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只活了19歲,,卻讓中國人追思愛慕了1500多年,,你們知道她是誰嗎?
歷朝歷代,,才高貌美的女子非常多,,但文人墨客對她們著墨甚少,而對于她,,贊頌的詩人卻有很多,。
唐朝的溫庭筠,李賀,,明朝的張岱,,現(xiàn)代的余秋雨等都曾寫過詩詞追憶她,她被稱贊為“中國版的茶花女,?!?p> 她的灑脫超逸,使她在后來這么多年來,,成為了中國文人心頭一幅秘藏的圣符,。
她是南朝齊時期非常著名歌伎,錢塘第一名伎,,常常坐著自己自制的油壁車游覽西湖山水,。
她曾寫過“自從君去,。數(shù)盡殘冬春又暮。音信全乖,。等到花開不見來,。”和“此地曾經歌舞來,,風流回首即塵埃,。王孫芳草為誰綠,寒食梨花無主開,?!钡?p> 如果這都猜不到,那我們繼續(xù)往下看
她出生于479年,,父親是當?shù)剌^為殷實的商人,,而她是家中獨女,所以備受寵愛,,因長得嬌小可愛,,所以喚為小小,全稱蘇小小,。
蘇家雖是商賈之家,,但沿襲了祖上香書遺風,所以就有專門的老師教她識字作詩,,幼年的她可謂是琴棋書畫樣樣精通,,這也為蘇小小之后的才女之路做了良好的鋪墊。
但不幸的是,,蘇小小十五歲時,,父母就相繼謝世,蘇小小失去了依靠,,仍住在城中舊院里,。
睹物思人,易引起傷感的情緒,,于是變賣了在城中的家產,,帶著乳母賈姨移居到城西的西冷橋畔。
在那時,,錢塘市由于交通便利,,市區(qū)已相當繁榮,而城西錢塘湖一帶卻是一大片荒涼的沼澤地,,這里青山環(huán)繞,,碧水盈盈,雖然未經開發(fā),,風景卻十分宜人,。
蘇小小與賈姨在湖山深處的松柏林中筑下一雅致的小樓,,過著遠離紅塵的閑居生活,生活的來源則是父母所留下的頗為豐厚的財產,。
春秋兩季,,是西湖邊風景最美的時侯,清風習習,,楊柳映波,,湖面清澄平靜,山色青翠悅目,。
這種時候,,性好山水的蘇小小常偕同賈姨,乘坐著一種特制的油壁游車,,環(huán)湖觀賞湖光山色,。
這時的蘇小小已出落的亭亭玉立,尤其是那一雙水靈嬌媚的大眼睛,,看上一眼都能讓人醉倒。
一個青春活力的美少女,,無遮無攔地蕩游在山湄水涯,,自然引起一些風流少年的追逐調笑,于是蘇小小的油壁車后常常跟著一串俊逸倜儻的公子哥兒,。
俗話說,,少女懷春。
一天,,她見油壁車后緊隨著的是幾位風度翩翩的少年郎,,頻頻把熱烈的目光投向蘇小小。蘇小小心中頗為得意,,一時興起,,便在車中朗聲吟誦道:
燕引鶯招柳夾道,章臺直接到西湖,;
春花秋月如相訪,,家住西冷妾姓蘇。
這首詩十分直爽地介紹了自己,,并大膽地表露了她的心意,,原本不是青樓人家,只因過于寂寞,,她希望有人扣門來訪,。
這對于一般閨中女子來講簡直是不可思議的,但蘇小小從小很少受到父母的約束,,性情開朗,,吟出這樣的詩也不足為怪,。
車后的少年聽到佳音,個個大喜過望,,當即就追隨著蘇小小的車,,到了她西冷橋畔的小樓。
蘇小小見客人應聲而來,,起初有些羞怯,,不知如何是好,后見來客個個彬彬有禮,,談吐文雅,,于是相邀入客堂落座。
善解人意的賈姨奉上香茗,,主客一邊品茗,,一邊談詩論詩,品說周圍風光,,度過了一個輕松愉快的下午,。
事情傳開后,錢塘的仕宦客商,、名流文士都慕名來西冷橋畔,,造訪蘇小小。
但這些人均先被賈姨攔住,,經過她的觀察挑撿,,年少而有文采的才能入門見蘇小小,其他滿腦腸肥,、俗不可耐的人,,即使擲以千金,也被婉言謝絕,。
?。〒?jù)記載,錢塘城內巨富錢萬才數(shù)次登門,,愿以千金娶小小為侍妾,,也被小小拒絕。錢萬才失了面子,,發(fā)狠道:“你有才貌,,我有財勢,惹惱了我可要小心,!”
