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州府,,姑臧城,,刺史行轅,。
長史王融,、參軍孟暢見到張鎮(zhèn)所發(fā)文告,,持之入府,,來報刺史,。
張軌視其文告,,雖中風不能語,,智力無礙,,乃親撰檄文,宣于州眾:某在涼州八年,,不能安定地方,,又值中州叛軍作亂,秦隴危急,。且兼身患重病,,命在旦夕,故早已考慮隱退,,以此位委讓賢者,。只是職位所在,責任重大,,不便匆忙行事而已,。不料今有人無端興變,此實不知某之心也,。某視離涼州貴地而去,,如除腳上之履耳。
寫畢,,對王融說道:請長史將此檄布發(fā)于州中,,使州人皆知我心;某即刻親寫致仕請老奏疏,,請主簿尉髦持疏進京上表天子,。
又將管家喚至近前:速令家人準備車馬,我將回原籍宜陽,,養(yǎng)老去矣,。
王融、孟暢見刺史如此謙讓,,不由義憤填膺。王融便將張鎮(zhèn)文告扯得粉碎,,擲于地上,;孟暢復用又腳踩之,昂然諫道:明公豈可因小人亂語,,便生退悔之心,!今晉室多變,人民涂炭,實在依仗明公安撫西方,,百姓方得這許多年安居樂業(yè),。張鎮(zhèn)兄弟膽敢放肆作亂,公應宣其罪行,,誅殺叛黨,,豈能成全此輩野心哉!
張軌聞聽此言,,不由默然,。
王融見主公不再堅持己見,于是叩辭出府,,召集部將齊聚,,下令各領部兵,實行戒嚴,。
武威太守張琠遣子張?zhí)箍祚R奔赴京師,,上表朝廷:昔魏尚安撫邊疆反獲大罪,趙充國盡忠報國反遭貶黜,,前代史鑒未遠,。順陽吏民懷念太守劉陶,致自愿為其守墓者多達千人,。張軌刺史治理涼州,,猶慈母撫育赤子;涼州百姓愛戴張軌,,如旱苗迎得甘雨,。聞朝廷聽信流言,欲更換涼州刺史,,民皆驚悚,,如喪父母。且今戎夷胡人擾亂華夏,,不宜輕于更替,,搔動一方。唯此上言,,望陛下審慎為之,。
天子覽奏,又問張?zhí)箾鲋輰嵡?,遂收回替代張軌刺史之詔,,復令其討伐叛賊。
張?zhí)沟昧耸ブ?,快馬回到武威,,歸報其父,。張琠大喜,連夜直入姑臧,,來見張軌宣旨,。
張軌接承天子詔旨,心神安定,,遂命其子張寔為中督護,,率兵討伐張鎮(zhèn)。又遣張鎮(zhèn)外甥,、太府主簿令狐亞為使,,前往勸導張鎮(zhèn)。
令狐亞領命,,遂來勸張鎮(zhèn):舅公何不審時度勢,,看清成敗安危,妄自行事,?張公在涼州德高望重,,兵馬如云,譬如烈火熊熊燃燒,,公等卻待江漢之水以澆滅之,;溺于洪流,望越地之人來救,,豈非鞭長莫及,。今張公數萬大軍已兵臨城下,惟有誠心歸順,,方使親人平安,,延續(xù)門戶,保全家族,!
張鎮(zhèn)聞罷,,痛哭流涕道:子言是也,某為他人所誤耳,!
于是便將罪名加到功曹魯連身上,,將其斬首,向張寔投降謝罪,。
張寔見張鎮(zhèn)主動投降,,隨即率部南進,討伐曹祛,,驅其遠逃,。
張軌聞說張鎮(zhèn)降伏,曹祛遠逃,,于是設祭于南郊,,謝天子洪恩,大赦涼州,。命令張寔率尹員,、宋配二將,領步騎三萬余眾討伐曹祛,;另派從事田迥,、王豐率八百騎兵,從姑臧西南出石驢,,占據長寧,。
曹祛聞報涼州兵馬來伐,急派麹晁在黃阪設防,,抵抗張寔大軍,。
張寔從隱秘小道通過浩亹,與曹祛交戰(zhàn)于破羌,,大敗之,,擒其本人及部將以回。張軌遂令斬殺曹祛,,及其牙門將田囂,,涼州之叛復平。
便在此時,,哨馬來報:京師洛陽被漢軍圍攻,,朝廷危在旦夕!
