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鎮(zhèn)元子回到萬壽山,,將玄龜靈識造化為人,,賜名玄羅,收做第八位弟子,。玄羅得他造化,,乃是一中年女子樣貌,生得樸素端莊,。
她如今好不容易脫了桎梏,,化生為人,得了自有之身,,對鎮(zhèn)元子的自然是異常感激,。
她前生身為玄龜,從鴻蒙開始,,一直不敢隨意動彈,,忍耐了無窮歲月。這一番經(jīng)歷,,卻是非常難得,。因此其性格之成熟,其性情之穩(wěn)重,,在鎮(zhèn)元子諸弟子之中居冠,。比起玄穹、玄竹,,雖是后來入門,,卻反而隱然有長者風(fēng)范。她又最喜歡推算之術(shù),,頗知天命,,從不冒失胡為。因此鎮(zhèn)元子對她,,倒是比其他弟子都要放心,。
鎮(zhèn)元子又將玄龜剩余的真身,也置于萬壽山之中,。不久之后,,那真身也化作一峰,得名玄龜峰,,其峰雖然也如龍脊峰一般靈氣充沛,,卻形如磨盤,并不俊秀挺拔,,不太為萬壽山靈獸所喜,。玄羅卻獨愛此峰,,經(jīng)常前去游玩,大概也是緬懷昔日的歲月,。
這一日,,鎮(zhèn)元子剛處置完這些事務(wù),突然見到一縷黃光,,從地下鉆出,,入了玄龍印中,略一推算,,便知道了端的,,哈哈大笑道:“如今眾弟子聚齊,我該傳道矣,!”
因帶了玄龍印出來,,命玄松擊響金鐘,集合眾弟子,。
眾弟子聚齊,鎮(zhèn)元子乃曰:“如今我已證得混元圣人,,將關(guān)閉山門,,講道三百年。凡萬壽山得靈識者,,亦可前來聽講,!”聲音傳出,萬壽山處處聽得清楚,。若是身處萬壽山外,,卻是一絲也不能得聞。
鎮(zhèn)元子此話一出,,便見參公芝母聯(lián)袂而來,,朝鎮(zhèn)元子見禮道:“道友立地成圣,功證混元,,脫了三災(zāi)九難,,從此萬劫不磨,真是可喜可賀,!”鎮(zhèn)元子回禮,,道:“兩位道友為我門中長老,還請寬坐,?!倍艘蛟诟吲_下方兩側(cè)坐下。
明玄又至,,鎮(zhèn)元子也在旁特賜一座,,明玄遜謝,,鎮(zhèn)元子道:“道無高低先后,達(dá)者為師,。你雖為我護(hù)山神獸,,其實也是道友,又何故謙遜,?”明玄因坐了,。
下面八位弟子,齊齊整整,,在殿內(nèi)按長幼自尋蒲團(tuán)坐下,。還有靈禽靈獸,不知多少,,皆在殿外聽講,,不敢進(jìn)得門來。
鎮(zhèn)元子因閉山門,,開始講道,。
他此次所講,卻與鴻鈞道祖所講的不同,,非是那造化玉碟的三千大道,,而是自己悟來的大道。
在鴻蒙之中,,鎮(zhèn)元子便得了盤古所贈的一道紫氣,,其中蘊含大道。開天之時,,他的造化鼎和地書,,又各得了一道,成為大道至寶,,其中也有大道,。他此番成圣,修的便是盤古所贈的那道紫氣中所含的大道,,果然順順利利,,功至混元,沒有辜負(fù)盤古當(dāng)初的一番好意,。想必盤古雖然身殞,,冥冥之中,也在護(hù)佑,。
鎮(zhèn)元子身懷大道,,鴻鈞道祖也是早就知曉,在合道之前,,終于也忍不住也探查了一番,,甚至還曾發(fā)感嘆:“朝聞道,,夕死可矣!”對鎮(zhèn)元子的福緣,,更是贊嘆不已,。
他此次講道,雖未像鴻鈞道祖講道一般天現(xiàn)異象,,地涌金蓮,,卻也讓下面的聽眾如癡如醉,仿佛往日關(guān)節(jié),,此時豁然貫通,,又仿佛舊題方解,新題又生,,更須一番體悟思索,。因此殿外聽道之眾,有的若有所思,,有的手舞足蹈,,有的捉耳撓腮,有的淚流滿面,,有的喜不可耐,,各種表情,不一而足,。
其中獲益最多者,卻還不是鎮(zhèn)元子的八位弟子,,反而是參公,、芝母與明玄三人。其中明玄來歷非凡,,更有功德之助,,在聽道之前便證得了大羅道果,到了頂峰,,如今聞得大道,,順理成章,也入了混元,,為混元大羅真仙,。
參公與芝母二老,雖然先前境界,,不能與明玄相比,,一番聽道,卻也到了大羅境界,。
若是他人修入大羅境界,,其實無須太過訝異,。他們二位卻有不同,乃是鴻蒙之中的人參和靈芝化形,,其本體乃是那無上的仙根靈藥,。這種靈藥修行,最招天妒,,因此劫難最多,,進(jìn)展最為緩慢??墒且坏┬蕹?,根基卻最為穩(wěn)固,元靈法力最盛,,幾乎是無窮無盡,。同等境界之中,莫有可比擬者,。
所以他們二老入了大羅,,實在是意義非凡。
