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印鈔機
趙頊把《太平御覽》交給王靜輝的第二天,王靜輝起了個大早,對于他來說面對宋朝衰落的宿命雖然使他感到無奈,、痛苦,,但通過昨天晚上的思考后,王靜輝覺得自己在這個問題上過于有些糾纏不清了:無論明天會怎樣,,做好今天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
王靜輝很早就來到位于郊外的商務印書館,這里已經(jīng)形成了一個獨立的建筑群了,,灰白相間的水泥建筑錯落有致的坐落期間,這讓王靜輝不禁大開眼界:原來冰冷的水泥建筑到了宋朝人手中也變得多少有些藝術(shù)特色了,。
由于《太平御覽》畢竟是太宗皇帝親自御覽過的書籍,,還是手抄本,如果在自己的地盤上發(fā)生了什么損毀丟失的事件,,那自己這能拿著自己的腦袋去謝罪了,。所以昨天書剛剛送到這里后,王靜輝便特意為這套書找了個干凈的房間來存放它,,還給同行的那兩個身掛銀魚袋的官員也找了個專門的住處好生款待,。
既然書已經(jīng)到手了就要正式進入印刷流程了,王靜輝今天來到這里就是專門為了印制《太平御覽》而來的,,雖然現(xiàn)在是在宋朝,,印刷中出現(xiàn)個別的錯誤倒不至于像清朝那樣抄家滅族,但終歸會使朝堂上那個皇帝老兒顏面上不太好看,,那些穿的像烏鴉一樣的御史臺官員少不了要參他一本大不敬的罪名,,所以在排版的過程中要慎重些。王靜輝為此特意組織了作坊中極富經(jīng)驗的老師傅和那兩個官員組成了豪華監(jiān)制隊伍,,專門負責排版和校對,。對于這樣的書,,王靜輝還不至于敢把那些還沒有受到承認的標點符號給加上去,雖然那會使書籍的閱讀更加容易,,但也會受到御史臺的彈劾,,所以王靜輝對所有的人都嚴格要求整部書的印刷要絕對和手抄本一致。
至于書的銷路也是王靜輝要仔細安排的,,今天他還把開封比較有名氣的書商全都叫了過來,,這些書商都是沖著商務印書館廉價的圖書而來的,前一段日子從這里進貨使他們結(jié)結(jié)實實的大賺了一筆,,所以一見商務印書館的后臺老板的帖子后,,都拋下滿身的俗事跑到這里來開會。不過他們一聽說這次是為了賣《太平御覽》而來都紛紛的打起了退堂鼓:這種書可不是《論語》,、《春秋》這么好賣的,,這一套可是上千卷,都要用箱子來裝,,這可怎么賣的出去?。?!
王靜輝看到滿屋子的書商臉上的表情就知道他們對《太平御覽》并不看好,,但他可不這么看此書的銷量,這本書如果放在二十一世紀,,估計所有的書商會為經(jīng)銷權(quán)而打破頭的,!這倒不是說后人比這些眼前的古人多么愛讀書,,而是憑借著這套書深厚的背景,,那可真是過節(jié)送禮的絕佳禮物,這還不算上國家采購,。王靜輝也沒有強求這些眼中滿是孔方兄的書商來強行認購,,他只是要求所有的書商在柜臺上發(fā)布預賣廣告,收取定金,,這也是為了確定第一版印制的數(shù)量,。
《太平御覽》的售價被王靜輝定在了三百貫一套的價位上,這樣高的價位著實把所有的書商都給嚇退了,,只有兩三個實力雄厚的書商抱著與商務印書館打好關(guān)系的目的象征性的在這里訂購了一百套,,書商預定只需要二百四十貫就可以了,以后訂購可就是三百貫了,。王靜輝看著臺下這些奸商的嘴臉不僅嘴邊流露出一絲微笑:開玩笑,,憑借著太宗皇帝的號召力,不算上朝廷國家采購的一百套,,在民間至少也能賣出去一千套,!想想這部書的成本只有五十貫,,這下他可賺大發(fā)了!
