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戰(zhàn)派和主和派各執(zhí)一詞,,最后理宗拍板了,,出兵河南,,收復三京,。
這是理宗當上皇帝以來第一次親自做出的決策,,此前從寶慶元年到紹定六年一共九年的時間里,,雖然自己貴為天子,,朝堂上卻毫無說話的份兒,,一切都要聽從史彌遠的安排,,如今史彌遠死了,,自己終于親政,是時候有一番作為了,。
二十九歲的理宗要擺脫傀儡皇帝的陰影,,收復三京立下不世之功自然是最好的途徑,如今大好機會就在眼前,,此時不出兵何時出兵,?
有了理宗的支持,端平元年六月,,朝廷正式下詔北伐,,淮西制置使全子才率軍一萬從壽春出發(fā)渡河直取開封,淮東制置使趙葵率軍五萬從揚州出發(fā),,經(jīng)南京應天府后進入開封,,淮西淮東兩路宋軍在開封會師之后再繼續(xù)向西拿下洛陽。作為后備,,由兩淮制置使趙范率所部坐鎮(zhèn)后方,,隨時策應前方兩路宋軍,。
不是南宋拿不出更多兵力,而是當時國家的后勤供應能力根本無法支持更多兵力北上,,淮東地區(qū)經(jīng)過李全之亂后本就殘破,,淮西又是宣宗年間宋金交戰(zhàn)主戰(zhàn)場,兩淮能夠拿出來的力量也就這么多了,。
然而就算僅僅六萬宋軍,,南宋的后勤也供應不上,原本在理宗決定出兵之后,,首相鄭清之想讓京湖戰(zhàn)區(qū)出些軍糧,,意思你史嵩之不愿出兵也就罷了,配合兩淮宋軍供應些軍糧總可以了吧,??蓻]想到史嵩之也很有意思,朝廷不聽我的非要出兵北伐是吧,,我不干了,。
朝廷問史嵩之要軍糧的命令還沒送到,就先收到了史嵩之的上梳要退休回家歸養(yǎng)田里,,辭職了,,不干了。
史嵩之撂挑子了,,朝廷又想讓京湖戰(zhàn)區(qū)配合運糧,,于是就又提拔了新的官員任安撫使,暫代史嵩之制置使的職務,,可新安撫使走馬上任之后發(fā)現(xiàn),,京湖戰(zhàn)區(qū)的這些兵馬糧草,他連一個子兒都調不動,。
官場不是請客吃飯,也不是指哪兒打哪兒,,誰的人就是誰的人,,川陜有川陜的規(guī)矩,京湖有京湖的規(guī)矩,,不按規(guī)矩來誰也別想辦成事兒,,哪怕皇帝親自安排也是白搭。
碰了一鼻子灰之后,,朝廷只好依靠兩淮兵力北伐,,全子才出發(fā)的早,發(fā)現(xiàn)一路上果然像谷用安描述的那樣,,整個河南地區(qū)沒有任何蒙古駐軍,,宋軍沒遇到任何阻力很快便來到開封城下,。
當時開封最高軍政長官是原金國官員崔立,此人在金國時賣國求榮率先投降了蒙古,,部下都很恨他,,得知宋軍接近的消息后部下們密謀干掉了崔立,然后開城迎降,,全子才不費吹灰之力輕松收復開封,。
全子才是直接北上進入開封,而趙葵卻要先取道南京應天府然后再北上開封,,故而中間耽誤了一陣子,,全子才六月未出就到了開封,趙葵一直到七月下旬才進入開封,。
兩路宋軍勝利會師,,按說應該士氣大振,然后再接再厲收復洛陽才對,,可趙葵進入開封后并未第一時間與全子才商議出兵洛陽之事,,而是指責他為何在開封逗留半月毫無作為,不發(fā)兵收復洛陽,。
淮西比淮東距離河南更近,,但全子才卻并非故意貽誤戰(zhàn)機,主要是淮西軍沒糧食吃了,。原本京湖戰(zhàn)區(qū)調不來糧食之后朝廷決定還是從江南往河南運糧,,可就在宋軍發(fā)兵之后,蒙古人也很快打探到了宋軍動向,,掘開了開封北側的黃河河堤,,一時間山東南部、河南大部,、淮北一帶方圓幾千里成為了千里澤國,。
原本從江南往河南運糧可以走京杭大運河再轉汴河,但金末戰(zhàn)亂,,汴河和大運河早已阻塞,,糧食無法漕運只能陸運。蒙古人掘開黃河之后道路被淹泥濘難行,,行軍勉勉強強,,但運糧車根本拉不動。