賈姨勸她:“不妨尋個富貴人家,,終身也有了依靠?!?p> 小小道:“人之相知,,貴在知心,。豈在財貌?,!更何況我愛的是西湖山水,,假如身入金屋,豈不從此坐井觀天,!”
賈姨擔心小小母親留下的積蓄用盡,,將來生計無著。
小小說:“寧以歌妓謀生,,身自由,,心干凈,也不愿悶死在侯門內,?!?p> 賈姨嘆息道:“姑娘以青樓為凈土,把人情世故倒也看得透徹,!”
如此又過了幾年,,母親的積蓄終于用完。小小二話不說,,操琴謀生)
如此一來,,蘇小小就更有名了,許多人都以能與她對坐清談為榮幸,。
人們雖然也把她看成一個待客的青樓女,又有人稱她為詩妓,,但實際上她與那些賣身為生的女子絕不一樣,,用現(xiàn)在的眼光看來,她更象是一個文學沙龍的女主持,。
想必當年的西子湖畔,,一定是一處無比浪漫的所在吧?
某日,,蘇小小如往常一樣去西湖游玩,,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她遇上了另她傾心不已的白馬王子——阮郁,。
他是南北朝時期齊朝建康(南京)人,,其父為當朝宰相,當時奉命到浙東辦事,,路經杭州來西湖游玩,,從而和蘇小小一見鐘情。
阮郁姿容英俊瀟灑,,廣見世面,,且詩詞歌賦了得,,言談舉止文雅大方,全不似那些只懂吃喝玩樂之紈绔子弟,。
如果說阮郁就此忘記了小小,,也許小小的命運就會是另外一種結果,可是蘇小小的嬌美已經印在了阮郁的心里,。
他早就聽說了蘇小小的芳名,,特意來尋她,阮郁英俊稅灑,,舉止文雅,,言談中對西湖山水贊不絕口。
小小道:“你既愛湖山,,請到樓上鏡閣眺望,。”
鏡閣墻壁上貼著小小書寫的詩,,阮郁念到“水痕不動秋容凈,,花影斜垂春色拖”時,不禁叫好,,對小小更添了幾分愛慕之心,。
阮郁沉吟片刻,依韻和了一首,。
小小知他是有才之士,,便叫侍女擺開酒肴,兩人對飲起來,。
阮郁本是風流才子,,此刻面對美景,趁著酒意,,隨口吟出不少佳句,。小小更是喜歡,停杯撫琴,,曲調悠揚纏綿,,傳遞著眷戀之情。
此后一連幾天,,小小和阮郁都在斷橋相會,。一個驅車前往,一個騎馬相隨,,沿湖堤,、傍山路緩緩而游,好不快活。
賈姨見小小和阮郁一見鐘情,,很是高興,,夸他們是天造地設的一對。
小小說:“他是相國公子,,我是青樓歌妓,,知人知面難知心啊,!”
