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正統(tǒng)神仙都會有名有號,,如果朱杋的名號不是那么響亮,,那祂有可能只是前朝封禪的小仙,張道靈也就徹底死心了,。
‘嘖,,不好糊弄啊……’
朱杋還沒來得及瞎想一個名字,這具身體像是感應到了什么,,竟忽然輕顫起來,!
整座宮殿開始震動,灰塵簌簌落下,,白霧越來越濃,隱約有誦經(jīng)聲四起,,一個個巨大的醮壇拔地而起,,穹頂在幾息之間變化成了夜幕星圖!
在張道靈和周曉曉腳下,,兩座醮壇將他們帶到了和王座的同一水平線上,。他們驚慌四顧,只見所有醮壇上都盤膝坐著一道道佝僂的身影,,再轉頭看向王座,,白霧已經(jīng)完全將那神秘人的身影籠罩,!
一對獰亮的瞳孔,穿破重重迷霧,,與他們對視了一瞬,!
“吾、乃,、福,、生、無,、量,、天、尊,!”
莊嚴肅穆的聲音在大殿內(nèi)回蕩,,如同有無數(shù)人在齊聲虔誠肅穆地高呼!
福生無量天尊,?,!
要知道無量天尊是泛指眾多天尊,在道教中根本沒有‘無量天尊’這一天尊,!
所謂的福生無量天尊,,只是祝福善信的一個唱禮罷了,就類似佛教的阿彌陀佛,,意思是祝福別人得到天尊的無窮護佑和福報,。
但是在道藏典籍中,‘福生無量天尊’這個稱謂經(jīng)常出現(xiàn),,例如《北斗本命延壽燈儀》中就有提到過:
‘稽首歸依,,虔誠贊詠:福生無量天尊!’
莫非我等常說的福生無量天尊,,不是唱禮祝福詞,,而是是具體單指眼前的這一位神明?,!
那為什么祂沒有神像,?
為什么沒有留下傳說典故?
為什么沒有經(jīng)書提及過祂的神職,!
兩人一時震驚失語,,緩過神來后,隨即深信不疑,。
在此方神仙真實存在的世界,,沒人敢冒用某個存在的尊名,不然輕則五雷轟頂,,重則因果加身,、萬世沉淪,!
周曉曉自知失言,她剛剛質(zhì)疑了一位正統(tǒng)神明,,并稱其為前朝的‘冢中枯骨’,,那是何等的不敬!
張道靈則是驚喜,,他覺得自己的遭遇,,就像說書人講的故事一樣:夢里遇到了神仙點撥,未來必定修道有成,,名登天曹,!
與此同時,朱杋覺得自己快要死了,。
紫微神府里的神識在被瘋狂的壓榨,,靈氣一瞬間就被吸干凈,他感覺自己像是被丟進滾筒洗衣機脫水,,晾在太陽下曝曬了三天,,十個絕世美女輪番上陣,從里到外再從外到里把他榨得干干凈凈,,真的一滴都不剩了,!
要死要死要死要死要死!
朱杋快撐不住了,,為了不讓他倆看出什么端倪,,他盡量穩(wěn)住自己的神識,說道:
“有緣再聚,?!?p> 隨后,他切斷了兩人和宮殿的連接,。
白霧漸漸散去,,醮壇降回地面,黑白兩色的絲線再度消失無形,,張道靈還沒來得及開口說什么,,他和周曉曉的身形就像風一樣消散了。
大殿再度陷入沉寂,,朱杋的僅存的一丁點可憐神識從王座上的身體里彈出,,并停止了內(nèi)視紫微神府。
朱杋眼前一暗,,看到了好多星星。
他緩了小半個時辰后,,才發(fā)現(xiàn)是自己虛得眼冒金星,,四周所處還是他那小破茅房,,時間仍舊是深夜。
網(wǎng)吧通宵三天三夜都沒有這么虛過,,朱杋感覺自己的腦子快炸了,。
這種狀態(tài)根本沒辦法思考,他躺下后,,腦袋一枕到茅草就沉沉的睡死過去,。
……
翌日,清晨,。
戒鐘在山林間響起,,道徒們都打著哈欠起床。平時這個時候,,朱杋就該去鏟爐渣了,,但今天他睡過了頭。
龍虎山上共有三重門,,九十九個銅鈴,。
正一教大多數(shù)人,都是依靠二重門后的戒鐘起居作息,。
第一重門內(nèi)的銅鐘僅有九個,,每一個都幾丈大小,五六人合抱都圍不攏,,里面被鐵汁澆筑,,實心不響,寓意門后之人再無因果喧囂,。
朱杋就住在第一重門后,,這里是正一教禁地,從不允許香客進入,。非德高望重,、修行有為的道士不可居,他是唯一一個例外,。
第二重門后的戒鐘相對較多,,每日晨曉暮昏,都有有弟子撞鐘,,一是為了報時,,二是為了警醒全教,勿忘修行,,寓意門后之人已是諸神信眾,,氣運加身。
