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仙姑,,玉真公主?
高莽驚訝不已,接過字條看罷,不動聲色將字條收起來。
兩扇紫檀大門緩緩開啟,,高莽帶領(lǐng)著十二個手捧丹盒的道童,魚貫而出,。
站在臺階上,,高莽看著盤坐在下方小廣場上的眾人,大感有趣,。
和之前陽臺宮大廣場上亂糟糟的人群不同,,小廣場的人次序井然,涇渭分明,。
隊伍最前面的是盤膝而坐的道家弟子和信徒,,大概七八十人,此刻已經(jīng)變成了雪人,,顯見盤坐很久了,。
隊伍中間的則是一些文士和書生,或者盤坐或者跪坐,,一個個臉色發(fā)青,,有幾個老者已經(jīng)搖搖欲墜。
隊伍后面的則是釋家弟子,,身穿僧袍袈裟,,跌跏趺而坐,雙手合十,,嘴里默默念誦著旁人聽不到的經(jīng)文,,其中一老僧殘缺四指雙手焦黑,顯然是經(jīng)過燃臂,、斷指供養(yǎng)的虔誠教徒。
有唐以來,,儒,、釋、道三家的排位之爭算得上一樁趣事,,當(dāng)然要往深里說也是滿滿的血淚,。
公元625年武德八年,唐高祖李淵下詔書,,道家排第一,,儒家排第二,,佛家排第三,“高祖幸國學(xué),,下詔敘三教先后,,老先、次孔末釋”,。
公元637年貞觀十一年,,唐太宗李世民下令重申,“道士,、女冠,,可在僧尼之前”,佛教徒表示不服,,被李二杖責(zé),。
公元660年顯慶五年,唐高宗迎法門寺佛舍利至東都洛陽,,佛教徒趁機(jī)反攻,,排位賽局勢微妙。
公元690年天授元年,,武則天稱帝改國號為周,,為了打壓道教扶持佛教,下令“釋教開革命之階,,升于道教之上”,。
公元705年神龍元年,神龍革命后武則天下臺,,李唐恢復(fù)神器,,重新把道教的排位放在第一。
公元721年開元九年,,唐玄宗迎請司馬承禎入宮,,親授法篆,成為道士皇帝,,至此排位之爭再無懸念,。
高莽眼下看到的這一幕就是最新的排位,道家第一,,儒家第二,,佛家排老三。
這些人身份都不一般,,玉真公主的字條上提到的那兩人,,應(yīng)該就在人群當(dāng)中。
高莽此次洛陽之行吉兇難辨,這兩人肯定是能在關(guān)鍵時刻幫上大忙的,,否則玉真公主也不會安排這次“秘密接頭”,。
心里想著,高莽眼睛一瞇,,渾身散發(fā)出特工的氣息,,向著臺階下走去。
在坊門大開的那一刻,,小廣場上的人就已經(jīng)被驚動了,,當(dāng)看到小仙師向他們走來,眾人紛紛站起身,,看向道童捧著的丹盒時更是兩眼放光,。
發(fā)放丹藥的過程波瀾不興,司馬承禎無非就是讓高莽刷刷聲望值,,走個過場,。
大盒子里面裝著小盒子,一小盒一顆丹藥,,高莽給每人發(fā)一顆,,對方謝禮,高莽回禮,,下一個,。
片刻工夫丹藥全部發(fā)放完畢,小廣場上所剩不到十幾人,。
戲肉來了,。
一位身穿棉袍腳蹬氈靴的富態(tài)中年人走上前,向著恭恭敬敬作揖行禮:“某,,東都南市香行行首,,陳百福,見過小仙師,!”
東都洛陽原本有三大市集,,西市廢棄后以洛水為界,只剩下北市和南市,,相較而言,,南市的規(guī)模更大。
“行”在唐朝有多種指稱,,有指商行的,,有指地域街區(qū)的,也有指商會組織的,,對方既然自稱“行首”,那就是商會組織的頭目了。
唐朝行會組織發(fā)達(dá),,行會的行首也并非只是簡單的商人,,還肩負(fù)著幫助朝廷收稅、管理市場的職責(zé),,某種程度上已經(jīng)半官僚化了,。
陳百福起身道:“開元十二年,我等奉前任行首之命,,請大匠在龍門開鑿天尊石窟,,歷經(jīng)十余年,如今真人像造畢,,前行首卻已仙去,,為給逝者祈福,還請仙師賜予符篆,,日夜供奉于天尊像前,!”