等阮郁又來時,,心直口快的賈姨媽當著小小的面,問阮郁會不會變心,。阮郁緊執(zhí)小小的手,,指著門前的松柏道:“青松作證,阮郁愿與小小同生死,?!?p> 后來,小小與阮郁來到西泠橋頭,,正當夕陽西下,,飛鳥歸巢之時,周圍一片靜謐,,小小輕吟道:
妾乘油壁車,,郎騎青驄馬,
何處結同心,?西泠松柏下,。
和南朝時期堆砌華麗辭藻、過分雕琢的宮體詩不同,,蘇小小這一首詩清麗脫俗,,情感真摯,頗有南朝民歌的清新風格,。
當夜,由賈姨作主,,兩人定下終身,。之后,選了個黃道吉日,,張燈結彩,,備筵設席,辦了婚事,。
阮郁成婚的書信送到家中,,阮道氣得差點昏倒:堂堂宰相之子娶了歌妓,豈不被天下人恥笑!但山高水遠,,一時又奈何不得,。
阮道老謀深算,強按怒火,,寫了封信,,連同一份厚禮,派人送至錢塘,,交給阮郁,。
信中寫道:小小既是品貌雙全的才女,他并不反對這門婚事,。還提醒阮郁不可貪歡于夫妻之情而荒了學業(yè),。
阮郁、小小見阮道說得通情達理,,才放下心來,。
過了些時日,阮郁又接到家書,,說阮道因受風寒臥床不起,。小小急忙打點行裝,催阮郁回去探親,。
阮郁趕回家中,,見父親安然無恙,不由奇怪,,阮道怒罵道:“你被賤女迷住心竅,,我不施計,你如何能回來,?”
不由阮郁分說,,命人將他關進書房。阮道又作主,,為阮郁另擇名門閨秀,。
阮母道:“等你完了婚事,取了功名,,再娶幾個侍妾,,也非難事,想那姑娘也不會怪你失信薄情吧,?”
阮郁低頭不語,。
小小自阮郁去后,整日足不出戶,,左等右等總不見阮郁的信息,。
“夜夜常留明月照,,朝朝消受白云磨?!彼荒芤髟娨越獬類?。
春去夏至,小小才接到阮郁的信,。只見她臉色蒼白,,雙手微顫,眼里噙著兩滴淚花,,良久,,才吐出一句:“原來如此!”
入夜,,小小獨自關在房中,,飲一陣酒,撫一陣琴,,間或抽泣幾聲,,直到深夜才沒了聲響。
賈姨放心不下,,破門而入,,小小已醉倒在床上,淚水濕透了枕巾,。
清晨,,小小搖搖晃晃跨出家門,來到西泠橋上,,望著湖上嬌艷的荷花獨自出神,。
賈姨跟了出來,扶住小?。骸澳信橥∷茻熢?,短似朝露,你千萬要想得開,,身體要緊,。”
小小似答非答道:“我的心是干凈的,!”
從此以后,,小小臉上少有笑容,性情變得更為冷峻孤傲,,接待客人,言語之間更多調侃的冷笑,。不想,,倒反而傳出個“冷美人”的名聲。
小小對山水的癡戀未變,只不過,,她不再到熱鬧的景區(qū),,而專去人跡稀少之處。
為了使蘇小小忘卻舊愁,,賈姨又讓一些可心的文雅公子進屋來,,陪蘇小小聊天。慢慢地,,西冷橋畔又恢復了往日車馬盈門,,絡繹不絕的勝況。
但有了與阮郎的那一段幽情,,蘇小小再也無心傾情與誰了,。她與客人仍然僅限于品茗清談,偶爾置酒待客,,或獻上一曲清歌,,絕不留宿客人。
好在能在這里登堂入室的客人也都是文雅之士,,并不會有過分的要求,。
秋高氣爽,紅葉滿山,,蘇小小有一天又乘油壁車出游,。在湖濱她見到一位書生模樣的人,眉清目秀,,氣宇不凡,,樣子酷似阮郁,但卻衣著寒酸,,神情沮喪,。
蘇小小為之怦然心動,于是停下車來詢問,,對方見是一位美麗的姑娘相問,,神態(tài)充滿著關切,就非常拘謹?shù)南喔妫骸靶∩挣U名仁,,家境貧寒,,讀書荒山古寺之中,準備入京應試,,無奈盤纏短缺,,無法成行。今考期臨近,,我只能望湖興嘆,!”