通過這些書商,,第二天開封的讀書人和官員們都知道商務印書館承接了《太平御覽》的印制了,,與書商原來設想商務印書館這次要大賠特賠的狀況不一樣,很快就有很多人跑來交付定金要求訂購《太平御覽》,,僅頭三天的訂單就有五百份之多,,這讓那些奸商們后悔的捶胸頓足:就是以進價賣出一份至少可以白賺五十貫啊,!可是王靜輝已經(jīng)事先聲明書商提前訂購就這一天,,除了那當場拍板訂購的兩三家書商外,其他的書商都被擋在門外,。
王靜輝根據(jù)訂單再次加大了第一版的印制數(shù)目:三千套,!商務印書館的曾掌柜被王靜輝嚇了一跳:“東家,這三千套是不是有點兒多了,?還是賣賣在看吧,!”
王靜輝對他擺擺手說道:“曾掌柜,要我看這三千套還是有些少了,!你想想開封有多少官員,,整個大宋有多少官員,還有那些發(fā)家致富還想裝飾一下自己門面的富商有多少,?這些人都是我們的潛在客戶,,這套書就是他們在過年過節(jié)當中他們走親訪友、拜訪上級的絕佳禮品,,要不是咱們生產(chǎn)能力有限,,我還想往上加呢!”王靜輝的思緒又不知不覺的飄回到二十一世紀過年互贈禮品的時候,,那滿街的掛歷,,高檔精品書,雖然價格昂貴,,但人們還是對此趨之若鶩,,他掙的就是這幫人的錢!
在王靜輝組織的豪華監(jiān)制隊伍的幫助下,,排版工作很快就完成了,,有了水利鉛活字印刷機這件攻堅利器,只要排版一旦完成,,它的印刷速度在這個時代人的眼中其效率是駭人聽聞的,,不到一個月王靜輝就將用黃色綢緞包裹好的第一套連同剩下的九十九套朝廷訂購的《太平御覽》交給了潁王趙頊。
雖然王靜輝曾經(jīng)給趙頊介紹過水力鉛活字印刷機并且還去過印刷作坊,,但趙頊原本以為他說能在一個月之內(nèi)將《太平御覽》的印制只是一句夸大之言,,現(xiàn)在那一千剛剛裝訂好還散發(fā)著油墨香味的《太平御覽》就放在眼前,,這還是讓他對這個用水力驅(qū)動的大家伙的工作效率感到大吃一驚。連親身見過印刷機的趙頊都感到吃驚,,那英宗皇帝趙曙的內(nèi)心則是感到震驚了,,自從聽了兒子潁王趙頊對王靜輝的評價后,通過各種渠道的了解后也對王靜輝產(chǎn)生了興趣,,看到擺在自己面前的《太平御覽》也不禁贊嘆他是個奇人,。英宗趙曙當下就賞賜王靜輝二十匹綢緞,并且將《太平廣記》,、《文苑英華》兩部大部頭的書籍也交給商務印書館刊印發(fā)行,。
現(xiàn)在最高興的就要數(shù)商務印書館的曾掌柜了,第一批印刷好的三千套《太平御覽》雖然還沒有全部賣完,,但其銷售火爆極大的刺激了他的神經(jīng)?,F(xiàn)在整個開封的書商都要瞧曾掌柜的臉色,《太平御覽》銷售的火爆氣氛讓他們的下巴都砸在了地上:售價高達三百五十貫一套的《太平御覽》被開封府的達官貴人所瘋狂追捧,,現(xiàn)在各個店內(nèi)原本試探購進的少量書籍全被他們搶購一空,。一開始就到各個書商那里預付定金的人最開心,他們只需要三百二十貫就可以賣到,,但現(xiàn)在一些人竟然出價四百貫來求購《太平御覽》,,這能不讓他們開心嗎?
現(xiàn)在這些受到刺激的書商前來訂購的腳步都要把曾掌柜的門檻給踏破了,,除了東家囑咐要留下二十套以外,,剩下的存貨全都被這些書商掃蕩一空。曾掌柜高興的嘴都合不攏,,準備再次加緊印刷的時候,,那個年輕的東家王靜輝帶了上次的那兩個“銀魚袋”監(jiān)工指著外面的兩口楠木箱子告訴他:“那是《太平廣記》和《文苑英華》兩部書,朝廷打算派這兩位大人來到商務印書館負責它們的印刷,,和上次印刷《太平御覽》一樣,,原班人馬來負責這兩部書的校對,,千萬不能出錯,,知道了嗎?,!”
