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盛夏,關(guān)中大地悄悄染上了蒼綠色的外衣,盛開著蔥郁綠葉的樹木漸次錯落著,。
在長安通往洛陽的官道以南,是有著灰色山脊的驪山余脈,,縱使盛夏,其中某些拔尖的山頂甚至還染上了一層銀白,,那是常年不化的積雪痕跡,。
往近了看,仿佛沉默的巨獸一般的驪山腳下,。
也就是新豐縣鴻門亭的學(xué)舍旁,,卻布滿了大大小小的帳帷,如同雨后的蘑菇一般,。
其中行走的不僅有宮人,、婦孺,甚至還有不少身著扎甲,,佩著環(huán)首刀的西涼軍甲士,。
那日大宴以后,朝臣們又扯皮了近一個月,,大軍方才成行,。
一開始,李傕和郭汜,、張濟(jì)要求交換人質(zhì),,郭汜的婆娘偏偏舍不得兒子,又商議能不能給女兒封個君,,然后交換女兒當(dāng)人質(zhì),。
這能有什么效力?誰又能真正放心,?
看不過去的張濟(jì)出了個主意,,拿各自的堂弟、堂侄來當(dāng)人質(zhì),。
這幾人也算是頗得“開窗掀屋”的三分真味了,。
最后達(dá)成的協(xié)議是郭汜的堂弟郭浦、張濟(jì)的堂侄張繡,,留在長安城當(dāng)人質(zhì),,而李傕的堂弟李桓、堂侄李暹留在東歸大軍中當(dāng)人質(zhì),。
李傕據(jù)有長安,,而以郭汜為主的西涼諸將,則帶著天子?xùn)|歸弘農(nóng),,繼而還都洛陽,。
但是,但是,。
大軍剛過了灞陵,,劉弋還沒來得及附庸風(fēng)雅地折一支柳條,完成“灞陵折柳”的打卡成就,。
郭汜就犯病了,。
不知道是腦子抽筋,,還是就想給他封邑的百姓耍耍威風(fēng),郭汜提出請?zhí)熳雍桶俟俦倍晌妓磷篑T翊的高陵縣參觀,。
劉弋當(dāng)然不同意,,公卿大臣和西涼軍頭們也不同意,大家開會討論也沒個結(jié)果,。
郭汜出乎意料地倔強(qiáng),,就擰巴在這里。
大軍沿著渭水兩岸行軍,,北面是郭汜的一萬余步騎,,南面是張濟(jì)、楊奉,、董承,、楊定,每家都是三千到四千的兵力,,加起來才與郭汜相當(dāng),。
沒了郭汜,名義上的東歸討賊也開始讓人變得心中不安了,。
哪怕劉弋有謀劃,,卻也不想在這種離著長安極近的地方跟郭汜翻臉。
雖然在劉弋這里,,回洛陽是假,,在路上借機(jī)除掉這些涼州軍頭是真,他壓根沒想過靠著殘破的洛陽能討伐袁紹,,可這些軍頭不知道?。?p> 本來好好地東歸之路,,也變得一波三折了起來,。
與之相比,天子強(qiáng)烈要求給自己改個名,,大臣們都沒有過多地反應(yīng)就通過了這件“小事”,。
天子說的一套又一套——“協(xié)這個字,就好似朕在旁邊看著你們做事一般,,朕不喜歡,。不如叫弋,弋,,謂以繩系矢而射之也,。意思呢,就是大軍是箭矢,,雖然東歸,,但根子還在關(guān)中,,有繩子系著?!?p> 當(dāng)人想要做一件事情的時候,,總有一百個理由;當(dāng)人不想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也總有一百個借口。
大抵如此,。
且說,,大軍剛出長安幾十里,就被迫在新豐縣鴻門亭扎營了,。
嗯...一個很有故事的地方,。
既然大軍扎營,百官和家眷們也在學(xué)舍安頓好了,,劉弋便帶著徐晃,、王越、法正,、鐘繇,、楊修等一眾近臣撒了歡似地,去參觀楚漢相爭時鴻門宴的故址,。
很顯然,,這年頭的人沒什么古跡保護(hù)意識。
經(jīng)過四百年的歲月變遷,,原來的鴻門宴故址,,現(xiàn)在已經(jīng)找不到了。
荒地旁,,有一處廢棄的石灰窯,,而這石灰窯也早已成了野生動物的樂園。
對于劉弋來說,,出了長安城,,就算不如法正所言的“如籠中鳥,池中魚,,此番東去,,便是翱翔九天,縱橫四海,?!?p> 大約也勉強(qiáng)算得上“撞破鐵籠逃虎豹,頓開金鎖走真龍”了吧,?
