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桓在成都耽擱數(shù)日,接見官紳士民,宣慰人心,。
靖康四年冬,,趙桓足跡幾乎踏遍全川。除成都,、眉州,、漢州,、綿州,、彭州外,,還有萬、并,、忠開諸州,,直到年底,得知李綱等人已至長安,,方才匆忙離去,,返回關(guān)中。
就在他由萬州返回成都,,又自成都府城出發(fā),,儀仗鋪陳,數(shù)十萬成都百姓出城相送時,,一個身形高大的青年,,亦是混雜在人群之中,默然觀察著皇帝儀駕的離去,。
良久之后,,待皇帝車駕遠(yuǎn)去,人群疏散之后,,那青年并沒有混在人群之中返回城內(nèi),。而是信步到了郊外的湯火鋪?zhàn)永铮I了一些干糧,,牽來一匹白馬,,將干糧掛在馬身一側(cè),自己斜斜騎了,,就這么悠悠然往著南方而去,。
他晝夜趕路,路途中遇著一伙回家鄉(xiāng)仁壽的商旅熟人,,卻是寫了一封書子,,給自己的老父,請安問好之余,,表示自己還要到青城一行,,大概要半月之后,才會回家,。
那商旅頭目與他相熟,,見他倚在馬背信筆而寫,揮灑而就,,不覺笑道:“虞小哥兒,,你早就學(xué)有所成,,怎么不出來應(yīng)考,得中之后,,又為國效力,,又能光宗耀祖?!?p> 那青年搖頭笑道:“老父尚在,,做子女的當(dāng)然要侍奉左右,哪能出仕,?!?p> 那商人點(diǎn)頭贊道:“虞哥兒真是孝子,聽說你寫的什么《辯鳥賦》就是以鳥烏之情,,傳人間至情,,闡明孝意。我不識字,,不過聽說州府里的大人們讀了,,都說是極妙的好文章,也說哥兒你是難得的孝子,?!?p> 那青年,便是四川仁壽人,,姓虞名允文,,后世當(dāng)顯其大名,不過在此時,,只是一個不滿二十歲的白身青年,,母親逝世后,因生性至孝,,雖然文名顯揚(yáng)于川中,,很多朝廷大員都聽說過他,他卻以要侍奉父親歸老的名義,,不肯出來應(yīng)試做官,。
此次出游,也是這么多年難得之舉,,卻不料在成都見著從北國逃回皇帝趙桓,,甚至有過交談。當(dāng)時他并不知道,,后來在趙桓露面接見民眾時,,卻在人群中遠(yuǎn)遠(yuǎn)見了,當(dāng)時他吃了一驚,,卻也有了很多感想,,急著和自己的忘年交談上一談,這才延誤了回家的日期,,往著青城出發(fā),。
與那商人閑話幾句之后,他就繼續(xù)出發(fā),,白天觀風(fēng)望景,,吟哦詩文,看起來瀟灑自若,,從容而行,,只是年青的面孔下,卻是情緒激蕩,,有時候騎坐在馬上,,卻是忍不住發(fā)呆,心中想著當(dāng)日與皇帝交談時的情形,。
他的目地,,卻是號稱道家五十洞天之一的青城大面山,治境雖然也屬益州成都治下,,卻也是相隔了二三百里地,,他每天慢悠悠的走路,五六天后,,方才到了大面山腳下,。
雖然山路艱險,因?yàn)轳R身上駝了不少東西,,卻也并沒有棄馬攀爬,,而是牽著馬匹,自己步行,。中國名山很多,,青城卻以一個“秀”字甲于天下,此時雖然時值隆冬,,大山之內(nèi),,卻仍然是蒼茫翠綠,顯示出與別處不同的碧綠,,隆冬之際,,竟也讓人感覺勃然而若有生機(jī),卻是怪不得被稱為道家的洞天福地,。
此時這大山并沒有后世為了旅游客人而發(fā)出出來的齊整山道,,雖然山上有不少道觀道人,也有當(dāng)?shù)厝松仙较谋苁?,山道卻仍然很少,,有不少地方只是人腳踩出來的崎嶇小道,,那虞允文牽著馬迤邐而行,很是困難,,待勉強(qiáng)得了半山,,山勢開始平緩易行一些,他卻已經(jīng)是滿頭大汗,。
此處他卻已經(jīng)來過數(shù)次,,熟悉的很,東張西望了一陣之后,,看到樹從中有一個大山洞的洞口顯露出來,,便立刻面露喜色,牽馬上前,,到了洞口處,,輕聲叫道:“姚兄?”
