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安排
正當那三個獲得“國際貿易出口權”的書商為從天上掉下來的餡餅砸中而高興的合不攏嘴的時候,,身處皇宮紫宸殿中的英宗趙曙的心情可就沒有這么樂觀了。這正月還沒有過去,,大宋帝國繁重的政務已經讓英宗趙曙早就沒有了過年的喜慶精神了:宋夏邊境又傳來烽火,,夏主諒祚又強詞奪理騷擾邊境;可這還沒有完,,許,、蔡兩州因為旱災,災民又鬧饑荒了,,今天君臣剛剛商議好賜兩州錢鈔十萬貫,,任命戶部員外郎(《續(xù)資治通鑒》中所寫的官職是駕部員外郎,但作者認為這可能是排版中的錯字,,所以改為戶部員外郎)李希逸為提舉賑災……
英宗趙曙將緊急事件處理好后,,伸了個懶腰喝口茶后隨意拿起了書案上的一個奏章,這是參政知事歐陽修的奏章,,他在奏章中描述了王靜輝的功績和才學,,并且大力推薦了他,希望朝廷能夠招攬此等賢才,。
這已經是英宗趙曙看過第N份關于招攬王靜輝的奏章了,,而推薦的官員也是高低有別,從大理評事,、鳳翔府簽判的蘇軾到知諫院司馬光,,從參政知事歐陽修到三司使、給事中蔡襄,,等等不下十幾份奏章,就連宰相韓琦也上書保薦王靜輝,,這是他執(zhí)政以來非常罕見的事情,。
趙曙早就從兒子潁王趙頊那里得知了王靜輝的一些消息,潁王趙頊也極力看好王靜輝的才華想推薦他做官,,但他也從兒子那里知道王靜輝最討厭的便是做官,。正因為如此,英宗趙曙面對著這十幾份奏章不知道該如何是好了,。這就是當宋朝皇帝倒霉的地方了:皇帝最怕的便是有才華而偏偏又屢召不起文人,,這種人又不好對他用強,不然的話反倒成全了當事人的名節(jié),,不過屢召不起又是很不給皇帝的面子,,讓皇帝很掃興,這又成全了當事人的賢才的名聲,這中間的代表人物便是那個現在還在金陵丁憂的王安石,。
這種痛苦還真是宋朝皇帝,,尤其是北宋皇帝所特有的煩惱,從兒子潁王趙頊那里英宗趙曙曾了解過,,王靜輝是那種絕對不喜歡做官的人,,他已經反復試探過王靜輝,到后來王靜輝知道趙頊的真實身份后,,干脆就疏遠了與自己的關系,,看來王靜輝不想當官是鐵了心了。英宗趙曙這幾天一直壓著這些奏章不肯批復,,最大的顧慮便是怕王靜輝也來個屢召不起,,那他可就慘了。
而且最要命的是這些奏章上所保薦的理由也不同:蘇軾,、司馬光,、蔡襄認為王靜輝詩詞才華絕世,當世無人可比,;參政知事歐陽修卻認為王靜輝精明強干并且樂于助人,,收養(yǎng)孤兒,很有春秋戰(zhàn)國時代隱士鐘離子和葉陽子的風范,,朝廷應對此人嘉獎委任官職,;而宰相韓琦卻是看中了王靜輝那手醫(yī)術,他的奏章上說王靜輝能開刀治病,,并且仗義疏財,,有古之神醫(yī)華陀的風范,并且所寫的醫(yī)書經過手下的太醫(yī)驗證后是沒有問題的,,而校正醫(yī)書局正需要這樣的人才,,所以懇請皇帝一定把他請過來……英宗趙曙感到越來越頭大,所以干脆叫內侍把潁王趙頊找來,。
潁王趙頊很快便來到了紫宸殿,,對英宗行過禮后,英宗趙曙把推薦王靜輝入朝為官的奏折擺給他看,,趙頊很快的便把這些奏折一一瀏覽了一遍,。趙曙看他把奏章全部看過一遍后,問道:“頊兒,,你看過奏章后有什么想法,?”
