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弊端
“有了這些東西,,以后何愁天下還會有人忍饑挨餓,?真是天助我也!”
“沒錯,!之前一家的口糧,,勉強能養(yǎng)活兩三個人,。如今有了這些東西,翻一倍,,甚至翻兩倍,,養(yǎng)活八九個人都沒問題啊,!”
“如果你能全國推行下去,,擴大種植面積,我大明未來可期,!人口就是翻上十倍,,也要不了多久了!”
“善哉善哉,!到了那個時候,,我大明必定是天朝上國,國強民富,,萬國朝服?。 ?p> ......
在場的人,,第一意識,,就是有了足夠的食物后,國力會幾何倍數(shù)的上漲,,人口也會爆炸性的上漲,。
而封建時期,人口確實是第一生產力,。
只要人口足夠多,,那國力就會成正比上漲。
如果人口不夠,,基本就廢了,。
而封建時期,制約人口上漲最大的因素,,也就只有糧食了,。
縱觀整個明朝,人口鼎盛時期,,也不過才一個億多一點點,,而后面的清朝,基本沒少于過兩億人,,鼎盛期甚至一度達到了四五億人之多,。
清朝可是還不如明朝初期,自然也不是人人清廉,,各個賢明,,皇帝也并非都是圣賢名主,。
之所以會有如此之大的詫異,無非就是清朝的皇帝趕上了好時代罷了,。
努爾哈赤問鼎中原的時候,,華夏受小冰河氣候影響的時代,已然進入末尾時期了,。
當然,,最大的原因還是,清朝與歐洲有貿易關系,,前者從后者那里,,拿到了番薯、土豆以及玉米的種子,。
這三種農作物,,出現(xiàn)在清朝之后,加上氣候問題的影響變弱,,基本上已經做到了天下無人再忍饑挨餓了,。
而在此時朱元璋的宏偉藍圖里,大明繼往開來,,超過所有前朝,,也只不過是時間問題罷了。
如今這個時代,,糧食大過天,,民以食為天。
只要糧食問題解決了,,那其余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所以這些人,,此時不激動那才奇了怪了,。
“那啥......哥幾個......不過就是一些農作物罷了,你們至于嗎,?”
“有必要這么高潮嗎,?”
馬三寶覺得有些不可理喻,撓了撓頭,,一臉問號,。
看著這群七老八十的人,在自己面前熱淚盈眶,,上躥下跳的,,馬三寶突然覺得自己是不是裝逼裝過頭了?
本來覺得自己搞出來這三種東西,,對方頂多也就是有些驚訝罷了,,但卻沒料到,,對方竟然會有這么大的反應!
其實倒也不怪馬三寶沒見過世面啥的,,相反,,作為二十世紀的人,實在是難以對古人渴望糧食的那種極度渴望感同身受,。
作為一個炎黃子孫,,數(shù)千年來,甭管朝代如何更替,,對于吃的東西,,那就沒停下過探索的腳步。
甭管天上飛的,,還是水里游的,,或者地上爬的,但凡能吃的,,那都逃不過炎黃子孫的嘴,。
雖然如今的大明人口跟二十世紀比起來,連十分之一都不到,,但放在古代,,那也絕對算的上是一個人口大國了。
正常情況下,,全國產出的糧食壓根就不夠這么多人吃,。
實在是沒轍了,才不得不從別的東西上花心思,。
說白了,,全都是餓的。
幸運的馬三寶此時眼前這幾個人,,那可是全國的實際掌權者,,還算是有些見識,以及定力,。
雖然一開始激動異常,,但沒多久就自己鎮(zhèn)定了下來。
“恩人,,您口中的錨定物,,難道指的就是紅薯嗎?”
太子左一個恩人,,右一個恩公的問道,。
三種農作物,只有紅薯最易種植,,而且產量也是最多的,,各種條件,,完全滿足,因此朱標下意識就認為,,這個錨定物非紅薯莫屬了,。
“非也非也!”馬三寶搖著頭,。
“我所指的不是紅薯,,而是玉米?!?p> “不是紅薯,?”
“是玉米?”
“怎么可能,?這玩意一畝的產量撐死也就一千斤,,怎么會選這個?”
“難道是因為這玩意比其它的更好吃,?可俺怎么嘗完之后,,覺得紅薯更好吃啊,?”
......
馬三寶話音落地,,眾人無不震驚。
如果在沒有見識到這些全新農作物之前,,就玉米的畝產量,,已經足以讓這群人驚掉下巴了。
可是當他們見識到這三種農作物的特點之后,,一千斤這個數(shù)字,,在他們眼里,已經不算啥了,,要知道另外兩種,,那可是六七倍的產量!
“這三種農作物,,嚴格來講,,各有利弊,但從各自的特性來考慮的話,,也只有玉米更為合適?!?p> 馬三寶解釋起來,。
“恩人,請詳解,?!?p> 朱標一臉恭敬,,請教起來。
馬三寶此時在朱標眼里,,那已經是大明的救命恩人了,。
這種神一般的人物,怎么能不恭敬,?
到時候哄開心了,,對方隨便丟個小玩耍出來,指不定就能改變大明的國運,!
別說朱標了,,就是他爹朱元璋,此時心里也是這種想法,。
“行,,那我就給你們講講各自的利弊吧?!?p> “我們先從紅薯說起,,紅薯在這三種農作物里面,畝產當然是最高的,,可惜的是營養(yǎng)也是最少的,,簡單來說,那就是量大但是不管飽,?!?p> “再者種植紅薯,對土地的破壞性也極大,,如果一塊土地,,連續(xù)幾年只種植紅薯的話,不出三年,,這塊土地必定作廢,。”
“而且較之其余農作物,,紅薯需要更多的時間來打理藤蔓,,避免影響紅薯的生長?!?p> 馬三寶拿著一根紅薯解釋著,。
“只有這些?”
馬三寶話音未落,,吳琳就第一個忍不住叫出聲來,。
不只是吳琳,剩下的人也是一個個目瞪口呆的模樣,跟活見鬼似的,。
“這些還不夠麻煩的,?”
馬三寶也是一臉問號。
“這算啥,?”
吳琳無可奈何,。
縱觀華夏幾千年來,老百姓餓到吃土的日子可是數(shù)不勝數(shù),。
甚至都有吃人的事情發(fā)生,。
能活著,就已經謝天謝地了,,這小子就是站著說話不腰疼啊,,竟然還說量大不管飽這種鳥話?
而且剛才所指出的紅薯的兩種弊端,,一種是需要給土地補充肥料,,一種是需要打理藤蔓。
這玩意,,現(xiàn)在的農民,,哪一個不是天天都在干這些活?
在這小子眼里,,竟然成了不能忍受的缺點跟弊端,!
簡直就是豈有此理!
簡直就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