說罷陳百福從懷中掏出一份厚厚的禮單,雙手遞給高莽,。
高莽驚訝不已,,龍門開鑿的不都是佛教的石窟嗎,道教的竟然也有,?
人家說有就有吧,,高莽微笑點頭,不帶人間煙火氣息地接過禮單,,淡淡道:“我會向仙師轉(zhuǎn)達(dá)的,。”
陳百福感激退下,,轉(zhuǎn)身離去,。
“某,長安西市得天酒社社首,,段文明,,見過小仙師!”一位身材矮胖的中年人走上前,,恭敬行禮,。
大唐盛世,文人雅士好酒,,名臣武將也好酒,,酒社不僅僅是賣酒的,還是各種集會雅會的組織者,,有一定的影響力,。
段文明滿臉堆笑道:“小仙師,,我社近日從西域引進(jìn)了一類養(yǎng)生的棗酒,特意送上山來,,請仙師九仙姑和各位道長品嘗,。”
“有心了,?!备呙Э蜌馐障露Y單。
道家文化中,,酒并非是禁品,,而是具備養(yǎng)生功效,也是一些藥方的藥引子,,“酒勢辟邪,,勝于他物”,禁酒那是丘處機(jī)時候的事情了,。
王屋山的道酒就很有名,,多是山上野果釀造而成,不過一般人也喝不著,,大半都被玉真公主拉進(jìn)皇宮了,。
等段文明退下后,一位青衣老者顫顫巍巍走上前來,,凍得臉色發(fā)青,,鼻孔上還掛著一溜冰水狀態(tài)的鼻涕,說話都有點不利索,。
老者板正身材,,躬身拱手道:“某,太原王氏王定王安邦,,見過小仙師,,還請小仙師將某的文章詩詞,轉(zhuǎn)呈給仙師和九仙姑,!”
說罷他將身后背著的錦盒取下來,,仔細(xì)擦拭一下盒子表面的冰雪,然后將盒子用雙手高高舉過頭頂,。
高莽恭敬回禮,,雙手接過錦盒。
五姓七家中的太原王氏是高門,,王維就出自太原王氏,,眼前老者無官無品就能來到這里,大概也是沾了家族的光,。
他心里對門第倒是不怎么感冒,,來王屋山干謁的儒生學(xué)子中,,自稱李唐宗室后裔的多了去了,當(dāng)不得真,。
所謂干謁,,就是文人騷客向達(dá)官貴人呈上自薦信,以期望獲得引薦和提拔,,自薦信的形式多是詩詞文章,或者拍馬屁,,或者展現(xiàn)自己的才華,,或者拍馬屁的同時展現(xiàn)自己的才華。
有唐以來干謁之風(fēng)盛行,,大多詩人都干過這事,,成功者如王維,詩詞文采得到岐王和玉真公主的認(rèn)可,,考進(jìn)士直接點了頭名,,失敗者如孟浩然,文章雖好奈何情商太低,,到頭來只能“白首臥松云”,。
最讓人惋惜的大概就是李白了,歷史上的李白從走出家鄉(xiāng)青蓮鄉(xiāng)開始,,大半輩子都在干謁,,卻總是和機(jī)緣失之交臂,不惑之年好容易混進(jìn)了翰林院,,卻也沒能站穩(wěn)腳跟,。安史之亂爆發(fā)后,永王李璘向李白伸出了橄欖枝,,李白以為機(jī)緣到了,,屁顛兒屁顛兒地跑去了,躊躇滿志地寫了好些壯懷激烈的詩詞,,不想轉(zhuǎn)頭卻成了大唐的反賊,,被流放夜郎。
說實話,,李白真的不適合做官,,他只能是詩仙和酒仙,這就足夠了,。
如果還不夠的話,,那就再加個劍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