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又過去了一天,,日歷翻到了大年初六,,對于有工作有事業(yè)的人來說,過年的假期馬上就要結(jié)束了,,所以張賢的大叔大嬸,、小叔小嬸,、姑媽姑父以及哥子張能都在今天早上收拾好了東西,準備回到各自工作的地方去,。
按照慣例,,回來一趟,離開的時候肯定會帶上大包小包家里的土特產(chǎn),,臘肉,、臘腸、糍粑,、粉利粑,、蜂蜜、野山茶,、酸菜,、辣椒醬、豆瓣醬,、香料調(diào)料等等不一而足,,連駱駝山下的果園最后一些鮮果也摘掉給他們帶走了,反正各人都是能拿多少拿多少,,要是他們不帶走,,這些放在家里慢慢消耗也不懂要到什么時候才能全部解決。
送走了一大批人,,家里頓時就感覺清靜了下來,,張磊少了張雯姐姐作為一起鬧騰的玩伴,,在家里呆不住就跑到村子里找其他熊孩子玩去了,,張旋倒是留了下來,不用轉(zhuǎn)學去漓水市固然是好,,但青石中學過幾天就要開始補課,,他正頭疼無比地研究著張賢給他寫的所謂“魔鬼學習計劃”,已經(jīng)沒有心情和精力去胡鬧,。
家里其他人也回歸到了日常生活狀態(tài),,各忙各的,過年的氛圍只剩下了殘留的尾巴,,而張賢今天卻有一個聚會,,嗯,同學聚會,。
說來讀了那么多年書,,同學倒是真認識了不少,小學一批,,初中一批,,高中分科前一批,,高中分科后一批,大學一批,,即使是低調(diào)而不善交際的張賢,,也與不少同學積累下深厚的友誼,比如之前帶著女朋友來山水村蹭吃蹭玩的耗子和胖子,,那就是高中分科前認識的同學,。
當然,今天張賢要參加的聚會不是高中同學聚會,,而是初中同學聚會,,他的高中是在漓水市讀的,初中是在青石鎮(zhèn)讀的,,對于高中的聚會常常由于距離遠與時間不方便的原因而錯過,,只與幾個比較要好的同學能約到一起吃吃飯什么的,而初中同學聚會就簡單多了,,不過是到青石鎮(zhèn)而已,,開上小電碼很快就到。
話說隨著山水村的開放程度越來越高,,村民們的收入也越來越見漲,,現(xiàn)在電碼在村子里越來越流行,頗有點像當年家家戶戶都有自行車的趨勢,,不過話說來,,電碼其實就是電動自行車,能在二三線城市以及鄉(xiāng)鎮(zhèn)中流行起來也不是很奇怪的事,,畢竟四個輪子的車難以負擔,,兩個輪子的代步工具還是大多數(shù)普通人家能夠承受的。
而張賢剛剛到來村口,,就看見兩輛電碼在那等著了,,是張永福和徐德文,他倆是山水村的,,也是張賢的初中同學,,只不過他們都是讀到高中而已,現(xiàn)在早已經(jīng)在社會上歷練了好幾年,,不像張賢還有一個學期才能正式從大學畢業(yè),。
說起來兩人與張賢都有點親戚關系,徐德文的爺爺是張賢外公的兄弟,,所以兩人是表兄弟關系,,兩家的人在前不久的走親戚運動中還互相竄過門來著,而張永福則是和張賢是出了五服的兄弟,,在若干代以前,,兩家的祖先是一個人,,“永”字也是他們這一輩的排行字號,只不過張賢幾兄弟取的都是單名,,所以沒有加上這個輩份字號,,當然這也沒什么好奇怪,山水村就這么大,,人就這么點,,繞來繞去,大家總能扯上些親戚關系,。