張軌聞報大驚,,于是下令:派治中張閬送五千義兵,,及郡國秀才孝廉、賦稅賬簿,、器甲土產交付京師,,以為勤王資用。參軍杜勛隨行,,進獻朝廷良馬五百匹,、毯布三萬匹,給付軍用以抗賊兵,。命主管吏詳察涼州高潔退隱之士,,高才碩學著述經史者,為國為君臨危不懼殺身殉義者,,忠心進諫因而獲罪者,,交涉應對使民避免禍患者,武勇機智為世排除災難者,,奸諂誤主陷害忠賢者等等,,皆以文狀呈報州府,,各依其功過賞罰。
涼州父老聞之,,莫不彈冠慶賀,。
晉懷帝收到五千義兵及許多物資,大為感動,,遂拜張軌為鎮(zhèn)西將軍,、都督隴右諸軍事,封霸城侯,;繼而又升為車騎將軍,、開府辟如、儀同三司,。
授封文書未達涼州,,而王彌大兵已臨洛陽。
張軌接到哨探連環(huán)急報,,又派將軍張斐,、北宮純、郭敷等人,,率精銳騎兵五千,,急馳援保衛(wèi)京師。及至京師陷落,,張斐等皆被賊軍殺害,。
永嘉之禍既成,中州人紛紛逃到涼州避難,。張軌遂分割武威一部分設立武興郡,,又分西平郡界置晉興郡,以收容流民,。因聞張斐,、北宮純、郭敷等諸將沒于王事,,張軌大為悲痛,,乃令大出府庫,重恤陣亡將士家屬,,親為之設祭東郊,,招魂以歸。
太府主簿馬魴向張軌進言:今四海動蕩,,晉軍皆亡,,惟余涼州精銳。明公若率涼州之兵直搗平陽,,必將所向披靡,,有征無戰(zhàn),。不知明公何所擔心,見義而不為耶,?
張軌聞諫,,以手指心,,在紙上寫道:此亦某之所欲為之事也,。
于是下令闔州練兵備戰(zhàn),打算傾一州之力,,擇機進攻平陽,,以救懷帝。
此后不久,,秦王司馬鄴進入關中,,駐陛長安。
張軌聞報,,迅速傳檄關中:主上遇險,,流落賊營;普天分崩,,舉國喪氣,。今秦王鄴天資卓越,圣明仁德,,神機武斷,,以應天時。世祖之孫中,,秦王今為長者,。凡我大晉之人,食糧之民,,占卜取卦克期效忠,,光明險惡同心同步。應選擇吉日,,奉尊秦王登基繼位,。今派前鋒督護宋配,率步騎兵二萬,,直抵長安護衛(wèi)天子,,擊退左右之敵。西中郎將張寔,,率中軍三萬,,武威太守張琠率胡騎二萬,絡繹進發(fā),,于仲秋在臨晉會師,!
檄文到處,,應聲如響。
秦州刺史裴苞,、東羌校尉貫與占據險要,,發(fā)檄與朝廷斷絕往來,張軌令宋配率兵討伐,。
曹祛余黨麹儒等威逼前福祿令麹恪為主,,逮捕太守趙彝,與裴苞相為呼應,。張軌檄令張寔回師討伐,,斬殺麹儒;復命左督護陰預與裴苞戰(zhàn)于陜西,,亦大敗之,。
裴苞勢窮,率殘部逃到桑兇塢,。
永嘉七年,,太子司馬鄴繼位為晉愍帝,并升張軌為司空,,張軌再次堅辭不受,。建興二年,晉愍帝再拜張軌為侍中,、太尉,、涼州牧、西平公,,張軌又堅決辭謝,。
建興二年五月,張軌臥病不起,,臨終遺言:涼州文武將佐皆應各盡忠義,,務必安撫百姓,上報國家,,下安家室,。我死之后,諸公善自輔助我兒安遜,,聽從朝廷旨意,,休負某之重托。
又上表朝廷,,請立其子張寔為世子,。五月己丑日,張軌去世,終年六十,,葬于建陵,。
朝廷甚為悲憫,下詔追贈侍中,、太尉,,謚號為武公,亦作武穆公,。
張軌既亡,,其親信部將遂擁立其長子張寔,繼任涼州牧之職,。晉愍帝下詔,,授任張寔為持節(jié)、都督涼州諸軍事,、西中郎將、涼州刺史,、領護羌校尉,、西平公。
建興三年冬,,上軍士張冰在蘭池中偶得一方璽印,,上有古篆,獻于刺史,。張寔令幕僚識之,,乃“皇帝璽”三字。僚屬及部將俱大喜,,上表稱賀,,即勸張寔即天子位。
張寔說道:孤世代仕晉,,先父屢有大功于國,,終生不聞此篡逆之言。孤向讀史,,亦常常惱恨袁本初舉印向肘之事,。諸君卻為此論,是何言哉,!