潁王趙頊說道:“王靜輝胸中有才,這樣的人無論走到那里都會顯露出來的,,如果朝中的大臣們沒有人站出來推薦他,,那到令孩兒生疑了,不過有這么多人來推薦他,并且推薦的理由也是各種各樣,,這倒是我大宋立國以來的第一人,。”說完他笑了笑繼續(xù)說道:“王靜輝確實是個奇才,,這些奏章上所說的也都沒有錯,,沒有謊報王靜輝的經歷,說起來還是我認識他時間最長,,接觸最多的朝廷官員,,不過現在最大的難題不是給他什么樣的官職,而是如何去招攬他,!此人雖然除了詩詞才華外,,還是個醫(yī)術高明的郎中,也還經商算是個家產不少的商人,,但他外心性高潔,,一心不肯為官,以孩兒的眼光來看這倒不是他做作,,到時候又來個屢召不起,,恐怕會有損咱們皇家朝廷的面子!”
英宗趙曙聽后點點頭說:“我之所以這幾天壓下這些奏章,,考慮的就是到時候王靜輝不肯應召,,這可是件麻煩事!皇兒,,你和他有來往,,有什么好辦法嗎?能不能私下里去找他談談,?再看看他的口風,,他是否愿意出來做官?”
潁王趙頊苦笑著搖搖頭說道:“其實在我認識他的時候便被他的才華所打動,,有意推薦他入朝為官,,但他早就百般推辭了,這個時候再去探問,,恐怕還是這個結果,?!?p> 英宗趙曙聽后感到有些沮喪,,默不作聲。潁王趙頊看到父皇的樣子說道:“但此事也不是完全沒有轉機,!據兒臣觀察得知,,王靜輝此人對外界最為聞名的詩詞似乎并不是很在乎,他經商賺了不少錢,但他也不是很在意,,更多的錢用來投入醫(yī)館,,減免貧困百姓的醫(yī)藥費用,據聞平民醫(yī)館每月光是藥錢便有三千貫以上的虧空,,還有他屬下的商務印書館最近打算免費為本朝的才子刊印其優(yōu)秀的文章,,可見此人樂善好施并不是徒有虛名。不過他更在乎的便是他的醫(yī)術,,他對皇家館閣中所收藏的醫(yī)書非常感興趣,,曾經嘆息不能借閱。兒臣看到這里有宰輔大臣韓琦的奏章,,他保薦王靜輝進校正醫(yī)書局,。雖然這個保薦位置不是很恰當,但這個官職將是最能吸引王靜輝的官職了,,其他的官職想要授給王靜輝的話,,肯定會遭到他的拒絕,所以兒臣以為還是讓王靜輝進入校正醫(yī)書局,,這樣一是他不會拒絕,,二是可以堵上朝堂上眾位大臣的嘴?!?p> 英宗趙曙聽后感到這確實是一個好辦法,,雖然讓王靜輝進入校正醫(yī)書局相對他的才子之名有些不是很對口,但也解決了王靜輝屢召不起不肯入朝為官的風險,。趙曙就讓潁王趙頊去辦這件事,,并且寫好了詔書給趙頊收藏,因為他覺得這個時候即便是讓王靜輝進入校正醫(yī)書局還是有一定的拒詔的風險,,不如讓潁王趙頊以朋友的身份再次訪問王靜輝后,,再下詔書,這樣更為保險些,。
此時,,王靜輝正在詢問劉賬房關于蔡、許兩州災情的事情,,他雖然讀過很多關于宋朝的歷史,,但對宋朝期間發(fā)生的各種自然災害所知道的很少,除了今年汴都要發(fā)生雨澇災害外,,還有導致王安石第一次罷相的旱災加蝗災外,,他知道的很少,像許,、蔡兩州現在發(fā)生的小范圍的災害,,恐怕也只有《宋史》或是《續(xù)資治通鑒》這樣專門寫宋朝的歷史巨著上才會有記載了,。
不過王靜輝知道宋朝所處的歷史階段里面,中國大范圍的災荒不斷,,各種自然災害也都粉墨登場,,給宋朝的統(tǒng)治帶來一次又一次的麻煩,幾乎每年不是旱災就是水災,,要么干脆一起上,,就連下場大雨,都把皇帝老兒的皇宮給泡在水里,,這平頭百姓損失可就更大了,。