三人在村口碰頭,,然后又在平山村遇上了幾個同學,青石鎮(zhèn)就一個初中,,周圍幾個村子的孩子基本都是在鎮(zhèn)上讀的初中或高中,,只有鎮(zhèn)上或是縣里的孩子才有比較多的機會能到萬山縣中學讀書,所以張賢的初中同學的家里基本分布在去鎮(zhèn)上的一條直線上,,約好大致時間后就能碰上,,最終到了鎮(zhèn)上時已經(jīng)有差不多有十輛電碼了,人數(shù)也快到了二十,,沒有電碼的同學會蹭上開著電碼的座位,,想當初上學時,大家都是浩浩蕩蕩地騎單車,,現(xiàn)在卻是都變懶了,,怎么省力怎么來。
這不是那種全班性質(zhì)的有組織的一個不落的聚會,,不過是幾個過年碰上的同學三三兩兩自行約著相熟的就來了,,所以這點人數(shù)其實不過當時班里的三分之一左右,當然這點人也不算少,,大伙兒一齊擠進了青石中學的門口時,,還把看門的老大爺嚇了一跳,,好在很多同學的初中,、高中都是在這里上的學,有幾個與老大爺都混的比較熟,,特別是那種經(jīng)常逃課或是遲到早退的,,更是少不了與老大爺打交道,因此雖然一大幫子人來勢洶洶,,但是混進學校還是沒有太大問題的,。
大家先是去初中部看望了當時的初中老師,有部分老師是一直都住在學校里的,,所以即使是過年放假期間,,還是能找到幾位當時的任課老師,,在老師的家里一起扯扯淡,聊聊各自這些年來的不同境遇,,或是八卦一下哪個男同學跟當初的早戀對象分手了,,或是打聽一下哪個女同學結(jié)婚生子了。
趁著大家還年輕,,勉強還有臉皮胡鬧時都肆意地聊著天,,或許再過兩年來聚會,聊的話題估摸著就是孩子打醬油的故事了,,畢竟鄉(xiāng)鎮(zhèn)和農(nóng)村的年輕人結(jié)婚普遍比較早,,像張賢這種一直讀書而且還是單身的算得上一個異類了。
作為異類的好處是能讓同學或是老師記住,,比如張賢這丫的成績好,,盡管為人一直低調(diào),但是能從作為鄉(xiāng)鎮(zhèn)中學的青石中學初中部一舉考入市里的重點高中的學生,,幾年來也就那么一兩個,,再加上平時念成績排名時時出現(xiàn),所以老師和同學們都還清晰的記得他這么一個人,,聊天時也會不時扯幾句到他身上,。
與張賢這種人相對的是那種當初調(diào)皮搗蛋的學生,這些也是大家都能一眼認出的,,反而是一些普通同學當年的存在感比較弱,,因此現(xiàn)在總有部分同學會讓人鬧出叫錯名字的戲碼,不可避免地惹得所有人哈哈大笑,。
跟初中部的幾個老師講古扯淡了一段時間,,一部分同學就去了高中部,他們都是在青石鎮(zhèn)讀的高中,,所以會順路去看看那邊的老師,,而張賢沒有跟著去湊熱鬧,在某個老師家里摸了一個籃球出來,,然后跟幾個男同學一起到籃球場投籃去了,。
等到了午飯時間,大家邀著幾個老師去了學校門口的小餐館一起吃了個聚餐,,沒有傳說中的大酒店大排場,,只是小酒小菜小餐館,倒是別有一番同學間的樸素情調(diào)在里面,。
而除了張賢這種不喝酒的奇葩外,,其他人或多或少都喝了一些,有幾個還差點喝高了,最終除了老師們不用付賬外,,其他同學都湊了份子把飯錢結(jié)了,,大家都互相調(diào)侃怎么沒有高富帥或是大老板來個“今天我買單”的豪言壯語呢。
聚也聚了,,吃也吃了,,今天就沒啥遺憾了,有事的去鎮(zhèn)上溜達溜達辦事去,,沒事的都各回各家各找各媽,,張賢跟村里的兩個同學也開著小電碼朝山水村而去。
沒有人過多傷感,,也沒有人喜極而泣,,不過是淡淡的懷念,淡淡的喜悅,,淡淡的唏噓,,或許正應了那句話:生活本就如此,聚散不過正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