于是令將璽印送往長安,,獻于愍帝。
建興四年八月,,劉曜進逼長安,。愍帝將出城投降劉曜之前,下密詔給張寔。詔書略曰:
國運困厄,,禍臨晉室,,京城傾陷,先帝亡于賊朝,。朕漂泊于宛許,,奄至舊都,群臣因朝廷無主,,歸之于朕,,于是以幼沖而身居王公之上。自登帝位,,至今四年,,不能剪除巨寇以拯危難,致黎民頻遭苦難,,皆因朕之不明所致也,。羯賊劉聰僭稱帝號,禍害先帝,,肆意殘殺藩王,,深念仇恨恥辱,每枕戈待旦,。劉曜從去歲九月率其蟻眾,,乘虛入侵,劫羌胡為質,,攻陷北地,。麹允統(tǒng)軍于外,全軍大敗,,賊侵逼京城,,矢集內宮。胡崧等雖赴國難,,終無成效,,則被重圍,外兵不至,,糧盡人困,,則為賊虜。上愧天靈,,下辱祖宗,。卿世代忠貞,功勛卓著于西夏,,四海仰望,,乃朕之所依。今宜進為大都督、涼州牧,、侍中,、司空,秉承帝旨見機行事?,樞巴跛抉R睿乃宗室親賢,,遠在江南。今朝廷亡,,社稷危,,朕已詔告瑯邪王,及時代理帝位,。誠望閣下協(xié)助,,共度國難。若卿能不忘主上,,宗廟則依賴卿也,。來日朕當出降,故夜召公卿交代后事,,秘遣黃門郎史淑,、侍御史王沖持詔拜授。臨降寄予重命,,望公奮勉!
張寔覽詔,,率群臣望北而拜,,伏地大哭。
于是升帳聚將,,下達命令:遣太府司馬韓璞,、滅寇將軍田齊、撫戎將軍張閬,、前鋒督護陰預四將,,率步騎精兵一萬,東赴國難,;命討虜將軍陳安,、上故太守賈騫、隴西太守吳紹,,各率郡兵,,為韓璞前驅。公等宜團結一致,,勿使相互背離之信,,傳至孤之耳中。
諸將跪領訓誡,盟誓允諾,。
張寔同時寫書,,遣使寄予南陽王司馬保道:某今遣韓璞等人擊討賊軍,殿下諸部宜皆從彼號令,,以便合力擊賊,。
韓璞于是引軍東出,駐兵于南安,。
涼州諸羌皆受漢主重賄,,各出兵阻斷涼州軍退路。相持百余日,,涼州軍糧草弓矢竭盡,。韓璞遂殺駕車牛馬以犒勞士卒,激勵諸將士氣,,然后命全軍擊鼓吶喊,,進兵決戰(zhàn)。
金城太守部將張閬率軍趕到,,兩路夾擊,,遂大敗賊軍,斬首數千人,。
建興六年三月,,焦崧、陳安引軍進逼上邽,,與劉曜大戰(zhàn),,雍秦之民十之八九死于戰(zhàn)亂。南陽王司馬保向張寔告急,,張寔即任金城太守竇濤為輕車將軍,,率威遠將軍宋毅,及和苞,、張閬,、宋輯、辛韜,、張選,、董廣諸將,率步騎兵兩萬赴援,。
軍隊進駐新陽,,晉愍帝駕崩消息傳來,竇濤等無奈退軍,,還保涼州,。張寔與涼州眾官遂穿孝服舉哀,,復聚哭告哀三日,整束西涼之兵,,欲誓師東征,,與愍帝報仇,復興晉室,。有話則長,,無話則短。張軌父子往事敘罷,,書接前文,。
閃回結束。正在涼州厲兵秣馬之時,,幽州刺史段匹磾及并州刺史劉琨聯名書至,,請張寔舉涼州之兵東攻長安,以分趙漢劉曜,、石勒之勢,,共復晉室。
張寔慨然應允,,厚待來使,,寫了回書,令其歸報段,、劉二公,,約期分進合擊漢軍。
幽州使節(jié)大喜拜辭,,潛從小道還歸幽州,。雖然千般小心,萬般謹慎,,乃不想偷渡渭河之時,仍被漢兵擒捉,。漢軍搜得涼州刺史書信,,知道是幽州間諜,擒獻于漢帝劉曜,。
漢昭武帝覽張寔回書,,勃然大怒,令將使節(jié)斬首,,遂部署兵馬,,扼守涼州東來關隘,增兵益守,,斷絕關中與山東要道,。
早有涼州探馬得知,,急飛馬回報涼州牧:幽州使被殺,漢軍絕道,,重兵把關,!