半響之后,,見無人應(yīng)答,,他的國字臉上稍稍露出一點(diǎn)焦躁神情,本欲進(jìn)洞,,稍一沉吟之后,,卻是盤膝坐下,取出干糧清水,,就這么在洞門口處大吃大嚼起來,。
他這般做態(tài),本來寂寂無聲的山洞內(nèi),,卻突然響起一陣大笑,,笑過之后,一個道人裝扮的中年漢子,,不緊不慢的踱出洞來,,向著他道:“虞賢弟,你可真是有耐性,?!?p> 虞允文眉毛一挑,笑道:“姚兄現(xiàn)下是神仙中人,,原本就過的是雍容歲月,,世俗間一點(diǎn)時光,算的什么,?小弟在此就算是坐上幾天,,想來姚兄也不當(dāng)什么的。”
此時時過正午,,冬日的陽光均勻的灑在這片小小山谷之上,,那中年漢子幾步跨將出來,站在虞允文身側(cè),,卻是默然不語,,只看著他大嚼大吃。
耀眼的光線灑在他的臉上,,只見他雙眼炯炯有神,面色奕奕有光,,紫髯郁然,,長達(dá)數(shù)尺,顧盼之間,,卻是只覺得令人凜然難犯,,雖然昂然負(fù)手,神色儼然,,卻令人覺得如同出柙猛虎,,難以侵犯。
虞允文終于吃飽喝足,,長身而起,。
那漢子卻是比他矮了一個半頭,看他站起,,便斜眼歪頭,,盯視著他。
虞允文雙眼微閉,,半響過后,,方又笑道:“罷了,咱們還是都坐下說話吧,?!?p> 那漢子手按在腰,放聲大笑,,其聲響亮之極,,中氣十足,竟是驚的周遭的飛鳥撲騰而起,,在四周樹梢上嘰嘰喳喳的亂叫,。
他笑了半響過后,方向虞允文道:“小兄弟,,拿身量來壓我氣勢,,這可真是笑話?!?p> 虞允文苦笑道:“你也象個出家悟道的人,?每次同你相見,,都覺得如芒刺在背,你就象那半出鞘的寶劍,,想壓制自己的鋒芒,,卻不知道,那出來的半截,,卻更加的扎人眼,!”
兩人一時坐下說話,那姚姓漢子卻感慨道:“不過幾年沒見,,你卻當(dāng)真長成人了,。當(dāng)日我路過仁壽見你,不過十五六歲罷,?現(xiàn)下可真是一條漢子了,。”
說罷又笑道:“你有心從軍掃清胡塵吧,?此情此景,,我竟想起這首前幾天填的詞來?!?p> 虞允文笑道:“什么,?”
那漢子放聲吟道:“春剪綠波,日明金渚,,鏡光盡浸寒碧,。喜溢雙蛾,迎風(fēng)一笑,,兩情依舊脈脈,。那時同醉,雨錦袍濕,,烏紗欹側(cè),。英雄何在,滿目青山,,飛下孤白,。片帆誰上天門,我亦明朝,,是天門客,。平生高興,青蓮一葉,,從此飄然八極,。磯頭綠樹,見白馬書生破敵?!?p> 這首詞意境激昂,,卻是對虞允文極是夸贊,寄語他能以白馬書生的身份,,行英雄事,,戰(zhàn)場敗敵。
這兩人年紀(jì)雖然相差極大,,這姚姓漢子顯然也是知道虞允文心中報(bào)負(fù),,借著自己的詞,對他大加鼓勵,。
虞允文性子雖是沉穩(wěn),,此時當(dāng)著平生知已,品味著詞中深意,,一時間竟是癡了。
良久之后,,方才連連拱手,,遜謝道:“平仲兄,這怎么當(dāng)?shù)钠?!?p> 姚平仲長聲笑道:“當(dāng)不起,?這世間允文允武,胸中自有百萬甲兵,,才學(xué)不下當(dāng)年武候的,,非你何人?有什么當(dāng)不起的,!”
虞允文自然是連連擺手,,表示對方太過夸贊,與自己的才能所學(xué)并不相符,。
他當(dāng)然不知道,,后世千年過后,軍事韜略文治才干都非常人能及的*在閱讀他的傳記之后,,卻只有八個字的評價:“偉哉虞公,,千古一人!”
注:
1:昨日電腦出了問題,,今日補(bǔ)上更新,。
2:那姚詞實(shí)為百年后劉姓詞人所作,提前拿來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