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小皇帝的斂財之路開始
“皇上,臣沐先帝和皇上雨露恩澤久矣,,今皇上有捉襟之困,,臣不能袖手旁觀,,愿捐獻白銀二十萬兩,以紓皇上之急,!”吳世璠剛剛坐下,,胡國柱便起身道。
“臣愿捐獻三十萬兩,!”吳應(yīng)期接著道,。
二人說完,嘴唇緊抿,,胸膛急促起伏,,臉上滿是一副這可是臣等最大讓步的表情。
這幾天來,,君臣間一直在較勁,,胡國柱從最開始的五萬兩,提升到現(xiàn)在的二十萬兩,,吳應(yīng)期從八萬兩提升到三十萬兩,;但與小皇帝的預(yù)期還有不小差距。
但這事急不得,,吳世璠沉吟半晌道:“二位能有此等義舉,,朕心甚慰。但需要糾正一下,,這不僅是朕遇到困難,,也是大周遇到困難,二位身為大周柱石,,理應(yīng)為國家盡一份力的,。”
頓了頓,,又繼續(xù)道:“方閣老前日派人送來書信,,言大都督已順利平定黔地蠻苗作亂,朱紅珍部也退回老巢,,后方趨于穩(wěn)定,。
另外,留都太廟已于半月前建成,,擇下月初八舉行開廟典禮,,朕作為一國之君,自然要親臨現(xiàn)場見證這一盛事,。
辰州當暫無戰(zhàn)事,,二位作為宗室勛貴,理應(yīng)同往,!”
“臣等榮幸之至,!”
待二人離開后,,吳世璠立即親擬了幾份通告,讓人分發(fā)到各處軍營,。
“本次犒軍所需錢財甚巨,,朕所攜銀兩不足,,先發(fā)放六十萬兩,,剩余犒銀及本月軍餉,已在從滇黔運轉(zhuǎn)途中,,下月中旬一并發(fā)齊,;諸位將士務(wù)必安守陣地,不信謠,,不傳謠,,不造謠?!?p> 如此,,本次犒軍風(fēng)波暫時就這么處理了。
此次太廟典禮,,各方大佬云集,,正是自己趁機擠他們錢袋子的好機會。
只怕到時會有一場艱苦卓絕的斗智斗勇,,比辰州外圍保衛(wèi)戰(zhàn)還要艱苦,。
但朕必須走出這一步。
朕是在走一條前人和后人都沒有走過的路,,即使再多人反對,,再多人不看好,朕也必須要這么做,。
因為朕沒得選,!
………
兩日后,吳世璠召集一干將領(lǐng),,交代完防御事宜,,即帶著兩位大將軍,隨行中樞人員,,在五百禁衛(wèi)軍,,一千關(guān)寧鐵騎的護衛(wèi)下,離開辰州城,,經(jīng)辰龍關(guān)入湘黔大驛道,,沿原路朝貴陽方向前進。
此次辰州之行為期兩月左右,,收獲還是不小的,。
當初出發(fā)時,,大周面臨的軍事形勢嚴峻到了極點,幾近崩盤,;如今暫時穩(wěn)住了陣腳,,但局面同樣不能有絲毫樂觀。
畢竟,,前前后后吳軍也有近兩萬人的傷亡,!
沒有足夠的軍餉和兵源,軍事上暫時的勝利很快會被周清雙方巨大的國力差距所消弭,。
康麻子可以打多次敗仗,,但朕一次都不能,敗一次就有可能再次陷入難以挽回的境地,。
春播已經(jīng)過去了近一個月,,沿途水田里長滿了綠油油的秧苗,在濛濛細雨的滋潤下,,正茁壯成長,;有農(nóng)夫在田間勞作,一如既往的衣衫破爛,,面黃肌瘦,,與充滿活力的秧苗形成鮮明的對比。
他們終年勞作,,納著遠高于清統(tǒng)區(qū)的農(nóng)賦,,全家老小卻過著食不果腹的日子。
朕這算哪門子的大周皇帝,。
而宗室勛貴,,元老重臣們個個門庭奢華,齊聚富豪榜,,無論天干地燥,,風(fēng)雨雪雹,依然能過著安逸奢侈的生活,。
還是那句話,,大周朝廷負百姓何其多也!
西南之隅,,亦絕非龍興之地,!
一路派快騎回行宮報行程,方光琛等人一邊操辦盛大的迎駕儀式,,一邊掐指算著皇上歸來的日期,。非常精準的,在小皇帝到達貴陽一個時辰前,一眾行宮大臣齊聚通道路口,,翹首以盼小皇帝的歸來,。
一見皇上的隊伍行了過來,眾人皆喜笑顏開,,一窩蜂的迎上去,,一股腦兒的交口稱頌起來。
“皇上此次親征,,大敗清軍,,力挽狂瀾,真乃亙古未有之偉業(yè),!”
“如今大周轉(zhuǎn)危為安,,百姓安居樂業(yè),,皆仰仗皇上之功,!”
“皇上文治武功,亦不遜色于先帝也,!”
一片令人肉麻的阿諛吹捧聲中,,吳世璠雖努力克制自己,但還是忍不住有些飄飄然,。
“朕在前方殺敵,,諸位愛卿鎮(zhèn)守后方,亦功不可沒,?!?p> “尤其是大都督,順利平定滇黔之亂,,立下了大功,!”
