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十萬青年十萬兵
皇帝詔令一出,,瞬間在民間炸開了鍋,。
時人議論紛紛,,言語之間盡是感恩戴德,就連他們對平時不多作好評的始皇帝也夸贊起來,。
百姓們自然也心知肚明將部分軍士派去修秦道,,那么征伐之事必能更加艱難。
不少有志之士萌生了前去投奔扶蘇的想法……
可扶蘇在邊境之地是領軍作戰(zhàn)的,,哪里用的著那么多謀士與門客,。
可又有誰規(guī)定文人就不可以從軍入伍,報效家國,?
這一年,,令皇帝和扶蘇始料不及的事件發(fā)生了。
全國上下自發(fā)從軍入伍的青年四處響應,,竟然多達幾十處,,人數(shù)達到近萬人……
朝堂之上,聽到這個消息的始皇帝愕然,。
他又何嘗不知連年征戰(zhàn),,百姓苦于兵役久矣。談到服兵役,,人人聞之色變,。更甚者很多人專門斬斷食指逃避入伍,沒了食指便不能拉弓,,自然不會被抓去當兵,。
然而此時自發(fā)入伍之景象,實在是大秦開國第一奇聞,。
但事情就是切切實實的發(fā)生了,,面對天下青年的一腔熱忱,各地的官吏紛紛奏報,,一時間不知道如何應對,。
就連皇帝自己也不曾料想,自己是當真被扶蘇的仁心打動,,同意了他體恤民心的想法,,同意撥出十萬人修秦道,并沒有征兵的想法,。
減少了十萬兵馬,,北伐大軍就勢必少了一份勝機,就連扶蘇自己的安危也不一定能得到保障,。
而天下百姓的這一舉動,,剛好打消了了皇帝的憂慮。
與此同時,,身在上郡城內(nèi)的扶蘇此時也收到了這一消息,。
這個時候的扶蘇正在與蒙恬商討安排分兵之事。
二人商議決定,,將年齡在四十五歲以上的老兵與十八歲之下未曾娶妻的新兵太選出來,,由蒙恬帶領前去修秦道,,而扶蘇則帶領正值壯年的身強力壯的那部分士兵北上作戰(zhàn),抵御匈奴,。
聽到這一消息的二人也怔住了,,誰又能料想到這些往日里對戰(zhàn)事怨聲載道的老百姓遇到事是真上呢?
世人只知自古以來燕趙之地多慷慨悲壯之士,,可又有誰知在天下紛爭,、群雄割據(jù)的春秋亂世之中,大秦之所以能夠在眾豪強之中脫穎而出,,除了歷代秦君勵精圖治外,,三秦大地的男兒也是不甘落于人后,奮勇爭先,,前赴后繼奔向戰(zhàn)場,。
“秦人如此,何愁大秦無盛世,?”
扶蘇在心中只有無盡的感動,。
面對這般情形,皇帝只好下令在全國各地設置募兵處,,只招收自愿入伍前往北地的青壯年,。
朝中有不少人都在議論皇帝的做法是否太過于由著百姓的性子。畢竟只是口號喊的響亮,,真正愿意投身戰(zhàn)場的恐怕不會有多少人,。
地方上的官吏奉旨募兵,就在朝內(nèi)眾臣將信將疑之際,,短短半月時間,,全國各地志愿從軍的青年竟已達到了十萬人……
得知這一消息的始皇帝大喜,自己也只當是少部分人一時熱血,,可此時來看,,這天下心懷家國的有志青年不在少數(shù)?;实郾忝胤绞貙⑴扇藢⑺麄儙е料剃?,待到大軍會合之后再統(tǒng)一出發(fā)。
又經(jīng)歷半月時間,,各地的志愿軍都來至咸陽,始皇帝決定檢閱一番這些自發(fā)組建的北伐大軍,。
與此同時,,時任三江郡守的李由也奉旨入京,他是皇帝欽定的領軍將軍,,帶領這支新軍前去支援扶蘇,。
大軍集結之后,,滿懷震驚的始皇帝特意移駕前來欲一睹他們的風采。
校場之上,,大軍雖然是由剛剛入伍的新兵組成,,但一個月來已經(jīng)被訓練成一支成熟的隊伍。
這其中有很多人都是平日里只讀圣賢書的文弱書生,,但是此時的他們身上無半點嬌氣,。個個氣勢不凡。
始皇帝看著軍容整齊的隊伍,,移步點將臺,。
“將士們,北地雖然苦寒,,但也是我大秦疆土,。北方的匈奴虎視中原久矣,一旦北方失守,,我們的土地將淪為敵人的牧場,,我們的手足將變成敵人的奴隸?!?p> 始皇帝這些話并非應付場合的面子話,,而是他長久以來內(nèi)心最真實的想法。
“你們是我大秦的脊梁,,此一去,,你們皆可放心殺敵,朕會照顧你們的父母妻兒,!但是朕還是希望你們每個人都能安然返回,!”
臺下眾士兵往日里只知皇帝一向暴戾,此番竟然和他們講這些家國大義,。
雖然他們是對扶蘇的行為深受感激才決心赴北,,但正值青春熱血的眾人聽到皇帝這般言語,異口同聲喊道:“大秦萬歲,,皇上萬歲,!”
整頓三軍后,大軍開拔,。
始皇帝特意令時任三江郡守的李由率領這支隊伍開往北地,,助扶蘇北伐匈奴。
一路上,,士兵們慷慨激昂,,絲毫沒有對戰(zhàn)爭的恐懼,皆充滿了沙場滅地,保家衛(wèi)國的豪邁,。
大軍夜晚扎營,,白天全速行軍,僅僅七日就抵達上郡,。
扶蘇與蒙恬皆身著戰(zhàn)甲出城相迎,,雖無戰(zhàn)事,但對于軍旅中人來說,,披甲是最高級的浪漫與尊重,。
北風輕撫,吹在士兵們的盔甲上颯颯作響,,城樓之上的扶蘇看著大軍緩緩入城,。心中五味雜陳,面對士兵們的一腔熱忱,,他自然由衷的敬佩,。
“我扶蘇何德何能,能讓他們放棄原本平靜的生活,,身陷這戰(zhàn)亂之中,。”
扶蘇對身邊的蒙恬言道,。
“將軍仁義無雙,,能夠追隨于你,想必大家必定九死無悔,?!?p> 此時的扶蘇已經(jīng)被封為天威大將軍,并被賜兵權,,專修府邸,。蒙恬對扶蘇的稱謂自然也發(fā)生了變化。
“十萬人的身家性命啊,,系我一人之手,,戰(zhàn)場之上刀槍無言,倘若來日他們戰(zhàn)死沙場,,我又有何顏面回京見他們的父母妻兒,!”
扶蘇此刻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與責任。
滿腔熱忱的眾士兵只顧著眼下的豪邁,,心中只有對來日沙場建功的無限憧憬,。不曾上過戰(zhàn)場的他們哪里知道兩軍交戰(zhàn)皆是以命相搏,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能夠名留青史的將軍是多少無辜將士的拼殺才換來的,。
將來的他們也自然不會知道,,因為此時的一腔熱血,竟然是余生伴浮屠,,生死一線間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