王靜輝為了應付這頻發(fā)的自然災害,他在城郊買的地上就建好了糧倉,,慢慢的儲備糧食,,到現在為止,糧倉中已經儲備了五萬石糧食,,為了保證糧倉中的糧食一直處在可以食用的階段,,他除了在糧倉的設計和管理上下功夫外,還在汴都附近開了三家糧店,,以保證糧倉中糧食新鮮,,這無形中又使他成為一個糧商,而且還是個大糧商,。
為了糧倉的建設,,王靜輝可是費了不少心思:這五萬石糧食的價格雖然在他并不放在他的眼里,現在米價大致在五六百文錢一石的水平上,,總共不過花費了不到三萬貫制錢,,但這糧食可不是海水,你要多少就有多少,,如果王靜輝收購糧食的速度過快,,很容易引起汴都開封附近,甚至是整個京畿地區(qū)的糧價暴漲,,這可不是他愿意看到的,,而且很容易引起朝廷官員的反感,甚至是給你口上囤積居奇的帽子找你的麻煩,。所以從王靜輝有錢開始收購糧食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差不多七八個月,,才囤積了這五萬石糧食。這樣的速度顯然讓他感到不是很滿意,,下一步王靜輝甚至想從大地主那里收購土地來自己種糧了,。
許、蔡兩州距離汴都不算遠,,而王靜輝聽劉賬房說朝廷已經撥下十萬貫錢鈔用來賑災,,他也想為此做點什么,至于夏天的雨澇災害到不至于用五萬石糧食這么多,,主要是需要大宗的藥材,,所以王靜輝讓劉賬房從糧倉中撥出一萬石糧食運送到許、蔡兩州去開粥棚來賑災,,再從賬面上撥出兩萬貫錢鈔到南方去購買各種現在災區(qū)急需的各種賑災物資運送到這兩個州府去發(fā)放給受災的貧民,。如果不是考慮到自己拿出更多的錢去賑災容易引起朝廷的忌諱,王靜輝可以調動更多的力量去賑災,,不過他想到了朱元璋和沈萬三的故事,。雖然這是清朝統(tǒng)治階層為了丑化明朝而虛構的故事,但也不是沒有什么道理,,自古以來富可敵國的人總歸是沒有什么好下場,,為了自己的腦袋著想,還是打消了這種誘人的想法,。
但是王靜輝又不肯這么就算了,,畢竟他打下這么大的家產,除了供自己衣食無憂以外,,想的最多便是接濟那些處于社會底層苦苦掙扎的貧苦百姓,。以前在二十一世紀的時候,父母讓自己看電視最多的節(jié)目便是那些反映社會弱勢群體的新聞紀錄片,,這是為了培養(yǎng)自己的醫(yī)風醫(yī)德才這么做的,,但那個時候自己也沒有什么力量,做不了什么事情?,F在可不同了,,自己雖然不是大宋第一富人,但也算得上是個家產不小的富商,,自己完全可以做的更多,。
王靜輝把已經快要陷入暴走狀態(tài)的劉賬房好言送出書房,臨別的時候還要對劉賬房千叮嚀萬囑咐,,讓他一絲不差的執(zhí)行自己的決定,。劉賬房也不是不知道自己的東家這樣做是個行善積德的大好事,但他覺得一下子花出這么多錢實在是有些過火,,所以才苦勸王靜輝要收斂,、要節(jié)約。但王靜輝總是以一句話就打發(fā)了他:“我現在衣食無憂要這么多錢干什么,?還不如拿出來多做點好事,,以后省的后人說我為富不仁了……”
打發(fā)走了劉賬房后,王靜輝自己獨自一個人坐在書房中對著蠟燭發(fā)呆,,不過他很快就想到了一個天才的想法:收購土地,。能夠想到這個法子也是多虧了他對河北韓氏家族歷史的了解,,河北韓氏家族中最出名的便是韓億和他八個兒子中的韓絳、韓維,、韓縝三兄弟了,。韓億王靜輝了解的不多,只知道他還算是個關心百姓疾苦的好官,,在歷史上遠不如他的兒子有名,,他的八個兒子除了韓絳三兄弟在朝廷中擔任高官外,其他的五個兒子則是在家當地主,。
