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楚江吳家
吳開山是一個百年難得一遇的奇才,六歲習武,,十日登上一層樓,兩個月登上二層樓,,一年登上三層樓,,三年登上四層樓,,此時他也才十歲左右。再往后,,十三歲登上五層樓,,十六歲登上六層樓,而后走出吳家,,進入江湖,,挑戰(zhàn)天下群雄,到了二十四歲就成功登上了七層樓,。
除了武功以外,,吳開山的謀略也一樣是世間頂級,步局于無形之中,。當他登上七層樓的同時,,吳家也掌控了整條楚江的水道,成為足以讓楚國朝廷忌憚三分的龐然大物,。
吳開山真的沒有是沒有辜負他名字中的“開山”二字,,那些攔在世人面前的高山在他面前根本無足輕重。但是,,水滿則溢,,月滿則缺,吳開山在二十四歲之后卻被山所攔,。
或許是因為吳開山一直都太順利了,,所以他事事都想去做那天下第一,于是接下來的時間,,他因為一直修行劍法,,所以直接去找劍圣比劍,卻輸了一招,;輸了劍法,,吳開山又去鉆研書法,大成之后去與書圣切磋,,卻又鎩羽而歸……就這樣,,吳開山相繼又苦練了刀法,槍法和拳法等等,,可惜沒一樣都不是天下第一,。
吳開山在二十四歲之后取得的種種成就在其他人眼中自然是不可思議的,哪怕放眼整座江湖前后百年也足夠驚艷,,但是這對于心比天高的吳開山來說卻遠遠不夠,。反而是這一次次的失敗愈發(fā)加重了吳開山對于“天下第一”的執(zhí)著,直到走火入魔,。
吳開山四十歲時回到吳家后就不再下山,,此時的他已經(jīng)是八層樓巔峰的大高手,,但是這并不是他野心的沉寂,反而是他真正的瘋狂——
吳開山不知道從哪里得到了一部殘卷,,并且從其中悟得了很多不為人知的東西,,而只有一樣東西他藏不住。
那是一種丹藥,,一種“吃人”的丹藥,,吳不爭稱其為——“人血丹”,吳開山稱其為——“飛仙丹”,。
飛仙丹,,或者說是人血丹,顧名思義就是以人血為主要材料煉制的丹藥,。煉制一爐普通的人血丹就需要一百個人的鮮血,,更不用說那些特殊的人血丹了。也虧得吳家掌控著整條楚江的水道,,又處于這七國混戰(zhàn)之時,,人命如草芥,吳家每年從楚江兩岸謀劃成百上千人給吳開山煉要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而吳開山在殘卷中的秘法與飛仙丹的助力之下,,終于在他六十歲的時候登臨九層樓,看見了人間萬里河山的風景,。
可是這一切與“以人為食”無異,,但嘗到了“飛仙丹”的好處,又哪里會那么容易放下,?這就像吸阿片類的東西一樣,,真的會“上癮”
而且,吳開山還會賞賜一部分“飛仙丹”給家族中的人,。吳家很多人因此修為突飛猛進,,也因此對“飛仙丹”上癮,,這個吳家數(shù)百年積累下來的威嚴化為邪氣,,很多吳家人為了“飛仙丹”而放肆的草菅人命。吳開山本身就已經(jīng)瘋狂,,為了煉制更多更好的丹藥,,也有意放任吳家的人去將一個個活生生的人當做柴草來肆意收割。
又因為吳家掌控了楚江的水道,,哪怕別人知道真相也找不到任何的證據(jù),,因為所有的證據(jù)都被浩浩蕩蕩的楚江給沖刷了。
而且,,吳家也確實憑借“飛仙丹”造就了一大批高手,,甚至吳不爭的兩個親弟弟吳不言和吳不盡都是依靠著“飛仙丹”突破到七層樓的修為,。更有不少江湖中的六層樓高手因為突破無望而自愿成為吳家供奉來求取“飛仙丹”。吳家的實力在這幾十年真的是“爆炸式增長”?。,。?p> 或許,,在整個吳家,,真正沒有服用過“飛仙丹”而且從來沒有想過去服用“飛仙丹”的就只有吳不爭了。
……
吳不爭在吳家是一個另類,,他是吳家嫡長孫,,他為人謙和儒雅,最愛讀書寫字,,這種品性在別的家族備受歡迎,,可在以武力著稱的吳氏世家就是讓人看不起。
吳不爭一直不習武,,不是不能,,而是不愿。事實上,,吳不爭是整個吳家除了吳開山以外習武天賦最好的一個,,從他呱呱落地的那一天起,吳開山就感覺到了自己這位嫡長孫的不凡,。但是,,在抓周的時候,吳不爭沒有選擇刀槍劍戟,,而是抓起了一本被人隨手丟在角落頭里的名家文集,。并且,隨著年齡的逐漸增長,,吳不爭越來越喜歡讀書,,也寫的一手好字。十二歲之時,,吳不爭的一篇文章被下人不小心帶出了吳家,,竟然直接轟動了楚國文壇,一時間各大名家紛紛來結(jié)識吳不爭,。
可惜,,吳不爭在文道上的天賦在別人家族難得可貴,可在崇尚武道的吳家,,讓人不齒,。
吳開山本就不是那種含飴弄孫的長輩,對子孫后代也沒有什么親情可言——后輩之中,,如果天賦異稟又肯聽話的,,那么自然就是他的親子親孫,;若是資質(zhì)平平,或者不聽話的,,那也就是棄子一枚,。他的目標一直都是“天下第一”,以及“開天門飛升天界”,。相對而言,,子孫后代根本就不值一提。
不過,,還是那句話——“吳不爭”的資質(zhì)實在是太好了,,所以吳開山對于這個孫子也多了幾分耐心。
在吳不爭六歲時,,吳開山親自問吳不爭愿不愿意習武,,吳不爭說不愿意,這話讓吳開山非常不滿,;吳不爭及冠之時,,吳開山再一次問吳不爭愿不愿意習武,吳不爭還是不愿意,,吳開山因此勃然大怒,,但是又因為吳不爭的天賦實在難得,所以吳開山也沒有把吳不爭怎么樣,;又過了幾年,,吳開山第三次問吳不爭愿不愿意習武,吳不爭依舊回答——“不愿意”,,然后吳開山從此不再將他視為嫡長孫,,轉(zhuǎn)頭將心思用在天資一般,但野心勃勃的其他幾個孫子身上,。不久以后,,吳不爭成親了,不過是大家族之間的那種聯(lián)姻,,都是家族安排的,。
吳不爭這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做一名儒雅學士,和心愛的女人白頭偕老,,保護好自己的孩子,,但卻事與愿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