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之時,銀川城還算熱鬧,。各級官府之中,,做官的,,為吏的,離家近自然回家填飽,,離家稍遠的就近找個酒館了事,。鄉(xiāng)里來城里賣些時鮮水果菜蔬的,,一般上午就被搶購了,,挑著空擔子或是推著空車子,,腳步顯得輕快愜意,。或許這人給自己婆娘買了胭脂,,或許給孩子買了一雙城里人穿的鞋子。人來人往,,熙熙攘攘,。人們有著不同的身份,,懷著不同的想法,,奔向不同的目的地,,關(guān)鍵是,,擁有著不同的未來。
但是盡管是最熱鬧的正午,,也不會覺得摩肩擦踵般的擁擠,。農(nóng)業(yè)社會,,城中商業(yè)只是滿足城中居民基本的生活保障,。城中一定會有糧店,,一定會有布店,。酒樓只是那么幾家,畢竟大多數(shù)人還是在家吃飯,。自給自足的生活狀態(tài),,大概就是如此吧,!其實就連糧店布店也不多。一部分人家的吃食,,卻是自己農(nóng)莊中的出產(chǎn),,穿的就是自家婆娘織的布了。張道起初在銀川城中走動,,就覺得冷冷清清的,。后來才知道,,銀川城已經(jīng)是西北大城,人口更是除了金城之外最多的了,。農(nóng)業(yè)社會,,交通不便利,,人們的思想也禁錮在生死不離的那片土地上,!
張道四人并肩走在大街上,,不會覺得擋道,。這不僅說明大街之上人必然不多,還說明這條大街很是寬敞,。
“陳先生且不必說出,,李家那位今日所為何事。小四,,你來猜上一猜,!”
聽陳翰林說了李民請他到閱漢堂一敘,張道心中已有個輪廓,,卻不知張達想到?jīng)]有,。
“三哥,聽說你昨晚上在閱漢堂寫下了一副……呃,,聽父親說是對聯(lián),是對聯(lián)吧,?”張達顯然是想到了此處,得到張道肯定之后,,“其實寫什么不重要,,關(guān)鍵在于,,聽說,,呵呵,,楚先生可是驚立良久啊,!這李家那位當年不及大哥,,今日怕是想要在三哥身上找些便宜,!”
不待張道答話,陳翰林就出言道:“四少爺果真少而聰慧,,呵呵呵,。”
“那個家伙整天就想些這無聊之事,,用三叔公的話,就是,,呃,就是……”
“二哥,,于家于國何益,!”
“哦,,對對,,小四記性好,于家于國何益,!”
聽兩人說到這里,,張道就不敢再讓兩人說下去,,趕忙打斷了,。一來,在背后說人壞話,,總不算好事,。再者,旁邊的這位陳先生行徑如何,,卻還不知道,。萬一也是于家于國無益的,,豈不是白白得罪人,!
“陳先生當年可曾游歷天下,!”
陳翰林第一次和涼州張家子弟同路,,自然倍感欣然,,走得那是氣派,!也沒在意什么于家于國之類的,。這會聽到張道問話,,而且問的還是自己甚是得意的游歷天下,,興致不禁大增,。當年及冠之時,陳家還算殷實,,自己遠游還有一老仆跟隨,,兩匹馬伺候……
“呵呵呵,不遠游,,所讀之圣賢書,,有何用處,!”陳翰林覺得自己說的意氣風發(fā),,頗有儒生俯瞰天下的味道,。
“陳先生所言甚是,。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想必陳先生遠游之后,,天下大勢如同掌上觀紋了吧!”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這句話可謂精辟之極,,三少爺如此年紀就又此等見識,,必不為凡人?。 ?p> 張道免不得謙讓一番,,卻還讓陳翰林說一說天下大勢。陳翰林平時也是無人訴說,。與文人說,,各持己見,,與不識文之人更是無甚意趣,。今日總有人愿意傾聽,,況且還是張家?guī)孜簧贍?,說不定將來自己也能在涼州謀得一席之地!有這些緣由,,陳翰林說起來就十分賣力了,恨不得自己生平所學所見所想,,一股腦全部傾倒而出,!當然,,他是讀書人,,卻不是書呆子,,對于漢廷與涼州張家的糾葛自然知道一二。
