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jīng)隔岸觀火的各方節(jié)度使歸順了,,一直擁兵自重的禁軍首領也被下放了,自己曾經(jīng)的患難兄弟也打發(fā)到了鄉(xiāng)下,。禁軍不但被一分為三,,領導也全部換成了菜鳥,按理說老趙這會兒應該輕松許多,,至少可以告別此前寢室難安的生活,,但老趙是一個極具野心和創(chuàng)造力的政治高手,,他的胃口很大,,根據(jù)他的設想,整個大宋的行政,、軍事,、財政、司法等各方面的權利都要絕對掌握掌握在自己手中,,他之所以有這樣近乎瘋狂的集權嗜好并不是老趙不愿意相信其他人的能力,,相反他十分懂得用人策略,然而對于關乎江山社稷的重要領域老趙還是傾向于自己的判斷,,所以唯有實現(xiàn)絕對的集權,,才能正確的讓趙氏王朝這艘大船一直沿著正確的方向航行。
老趙把自己當成了杰克船長,,只不過,,他沒有杰克那么放任不羈,,他需要一步步精確設計,來達到最終的目的,,這也許就是老趙開啟全面革新的動機所在,。
其實老趙心里面一直擔憂著一件事兒,那就是地方節(jié)度使勢力問題,,這也是個要命的問題,,地方節(jié)度使的權利過大,總攬地方的各項大權,,這樣對朝廷來說遲早都是致命的隱患,。適逢這時候禁軍正在進行改造,老趙單獨設立全新的軍事管理機構(gòu)——樞密院,,擁有禁軍的統(tǒng)兵權,,這就意味著禁軍三支的首長只有領兵操練打仗的權利,卻不能調(diào)動兵馬,,這樣一來就形成了二者相互牽制的局面,;為了最大限度的削弱地方割據(jù)勢力,老趙先是想了一招,,找人訂立精英的兵樣,,兵樣就相當于現(xiàn)在的上等樣品,比如身高多少,,體重如何,,健康狀況怎樣等方面都是最優(yōu)秀的,制定好兵樣以后,,老趙就派人將用木頭做的兵樣送到各地,,讓地方的節(jié)度使按照這個標準挑選士兵送到禁軍,這樣一來大大的削弱了地方部隊的軍事實力,,禁軍和廂軍(地方部隊)由此拉開了距離,;
僅僅是從兵丁上削減還不夠,老趙趁熱打鐵,,任用在中央擔任官職的大臣到地方做縣官,,分割了節(jié)度使在地方上的行政權力,以前大小事宜都要經(jīng)過節(jié)度使的點頭應許,,甚至節(jié)度使可以自行任命轄區(qū)內(nèi)的官員,,權力一時無二,老趙此舉正是沖著地方節(jié)度使毫無節(jié)制的濫用行政權而來,。地方節(jié)度使不是傻瓜,,他們也知道皇上用意何在,但知道了也只是干著急,現(xiàn)在天下大勢基本已定,,朝廷數(shù)項措施并舉齊下,,地方節(jié)度使已經(jīng)沒有討價還價的余地,只能自認倒霉心甘情愿全盤接受,。
為了防止將領和官員們在一個地方做官做得太久,,形成自己的小派系,老趙專門實施了全新的三年一換政策,,也就是以三年為期限,,不同行政區(qū)域之間,不同防區(qū)之間的官員將領進行互換,,這樣一來沒等大伙混個熟臉,,當官的又換了新面孔,從而預防幕僚門徒的出現(xiàn),。不得不說這一招很絕,,大家都知道傳統(tǒng)的官場都離不開人脈關系,而關系也是從無到有慢慢培養(yǎng)起來的,,如果一方官員在自己的地盤待的時間過長,,這無疑給不良人脈關系的滋長提供了溫床,老趙棋高一著,,直截了當?shù)膶⒂馗瘎蓊^勢頭扼殺在搖籃里,,讓那些有試圖以權謀私的投機者叫苦不迭。
此外,,老趙為了遏制地方節(jié)度使克扣地稅,,妄自亂攤派,特地設置了通判和轉(zhuǎn)運使,,新設置的官職目的很單純,,就是想要從根源出發(fā),來個釜底抽薪,,徹底架空地方節(jié)度使的勢力,,幾年實施下來,節(jié)度使徹底淪為光桿司令,,手下全部清一色的老弱病殘,,銀根也被牢牢控制,就算是想揭竿而起,,重演當年的兵變也是有心無力。
諸如此類的手段還有很多,,在此就不一一列舉,。
老趙骨子里其實是個很缺乏安全感的人,他之所以采取這一系列針對節(jié)度使的制裁措施,本質(zhì)還是擔心地方割據(jù)勢力有朝一日翅膀長硬了,,膽子也就容易跟著變大,,一旦出現(xiàn)可趁之機,這幫人就有可能不聽他使喚,,而到時候老趙手里的禁軍肯定不足以抵擋地方浩蕩的軍隊,,那么后果就很嚴重了。