韓億這五個在老家當地主的兒子靠著父兄在朝廷當官的名頭,,趁著自然災害頻繁爆發(fā)的機會,大肆兼并土地,,其家族前后二三十年都是河北有名的大地主,,可比同樣在朝為官當宰相的韓琦家族厲害多了。這幫家伙趁著災荒時節(jié)百姓逃荒的時候,,依靠當地官府勢力,,把那些逃荒百姓的土地無償的納入自己家族的地產,還大量低價收購那些破產農民的土地,,短時間內成為數一數二的大地主,。“處心積慮,,橫征暴斂,,金國人南侵,到時候最終還不是無償奉送給了金國人,!”王靜輝想到這里心中不無諷刺想到,。
王靜輝想的辦法是收購土地,雖然也是兼并土地,,但他并不是想做憾事兄弟那樣的大地主,。他想把收購到手的土地再返還給農民手中耕種,當然也要上交糧食作為地租,,但卻省去了自己囤積糧食會引起糧價暴漲的風險,。雖然這樣囤積糧食的速度會比較慢,但終歸使其耕種的農民受益,。
辦法是想好了,,不過派什么人去執(zhí)行卻是讓王靜輝著實的頭痛了一番,劉賬房因為自己花錢如流水,,已經陷入暴走狀態(tài)了,,現在派他去顯然有些不合適,但自己身邊又沒有其他可以信賴的人去做這件事,,這讓他有些頭疼了,。
“身邊能做事的人還是太少了,,等著有機會一定要多培養(yǎng)幾個才行!瞧瞧人家王安石,,平時就多注意人才儲備,,連為母在金陵丁憂的時候還講經授課,連皇帝老兒的詔書都不管,,即給自己掙得了名譽,又順便培養(yǎng)積累了一批變法人才,,等到變法一開始,,他那個‘三司條例司’里面幾乎都是自己的好友和學生,雖然這些人的歷史評價都不怎么樣,,但至少也有個幫忙跑腿的,。”王靜輝心中哀嘆道,,大罵王安石有點兒不厚道,,不知道王安石如果知道了會有什么感想。
“還是去找自己的老朋友徐氏珠寶店吧,!”王靜輝眼前不禁浮現出那個令人尊重的徐老板,,記得剛來開封的時候要不是有這么一個誠信前輩來幫自己,自己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不可能這么快就走到了今天這一步,。
第二天一大早,王靜輝就上了馬車直奔徐氏珠寶店去尋求徐老板的幫助,。由于昨天晚上王靜輝就讓管家王福差人給徐老板送信讓他今天留守在家中,,自己有要事相商,所以王靜輝一到徐氏珠寶店,,就被在門口專門等候他的小廝招呼領進了珠寶店后院徐老板的書房,。剛進書房,王靜輝就看到了專門等候他的徐老和他視為己出的李管事李珍泉,。
“徐老,、珍泉兄,好久不見,!”王靜輝非常熱情的和他們打招呼行禮,,想到自己剛來汴都開封時候,自己人生地不熟,,要不是得到他們兩個人真心相助,,哪來自己的今天,所以和他們說話,,王靜輝心中是充滿了感激之情的,。
見到王靜輝來拜訪自己,,徐老和李管事也非常高興,熱情的回應了他,。徐老說道:“改之,,有什么要緊事,昨天晚上還專門讓人送來了拜貼,?”
見徐老這么干脆,,王靜輝也沒有多說客氣話:“徐老,晚輩這次來一是好久不見徐老,,來看看您,;另外不知徐老聽說沒有,許,、蔡兩州受災,,我聽劉賬房說朝廷專門撥下了錢鈔十萬貫專門用來賑濟兩州的災民?!?p> 李管事說道:“這件事恐怕整個汴都開封都已經傳開了,,也不知道怎么了,這幾年各地不是旱災就是水災,,可苦了那些百姓了,!怎么,改之想捐出點家產用來賑濟災民嗎,?”
王靜輝說道:“還是珍泉兄了解我,,我是有這個想法,不過此事我還需要徐老和珍泉兄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