“此乃臣等份內(nèi)之職也!”
在君臣之間友好熱烈的互動中,,人馬歡快的進了貴陽城,,回到行宮。
離開行宮兩個月了,,吳世璠有一種重新回家的感覺,,看每一處景致,每一個人,,似乎都充滿了親切感,。
進到御書房,和幾位重臣寒暄了一會,,了解后方的一些政務(wù)事宜,;便洗了個香湯浴,再去到后宮,檢查郭桂芳和衛(wèi)芙兩位小妮子的讀書進展情況,。
夜幕降臨,,一場盛大的為皇上接風(fēng)洗塵的晚宴在光祿寺開席,君臣間歡聲笑語,,親密無間,;吳世璠喝的酩酊大醉后,被人攙扶著回到御書房的寢宮,。
………
因為六月初八是難得的吉日,,所以回滇的行程安排的極為緊湊,第二天一大早,,方光琛便安排人準備啟程的事宜,,完了,帶著幾位部閣重臣去御書房,,恭請小皇帝啟程,。
來到御書房門口,卻見門口掛著一塊長三尺,,高五尺的大木板,,上面寫著。
“今朝廷財匱,,軍需亟缺,,朕自掏內(nèi)帑以濟軍,兩位大將軍高風(fēng)亮節(jié),,隨朕捐獻,,現(xiàn)將捐獻明細公布如下,望滿朝諸臣知悉,?!?p> “皇上:白銀一百二十萬兩,黃金一萬二千兩,!”
“吳應(yīng)期:白銀三十萬兩,!”
“胡國柱:白銀二十萬兩!”
重臣們面面相覷了一會兒,,竊竊私語起來,,心里自覺的開始盤算自家的財產(chǎn)。
望滿朝諸臣知悉,。
知悉之后該做什么呢,?
木板如此闊大,三人的明細只占據(jù)那么一點點位置,,余下的位置是留給誰的呢,。
能混到這個層次的人,都是人精,豈能不明白小皇帝的意思,。
正忐忑不安著,,小皇帝精神抖擻的走了出來,叫了聲:“來人,,把木板取下,,掛到朕的鑾輿后壁上去!
諸位愛卿,,朕已經(jīng)準備好了,,可以起程了!”
“好,,好,,起程!”
吳世璠上了鑾輿,,郭桂芳和衛(wèi)芙合坐副輿,,在一千禁衛(wèi)軍,一千關(guān)寧鐵騎的護送,,各文武大臣騎馬或坐馬車的陪同下,,離開行宮,開啟了回滇之旅,。
小皇帝的鬼點子真是沒得說,闊大的木板就掛在鑾輿后,,讓后面跟著的眾臣看的一清二楚,;遇到坎坷不平之處,木板搖晃磕碰,,似乎有一種暗示的意味,。
出了貴陽城,向西行了十來里,,小皇帝突然掀開輿簾,,朝戶部尚書來度招了招手,親切的喚道:“來愛卿,,上朕的鑾輿來,,朕有要事同你商議!”
“好,!”來度臉色微變,,催馬上前,登上鑾輿,。
眾臣見此,,心中愈發(fā)忐忑不安;過了一會兒,來度心事重重的下了鑾輿,,又見小皇帝探出頭,,親切的喚道:“方閣老,請你也上來一下,,朕有事問你,。”
“好,,臣這就來,!”
過了一會兒,方光琛下了鑾輿,,太師郭壯圖又被叫了上去,。
郭壯圖之后,便是大都督吳國貴,。
一路行來,,小皇帝隔三差五的邀請臣子上鑾輿敘事,更是搞的眾人心神不寧,。
但皇上單獨招臣子敘事,,旁人不可打探,只是相互間用狐疑的目光征詢,,你在皇上面前答應(yīng)沒,,準備掏多少錢出來。
隊伍進入昆明境地,,云南留守總管線域早領(lǐng)著一干留守大臣在郊外迎駕,。
小皇帝當然不會放過線域,熱情的邀他上鑾輿,;昆明作為吳周根本之地,,有許多事宜是要了解的,直到隊伍抵達五華山腳下,,線域才皺著眉頭,,憂心忡忡的下了鑾輿。
吳世璠攜兩位后宮住進五華山的王府,,不過已改叫皇宮了,;其余諸臣各自回自己府邸歇息,自從隨駕去了貴陽行在,,這些人大多數(shù)還沒回過一次家呢,。
第二天一早,五華山皇宮宮門前便掛上了那塊木板,。
上面僅僅添加了兩個人的名字,。
“吳國貴,,白銀二十萬兩?!?p> “方光琛,,白銀十八萬兩!”
如此看來,,小皇帝的一路談話還是有效果的,,但效果似乎并不理想。
………
注:一場戰(zhàn)爭寫完后,,腦子有點空,;前兩章寫得質(zhì)量不高,深表歉意,;現(xiàn)已作了修訂,,力爭節(jié)奏明快,情節(jié)合理,;數(shù)百萬字的網(wǎng)文,,有章節(jié)寫不好,在所難免,,作者也有狀態(tài)不好,,卡文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