在對節(jié)度使下手之前,,老趙曾向自己的謀臣趙普求教平定地方割據(jù)勢力的方法,,趙普給出了十二字方針:稍奪其權、制其錢糧,、收其精兵,,回顧趙匡胤此前的種種舉措,不難看出他正是照著這個方針實施的,。
可以說,,老趙對趙普同志還是很信任的,趙普從陳橋兵變到大宋王朝建立之后的各項變革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很多時候,,趙普充當了趙匡胤的參謀,一旦趙匡胤遇到了什么麻煩,,難以解決的時候,,趙匡胤第一時間是去請教趙普,而趙普也并非浪得虛名,,他總能在關鍵時刻,,用直白犀利的語言,給趙匡胤如醍醐灌頂一般的啟示,。
二人既是君臣,,也是同志,更是知根知底的朋友,。
如果繼續(xù)發(fā)展下去,,兩趙組合可能會留給世人一段,只不過這都是我的設想罷了,。
記得七匹狼男裝有句很經(jīng)典的臺詞——男人不止一面,,今天你想秀哪面?誠然,,我們每個人的內(nèi)心都存在著一個甚至多個不同的自我,,他們有的代表積極向上,有的則象征陰暗詭異,,不同自我之間互相博弈,,從而形成了多重人格這個概念。
普通人尚且存在多重人格,更何況老趙這樣一個通過兵變坐上皇帝寶座的人,,一方面他向群臣展現(xiàn)出自己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氣概,而另一方面他又無時不刻的審視觀察著自己周圍的嘴臉,,他不確定到底哪一個是真正的忠實擁護者,。
既然無法分辨,那么就只有防患于未然了,。
朝堂之上,,文武百官已經(jīng)散去,偌大的內(nèi)殿一下子變得空曠死寂,,身處在廟堂之上的老趙,,像是流浪在荒野的小孩,想要尋找到一條兩全其美的道路,,卻又總是失望而歸,。
除了削弱地方勢力之外,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能夠做到天下長治久安,,杜絕五代十國那樣的糟心事兒,。
老趙冥思苦想,最終找到了答案:重文輕武,。在全天下推行“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多考取功名,,少鬧事兒”的主流價值觀,,這樣一來一代傳一代,人們在心里條件反射似的排斥武力,,那樣即便是有人要起兵謀反,,沒人響應,也就很難成氣候,?;实鄄豢膳拢团禄实塾形幕?,趙匡胤小時候沒怎么正經(jīng)讀過書,,習慣了舞刀弄槍,現(xiàn)在卻有玩起了文藝,,這是為何,?
其實原因很簡單,他看清楚了文臣書生最大的缺點,,那就是只會磨嘴皮子,,好堅持原則,,喜歡打嘴仗,,自詡清高,,有時候還透露出些許文人的迂腐,這些恰好可以與武將的五大三粗,,驕橫跋扈形成對峙,。
老趙本來就對武將沒什么好感,現(xiàn)在文治天下方針的提出則更加奠定了趙匡胤的執(zhí)政基調(diào)——重文輕武,。
文治,,肯定離不開朝中的文官大臣,想要將國家大事都一攬子的弄到自己手里,,實現(xiàn)徹底收權,,就必須要解決宰相權利過大的問題,宰相自唐朝以來,,權利不可謂不大,,國家軍政大事都要經(jīng)過宰相過目,在起草意見呈遞給皇帝,,皇帝要做的僅僅就是起到一個應許的作用,,蓋個章,或者朱批兩個字“同意”即可,。宰相辦事效率高,,成績斐然,對于皇帝而言,,其實算不上什么壞事兒,,至少宰相的存在能緩解皇帝肩上的壓力。
但,,事情也有例外,。
老趙打小就是個練家子的,他精力很充沛,,也很想自己在皇帝這個位置上一展身手,,更何況他還是集權的狂熱追隨者,此前在財政,、軍事,、中央與地方實力調(diào)配、官員制度改革等方面的創(chuàng)新,,其實目的都只有一個,,那就是盡可能將天下大權攬入自己手中。
很顯然,,宰相在某種程度上限制了皇帝政務處理的權限,,很多時候老趙扮演的只是辦公室主任的角色,,老趙哪會善罷甘休。
隨后老趙就采取了措施,,設置參知政事一職來分割宰相的權利,,讓其逐步形成一股與宰相勢均力敵的勢力,兩者相互制約,,而最終的結(jié)果便是相權削弱,,徹底走下神壇,老趙對中央最高權利的控制得到進一步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