張寔料是泄漏軍機,只得按兵不動,,同時派出數路細作往來偵探,,以待時機而進。
破羌都尉張詵向張寔進言:愍帝被害,,南陽王司馬保兵駐上邽,,忘卻天子被擄之莫大恥辱,而欲自稱帝號,。上天不授圖讖符命,,其德亦不足順應民意,終非濟時救難之人,。今有晉王司馬睿德才兼?zhèn)?,親近藩臣,乃先帝明詔依靠屬意之人,。若依愚下之計,,明公宜上表稱頌圣德,勸晉王登即帝位,,傳檄各鎮(zhèn),;再附書于相府,使丞相王導檄告天下諸侯,,則南陽王妄念自息,,未集之黨徒則亦必自散,轉而聚于晉王麾下矣,。
張寔聽從其議,,于是發(fā)檄天下,推晉王司馬睿為皇帝,,并派牙門將蔡忠奉表章到建鄴,,進勸司馬睿即天子之位。
檄文所到之處,,各鎮(zhèn)諸侯無不踴躍以應,,附議奏疏如雪片般呈報建鄴。
建興六年三月,,司馬睿接受諸侯公推,,在建鄴即皇帝位,年號太興,,史稱東晉元帝,。
張寔雖喜司馬睿承即皇帝大位,,但因思愍帝崩不逾歲,聞說建康于今歲便即改元,,于是大為不悅,,便不奉太興年號,仍稱西晉建興六年,。
鏡頭轉換,,隴西上邽。
司馬睿稱帝消息報至上邽,,司馬保見被晉王司馬睿占了先機,,稱帝野心不能得逞,不由大恨張寔,。遂于次年自稱晉王,,改元建康,自行設置百官,,不向元帝司馬睿稱臣,。
字幕:司馬保,字景度,,曾祖宣帝司馬懿四弟東武城侯司馬馗,,祖高密文獻王司馬泰,父南陽王司馬模,,叔父東海王司馬越,。頗有文采,喜好著述,,初為南陽國世子,。因晉懷帝司馬熾被虜,父親司馬模戰(zhàn)敗被殺,,司馬保便繼承南陽王爵位,。
建興元年,愍帝司馬鄴任命司馬保為大都督,、侍中,、都督陜西諸軍事,進位相國,。
不久,涼州討虜將軍陳安來投,,司馬保極為寵厚,,令其統(tǒng)精兵千余去伐羌人。
部將張春妒忌不容,,誣陷陳安有異心,,請求誅除,,司馬保不聽。張春乃以刺客殺陳安,,陳安受傷,,逃歸隴城。
至晉愍帝被俘,,晉朝帝位虛懸,,司馬保與司馬睿爭立,失了先機,,只得自稱晉王,。
陳安聞此,便自稱秦州刺史,,轉而投降趙漢,。
當時上邽發(fā)生嚴重饑荒,士民困迫,,張春護送司馬保前往南安祁山,。
陳安聞訊,記恨前番無端被刺之仇,,遂引兵前來截殺司馬保,。
張寔聞報,因恨陳安反復無常,,于是復遣韓璞率步騎五千,,前往救援司馬保。陳安戰(zhàn)敗,,退守綿諸,,司馬保回至上邽,。
字幕:趙漢大興三年正月,,前趙漢帝劉曜率軍進攻陳倉。
司馬保遣部將王連迎敵,,王連不敵劉曜,,戰(zhàn)死城下,副將楊曼逃奔南氐,。劉曜進而攻取草壁,,路松等將多逃往隴城。劉曜又攻取陰密,,司馬??謶郑纪3?。
張春奉司馬保逃奔涼州,,張寔遣部將陰監(jiān)帶兵迎接,,名為護衛(wèi),實為不欲令其入境,。
閏三月,,司馬保部將張春、楊次和別將楊韜不和,,勸說司馬保殺死楊韜,,并請攻打陳安,司馬保皆不聽從,。當年五月,,張春便與楊次發(fā)動叛亂,終于囚殺司馬保,。
可嘆司馬保壽終時年僅二十七歲,,司馬氏江北宗室至此殆盡。
張春既殺司馬保,,復立宗室子弟司馬瞻為王世子,,自稱大將軍。于是司馬保部眾離散,,逃奔涼州者多達萬余人,。
陳安聞說司馬保已死,上表漢主劉曜,,請求借兵征討司馬瞻,、張春等人,替趙漢朝廷經略雍涼二州,。
劉曜準其奏請,,遂命陳安為大將軍,進攻司馬瞻,、張春,。
陳安仗其武勇,一戰(zhàn)大敗晉兵,,擒殺司馬,,張春逃奔枹罕。陳安復擒揚次,,在司馬保靈柩前斬首,,以祭晉王;復以天子禮將司馬保葬于上邽,,謚號元王,。
鏡頭轉換,按下涼州,復表幽州,。
段匹磾與劉琨駐軍薊州,久候涼州兵不至,,后聞信使被劉曜擒殺,,亦自無可奈何,只得延挨歲月,,以待時變再起,。
晉元帝太興元年正月,遼西公段疾陸眷病亡于令支,。因其子幼小,,叔父段涉復辰便自立為王,統(tǒng)領其兄部眾,。
段匹磾聞之,,即領劉琨之子劉群,由薊州前往令支奔喪,。