曾掌柜對王靜輝的話一時間還轉(zhuǎn)不過彎兒來,,“天啊,!一部《太平御覽》就給商務印書館帶來至少不下五十萬貫的利潤,,我還想在加印兩千冊呢,那這兩部書如果要印刷出來,,那所獲得的收益將是難以想象的,!”曾掌柜活了四十歲,,干印刷也至少有二十年了,但還沒有見過像東家這樣能夠憑印書掙大錢的,。以前在大宋印刷行業(yè)中的首富是江浙的錢,、燕兩家,照這個年輕的新東家這么干法,,印刷機開上一個月便可以賺上錢家四分之一的家產(chǎn),,如果開上幾個月……
看到曾掌柜還在那里呈癡呆狀的YY,王靜輝忍不住拍拍曾掌柜的肩膀說道:“這兩部書同樣也是太宗皇帝御覽過的,,所以在印刷過程中千萬不能出什么差子,,否則不要說你我,恐怕還要連累兩位大人一起到嶺南去捕象,!朝廷從咱們這里訂購兩部書各兩百套,,印刷作坊就照著兩千冊印吧!”
王靜輝之所以當著兩個朝廷派出來的“高級監(jiān)工”的面這么說也是給他們打打預防針,,這太宗皇帝曾經(jīng)御覽過的三部書的印制如果除了問題可大可小,,雖然不至于砍頭抄家,但發(fā)送到荒蠻的地方去種地充軍的可能性也是非常高的,。王靜輝也知道一部《太平御覽》以令人震驚的速度從排版到擺放到書商的柜臺上售賣,,并且如旋風般的卷走高達近七十萬貫的財富,這樣的戰(zhàn)績已經(jīng)讓眼前在印刷行業(yè)中摸爬滾打近二十年的曾掌柜有些飄飄然了,,用發(fā)配充軍的話來威脅他保持冷靜的頭腦是很重要的,,而且對旁邊的這兩個“高級監(jiān)工”也是一番敲打。王靜輝不怕他們嚴格要求處處吹毛求疵,,商務印書館經(jīng)過《太平御覽》這一役后最不缺的就是錢,,大不了多花錢提高印刷質(zhì)量來避免今后的牢獄之災,這樣一筆簡單的帳他王靜輝心中算得也是極為劃算的,,況且現(xiàn)在就是傻子也知道在兩部書上他又要數(shù)錢數(shù)到手發(fā)軟了,,恐怕把消息一發(fā)散出去,開封府書商們的訂單就要把眼前這個兩眼冒金光的家伙給活埋了,。
本來這次奉命來商務印書館的兩個“銀魚袋”是準備到這里享福的,,第一次來的時候還不敢馬虎,但這次來的時候警惕性已經(jīng)放的很低了,,聽了王靜輝對曾掌柜的話后,,他們也有點不自然的摸摸自己的“銀魚袋”了。至于曾掌柜除了被潑盆涼水把已經(jīng)膨脹到極點的自信心給澆了回去之外,,他對王靜輝說要減少第一版印刷的數(shù)量感到十分不解,,所以忙問道:“東家,《太平御覽》第一版印出來的三千套除了你留下來的二十套已經(jīng)全部賣出外,我還想和你商量再加印一千套呢,,怎么這兩部書第一版要減少呢,?”
王靜輝對曾掌柜說道:“開封府的買家已經(jīng)被《太平御覽》消耗的差不多了,再加印《太平御覽》或者提高《太平廣記》和《文苑英華》的第一版數(shù)量都不會有什么好果子吃,,除非咱們能夠往南邊賣,,否則就砸在自己手里了!商務印書館現(xiàn)在剛剛建成才兩個月,,和各地的書商還都不熟悉,,所以現(xiàn)在把書往南邊販運還有些困難,等把皇帝陛下交給咱們印制的書籍都印完了,,那咱們商務印書館的名頭也就出去了,,到時候南邊那些書商都會自己跑到咱們這里等咱們隨便出價,那個時候才是往南邊賣書的最好時機,,現(xiàn)在嘛我們還要忍忍,!”