后方軍糧運不過來,,出兵前也沒帶多少軍糧,,從開封到洛陽最少也得三四天行軍時間,全子才因此不敢貿然前往洛陽,,畢竟在開封城里待著可以少消耗不少糧食,??哨w葵可不管你這些,在他看來全子才先到開封,,停留半個月就是不出兵就是畏敵怯戰(zhàn),,之前自己沒到也就算了,現(xiàn)在自己的淮東軍也來了,,必須立即馬上出兵洛陽,。
全子才是淮西制置使,趙葵是淮東制置使,,按說兩人官銜一樣輪不到趙葵對全子才指手畫腳,。但趙葵兄長趙范是兩淮制置使,朝中首相鄭清之又是趙家兄弟恩師,,趙葵在朝廷的地位是全子才根本比不了的,,于是被趙葵一頓怒斥之下全子才只好言聽計從,你趙葵厲害是吧,,我不管了,,啥都聽你的。
趙葵雖然兵力多,,但攜帶的軍糧依然是不怎么夠用,,為了盡量減少軍糧消耗,趙葵派部將徐敏子率軍一萬三,、楊誼率軍一萬五各攜帶五日軍糧,,先后前往洛陽。
后勤不僅能決定一場戰(zhàn)爭的結局,,還往往能夠直接成為軍隊最大的敵人,。趙葵之所以給兩支偏師都僅配了五日軍糧,就是希望兩軍能夠迅速進入洛陽,,到洛陽就地取食,,給此次北伐大軍減少些負擔。
洛陽與河南其他州縣一樣,,飽經(jīng)戰(zhàn)火殘破不堪,,徐敏子不負眾望不到五日便進入洛陽城,但眼前的洛陽城讓人心生寒意:偌大的洛陽城悄無聲息如同鬼城,,徐敏子搜遍全城僅僅只有三百余名百姓。
沒有人,,也就意味著沒有糧食,。開封雖然一樣殘破,但好歹還有一些蒙軍給金國降臣留下來的余糧,,可洛陽城里是結結實實的連一粒米都沒了,,宋軍進城當天軍糧就已經(jīng)耗盡,,萬般無奈之下徐敏子咨詢了城中百姓,按照百姓的辦法派兵出城采摘蔞蒿,,帶回來摻著最后的一點兒面做成餅子吃,。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河豚好吃,,但河南不產(chǎn)河豚,河南只有像野草一樣的蔞蒿,,蔞蒿雖然難吃但畢竟能吃,,而且有一定的飽腹感,反正軍隊已經(jīng)掙扎在斷糧的邊緣了,,能撐一天是一天,。
前軍徐敏子在洛陽城里苦苦掙扎,后軍楊誼在城外慘遭厄運,。蒙軍主帥塔察兒早就掌握了宋軍的一舉一動,,派部將劉亨安率兵來到洛陽附近,趁著徐敏子部在城中自顧不暇期間在洛陽城外設下埋伏,,楊誼率軍來到洛陽城外的龍門鎮(zhèn),,當時正值中午時分,全軍暫停行軍就地吃飯,,蒙軍突然殺出,,從草叢山間沖了出來,宋軍一時間陣腳大亂,。
遭突襲之后,,楊誼并未束手就擒,而是就地組織反擊,,宋軍雖然陣型亂了,,但蒙軍在亂軍中也沒個陣型,反正都是近戰(zhàn)那就是以命相搏,,在楊誼的奮力指揮下,,宋軍逐漸挽回了局勢頂住了蒙軍第一輪突襲。
宋軍被打了一記悶棍卻還能緩過神來抵抗,,蒙軍收攏全軍重新集結,,開始了騎兵沖擊。
伏兵,、偷襲宋軍都不怕,,本來就是步兵專門跟你玩兒命的,可蒙古人回到馬背上之后就不一樣了,,騎兵打步兵那就是碾壓,,幾輪沖擊下宋軍再也無法抵擋,,全軍崩潰,被蒙軍射死的,、踩死的,、掉進洛河淹死的比比皆是,宋軍幾乎全軍覆沒,,楊誼率殘部逃進洛陽城,。
友軍團滅,自己也幾乎斷糧,,徐敏子意識到此戰(zhàn)已無獲勝可能,,與其被蒙軍圍死在洛陽,不如先出城占據(jù)主動,,隨時向南方撤退,。
端平元年八月,徐敏子率軍從洛陽撤出,,向南渡過洛河,,正要繼續(xù)向南撤軍途中劉亨安率蒙軍再次率軍追了上來,見此情況,,徐敏子知道大戰(zhàn)不可避免,,于是下令全軍背靠洛河列陣,準備與蒙古人決一死戰(zhàn),。
徐敏子聰明得很,,知道蒙古騎兵雖然強,可畢竟戰(zhàn)馬不是駱駝也不是沙灘車,,無法在宋軍列陣的河灘上奔跑,,專門利用地形限制你蒙古騎兵的發(fā)揮。劉亨安見騎兵無法作戰(zhàn)便下令全軍下馬,,與宋軍步兵對步兵硬剛,。
