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并沒有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任何人,但是劉軒卻能夠察覺,,這位荀文若先生并不像是前些陣子那般死氣沉沉,一副對什么事情都沒興趣的模樣了。
估計自己一番話,,讓這位荀彧想明白了什么,同時對以后一段時間會發(fā)生什么有了期盼,,想要好好看一次熱鬧,?
“隨便他怎么去想,反正這荀彧暫時不會脫離我的掌握,!”
只要荀彧不離開朝廷,,那么劉軒就有可能將其徹底的納入自己麾下,,為自己出謀劃策。
其實也不怪劉軒對一個人才這般重視,,實在是因為他眼下的身份從根本上制約了他對人才的招攬,。
因為他是皇帝,所以不能沒事就往宮外跑,,這樣就不可能主動去接觸那些散落在天下各處的英雄豪杰,。
同時因為天子的身份,他也不能如那些諸侯群雄一樣隨便提拔任用自己重視的人——說白了就是劉軒手中握有的官位都太高端了,,根本就沒法直接將一些連白身都不是的人提拔到這么高的位置上——關羽,、典韋是逃犯,比白身都不如,。
他能夠提拔任用的,,基本都是已經進入朝廷體系中的人,在這些人中尋找可用之人,,可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被他發(fā)現了荀彧之后才會這般重視——不管怎樣,荀彧解決了自己的謀士問題,,以后碰到了什么問題也有個人可以一起參謀參謀,。
最讓劉軒高興的是荀彧就在身邊,隨時都可以就近詢問,,這一點最是讓他開心,。
不過此時他倒是沒有去與荀彧談論今后應該如何,而是坐在自己寢宮中,,望著面前的這女子一陣頭疼,。
說是女子,還不如說是女孩來的貼切,,那女孩看到劉軒進來,,立刻施禮拜道:“臣妾蔡琰,拜見陛下,!”
皇帝大婚,,本是相當重要的事情,甚至三公九卿整個都要忙活起來,,什么挑選黃道吉日,、然后大赦天下等等,而且禮儀也是極為繁瑣,,若在正常年間,,忙個一年都不稀奇。
但如今漢室衰微,,天下混亂,,內又有權臣把持朝政,,大臣們都沒這么個心思,加上劉軒也不喜歡太過麻煩,,所以這皇帝大婚的事情竟然草草的就給對付過去了,。
雖然該有的步驟一樣都沒缺少,不過事情總是有點草率,,甚至都沒有昭告天下,,僅朝廷中諸公知道皇帝納尚書蔡邕之女為妃,甚至有立其為后之心,。
漢朝皇帝后宅當中,,對于嬪妃的等級劃分倒是很簡單,尤其是到了東漢時期,,就剩下皇后,、貴人以及美人這三個檔次。
其中皇后不談,,貴人是正經的皇帝嬪妃,,享受諸多待遇,按月也有俸祿可領,,而美人就什么都沒有了,,只能奢望自己更討皇帝歡心,然后多得些賞賜之類的,。
蔡琰入宮,,眼下是封為貴人,不過劉軒眼下沒心思去關注那些,,此時他正在那里,,肆無忌憚的打量著這個即將成為自己妻子的女人。
“穿越前不過一敗犬**絲,,后來穿越了又忙于修煉和開闊帝國,,倒是沒怎么在這男女之事上放太多心思,此時想來,,這蔡琰竟然是我第一個明媒正娶的老婆,。”
想到這里,,不免有點唏噓,,尤其是在看到蔡琰這不過一年輕女孩的模樣,心中這唏噓感就更加強烈了,。
“你今年多大了,?”
“臣妾今年十六?!?p> 十六,?
這不就是傳說中的二八年華?劉軒算了算,,發(fā)現蔡琰應該是一七四年出生的,,按照劉軒的習慣的話,此時應該是十五歲,。不過這時候習慣算虛歲,,恰好十六。
“這……有點小,,下不去手?。 ?p> 嘴角不自禁的扯了扯,,劉軒只好隨便扯個話題來轉移注意力:“有字否,?”
“臣妾字文姬!”
劉軒自然知道蔡琰字文姬,,后世人也多稱其蔡文姬,,雖然他知道歷史上的蔡琰應該字昭姬,后來修史的時候因為避司馬昭諱,,才改成文姬,。不過誰讓這個世界更偏于歷史呢?自然就沒這么一出了,。
相對無言,,劉軒發(fā)現自己竟然不知道說什么才好,最后只得一句:“天色不早,,安歇了吧,。”
然后就見蔡琰臉色一紅,,低頭應了一聲后就非常溫柔的幫劉軒除去身上衣衫,,最后又一起躺到了那龍榻之上。
這一晚……什么也沒發(fā)生,。
劉軒第二日早早的就爬了起來,,然后按照往常習慣洗漱吃早飯,隨后帶著張讓與曹苞準時上朝,,看董卓在朝堂上的表演,,最后在準時散朝,在皇宮中散散步,,再開始處理一些政務,。
日子就這么平淡的過去,很快永漢二年就到來,劉軒在新年過后的第一天,,就突然說了一句:“這一年終于到了?。 ?p> 當時只有荀彧在旁,,聞言好奇道:“陛下何出此言,?”