段末波聞說段匹磾將至,,遂揚言于部眾:段匹磾此來,是欲篡位也,。
部眾盡信其言,,段涉復辰亦有耳聞,心中半信半疑,。段匹磾到達右北平時,,段末波唆使段涉復辰發(fā)兵阻攔,涉復辰即中其奸計,,遣兵往右北平來截殺匹磾,。
段末波見國中大兵盡出,乘虛擊殺涉復辰,,兼并其子弟,、黨羽,自稱單于,。既然篡位成功,,隨即迎戰(zhàn)段匹磾,擊敗匹磾軍眾,,并俘劉群,。
段匹磾戰(zhàn)敗,被迫率領殘部,,返回薊州,。
段末波厚待劉群,大排盛宴,并于席間以利誘之:賢侄若能致書令尊劉琨,,使其誅殺段匹磾,,則非但賢侄性命無憂,而且事成之后,,便由汝父為幽州刺史,。
劉群被逼無奈,只得依從其意修書,。
段末波看后,,非常滿意,遣使送往薊州,。但被門軍截獲,,搜出書信,呈交段匹磾,。
段匹磾看罷書信,,不動聲色,遂命人請劉琨來會,,說有要事相商,。
當時劉琨寄人籬下,便如當年劉備屯駐新野一般,,單獨屯兵于征北小城,。見幽州刺使派人來請,因不知其內情,,且欲問兒子下落,,于是只帶三五個從人,飛馬到薊州來見段匹磾,。
段匹磾見劉琨從容而至,,已知其并非父子同謀,于是將劉群之書示之,,說道:此必是段末波逼迫令郎所書,,弟心中并無懷疑,故此特以此事諭兄,。
劉琨覽子之書,,免冠跣首拜謝道:某自與公既結同盟,惟愿能洗雪國家恥辱,,共復晉室,。即犬子此書秘密送到我手,某終亦不會因為一子緣故,,辜負明公而忘兄弟大義耳,。
段匹磾設宴以待,,準備宴罷,任其返回駐地,。稍頃,,段匹磾起身出外更衣。
其弟段叔軍跟出,,提醒道:我鮮卑人之能有今日這般成就,,皆因邊民懼我兵眾,故爾來投,。但現今我等部族內亂,而劉琨聲望極高,,眾民皆仰其名,,聽其號令。若果劉琨為其親子之故,,起兵支持段末波時,,則我等皆死無于葬身之地矣。
段匹磾聽罷是言,,考慮良久,,遂令段叔軍引侍衛(wèi)入室,將劉琨扣押,,囚于別院,。
劉琨從人見主公被囚,急逃回征北小城,,告知劉琨庶長子劉遵,,家主被段匹磾執(zhí)禁。劉遵因而大懼,,便與左長史楊橋等人商議,,急忙閉門自守。
段匹磾聞其以兵據守,,不由大怒,,遂引軍而往,一戰(zhàn)攻破征北,,擒劉遵,、楊橋而歸。
代郡太守辟閭嵩,、后將軍韓據皆乃劉琨舊部,,于是密謀偷襲段匹磾,事情泄露,,被段匹磾得知,,遂又擒獲辟閭嵩、韓據及其黨徒,押回薊州,,一并處決,。
劉琨在幽并二州素有名望,遠近之人聞其被拘押,,盡皆憤嘆,。
東晉權臣王敦因忌妒劉琨名望超過自己,常不自安,,聞知此事,,即矯元帝司馬睿假詔,派人至薊州密告段匹磾,,令其殺掉劉琨,。
段匹磾此時尚奉晉室為主,見詔猶豫不決,,舉棋不定,。
早有人將江南來使之事,暗地告知劉琨,。劉琨聞說王敦來使,,便對其子劉遵說道:王處仲遣使北來而不我告,必是欲來殺我也,。死生有命,,但恨仇恥不雪,無以下見雙親耳,。
言罷,,父子相對而泣。
五月初八日,,段匹磾意決,,稱奉詔拘捕劉琨,將其勒死,,并殺其子,、侄四人。
可嘆一代名將,,竟中他人離間之計及小人矯詔,,死于結義兄弟之手。
鏡頭閃回,,敘說劉琨往事,。
劉琨與祖逖一起擔任司州主簿,二人感情深厚,,不僅常同床而臥,,同被而眠,,且都有建功立業(yè),為國棟梁之遠大抱負,。
一次睡至半夜,,祖逖聽到雞叫,遂叫醒劉琨道:此非惡聲也,。
劉琨聞聽,,一躍而起,與祖逖到屋外舞劍練武,?!奥勲u起舞”一詞,即源于此,。
劉琨善吹胡笳,,伶人不及其妙。向有數萬匈奴兵圍困晉陽,,劉琨自思如與敵軍硬拼,必然兵敗城破,,于是嚴密防守,,一面修書請求朝廷援軍。
過七天援軍還未到達,,城內糧草不濟,,兵士恐慌萬狀。
劉琨登上城樓,,俯眺城外敵營,,想起四面楚歌故事,于是下令召集軍中會吹胡笳者,,皆沖敵營吹起《胡笳五弄》,。其曲哀傷凄婉,匈奴兵聽后軍心騷動,。
半夜時分,,劉琨再令吹起此曲。匈奴兵懷念家鄉(xiāng),,皆泣淚而回,,城圍遂解。
