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衙內(nèi)相邀父不同
畢竟,,大部分感應(yīng)境界的修道者都無法擁有一件屬于自己的法器,,甚至就連有些混得不太好的靈海級別的修道者,,也沒有配套的法器,。
一件法器的價值很高,不少小門派或者是野修,,都是當(dāng)做傳承之寶,,一代一代流傳下去的,。
周騰能夠在夜叉姥姥手上得到水云珠,絕對算是天大的機緣,。
這天,,周騰吃完早飯閑來無事歪在榻上,拿著陰玄拂塵來回研究,,春桃忽然走了進來。
“公子,,馬公子家的小廝過來了,,送了一張請?zhí)f是邀請您參加詩會,?!?p> 馬公子名叫馬鵬賢。
周騰接過來一看,,上面寫了一堆文縐縐的話,,大概意思就是說如今天氣這么好,待在家里也只是虛度風(fēng)光,,不如出來共賞大好山河,,順便吟詩作對,也好陶冶情操,。
“公子,,您去嗎?”
周騰將請柬拿在手中,,想了想,,便道:“去看看也好?!?p> 馬鵬賢乃是縣令的兒子,,算是整個固城縣的衙內(nèi),不過平時周騰并不怎么鳥他,,因為周父雖然沒有官職,,但是卻有很多門生弟子,而且固城縣的鄉(xiāng)紳也是以周父為首,,形成一股不小的勢力,,幾乎可以架空縣令,只是周父沒有這么干而已,。
不論是在現(xiàn)代還是古代,,人與人之間都會形成圈子。
固城縣之中的權(quán)貴富豪是一個圈子,,他們的后代也會組成一個圈子,。
馬鵬賢的就是圈子的名義核心,。
因為縣令不能長久留任,一般都是三年一換,,所以姓馬的威信有限,,大家只是面子上敬他。
至于誰是圈子真正的核心,,那就不好說了,。
周騰不喜歡這些東西,但也不排斥這些東西,,這一次馬鵬賢邀請的應(yīng)該都是參加了鄉(xiāng)試的秀才,,去一下也沒什么不好。
反正他這幾天在家里也待膩了,。
兩天后,,周騰便驅(qū)車來到了舉辦詩會之地。
乃是城郊之外的一處莊園,,雖然不是很大,,但是十分的清幽雅致,很有江南小橋流水的那種感覺,。
這是一名富戶的宅子,,馬鵬賢使了一些手段,就以很低的價格弄到了手里,,平日里有事沒事就愛往這里跑,。
主要是馬縣令和周父的風(fēng)格不太一樣,在家中十分嚴(yán)厲,,但凡有一點錯處,,對馬鵬賢便非打即罵。
如果把周父放在現(xiàn)代的話,,和大多數(shù)父母對比倒是感覺不出來有什么不一樣的,,可是如果放在這個時代一對比,那就已經(jīng)算是非常和藹非常疼愛兒子的父親了,。
因為古代講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君要臣死,,臣不死不忠,,父要子亡,子不亡不孝,。
本質(zhì)上來說,,這一套規(guī)矩就是統(tǒng)治階級的核心統(tǒng)治理念。
因為有孝道這座大山壓著,所以古代的父母與子女之間完全不像現(xiàn)代那樣講的都是感情,,更多的是服從和聽命,。
子女在面對父母的時候,不少情況下完全就是奴隸,。
但凡稍微有一點微詞,,就會被戴上不孝的大帽子。
而古代的“不孝”和現(xiàn)代的不孝,,完全是兩個概念,。
比如吃飯的時候沒有和父母請安。
看待一個事物有不同的想法并且表達了出來,,專門還為這種事情發(fā)明了一個詞,,叫做“忤逆”。
還有想要自由戀愛等等,。
反正就是你不能有自己的自主想法,父母讓你干什么就得干什么,,讓你死你也得死,。
甚至在古代的律法道德觀念之下,父母殺死自己的孩子是不犯法的,,到時候只要說孩子“忤逆”或“不孝”就行,。
由此就可以看出古代父母的權(quán)利究竟有多大。
至于說感情,,和現(xiàn)代也不太一樣,。
因為現(xiàn)在大多都是獨生子女,沒有選擇的余地,,一根獨苗苗自然是心肝寶貝,。
而在古代男的可以三妻四妾,有些貴族男子甚至都記不清自己的孩子誰是誰,。
即使是窮苦人家只能娶一個老婆,,也是拼命的生孩子。
因為古代養(yǎng)孩子又不需要花多少成本,,教育成本之類的全都不用,,只要喂口奶喂口飯吃就行,萬一要是死了,,再生一個,,立馬無縫銜接。
而周騰家里這種情況完全是少數(shù),,堂堂舉人老爺居然只有一個獨子,,才使得周騰的小日子能夠這么快活。
馬縣令家就大不一樣了,。
馬鵬賢有不少弟弟妹妹,,雖然是老大,,又是正妻所出,但是反而導(dǎo)致馬縣令脾氣不好,,對他的要求還特別高,,又極為嚴(yán)格,所以面對馬縣令的時候,,他總是會感覺不自在,,就特別喜歡往外面跑。
用現(xiàn)代的詞來說,,這就叫“呼吸新鮮空氣”,。
一路被小廝引進廳堂,這里已經(jīng)布置好了席案,,人基本上也快到齊了,,周騰屬于那種來的特別晚的少數(shù)幾人。
不過眾人也沒有意外,,因為在古代人們會把地位高低分得特別清楚,,而且有很多的潛規(guī)則,比如不論什么活動,,往往地位越高的客人來的就越晚,。
如果來的太早,反而會讓人驚奇,。
“周老弟來了,,真是說曹操,曹操就到,?!?p> 馬鵬賢從座位上站了起來,下臺相迎,,余下眾人同樣也站了起來,,以示相迎之態(tài)。
“馬兄客氣了,,只要別怪罪我來的太晚就好,。”
“周老弟哪里來的晚了,?詩會還沒有開始,,你來的正是時候?!?p> 周騰笑了笑:“你們剛才在說我什么,?”
“還能說什么?還不是說老弟你文采過人,這一次鄉(xiāng)試必然能夠拔得頭籌,?!?p> “馬兄客氣了,你的文采也不差,?!?p> 周騰出口寬慰:“我若是不中,你未必不會不中,,我若是中了你肯定也能得中,。”
馬鵬賢的水平也就那樣,,鄉(xiāng)試八成過不了,,但也不好直接說出來。
“你也太謙虛了,,誰不知道你是周宗師親自教導(dǎo)出來的,,我們哪里能相比呢?”
其實他也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八成中不了舉,,所以面對周騰的時候非常謙和。
“宗師”在這個時代是一種尊稱,,最開始只是用來代指學(xué)問特別深的人物,之后只要是提及厲害人物,,都能用“宗師”來尊稱,。
口語之中,大概相當(dāng)于“老前輩”之類的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