“在下當年游歷天下,,那是真正的天下……從銀川城出發(fā),,抵達我涼州最大城池金城。一路所見,,官行其政,士得其文,,民得其所,非盛世而何為……”
“金城城堅民豐,,不愧我涼州第一城……一路南下,,經(jīng)由隴西郡,,右扶風,京兆尹,,終至長安。長安繁華,,參差十萬戶人家……”
“當時,,是后元二年,,先皇昭皇帝還未登基。在下在長安盤桓良久,,直至武皇帝駕崩,,長安戒嚴,。外鄉(xiāng)士子被安置于固定客棧,,全城舉哀!武皇帝靈棺出城,,在下有幸遠遠望見齊孝扶靈的先皇昭皇帝……”
陳翰林話匣子一旦打開,就再也收不住,。間或張道問上兩句,,張遼張達好奇之下,也插上幾句,。
“誰知昭皇帝仁慈有德,,卻早早登仙,。車騎將軍金日磾,、左將軍上官桀,、御史大夫桑弘羊卻推立了……唉,這幾年大漢氣勢大不如前,。雖說楚漢終于歸一,,卻是將士白骨堆積出的,。齊王早有自立之心,,各地藩鎮(zhèn)割據(jù)之勢初現(xiàn),。外有匈奴虎視眈眈,,遼東的鮮卑,,西邊的羌人也并非善物,。內(nèi)憂外患,,發(fā)作只在旦夕之間!不說大漢朝廷,,我中原都難免在異族鐵蹄之下,!”
說到這里,,幾人都被這個遠景壓抑住了,。張道今天叫上陳翰林同路,,就是想了解一下,普通士族對于天下大勢的看法,。陳翰林這么一說,,看來天下即將大亂這個形勢,只有朝中那位,,上一世原本早已經(jīng)被趕下皇位的劉賀皇帝不知道了!
其實形勢遠比陳翰林說的要嚴峻,。匈奴已經(jīng)統(tǒng)一號令,鮮卑見無機可乘,,自然等待漢匈大戰(zhàn)之時,,見風使舵。至于羌人,,當年魏晉之后五胡亂華,,羌人可是一股很大的力量,。
說道五胡亂華,,張道思考這個問題已經(jīng)很久了。他身處的這個時代到底是戰(zhàn)勝匈奴的漢朝,,還是五胡亂華之前四分五裂的漢朝。按年代來看,,自然是西漢,漢武帝也只是駕崩十幾年而已,。劉徹仍是深謀遠慮,,在位幾十年一直蓄積力量,為最終滅掉楚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chǔ),。但是畢竟在漢武帝時,,未能打敗匈奴。
前世漢武帝時期,,與匈奴交戰(zhàn),,其實也是敗多勝少的。只是有衛(wèi)青霍去病等幾個天才般的統(tǒng)帥,,終于贏得了關(guān)鍵的一戰(zhàn),。但是這一戰(zhàn)贏得卻十分艱辛。漢朝國內(nèi)壯丁全部參軍,,或者被征為民夫,,運送輜重糧草。后來壯丁不足,,就征調(diào)全國五十歲以下男丁,。古代五十歲絕對可算是老人了,不知有多少人死在這場戰(zhàn)爭之中,。不僅是戰(zhàn)場之上的較量,,更是后勤和國力的較量。那場戰(zhàn)爭之后,,漢朝國內(nèi)馬價飛漲,,因為國內(nèi)馬匹奇缺!
可是反觀現(xiàn)在,,漢武帝已逝,。衛(wèi)青死于伐楚之戰(zhàn),霍去病鎮(zhèn)守并州二十余年,,聽祖父說,,已然風燭殘年。朝中就更不用說了,!把持朝政的上官桀和桑弘羊懷有異心,,金日磾謹小慎微,,霍光未得大權(quán),衛(wèi)長卿有大將軍之位,,卻無實權(quán),。劉賀一意孤行,欲征伐齊王,。各地,,呃,各地和陳翰林所說一樣,,的確是割據(jù)之勢已顯,!
怎么看都更像是五胡亂華之前的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