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李由北上
咸陽城,朝堂,。
始皇帝派御醫(yī)診斷民間百姓患病原由,,此時已經有了結果,百官和御醫(yī)都在等待皇帝的決定,。
“稟陛下,,御醫(yī)已經查明,百姓所患病癥確與那煤炭有關,,還望陛下禁止此物繼續(xù)流入……”
掌握了切實的證據(jù),,李斯迫不及待得想要皇帝開始對扶蘇的制裁。
“既已查明,,那就依丞相之言……”
“陛下,我認為此舉不妥,?!?p> 王綰開口了,王賁與章邯等都是武將,,對于政事不好發(fā)表過多言論,,只得由扶蘇這位昔日的至交好友替扶蘇在朝堂斡旋,。
“你有何想法,?”
始皇帝的內心實際上也不愿對扶蘇做過多制裁,,但是畢竟事情發(fā)生在眼前,他若是不聞不問,,就會給人留下口舌,,兩難地境地之下,,王綰此時開口,,也算是在大臣的緊逼之下緩了口氣,。
“此事應及時知會扶蘇公子,,不知他是否知道那煤炭有害于百姓身體,需聽聽他對此有何解釋,?!?p> 王綰作為前丞相,對始皇帝還是有一定的了解,,他此次敢站出來替扶蘇說話,,一方面是何扶蘇私交甚篤,另一方面也是看出了始皇帝兩難的境地,。
就在始皇帝斟酌之際,,扶蘇的奏疏趕來……
“稟陛下,天威大將軍,,上郡郡守扶蘇有奏,。”
“呈上來,!”
始皇帝心中不禁有一絲欣喜,,畢竟扶蘇是自己滿眼看中的兒子,加上北擊匈奴,,治理上郡,,他的心中早就認準了扶蘇儲君的地位,他心中是希望扶蘇沒有任何不利于大秦社稷的舉措,,此時正是需要他親自為自己解釋的時候,。
看完奏疏,,始皇帝龍顏大悅,,笑著對文武百官說到:
“扶蘇言說上郡也發(fā)現(xiàn)此種狀況,,那煤炭燃燒確實產生了損害人體的氣體,,但他已解決此問題……”
朝堂頓時一陣唏噓,支持李斯一派大臣頓時感覺情況不妙,皇帝身后的趙高更是面目神色忽變,,好不容易才抓住扶蘇的把柄,怎么就這么輕易的被化解了,,無奈他只是一個內侍,,無權參與朝中大事,只能一個勁向李斯暗遞眼色,。
“不知扶蘇大人有何應付之策,?”
李斯作為大秦丞相,始皇帝向來對他寵信有加,,一貫秉承著直言敢諫的態(tài)度,此番懷疑,,包括始皇帝在內,,竟無人感覺不妥。
“來人吶,,將扶蘇所說之物帶上堂來……”
隨著皇帝令下,,一眾小廝將扶蘇造的火爐帶進朝堂。
大家一副沒見過世面的樣子面面相覷,,都不知道這鐵疙瘩是為何物,,頓時議論紛紛,,有些膽小的文官甚至退后幾步,不知道這東西是不是什么武器,,傷到自己可就劃不來了……
“眾愛卿,,可有誰識得此物?”
臺下鴉雀無聲……
“說說吧,,此乃何物,?”
始皇帝詢問扶蘇派來的手下。
“回避下,,此物乃是扶蘇將軍所造,,名喚‘火爐’!”
“哦?火爐,,有何作用?”
實際在扶蘇的奏疏之中,,皇帝已經知道這東西的用法,,他明知故問就是要扶蘇的人親口向滿朝文武解釋清楚。
“回陛下,扶蘇將軍得知煤炭引起部分百姓身體不適后立即調查,,得知此物的確會產生損害身體的煙霧,,故特意制作此物,用以將煙霧排出室外,,并命令末將快馬運至咸陽,,以防皇上及廣大百姓被此物傷害?!?p> 前來向皇帝及百官告知這一消息的正是盧公橋,,在他出發(fā)之時,扶蘇就叮囑過他,,到了朝堂之上該如何解釋,。
聽完盧工橋的解釋,眾臣開始小聲贊揚扶蘇,,皇帝也對這個答復頗為滿意,,當即讓盧公橋在大殿之上演示這火爐的用法,。
盧公橋早在上郡便看過了扶蘇對火爐的使用,此時,,他得心應手的讓一同前來的隨從在朝堂之上將點燃的木薪以及煤炭投入火爐,,并通過陶罐將柴薪與煤炭燃燒的煙霧排出室外。
見此情形,,包括皇帝在內的眾人紛紛表示此物實在精妙,小小的火爐在被不斷加入煤炭后,,散發(fā)出巨大熱量,,而且煙霧還能流出,,如此一來便不用再使用火盆,屋內也不會被煙熏火燎,。
“此物甚妙……”
始皇帝對這物件贊不絕口,,立馬就想將這東西帶回內宮使用,。
“你此來攜帶多少火爐?”
