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銘昭小小年紀(jì)就進(jìn)了父親隋唐擔(dān)任校長的董氏私塾,。
銘昭很聰明,熱愛學(xué)習(xí),,很快就成為了學(xué)堂里的佼佼者,。
這一年,,村里來了一個戲班子,聽說是候大財主專門請來給老母親過大壽的,。
候大財主家大業(yè)大,,也酷愛戲曲,于是就花大價錢將戲組留在了大宅子里,。
由于候大財主家天天歌舞升平,,勢必會引起村里人的關(guān)注,于是天天往候大財主家去的人可就不少了,。
窮人一般都是遠(yuǎn)遠(yuǎn)的蹲在遠(yuǎn)處聽?wèi)蚯鷥海绣X的官宦人家就直接登門拜訪了,。
長此以往下去,,候大財主家也就不得安寧了,今兒這個去,,明兒哪個去,,且不說擾了清靜,就單單是茶水果品也伺候不起,。
為此,,候大財主在朋友的建議之下,在村東頭花銀子建了一個大劇院,,于是就將戲班子擱在了那里,。
這樣想去聽曲的人,不限貧富,,只要有銀子,,就能去聽上一曲。
那些戲班子天天一大早就在村口的小河邊喊嗓子,,練功夫,。
每次跟著父親坐著馬車去學(xué)堂的路上,銘昭勢必會經(jīng)過那條小河,,于是那些畫著戲劇臉譜吊嗓子,,練功夫的戲子們就不知不覺中闖入了銘昭的生活當(dāng)中。
每次經(jīng)過小河邊,,銘昭都會不自覺的撩起車簾,,目不轉(zhuǎn)睛的朝外瞅著,直到馬車飛馳而過,,看不到那些戲子們的時候,,他才肯收回目光,。
銘昭天生聰明,那些戲子們抬手踢腿唱戲的場景,,在他腦袋里不停的回旋著,,不知不覺間,他竟然沒事的時候不自覺的就跟著哼戲曲兒,,然后也學(xué)著他們的樣子踢腿下腰,。
這些小細(xì)節(jié),父親并沒有看在眼里,,只要銘昭好學(xué)上進(jìn),,其他方面,他并沒有留意,。
就這樣,,一晃就是五年,銘昭的個頭兒已經(jīng)竄起來很高了,,儼然一副英俊少年的模樣了,。
村里的戲班子不但沒有任何衰落,反而更加的紅火起來,。
村里邊無論是紅白喜事,,都會請戲班子過去,這下候大財主可是賺的盆缽滿盈,。
戲班子接的活多了,,自然也就人手也就不夠了,于是戲班子開始大量培養(yǎng)人才,。
村里一些家里窮的,,都將孩子送到了戲劇班,這樣家里能少一些負(fù)擔(dān),,因為在戲劇班吃喝不愁,,還有衣服穿,如果能登臺了以后,,每個月都會領(lǐng)到銀子,,所以在那個年代,做戲子已經(jīng)是一份很好的職業(yè)了,。
銘昭家庭富裕,,從小過慣了豐衣足食的生活,戲子這個差事自然不會輪到他,。
但是也就是從戲組入駐他們村開始,,在不知不覺當(dāng)中,他已經(jīng)喜歡上唱戲了,。
一個人沒事的時候也會將戲子班唱過的那些小曲兒挨個過一遍,,雖然他沒有很認(rèn)真的去學(xué)過,,但是那個時候,沒有劇院,,又不隔音,,只是村里搭建了一個小戲臺。
也就是說,,無論你在村里哪一個角落,,都會很真切的聽到。
當(dāng)然,,如果遇到逢年過節(jié),,爺爺奶奶過生日的時候,家里也會請那幫戲子過來唱曲兒,。
就這樣,,憑借著銘昭的聰明才華,竟然在他十二歲那年成功的登了一次臺,。
說來也巧,,那天爺爺過大壽的時候,戲班子里一個小孩剛好生病了,,臨時來不了,可是那個角色還挺重要,,關(guān)鍵的時候連個后補(bǔ)的演員也沒有,。
由于是董家老太爺?shù)拇髩郏允樟算y子的候大財主自然是因為此事火急火燎,,眼看著要砸場,,這到手的銀子豈不是打了水漂?
