵之地有天子之氣,。不知可否封予太孫?
武帝:甚善,。既如此,,便詔封太孫司馬遹為廣陵王,食邑五萬戶,。以劉寔為皇孫太師,,孟珩為友,楊準(zhǔn),、馮蓀為文學(xué)掾,,共同輔佐。
司馬遹:孫兒謝過皇祖陛下,。
太熙元年,,惠帝司馬衷即位,便依武帝遺愿,,冊立司馬遹為皇太子,。
遂在朝中廣選有德望者大臣輔佐,以何劭為太師,,王戎為太傅,,楊濟(jì)為太保,裴楷為少師,,張華為少傅,,和嶠為少保,。
元康元年,太子出居?xùn)|宮,。晉惠帝又詔令太保衛(wèi)瓘之子衛(wèi)庭,、司空司馬泰之子司馬略、太子太傅楊濟(jì)之子楊毖,、太子少師裴楷之子裴憲,、太子少傅張華之子張祎、尚書令華暠之子華恒與太子相處,,以便輔導(dǎo)治國方略,。
不料太子司馬遹少時聰明好學(xué),至年紀(jì)稍長,,果如傅祗妻子所言,,開始盡棄所學(xué),每天只與左右近侍嬉戲胡鬧,,再不力學(xué),,且不敬師傅,。
皇后賈南風(fēng)素嫉司馬遹名聲,,正欲其如此,故常使宦官懷超屢向司馬遹諂媚奉承,。
懷超:殿下實應(yīng)趁少年之時玩樂,,何必自苦?
太子聞此,,心中甚喜,,信以為然。
每遇司馬遹發(fā)怒,,懷超則趁勢慫恿:殿下不以峻法,,天下人又何知懼?
太子愈加信以為然,,由此對懷超深加寵信,,并漸漸養(yǎng)成怠惰苛酷之性。
司馬遹寵幸蔣美人,,生有一子,。懷超又勸司馬遹厚加賞賜,為皇孫多為玩好之器,。對于懷超諂媚之語,,司馬遹無不依從,自此日益怠慢松弛,,常不上朝侍奉皇帝,,只在后園游戲,。
太子酷好矮車小馬,每讓左右侍從騎馳之際,,自己揮劍斬斷韁繩,,看從人墮地取樂。
左右或有違逆其意者,,太子即裸袖掄拳捶擊,,毫無上下貴賤體統(tǒng)。除此之外,,太子又偏信術(shù)士之言,,頗多忌諱。如術(shù)士說不宜動土,,則不許匠人在宮內(nèi)修繕墻壁,、動瓦蓋屋。
因外祖家是殺羊屠戶出身,,司馬遹深受影響,,對當(dāng)街賣肉之舉自幼鐘愛非常。
即為太子入住東宮,,于是為所欲為,,常仿效外祖平素賣肉所行,令侍從及宮女在東宮以內(nèi)開設(shè)集市,,讓人扮作屠戶殺牲賣酒,。
太子扮作顧客前往沽酒,常親手拈其輕重,,所估測斤兩竟至分毫不差,。
又開西園為市場,對外售賣葵菜,、雞黍,、米面之類,從中牟取蠅頭小利,。按東宮禮制,,內(nèi)府每月賜錢五十萬以備各種費用,司馬遹常預(yù)支兩個月,,以供其寵幸者之用,。
洗馬江統(tǒng)向太子諫以五事,司馬遹皆不采納,。
舍人杜錫因賈后性情兇暴,,每每規(guī)勸太子修德納諫,以遠(yuǎn)離讒謗,。
司馬遹怒而不聽,,且暗使人置鋼針于坐氈中,,杜錫來諫時便賜落座。杜錫謝賜落座,,鋼針便即扎入臀內(nèi),,血流不止?!叭缱槡帧钡涔?,由來于此。
賈后外甥賈謐嘗到東宮拜會太子,,司馬遹卻不理會,,將其晾在前廳,自往后庭游耍,。
詹事裴權(quán)勸諫太子:賈謐在中宮極受寵愛,,若到賈后面前搬弄是非,太子危矣,。今應(yīng)謙讓以防其變,,并務(wù)請賢士以輔翼自身。
司馬遹聞而發(fā)怒,,又不聽,。
賈謐曾與司馬遹在東宮下棋,因爭棋路,,各不相讓,。
成都王司馬穎入宮見之,,呵斥賈謐:爾敢與太子爭棋,,殊失人臣之禮。何不速退,!
賈謐不平,,離開東宮,便至內(nèi)宮來見賈后:我聞太子多購田產(chǎn),,又于西園售貨取利,,積斂私財以結(jié)交小人。觀此行狀,,是欲效昔日戰(zhàn)國四君子養(yǎng)士之風(fēng),,發(fā)動政變,以扳倒我賈氏全族,。兒因常入東宮,,又曾聞其私下謂從者云:“皇后死后,某必盡屠其族人,?!庇终f待其為帝,,則效賈氏廢楊氏舊例,廢除皇后于金鏞城,。
賈后聞而大怒,,因正有廢除太子之意,于是令人四處張揚太子缺失,,傳遍朝野,。
中護(hù)軍趙俊私入東宮,向太子進(jìn)言:賈后欲害殿下,,滿朝皆知,。臣聞先下手為強(qiáng),后下手遭殃,。不如便請?zhí)诱{(diào)東宮宿衛(wèi),,某以外兵應(yīng)之,發(fā)動政變,,廢掉賈后,,以免后患。否則若待賈氏先發(fā),,殿下反制于人,,則悔不及矣。(本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