閃回結束,。段匹磾既殺劉琨,,從事中郎盧諶、崔悅等劉琨舊部驚駭,,急率所部逃奔遼西,,依附段末波,,并尊奉劉群為主。劉琨余部將佐,,則大多投奔石勒,。
于是段匹磾勢力大減,遠不如前,,至此悔之不及,。
段末波見離間計成,即遣其兄弟引兵潛出令支,,前往薊州進攻段匹磾,。
段匹磾不敵,只得棄了薊州,,率部眾數千人趁夜逃遁,,準備投奔冀州刺史邵續(xù)。不料被石勒偵知其蹤,,遂遣部將石越在鹽山截擊段匹磾,,重創(chuàng)其軍。
段匹磾前進不得,,只得回頭保守薊州,,段末波則趁勢自稱幽州刺史。段匹磾此時亦如劉琨當初,,陷于進退失據之境,,只得復寄書于邵續(xù),望與其相互聲援,,共抗石勒,。
字幕:邵續(xù),字嗣祖,,魏郡安陽人,,散騎侍郎邵乘之子。
鏡頭閃回,,敘述邵續(xù)來歷,。
邵續(xù)少時博覽群書,精通天文地理,,志向遠大,。早年在成都王司馬穎部下任參軍,因勸諫司馬穎討伐長沙王司馬乂不聽,,遂到茍晞部下任參軍,,升沁水縣令。后流民大亂,,邵續(xù)又離開沁水,,回鄉(xiāng)里安陽募兵數百人,,建塢自保。
大司馬,、幽州都督王浚當政,,任命邵續(xù)為安撫將軍、樂陵太守,,屯兵厭次,;以邵續(xù)子邵乂為督護,駐厭次縣治所富平城,,以抵御石勒進攻,。
邵續(xù)到任,收集流散百姓,,實行開明政治,,周圍百姓多來歸附。
至幽州失陷,,王浚被石勒殺死,,厭次便處于四面被圍,勢孤無援之境,。
石勒遂擒邵乂,,復使回去招降其父。邵續(xù)見兒子被擒,,為緩兵之計,以孤立無援為名,,假意歸附,。石勒唯恐有變,復委邵乂為督護,,以為人質,。
閃回結束,段匹磾信使來到厭次,,呈上主公密書,。
邵續(xù)覽書,見段匹磾約己降晉,,同抗石勒,,于是毅然從之,親寫回書,,遣來使回報薊州,。
部下諸將大驚,一齊諫道:主公如此行事,,則公子休矣,。
邵續(xù)哭道:某為晉國臣子,,自當為國獻身,怎能因惜一子,,而為國家叛臣哉,!
于是不聽眾將勸諫,即發(fā)檄文斷絕石勒,,宣布歸順東晉,。
石勒聞報大怒,果然立殺邵乂,。邵續(xù)知道石勒必來相攻,,于是一面向段匹磾求援,一面加緊修筑城池,,鞏固工事,。
段匹磾見到邵續(xù)檄文大喜,遂派侄子段文鴦前往富平城救援,。
段文鴦乃段氏鮮卑族人中第一員猛將,,因羨慕西晉大將文鴦之勇,故借其名自謂,。
即奉叔父之命,,遂引三千精騎而出薊城,來救厭次,。
鮮卑騎兵未到,,石勒已率八千騎兵包圍富平城,拼力攻打,。邵續(xù)率部將登上城樓,,日夜督戰(zhàn),石勒久攻不下,。
正在危殆之際,,城外金鼓大震,號角連天,,段文鴦率鮮卑騎兵及時趕到,。石勒一向畏懼鮮卑騎兵,又聞說是名將段文鴦親率軍到,,于是放棄進攻,,向東逃走。
邵續(xù)見救軍到來,,遂大開城門,,與文鴦追討石勒,直到安陵,,終未追及,。
段文鴦則擒殺石勒營中官員三千多家,,劫掠常山二千家而回,邵續(xù)自回富平防守,。
太興二年四月,,石勒養(yǎng)成氣勢,遣部將孔萇從襄國殺回,,攻取幽州諸郡,。孔萇乃石勒心腹爪牙大將,,奉令率軍,,鼓勇而來。
段匹磾屢戰(zhàn)不敵,,部下士眾逃散過半,。欲移軍保守上谷,代王拓跋郁律不令其近境,;欲歸幽州,,段末波不納,且遣將引軍追擊,。此時故國都不得回,,只得丟棄妻兒,與文鴦等諸將率部逃奔樂陵,,依附邵續(xù),。
邵續(xù)聞說段匹磾來投,急率部下文武接出城外,,請入樂陵府衙,,敘禮獻茶。
段匹磾含愧再拜:某因仰慕明公大義,,愿從公共扶晉室,自不量力,,屢敗于石勒,。復又遭同族欺凌,致使家道破敗,,狼狽來投明公,。公若不忘舊約,請與某報仇,,同擊段末波,,復奪幽州。未知公可允否,?
邵續(xù)慷慨道:前番富平之危,,全賴令侄文鴦解之,。今段公遇難,某敢不竭力相助,!