“陛下,,臣惶恐,。”
拋了荒的田壟間滿是青綠的雜草,,一處田邊,,卻是有成群結(jié)隊的甲士環(huán)繞著,而在其中,,一位青衫文士卻被披著皮甲的少年用近乎“按”的方式,,安置在了自己身邊的一塊石頭上。
“再磨嘰,,宰了你,。”
見身材跟個黃豆芽似的文士還要推辭,,少年直接橫出了腰中的八面漢劍,,這種近乎流氓無賴的行徑,周圍的羽林,、虎賁衛(wèi)的士卒卻似乎早已見怪不怪,,反而戲謔哄笑。
見文士落“座”,,少年滿意地拍拍手,,身邊自有羽林郎拿著火折子,點燃了盛著一只拔毛野雞的陶罐下的柴火,。
“陛下...”
看著坐立不安的“小豆芽”王粲,,法正卻皺緊了眉頭。
當(dāng)然不是怕新來的跟他爭寵,,而是法正對天子的計劃有了一些分歧意見,。
想想如群狼般環(huán)伺,名為護(hù)駕實則挾持的西涼軍頭們,,法正不禁咽了口唾沫:“何必如此著急啊,。”
“孝直所言著急,,可是指這火太急了,?”
蹲在石頭上端著瓷碗吃飯的劉弋佯作不知,毫無風(fēng)度可言地舔了舔嘴角的粟米,,竟是直接用筷子敲著碗放聲作歌起來,。
“水涌山疊,年少項王何處也,?
不覺的灰飛煙滅,,可憐虞兮徒奈何。
破秦的沉舟一時絕,鏖兵的江水猶然熱,。
好教我情慘切,!”
見天子劉弋如此游俠浪蕩作態(tài),望之不似人君,,“小豆芽”王粲已經(jīng)驚得筷子都掉在了地上,!
而隨著劉弋的縱聲高歌,羽林,、虎賁衛(wèi)士卒竟多有振奮之態(tài),。
聰明如法正、鐘繇,、楊修等人,,幾乎是轉(zhuǎn)念間就想到了緣由!
原因無他,,自然是出長安以來一路上不算順利,到了鴻門亭,,郭汜又鬧別扭致使大軍停頓不前,。
肉體上的困頓不堪倒還好說,可偏偏這精神上的不知前路在何處,,是最為令士氣沮喪的,。
而此時,明明只是一雙筷子,,一個破碗,,再加上劉弋荒腔走板的隨性表演,卻讓士卒們覺得沒有那么迷茫了,。
是了,,征途行歌,與當(dāng)年王翦伐楚“投石做戲”又有何區(qū)別,?
主帥不畏前路艱險,,士卒又有何畏懼?
“這也不是江水~~~”
劉弋聲音愈發(fā)高亢,,幾乎破音,,緊接著,卻是飛流直下,。
“這是二十年,,流不盡的
——英雄血!”
徐晃,、王越這些廝殺漢紛紛叫好,,而劉弋昂然大笑,指著把陶罐都烤的有些發(fā)黑的篝火言道。
“孝直,,孝直,,我...朕今天就教你一個道理,大丈夫生于天地間,,只爭朝夕,!”
“民心如水,我緩一時,,飽受戰(zhàn)亂之苦的民心便要沸騰,;我緩一日,群雄治下的百姓的民心就蒸發(fā)殆盡,,不復(fù)為大漢子民,。”
只爭朝夕......混在隊伍里的小機(jī)靈鬼楊修一時不由得怔然出神,,連“最愛”的雞肋都忘了啃,。
言罷,劉弋拿起一張步弓,,竟瞄準(zhǔn)遠(yuǎn)處一箭射去,。
不知道是不是狗屎運,一個可愛的兔兔慘叫著跌掉在地,,成為了眾人的加餐,。
“朕這名字,改的不錯吧,?”
看著叉腰大笑的天子,,“小豆芽”王粲默默地在腦海中記了下來。
......................
“興平二年夏五月,,郭汜逼脅乘輿,,張濟(jì)、楊定,、楊奉,、董承與郭汜戰(zhàn),破之,。
是夜,,有赤氣貫紫宮,帝欲更名,,以正天下,。
自此,漢室衰頹之勢漸止,?!?p> ——王粲《英雄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