此地非身份尊貴的香客,,不可輕易入內(nèi),,乃是宮觀神佛棲息之所,,亦是掌門天師等統(tǒng)御之人的居住之地,曰‘天師府’,。
第三重門后滿是鈴鐺,,香客們稍不注意就會碰到,故而白日叮當作響喧囂不止,。此地乃是尋常信眾祈拜,、求簽、賜符箓的地方,,道觀多,、神像多,也有不少江湖中人來來往往,,很是喧鬧,。
第三重門外就是紅塵之地了,已經(jīng)是龍虎山山腳處,,俗家弟子長居于此,。有酒肆有作坊,管理田地普世濟民,,與尋常城鎮(zhèn)幾無區(qū)別,,無非是道士的地位在這里相對尊貴幾分。來來往往的百姓看到了,,會尊稱一聲‘神仙’,、‘真人’,就連草莽江湖人在此地碰上道士,,也會混不吝的喊上一聲‘道爺’,。
……
今日,二重門后的道宮內(nèi),,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
這位客人將會成為正一教有史以來,第一個破格七品入內(nèi)門的弟子,。
他年僅十二,,布衣出身,父母雙亡,,周圍人都說他是天煞孤星,。
在龍虎山的一重門后,有一位高功大德,,元神化身經(jīng)常在外神游,。
三年前,他偶遇少年,與之結緣,,念其天資心性,,愿收其為入室弟子,因此破格,。
少年十分勤勉,不負所望,。他一路追隨元神化身,,長途跋涉,歷經(jīng)艱險,,來到了龍虎山,,并且在進入山門前,修為突破,,踏入七品,。
今日清晨,他在眾多道友的旁觀下,,登上了龍虎山,。
……
此時,大上清宮內(nèi),。
煙霧繚繞,,莊嚴肅穆。
一老一少,,一站一跪,,仰視著煌煌正大的神像。
“這是我第一次用肉身與你見面,,”李東風笑了笑,,說道:“為師沒什么好送你,就為你傳度受箓吧,?!?p> 若是朱杋在這里,肯定會驚掉下巴,。
這位李東風,,赫然就是枯坐黃瓦飛檐三年整的李住持!
平時他都是木著個臉,,朱杋從未見過他笑,,也從沒見過他正眼跟朱杋說過一句話,迄今為止朱杋只知道他姓李,,連全名叫什么都不知道,。
年僅十二三歲的少年聽到這話,吃驚的抬頭。
“怎么,,不愿意,?”李東風問道。
“愿意,!”少年連連點頭,,激動道:“弟子愿意!”
“那好,,傳度前需禮拜三師,,”李東風頓了頓,語氣一轉,,變得冰冷嚴酷:“接受師承,,必須立誓守戒,你可愿意,?”
“弟子愿意,!”
“修行之路長漫漫而崎嶇坎坷,不論遭遇什么苦難挫折,,你可都能堅持忍受,?”
張道靈回想生來迄今的艱難坎坷,回想起大饑荒時的人間恐怖,,回想起爹娘發(fā)臭腐爛的尸體,,他緩緩地弓下了腰,大禮叩首,,鏗鏘有力的回答道:
“弟子可以,!愿濟世救民,積德修身,,不求回報,!”
李東風撫須,滿意的點頭,。
這是他元神化身,,在外游離三年,尋到的好苗子,,打算讓其繼承自己的衣缽,。今日終于將少年領到了正一教龍虎山中,他元神歸殼后,,正身來見,,更覺歡喜。
這孩子,,不論心性,,還是天賦,,都是一流中的一流!
可惜啊可惜……
金無足赤,,天妒英才,。
李東風看著張道靈期盼的眼神,有些話哽在了喉中,。
在兩人初遇之時,,李東風就為他算過一卦,卦象有齊天鴻運,,也有大兇之兆,。此為天妒,極易早夭,。
清風穿堂而過,李東風的道袍飄舞,。他站在逆光處,,張道靈看不清他臉上的表情,只是聽到他那如含鋼咬鐵般鄭重且堅決的聲音傳來,。
正一教弟子魚貫而入,,受箓儀式正式開始。所謂的三師,,指的是監(jiān)度師,、傳度師和保舉師,分別由老天師,、小主持和李東風擔任,。
祖天師神像高坐垂首,張道靈三跪九拜,,念誦《度人經(jīng)》,。
磅礴的念誦聲響起,他的命運在此時被無聲的扭轉,。
與此同時,,躺在茅草堆里的朱杋被驚醒,他若有所思的抬頭,,看向遠方山間的恢弘道宮,;正在打坐的師姐顏清瀲,輕輕地皺了一下眉頭,,轉瞬又舒展開來,;準備下山的周曉曉,雙眼流露出笑意,,朝著道宮方向鄭重行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