于是便令段匹磾在樂陵歇馬數日,,遣部將引兵五千,隨文鴦出城,,北擊幽州,。
段末波遣將來迎,不敵文鴦勇猛,,接連大敗六陣,,退回幽州,閉門不出,。
前線捷報傳到樂陵,,邵續(xù)大喜,便欲大起城中之兵,,往攻幽州,。
正在這時,門軍入報:晉天子遣使到來,,稱有圣旨傳達,,請將軍拜詔。
邵續(xù)急令:諸公隨我出迎天使,!
于是迎入天使,,請其南面而立,自率群僚北面跪拜,,山呼萬歲,。
天使宣詔:奉天承運,大晉天子詔曰,,今有流民渠帥徐龕據泰山反叛,,自稱安北將軍、兗州刺史,,驅眾劫掠濟岱,,攻破東莞(今山東沂水,非廣州之東莞),。詔遣太子左衛(wèi)率羊鑒兼任征虜將軍,,統(tǒng)領建威將軍蔡豹、武威將軍侯禮,、臨淮太守劉遐,,率兵平叛。詔升邵續(xù)為代理冀州刺史,速派兵相助朝廷大軍,,自北向南夾擊,,征討徐龕。欽此,!
邵續(xù)再拜接詔,,送走天使,命部從將段匹磾從樂陵請來,,與其商議:帝旨既下,,違拗不得。不如召回段文鴦,,使其跟隨都督羊鑒往征徐龕流民,。待其得勝而回,再征幽州不遲,。
段匹磾:既是天子圣旨,,你我身為臣下,敢不從命,。
邵續(xù)大喜,,遂遣使持招,發(fā)往幽州大營,,敕命段文鴦為先鋒,,回軍南下東莞。
段文鴦領命,,只得撤了幽州之圍,,引軍向南。行軍數日,,遇敵于檀丘,,只經一個回合,便即擊敗徐龕,,降其部眾大半,,余者四散而逃。經此一役,,兗州平定,。
晉元帝聞報大喜,即下詔命,,任命邵續(xù)正式為冀州刺史,,并升平北將軍,、假節(jié),。
邵續(xù)奉詔,于是在樂陵、厭次招募兵勇,,招附流民,。因見軍中缺糧,乃遣兄子武邑內史邵存為將,,使段文鴦率叔父段匹磾部眾為輔,,前往平原籌糧。
石勒得知,,遣其義子石虎引軍出擊,。
邵存與段文鴦不曾防備,盡棄糧秣敗回樂陵,。王彌舊將曹嶷此時坐鎮(zhèn)青州,,則趁邵存等新敗,攻破邵續(xù)軍屯,,盡奪其田地,,又掠取百姓。
邵續(xù)大怒,,即派邵存,、文鴦屯兵于濟南黃巾固,擺出決戰(zhàn)架式,。
曹嶷畏懼,,遣使前來求和,退還所奪軍屯田地及百姓部曲,,許以締盟和解,。
邵續(xù)準納曹嶷之降,使邵存相助段匹磾及段文鴦叔侄,,發(fā)兵進攻段末波,,回奪薊州。
趙王石勒聞知邵續(xù)大兵盡出,,城中勢單力薄,,遂升石虎為中山公,令其率軍圍攻厭次,,又令孔萇進攻東陵,。
邵續(xù)不敵石虎和孔萇兩路夾擊,連連敗退,,被攻下十一座別營,。相持二月,邵續(xù)親自率軍出擊,,被石虎埋伏騎兵截斷退路,,經過一日夜激戰(zhàn),,邵續(xù)不得沖出重圍,力盡被擒,。
石虎即令押著邵續(xù)至于富平城下,,逼其向城中軍民勸降。
邵續(xù)在城下呼喚兄子邵竺等人,,向城上揚聲喊道:某矢志報效國家,,不幸戰(zhàn)敗被擒。爾等需尊奉段匹磾為帥,,擊破叛賊,,休生異心!
石虎聞之大怒,,急令攻城,。城上諸將奉刺史邵續(xù)之命拼力堅守,矢石如雨,,趙軍尸積如山,,城不得破。石虎見此,,只得退兵扎營,,派人將邵續(xù)送至襄國。
石勒聞責備邵續(xù):晉帝無道,,欺壓異族,,乃至亡國。我漢帝陛下以正討逆,,戰(zhàn)無不勝,,威名遠播,公卻依附偽朝,,不尊王命,,何執(zhí)拗如此耶!