蘇小小年紀雖小,,卻閱人甚多,她覺得眼前這位書生必然大有前途,,容貌又似阮郎,,于是決心資助他。
小小不避嫌道:“妾見君豐儀,,必非久居人下的人,,愿傾囊相助,也能驗證一下妾的眼光,?!?p> 鮑仁自然是感動不已。蘇小小變賣了一些貴重首飾,,給鮑仁打點了行裝,,送他上路,鮑仁頻頻叩謝,,感激地說:“千秋高義,,反在閨幃,芳卿之情,,銘記在心,!待我有成之日,必來叩謝恩人,?!?p> 送走了鮑仁,蘇小小深深體會到一種幫助別人的快樂,,她明白自己對鮑仁動的不是男女之情,,而更象一種母親式的付出,并不希冀什么報答,,真希望能早日得到他成功的好消息,。
上江觀察使孟浪,因公事來到錢塘,,聽人說起蘇小小的艷名,,自己礙于身份不便親往西冷橋畔拜訪,就在湖濱酒樓備下酒席,,差人前往蘇家請?zhí)K小小來見,。
不料蘇小小來了清傲的氣性,端起了架勢不肯應邀,,一拖再拖,。經過孟浪三番五次地派人催請,她才心不甘,、情不愿地慢慢來到酒樓,。
孟浪在酒樓已等得十分惱火,,心想:我堂堂觀察使,竟遲遲請不動一個妓女,,待她來了,定要當席羞辱她一番,,以瀉心頭之火,。
等到蘇小小姍姍而來,她那美艷的容貌,,嫻雅嫵媚的氣韻,,立刻鎮(zhèn)懾了在場的人,孟浪也被她迷住了,,怒氣也不知跑到哪里去了,。
他定定神,覺得還是有必要難她一難,,于是指著窗外怒放的梅花道:“今日雅集賞梅,,就以此為題,敢請芳駕即席賦詩,!”
蘇小小已料到了他的心思,,她從容不迫地信口吟出:
梅花雖傲骨,怎敢敵春寒,?
若更分紅白,,還須青眼看!
孟浪自然明白她的詩句中,,既隱然有討?zhàn)埖囊馕?,又不卑不亢,恰如其份,,不禁為之贊佩不已,,于是賓主開懷暢飲,如逢知己,。
直至夜半時分,,才命人明燈執(zhí)火,恭敬地送蘇小小回家,。
蘇小小就像一朵高潔溢香的梅花開在西冷橋畔,,雖然賞花者甚多,然而讓她傾心的卻寥寥無幾,。
后來招人陷害入獄,,在出獄時,已經身染重病,,再加上積郁成疾,。她無力乘車游湖,,只能靠在床上,眺望窗外景色,。
夜幕垂窗,,嬌艷的荷花在月光下顯得格外純凈可愛,小小不禁輕輕吟道:“滿身月露清涼氣,,并作映日一噴香,。
賈姨見小小病情垂危,問她:“你交廣甚多,,不知可有什么未了的事,?”
小小感慨道:“交際似浮云,歡情如流水,。我的心跡又有誰知,?小小別無所求,只愿埋骨于西泠,,不負我對山水的一片癡情,。”
小小說罷,,含恨逝去,。
安葬時日時。這天,,幾個差人飛馬來到小小家,,問道:“蘇姑娘在家么?滑州刺史前來面拜,?!?p> 賈姨媽哭道:“蘇姑娘在家,只可惜睡在棺木之中,?!?p> 差人大驚失色,飛馬而去,。
不多時,,只見一人身穿素衣,頭戴白綾,,騎著白馬而來,,到西泠橋邊下馬,步行至小小家門前,,一路痛哭,。
他奔到靈堂,撫棺痛哭:“蘇姑娘,為何不等我鮑仁來謝知己,,就辭世而去,?老天不公,為何容不得你這個有才有德有情的奇女子,!”