其實王靜輝當初打算印制這種大部頭書籍的時候,早就把購買對象定位在那些大宋官員和富商身上,,三百貫一套的書籍可不是每個讀書人都能買的起的,,也只有那些富得流油的大宋官員才能舍得話這么多錢去買這樣的書來孝敬自己的上司,這種“軟賄賂”對于來自二十一世紀的王靜輝來說簡直就是司空見怪,,王靜輝的“精品書”策略對于二十一世紀能把月餅賣到幾十萬的價格來說只不過是小巫見大巫罷了,。那些富商也是王靜輝所要關(guān)注的重點客戶,俗話說得好:倉稟足然后才知禮儀,。這些暴發(fā)戶手中有的是錢,,賣些能壯門面的書對于他們來說簡直是太理所當然了,送上門來的肥豬要是不去宰,,那王靜輝連自己都要對不起的,,所以大手一揮,三百貫的“高價精品書”就這樣橫空出世了,。
曾掌柜聽了他的話后心下就在想:“恐怕江浙的錢,、燕兩家如果知道開封的商務印書館后,就要坐不住了,,等著改行吧,!”
王靜輝和曾掌柜還有朝廷派來的那兩個“銀魚袋”高級監(jiān)工一起在房中商量了一下《太平廣記》、《文苑英華》這兩部書的印制準備工作后,,他就起身告辭了,。快入冬了,,這段時間王靜輝變得格外繁忙起來,由于季節(jié)因素,,各種中藥材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漲,,以前收購的藥材已經(jīng)很多了,,但他為了滿足制藥作坊的生產(chǎn)能力和預防明年的雨澇災害還是不斷的購入各種中藥材。
眼看天氣一天比一天寒冷,,王靜輝還要購買供醫(yī)館,、制藥作坊、商務印書館,、倉庫等地過冬所需要的燃料,,賬房先生也跑到他這里來請示過冬的燃料是購買木炭還是泥炭(煤)來取暖,木炭煙小但價格高昂,,富貴人家才購買木炭過冬,;泥炭雖然便宜但燃燒時所產(chǎn)生的煙霧比較大,一般貧苦人家才會使用,。賬房先生也給出了參考意見:醫(yī)館使用木炭,,其他地方統(tǒng)一使用泥炭。
王靜輝在原來那個時代所知道的宋朝使用煤的情況是整個兒汴都開封都是使用煤做燃料的,,而且宋朝此時開采煤礦的技術(shù)已經(jīng)非常成熟,,可以大量供給像汴都這樣百萬人口城市的燃料所需,如果還是使用木材為燃料,,很難想象開封周圍還能剩下多少綠色,。
王靜輝略微沉吟了一會兒告訴正在等待他命令的劉賬房要全部采購泥炭,而且還要多多的采購,,如果城內(nèi)地方不夠就把多余的泥炭存放在城外郊區(qū)的商務印書館和倉庫那里,。劉賬房對于王靜輝的命令感到很納悶:這么有錢的人了,怎么還在乎這點兒燃薪錢,?
以現(xiàn)在王靜輝的財力來說,,開封首富還差得很遠,但每個月從玻璃上的獲利就超過十萬貫,,近期刊印熱賣《太平御覽》又使他在一個月的時間里面如龍卷風一樣狂賺七十萬貫,,估計朝廷指定在這里印刷的那兩部書還會給王靜輝帶來近八十萬貫的收入,這已使他提前進入身家百萬貫的富豪行列了,。王靜輝心中暗自盤算了一番后得出一個結(jié)論:如果按照米價來計算的話,,他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為一個千萬富翁了,就算他全部買木炭過冬所花的錢也不會使他有財政緊張的感覺,,因為他越看那水力鉛活字印刷機越是像二十一世紀的現(xiàn)代化印鈔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