邵續(xù)答道:天下大亂,,豪杰并起,,各顯英雄本色,勢也,。保家衛(wèi)國,,義士職責所在,份也,。某順晉朝,,是忠心所向,今為囚徒,,死當固然,。天命如此,,我將受之,何必多言,。
石勒感慨:忠勇可嘉,實乃我輩所求,。令將邵續(xù)置于驛館,,從優(yōu)款待,命為從事中郎,,以后凡被俘豪杰皆送于此,,令與邵續(xù)共處,同保趙漢,。
邵續(xù)在襄國館驛,,始終身穿晉朝服飾,不更胡服,;又親自動手灌園植蔬,,自食其力,不受石勒所贈之食,。于是邵續(xù)雖然被俘,,其子侄部將繼續(xù)頑抗,死守厭次及樂陵二城,。
段匹磾與從子文鴦因功薊州不下,,引兵歸來,聞說邵續(xù)已經被俘,,部眾皆驚恐逃散,;又被石虎乘勢攻擊,遂皆敗亡,。邵存,、段文鴦帶著數百親兵沖入重圍奮力死戰(zhàn),這才保著段匹磾進入厭次城中,,與邵續(xù)之子邵緝,、邵竺等人環(huán)城固守。
石虎攻擊不下,,直至營中糧盡,,軍士大半得浮腫之疾,于是只好退兵,。
字幕:晉太興三年,,夏六月。
石勒遣大將孔萇再次進攻厭次,,先后攻陷段文鴦十余座營寨,。
段文鴦退回城中,,當晚站立城頭,下視城外,。因見漢軍營中旗幟不整,,哨兵七倒八歪,不由笑道:孔萇此賊,,由于連連獲勝,,便即將士驕奢,全無防備,,此番必為我所擒也,。
于是立即下城,集合人馬,,突開城門,,深夜出兵襲擊孔萇大營,縱火燒其營寨,。
孔萇毫無防備,,大敗而歸。
字幕:晉太興四年,,春三月,。
襄國城中,石勒下達將令:春暖花開,,草長馬肥,,正是攻伐之時。諸將聽我命令,,分兵兩路,,再伐段文鴦。石虎引主力大軍進攻厭次城,,孔萇進攻幽州轄屬之地,,不得有誤。
石虎,、孔萇及諸將皆躬身領命:喏,,末將等遵命!
于是校場點兵,,分路而出,。石虎引軍直奔厭次,孔萇則率兵攻克幽州多座城池,,一面大肆劫掠境內百姓,,濫殺無辜。大軍過處,,伏尸百里,。
段匹磾眾人困守在厭次孤城,,城中糧盡,軍心大慌,。
段文鴦向段匹磾請命:侄兒在北國向以勇悍聞名,,故受民眾倚重,寄予期望,。今聞幽州百姓被孔萇率軍劫掠,,而不往助,乃怯弱匹夫之為,。若使幽州之民失望,其誰再為我效命,?另若不出戰(zhàn),數日后皆餓死城中,亦無益也,。若叔父不分我兵,,侄兒便一人前往。
段匹磾無計可施,,默然無語,。
段文鴦見此,也不多言,,即率三十六騎馳馬出城,,去救幽州諸郡。那三十六騎皆是驃悍輕死之士,,偷開城門,,殺向趙軍連營。
三十七人馳入敵營,,便如虎入群狼,,熱湯潑雪,蕩開血落,,尸如山積,。
石虎營中部將見敵將兇猛難當,皆魂飛膽喪,,疑為天神降臨,。石勒親上前迎敵,大戰(zhàn)五六十合,,亦被段文鴦殺得手腳酸軟,,幾無還手之力。
石虎駭然道:我聞諸葛誕反叛淮南壽春之時,,文鴦一槊一鞭,,七出七入重圍,,殺得魏國千員上將不敢近身,主帥司馬師駭死于營中,,猶然不信,。今觀段氏文鴦,此言不虛也,。
于是喝令諸將:擒殺段文鴦者賞千金,,封萬戶侯,退后半步者斬,。
有主將親自監(jiān)陣,,部將豈敢落后?只得冒死上前,,但只圍住吶喊,,并無一個敢于近身。
段文鴦左沖右突,,又親殺數十名馬上戰(zhàn)將,,挑死部卒無數,從早至晚,,已是汗透征衣,,氣喘吁吁。四顧看時,,所帶三十六騎皆沒于軍中,,一個也無。還欲戰(zhàn)時,,只覺胯下一軟,,坐下白龍駒悲嘶一聲,臥倒于地,,卻是疲乏過度,,再也無法站起。
段文鴦以戟撐地,,長嘯一聲,,滿營皆驚,圍戰(zhàn)諸將無不勒馬后退,。
石虎催馬上前,,大聲呼道:兄長和我皆是夷狄之族,并無深仇大恨,。弟久欲與兄結義,,今使與兄相會,實乃天意!兄何不休兵,,至營聚飲三杯,?
段文鴦罵道:爾等流寇,早就該死,。只恨當初兄長不用我計,,縱你兄弟逸去,方有今日,。我寧愿戰(zhàn)死,,決不屈服流寇!
于是舍了戰(zhàn)馬,,揮戟苦戰(zhàn),。其后戟桿折斷,又抽肋下佩刀,,苦斗不止,。
石虎見段文鴦力氣將竭,即令士兵四面包圍,;自己解下戰(zhàn)馬鞍上羅披,,護住身體,,踴力向前抓住段文鴦,,將其撲在身下。
漢軍諸將醒過神來,,急命軍士上前扶起石虎,,將段文鴦緊緊綁縛。(本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