那正中聽講的八位弟子中,,玄松,、玄素、玄玉,、玄云,、玄羅,聽得津津有味,,面露微笑,,胸中五氣翻騰,似乎隨時要沖出頭頂,,顯然獲益良多,。玄穹雖然也認(rèn)真聽講,只是眉頭緊皺,,若有所思,,似乎總有關(guān)節(jié)未解。玄竹根基不穩(wěn),,更是聽不明白,,不免左右顧盼,不時走神,。玄昊畢竟入門稍晚,,修行時間太短,遠(yuǎn)不能與其他幾位相比,因此也覺得鎮(zhèn)元子所言,,大多玄奧難解,。不過他也是有毅力之人,雖然當(dāng)時未解,,卻在心頭暗記,,不似玄竹一般不知所以。
這一講,,便講了三百年,。
這三百年間,洪荒之中發(fā)生了一件大事,,便是三清分家,,各開道場。
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道人,雖然都是盤古元神所化,,但是繼承的性情,,本來就各異,所修持的大道,,也截然不同,。此前三清未成圣時,洪荒人才濟(jì)濟(jì),,還能一致對外,,講究三清一體,不生爭執(zhí),。
如今各自成圣,,又立了大教,各為一方教祖,,他們?nèi)挥质堑雷嬗H授之徒,盤古正宗,,繼承了開天功德,,還有誰能與他們爭鋒?因此相互之間,,摩擦卻是漸漸多了起來,。尤其是元始天尊與通天道人,闡道與截道,,正好針鋒相對,,時時辯論,又經(jīng)常轉(zhuǎn)為口角之爭,弄的太上老君,,都是心煩不已,,無心修那清凈無為的大道。
玉京山一山豈能容三圣,,何況還道不相同,。因此三清一番商議,乃于三十三天之外,,各自另開了天地,,分別是那太清境大赤天、玉清境清微天,、上清境禹余天,。
舉凡成就圣道、證得混元圣人者,,借助至寶,,卻是有了劃破混沌虛空、開辟天地的能力,。而且所開的一方天地,,完全由自己掌管,永為清凈之地,。大神通者,,還可以在其中造化生靈,化出一方世界,,宛如洪荒一般,。
不過真與洪荒比較起來,實際上卻是滄海一粟了,。要知盤古大神能以一己之力,,擊破三千大道維持的造化玉碟,開辟鴻蒙,,是真正能與大道比肩的人物,。比起后世的圣人來,不知道要高明了多少,。他如此神通,,都為開辟洪荒身殞。若有圣人不自量力,,想要效仿盤古,,更只有殞身一途。
不過開辟小小一方天地,,供自己居所,,卻是不難。三清圣人有兩大開天神器在手,自然更是輕而易舉,。就連女媧娘娘,,也借得三清神器,開辟一方天地,,立了媧皇宮,。
那玉京山畢竟乃是難得的仙山勝境,靈元所結(jié),,更勝至寶,。按理太上老君為長,該為他所得,。不過他修持無為之道,,對外物并不太過看重,卻無意收此靈山,。因此元始天尊便不客氣,,將其收到了玉清境清微天中。
三清都立大教,,若是只在自己所開的天地之中,,卻又如何傳下道統(tǒng)?因此太上老君便在洪荒首陽山立了八景宮,,元始天尊便在不周山立了玉虛宮,,通天道人便在東海金鰲島立了碧游宮。后來元始天尊認(rèn)為不周之名不詳,,便改做昆侖,。
三清是道祖親授之徒,又是盤古正宗,,在洪荒眾生心中,,乃是大道源流。因此剛立下門戶,,聞名前來拜師學(xué)道者,,不絕于途。
不過想要成為圣人門徒,,卻絕非容易,。
其中太上老君修持無為之道,喜歡清靜,,本無收徒之心。不過人族卻有一人,,年少時偶聞仙道之術(shù),,自此矢志不渝,游歷洪荒,見山就拜,,三月不見仙道,,再換其他一山。如此拜到首陽山時,,其人早已過中年矣,!老君見他有大毅力,心想太清仙術(shù),,總也要傳下道統(tǒng),,便收其為徒,賜名玄都,,是為太上老君唯一弟子,,玄都大法師。
元始天尊立闡教,,順應(yīng)天道,,擇徒甚嚴(yán),出身不佳者,、根行不深者,、福緣不厚者、六根不凈者,、其身為女者,,皆不得拜入其山門。因此數(shù)百年過去,,也只收得數(shù)位弟子,,乃是廣成子、云中子,、南極仙翁,、太乙道人等數(shù)位。
通天道人卻與他們不同,,講究截取之道,,不論是何出身、具何根行,、有何緣法,、修何神通,都相信能從天道之中截取一線生機,,證得道果,。因此,他在金鰲島收徒,,卻是有教無類,,大道通傳,。
從此,三清在洪荒傳道,,更使得慕道之風(fēng),,達(dá)到鼎盛。
還說萬壽山上,,五莊觀中,,三百年一過,鎮(zhèn)元子講道完畢,,無關(guān)之人都紛紛散去,,只留下鎮(zhèn)元子與八位弟子還在殿中。
鎮(zhèn)元子因道:“我在萬壽山,,立地仙門戶,,當(dāng)收九徒,傳我道統(tǒng),。如今九徒聚齊,,悉傳大道,一視同仁,,未曾偏廢,。至于能不能悟,能悟到多少,,都是個人緣法,。五指也有短長,我也不一一計較,?!?p> 玄穹、玄竹聽了,,也有自知之明,,甚是有些汗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