蒙軍雖然打仗厲害,但優(yōu)勢在于騎射,,一下馬便漏了餡兒,,第一天的戰(zhàn)斗中劉亨安指揮全軍多次沖擊宋軍大陣愣是沖不動,兩軍斗了個旗鼓相當,。
不信邪的劉亨安第二天又換了一套打法,,蒙軍常年騎射身上不披鎧甲,與宋軍步兵肉搏很吃虧,,于是全軍執(zhí)大盾向宋軍進攻,,沒想到宋軍依然勇不可當,奮力廝殺中反而把蒙軍的盾牌搶過來不少,一戰(zhàn)之下蒙軍敗退,,陣亡四百余人,被搶走盾牌三百余副,。
背水一戰(zhàn)的宋軍爆發(fā)出了驚人的戰(zhàn)斗力,,然而此番死戰(zhàn)已是宋軍的回光返照,因為戰(zhàn)斗到第二天結束,,宋軍已經(jīng)徹底斷糧了,,連蔞蒿都沒得吃了。
吃不上飯就只有死路一條,,甚至不用蒙古人打過來宋軍也得完蛋,,徐敏子再三斟酌決定突圍。
楊誼殘兵逃入洛陽后,,宋軍兵力達到兩萬余人,,別說組織兩萬多人有序撤退,就算是兩萬多看演唱會的歌迷,,演唱會散場后維護交通秩序都得交警們好一陣子忙活,,更何況徐敏子現(xiàn)在要在內無糧草外有強敵的情況下突圍撤退,簡直難于登天,。
說是突圍,,實際上就是利用一大部分人的犧牲來換取一小部分人的撤退,誰生誰死就看命了,。
在河邊駐扎的三天后,,徐敏子下令全軍向南突圍,蒙軍順勢撲上,,兩萬多宋軍只顧逃命再也顧不上反擊,,于是被蒙軍圍追堵截下徹底大潰敗,多名大將戰(zhàn)死,,徐敏子戰(zhàn)馬被射死,,腿上也挨了一箭,勉強收攏起三百多名士兵,,一路靠吃野草桑葉逃回了南宋境內,。
洛陽宋軍的失敗主要源于軍糧不濟,消息傳到開封,,二人在開封的軍糧也沒剩下多少,,為了防止蒙軍在進軍開封將剩下的三萬多宋軍包了餃子,趙葵下令全軍撤退,,撤回南宋境內,。
都說亂軍之中突圍撤退難,可正常的撤退也不見得就容易,趙葵下令撤軍之后,,由于害怕蒙軍追擊結果沒來得及交代清楚便全軍開拔,,導致不少士兵以為出城是要去西京洛陽增援徐敏子、楊誼兩支宋軍,,開封城外的宋軍異?;靵y毫無秩序,撤退變成了潰退,,大量輜重被丟棄,,不少士兵亂軍中走失、被踩死,,宋軍就在這樣一片混亂中退回到南宋境內,。
就這樣,端平元年這場聲勢浩大的收復三京之戰(zhàn)以南宋的敗退宣告結束,,由于此事發(fā)生在端平元年,,宋軍最遠短暫的實現(xiàn)了西京洛陽的光復,故此事在南宋方面又稱為“端平入洛”,。
孫子兵法里曾說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可縱觀此次端平入洛全過程,南宋君臣既不知己又不知彼,,自己的后勤供應約等于零,,對于要收復的中原之地一無所知,對于蒙古人的動向更是兩眼一抹黑,,只想憑著一腔熱血收復三京又談何容易呢,?
客觀地說,收復三京后,,憑借潼關和黃河天險“據(jù)關守河”本身是靠譜的,,當年劉裕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北伐中原,雖然長安得而復失,,但劉宋占據(jù)潼關和黃河防線長期與北魏對峙,,局勢上絲毫不吃虧,蒙古人再強,,他又能比老祖宗北魏鮮卑人強多少呢,?
只是可惜,拙劣的戰(zhàn)術執(zhí)行水平葬送了端平入洛的大好局面,,南宋人民心心念念魂牽夢繞上百年的開封城又丟了,,自此以后戰(zhàn)爭的主動權完全掌握在了蒙古人手里,等待南宋的將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帝國的猛烈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