“回陛下,,由于時間緊迫,,末將此來之攜帶了五百件,皆交予陛下,,扶蘇將軍此時正在上郡命工匠趕工制造此物!”
聽到盧公橋的回答,,皇帝甚感欣慰,,繼續(xù)說到:
“甚好,難得扶蘇一片忠君愛民之心,,傳朕旨意,扶蘇有權批量制造此物,,隨同煤炭一起售往洛陽,、咸陽等地,。”
木已成舟,,盧公橋的及時趕來,,正好為險境中的扶蘇解了圍,方才還得理不饒人的丞相李斯,,此時見大勢已去,也不好再多做爭辯,,況且他本就無心構陷扶蘇,,只是以此來提醒扶蘇凡是低調一些,,切莫忘記如今之天下還是皇帝說了算,。
始皇帝此時心情豁然開朗,一方面是由于扶蘇排除了嫌疑,,而且時刻替自己和百姓考慮,,作為父親的他十分欣慰。
另一方面則是始皇帝也發(fā)現(xiàn)扶蘇在民間的聲望日益響亮,,竟有些蓋過自己的威嚴,被李斯這么一鬧,,扶蘇自會以此為警戒,,日后行事必定會低調一些,而且扶蘇對此事的處理也想當?shù)轿?,千里之外派人前來向皇帝解釋,可見他的心中仍然是服從朝廷,,作為帝王,,始皇帝對扶蘇的做法也很滿意,。
真相已經大白,李斯等人自然也就沒了繼續(xù)攻擊扶蘇的必要,,朝堂之上,,親近扶蘇的王賁,章邯,,王綰等人皆都松了一口氣,,反觀趙高,構陷扶蘇不成,,就連自己親自出面說服了丞相李斯,竟然還是沒能傷及扶蘇分毫,,此時趙高的臉上陰晴不定,,不知是憤怒,還是惋惜,。
經此一事,扶蘇自然也就明白了朝中有人想要利用他的聲望以及功績做些文章,,縱觀歷史長河,,凡功高蓋主者都沒什么好的結局,好在扶蘇的身份是皇子,。
可即便如此,,經過此事,扶蘇決定潛藏鋒芒,,以免引得小人嫉妒,。
在盧公橋返回上郡之后,扶蘇又與蒙寅等人商議之后上表皇帝,,表示自己又要統(tǒng)軍,又要處理上郡政事,,分身乏術,,請命皇帝派人接管上郡一切商業(yè)活動,。
扶蘇這一舉動的深意,朝中文武與皇帝都心照不宣,。
始皇帝正好借坡下驢,命李由前往上郡接管上郡工,,農,,商等事務,而扶蘇則專心治理上郡政務以及繼續(xù)駐守邊地,,防御匈奴,。
皇帝特意派遣李由前去的原因也很簡單,,李由向來與扶蘇交好,二人配合會更有利于上郡的治理,,而李由又是丞相李斯之子,,有李由在上郡,朝中有人想借李斯的關系彈劾扶蘇的情況也不會再次發(fā)生,。
說到底,,始皇帝的一切安排,,都是為穩(wěn)定大秦根基,,又為扶蘇將來順利即位做鋪墊,!
李由接到詔令之后立即走馬赴任,正是皇帝的這一決定,,替扶蘇送去一員大將,,只不過李由之能,并不在于沖鋒陷陣,,而是日后扶蘇在與各方勢力作戰(zhàn)中,,李由總是完美的解決后勤補給等問題。
扶蘇得李由相助,如虎添翼!
在皇帝的旨意下,,李由又一次來到了上郡,!
這是他繼帶領各地自愿入伍青年赴北,扶蘇大軍凱旋后奉命前去賞賜扶蘇,,犒賞三軍之后的第三次來上郡,。
不同于前兩次的是這次他將會長期待在這里,,全心輔佐扶蘇治理上郡,。
此時他已經全權負責扶蘇一手開創(chuàng)的上郡商業(yè),還好是李由,,若是其他人,,扶蘇也未必完全放心自己的心血交付在他人手上。
李由的到來,,切切實實為扶蘇分擔了不少壓力,,每日忙于政事,軍務以及商業(yè),,扶蘇顯得有些心力交瘁,,這也是他不得不向皇帝請命卸去一部分職位的原因。
現(xiàn)在有了李由的幫助,,扶蘇終于分出時間來籌備軍隊的重新組建,,自打敗谷梁瀚海,赫爾勃勃以及古玉之后,,扶蘇就打算將戰(zhàn)場上幸存下來自愿入伍的將士們重新組建,戰(zhàn)事已經告一段落,,愿意回家的士兵可以退伍回家,,愿意繼續(xù)待在軍中的,扶蘇會替他們重新組建一支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