到底是來遲了?。?p> 賈姨含淚相勸,,鮑仁道:“人之相知,,貴乎知心,知我心者,,唯有小小?!?p> 賈姨道:“有鮑相公這番話,,小小在九泉之下,也當瞑目了,?!?p> 賈姨又說了小小的臨終遺愿。鮑仁這才強壓悲哀,,請人在西泠橋側選地筑墓修亭,。
出殯下葬之日,夾道觀看者不計其數(shù),。
鮑仁一身喪服,,親送小小靈樞,安葬在離西冷橋不遠的山水極佳處,,并在她墓前立碑曰:錢塘蘇小小之墓,。
湖山此地曾埋玉,花月其人可鑄金
鮑仁親撰碑文,,寫出蘇小小一生為人,,以表明她的高潔人格。
臨行前,,鮑仁又來哭祭道:“倘不能為民作主,,我鮑仁定來墓前廝守?!?p> 生在西泠,,死在西泠,葬在西泠,,不負一生愛好山水,,是蘇小小的遺愿,山水之于小小,,猶如小小之于我,。
西泠橋畔的埋香之所,,既了卻了佳人遺愿,又為西湖山水增色,。
蘇小小去世后1500多年間,,幾乎每個時代都有人把她當做一代知己,他們不厭其煩地為她寫了一篇又一篇的詩文,。
溫庭筠有《蘇小小歌》云:
買蓮莫破券,,買酒莫解金。酒里春容抱離恨,,水中蓮子懷芳心,。吳宮女兒腰似束,家在錢唐小江曲,。一自檀郎逐便風,,門前春水年年綠。
在溫庭筠的心目中,,蘇小小自是標準的江南美女,,清麗溫婉、婀娜多姿,。門前春水一如既往地明媚,,卻因為佳人可悲可嘆的命運而令人充滿愁思。
最華美凄艷的句子,,當然要數(shù)唐代鬼才詩人李賀的《蘇小小墓》:
幽蘭露,,如啼眼。無物結同心,,煙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蓋,。風為裳,,水為佩。
油壁車,,夕相待,。冷翠燭,勞光彩,。
西陵下,,風吹雨。
在李賀心目中,,蘇小小如同《山鬼》中的神女一般,,是集了山水風物之靈氣為一體的女子。
“無物結同心,煙花不堪剪”一句讀來令人心碎,,佳人當年和心愛之人分開后的失意情景仿佛再現(xiàn),。
直到今天,大多文人墨客們,,依然毫不掩飾對她的一片深情,,余秋雨給了她至高無比的評價,而李敖甚至希望死后能葬在她的身邊,。
事實上,,人們早忘了她故事里的男主角,只知道那個敢愛敢恨的姑娘是多么美好,,蘇小小不僅已不止是一個芳年早亡的多情少女而已,,如今的她還成了一個唯美而詩意的文化符號。
蘇小小的意義在于,,她構成了與正統(tǒng)人格結構的奇特對峙,。
再正經的鴻儒高士,在社會品格上可以無可指摘,,卻常常壓抑著自己和別人的生命本體的自然流程。
這種結構是那樣的宏大和強悍,,使生命意識的激流不能不在崇山峻嶺的圍困中變得恣肆和怪異,。
這里又一次出現(xiàn)了道德和不道德、人性和非人性,,美和丑的悖論:社會污濁中也會隱伏著人性的大合理,,而這種大合理的實現(xiàn)方式又常常怪異到正常的人們所難以容忍。
反之,,社會歷史的大光亮,,又常常以犧牲人本體的許多重要命題為代價。
單向完滿的理想狀態(tài),,多是夢境,。
而人類難以掙脫的一大悲哀,便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