正在這個時候,,銘昭出現(xiàn)在了后臺,,候大財主本以為小少爺是來玩的,一個勁兒的俯身哈腰陪著不是,。
沒想到,,銘昭竟然自告奮勇,謊稱今天是爺爺?shù)纳?,他想要給爺爺一個驚喜,。
雖然候大財主知道銘昭是個外行,根本登不得臺,,但是如果銘昭肯上臺的話,,這個事就好解決了。
因為是老爺子大壽,,所以他的寶貝孫子想要給爺爺驚喜,,這也在情理之中,,到時候老爺子也不會懷疑什么,于是候大財主果斷的就同意了,。
按道理說,,這個角色還是有一段臺詞的,由于銘昭是外行替補(bǔ),,所以候大財主自然就將這段給刪了,。
讓人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銘昭這一扮相一登臺,,竟然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下面更是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
銘昭長相英俊精致,,個頭高挑,,這一著妝,再配上那身戲服,,簡直就像是潘安轉(zhuǎn)世一般,。
本來刪了的劇本,沒想到銘昭竟然將那一段唱了出來,,嗓音洪亮,,鏗將有力,一時間引起了不同的反響,,一舉獲得眾人的大聲歡呼叫好,。
大家都只以為是戲組里來了新的演員,沒想到,,當(dāng)卸妝之后,,演員從后臺走出來答謝的時候,下面的人們才認(rèn)出了銘昭,。
本以為父親和爺爺會大發(fā)雷霆,,沒想到,銘昭卻獲得了父親和爺爺?shù)囊恢抡J(rèn)可,。
也就是那個時候,,銘昭想要登臺表演的想法越加濃烈。
他跟父親說過自己的想法,,如果要放棄學(xué)業(yè),,學(xué)習(xí)戲劇,父親萬萬是不會答應(yīng)的,。
所以銘昭這個愿望一直沒有得以實現(xiàn),,學(xué)唱戲也只能是作為業(yè)余愛好。
在銘昭十五歲那年,爺爺?shù)昧酥夭∪鍪秩隋?,沒過半年,,奶奶也相繼去世。
家里突如而至的變故,,讓隋唐變得更加的寡言少語,。
這個時候的銘昭也處于青春叛逆期,爺爺和奶奶的撒手人世,,讓他的世界崩塌了,。
他變得消沉暴躁起來,動不動摔東西,,發(fā)脾氣,,盡管父親嚴(yán)加管教,棍棒相加,,依舊起不到半點作用,,反而讓父子之間有了更深的隔閡。
正當(dāng)隋唐無計可施,,焦頭爛額之際,,銘昭竟然向父親提出了要放棄學(xué)業(yè),投身戲劇的想法,,這一舉動遭到了隋唐的強(qiáng)烈反對,。
母親楠鳳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她不忍心看著好好的一個家就這樣毀掉了,,這些年一直過著雞飛狗跳的日子,尤其是二老走了以后,,隋唐的脾氣更是暴躁的很。
兩父子這樣干仗也不是一次兩次了,,最后一次銘昭不吃不喝,,也不去上學(xué),整日里將自己關(guān)在房間里,,這讓楠鳳有些不安了,。
長此以往下去,孩子的命肯定不保吧,!
這個孩子的脾氣她這個當(dāng)媽的再清楚不過了,,脾氣上來了,誰也拿捏不住,。
于是楠鳳謊稱將孩子送到娘家冷靜一下,,過了冷靜期,再接回來。
就這樣,,銘昭就被母親偷悄悄的送到了劇組,。
打這以后,銘昭就開始正式的學(xué)戲了,。
由于銘昭長得眉清目秀,,一直在唱生角,有時候劇組臨時頂替的時候,,他也會唱旦角,。
不得不說,銘昭的唱腔可謂是劇組里面最為出挑,,最為出類拔萃的一個,。
后來隋唐知道了這件事以后,對著楠鳳大發(fā)脾氣,,但是最后也沒有挽回什么,,銘昭的叛逆讓他一度臥床不起。
學(xué)堂就此荒廢了,,不久之后,,學(xué)生和老師也都解散了,好歹老爺子走的時候,,給他們留了家底,,以至于后來幾年,家里一直靠著這些維持著,。
后來的幾年,,年年干旱,村里鬧起了饑荒,,幾乎到了餓死人的地步,,后山上的樹皮都被人揭下來煮著吃。
那個時候,,有錢也買不到食物,,家家的米缸都是見底的。
本來一腔熱血投身于戲劇的銘昭,,在面對饑餓的時候,,不得不放下理想,回歸現(xiàn)實,。
這些年沒有沒有再回到那個家里,,每次都是母親偷偷出來給他送吃的,用的,,但是終歸不是長久之計,。
這兩年跟父親之間幾乎沒有來往,他回去過幾次,最后都是被父親趕出來了,。
后來戲班子養(yǎng)不起這些孩子了,,于是也就解散了。
當(dāng)時,,戲班里有個叫萊蕪的孩子,,一直以來跟銘昭都是最要好的伙伴,他的家是外地的,,聽說他們那里有煤礦,,如果回去的話肯定能混口吃的。
在萊蕪一再邀請之下,,銘昭決定遠(yuǎn)赴他鄉(xiāng),,重新開啟一片新的天地。
臨出行的時候,,母親給銘昭塞了不少錢,,雖然他們這里到了方圓十里即便握著錢啥也買不到的地步,但是銘昭未來要去的地方,,應(yīng)該還能用得著,。
就這樣,兩人動身出發(fā),,一路坐汽車,,扒火車,來到了襄垣縣,。
這里到處都是層巒疊嶂滿眼蒼翠的大山,,不像銘昭的故鄉(xiāng),站在一個地方就能將方圓幾里的地方全部盡收眼底,。
這里氣候寒冷,,他們過來的時候是九月中旬,但是大街上都是穿著棉襖揣著袖子帶著棉帽的行人,。
萊蕪的家人很熱情,,雖然家境不算富裕,但最起碼的溫飽還是可以保障的,。
后來兩人就在煤礦上報了名,當(dāng)起了挖煤工,。
這一干就是三年,,這可比在劇組掙得多了,小日子過得也算滋潤,。
后來銘昭就從萊蕪的家里搬了出來,,住在了山上的一處小院里,這里基本上都是自建房,他花了一些錢,,買了這處屋舍,,也算是住有所居居有所安吧!
一出門眼前便是層巒疊嶂的大山,,若是遇上陰雨天氣,,山里儼然就是一副水墨畫,平時沒事的時候,,銘昭也會上山去打獵,,山上有野雞,野兔,,還能挖一些野菜,,菌類。
這相比在平原縣似乎要好出去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