劉軒將手上看著的一奏折放下,笑道:“自去年秋起,,董卓所作所為已經傳遍天下,。加上朕登基起幾乎沒做什么事情,天下群雄應該都以為朕被董卓掌控在手中了,?!?p> 荀彧一聽,立刻醒悟:“董卓專權,,天下群雄各有不滿,,這樣的話這些在外的‘諸侯’怕是要有大動作來爭取自己的利益?!?p> 所謂的什么清君側,,匡扶漢室不過都是一些借口罷了,這些群雄真正在乎的,,是如果自己帶兵沖進京師雒陽將董卓誅殺,,那么董卓現在的地位,豈不是自己將要得到的,?
當然,,也不能說所有的群雄都是這般想法,但是想要為自己爭取一些利益幾乎是必然的事情,。
劉軒也不準備繼續(xù)等下去了,,畢竟沒了曹操刺殺董卓逃歸老家,然后舉義軍發(fā)檄文號召天下群雄,,那些心里有各自心思的群雄們什么時候才會聯系到一起去,?
與其被動等候,不若主動出擊,。
“陛下是做了什么安排嗎,?”荀彧想了想,最終還是好奇的問了一聲,。當然,,了解詳細情況才能讓他做出更細致的推斷,既然天子欲以自己為謀士,,那么起碼也得讓自己了解目前的詳細情況才行,。
劉軒自然沒有瞞他,,直接道:“昨日,我使孟德往盧子干府中一行,,使盧子干寫了一封書信給某人,。”
“某人,?”荀彧不關注那書信內容,,也不在乎劉軒怎么會想到去找盧植,,反而好奇盧植寫信給了何人,?
“莫非是渤海袁紹?”
如今袁紹任渤海太守,,平靖地方,,光納賢才,又有大軍在手,,若劉軒想要外臣帶兵討伐董卓,,這袁紹似乎是最佳的選擇——何況袁氏四世三公,其名望乃是漢室所予,,就算是做一番姿態(tài),,也不能拒絕天子密詔。
畢竟此時的袁紹還不是后來坐擁河北四州,,兵甲百萬的北方頭號諸侯,,天子的密詔還是需要遵守的。
不想劉軒直接搖了搖頭,,然后就道:“我聽聞盧植有一弟子,,姓劉名備字玄德,自稱漢室之后,,前些年黃巾肆虐時曾屢立戰(zhàn)功,,現益州牧劉焉與幽州牧劉虞都曾上書為其表功,后得北平太守公孫瓚所保,,眼下任平原縣令一職,。”
劉軒簡單的將劉備的情況一說,,然后推脫為從曹操那里得知,,自然不會引起什么人懷疑。何況他沒事與曹操閑聊時,,的確談到過劉備,。
那時候曹操對劉備評價頗高,認為此人日后定然有一番大作為,。至于那所謂的漢室宗親身份,,倒是沒人太過在意。
漢朝自高祖劉邦建國以來,劉氏子孫堪稱歷代王朝中最能生的一群,。只劉備的老祖宗中山王劉勝一個人,,就足足生了一百二十個兒子。
其他人雖然不如劉勝這么夸張,,但也沒少生,,據說漢王朝最巔峰的時期,但凡是個姓劉的,,都和王室沾親帶故,,毫不夸張的說,只要姓劉,,你多少都能和漢室宗親扯上點關系,。
關鍵的問題是,你是不是漢室宗親,,不是你自己說或者說真的有那個血緣就一定是了,,最重要的一點是皇帝是不是承認這一點?
若皇帝承認,,哪怕你祖上真的和皇室沒關系,,他也能給你找出點聯系——反正劉氏子孫遍布天下各處,仔細找肯定能找到與某人祖上相符合的人物,,這關系不就直接套上了嗎,?
若皇帝不承認,就算你真把族譜背出來也是無用,,反正按照當時習俗,,你這親戚早就離本家有十萬八千里,就算不認也沒人覺得不妥,。
劉備的情況就差不多,,他可能的確是漢室宗親,但是不得天子承認,,這漢室宗親身份就只能說說罷了——人家當回事還好,,對方要不理會這個,你也無可奈何,。
典型的例子就是劉焉當回事了,,所以對劉備還算客氣。當然不排出當時的劉焉想把劉備當槍使,,所以才故意拉點親近關系,,給了劉備一些比較好的臉色。
盧植就沒當回事,,他久在朝中,,天子也是天天見,,劉備這八竿子都打不到的遠親實在是難以讓他放在心上。
后來若不是劉備帶著兵馬跑去給盧植助戰(zhàn),,估計盧植這輩子都不會想起自己教導過一個學生叫做劉備,。
可即便如此,盧植依舊沒把劉備太放在心上,,所以當曹操找上門,,并且一開口就提到了劉備這個人的時候,盧植也是一腦門的霧水,,不明白曹操這是何意,?
“今董卓專權,跋扈非常,,操欲號召天下群雄興兵討伐董卓,,奈何身在京中,又要護衛(wèi)陛下周全,,不好行事,須得一個在外之人來發(fā)那討賊檄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