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葛喬
不知從何時開始,葛喬覺得自己每天過得都了無生趣,。
每日生活在鐘山中,,聽師父講些莫名其妙的道理,亦或是重復那些耕作,、打漁等生計,。一天轉眼即逝,不知覺間,,自己都已經成年了,。
而且,不知為何,,他開始越來越覺得厭惡,。
厭惡同窗,厭惡師父,,厭惡自己,,甚至厭惡“龍神”。這些厭惡,,并非是他真的打心底里討厭他們,,而是有的時候總覺得每個人的思想和自己格格不入。
包括“龍神”也是一樣,。
在前往天傾池,,與那錦鯉玩耍的時候,葛喬的確覺得很愉快,。但回過神來,仔細去聯想細節(jié),,他又察覺到了一絲絲的敷衍,。
而上次,自己偷偷跑去找錦鯉時,,對方干脆不理自己了,。
葛喬倒是沒有因此而生氣。只是,,忽然意識到一件事情,。
這位錦鯉,或許在忙,。
雖然忙什么,,葛喬也不確信,。但可以確信的就是……這龍神帝君的化身,這錦鯉兒,。并不是在毫無意義地生存,。
與錦鯉兒很像的,是師父,。
葛喬也察覺到了,,老者并不是在過一天算一天。自己的這師父,,雖然從未說過,,但來到鐘山,是有其目的的,。
甚至,,不僅僅是師父和錦鯉。仔細想想,,自己的幾個師兄師妹,,也一樣如此!
大師兄為了追求“天地之道”,,尋找成仙逍遙的方法,,不惜出山。
二師兄……嗯,,不提也罷,,畢竟以他的智商,可能根本不會煩惱這個,。
但是,,就連小師妹,也找到了自己的喜好——雕繪,。
葛喬并不喜歡雕繪,,也不喜歡看人雕繪。但是每次看到姜兒仔細雕琢著石刻的時候,,他竟然內心在羨慕,。
是的。
所有人都開始有了自己的事情,。
但自己,,卻并沒有找到自己存在的樂趣。
這樣的人生……又有什么意義呢,?難道要像二師兄一樣成為一個傻子,?等到幾十年后,垂垂老矣,?
葛喬做不到,。他每天都在想,,深入地去思考,漸漸地他對人生的思索自己也停不下來了,。
即使在睡覺,,閱讀,做事的時候,,也仍舊會思考自己存在的意義,。
這讓他頭很疼,并且很焦慮,,以至于看誰都羨慕甚至是嫉妒,。
最開始他尚能對外不表現出來,但后來,,則見誰都不順眼,,也不由自主地總是表露出來。
最終,,葛喬終于決定,,要像大師兄一樣出山。
因為他覺得,,鐘山找不到自己存在的價值,。所以他只能去向往更廣大的外界……不過說實話,他心里實際上并不覺得外界會比鐘山好到哪里去,。
但無論如何,,那也是一個念想。
所以他給自己取名“葛喬”,,意為“出幽遷喬”之意,。所謂出幽遷喬,即是比喻境遇好轉之意,,他希望能依靠出山,,讓自己的生活有所好轉。
可惜的是,,出山并不順利,。
他沿著當年楊兒離去的道路,向東方行去,。但在西北國上,卻看到了大量災民,。
在這個過程中,,葛喬甚至被災民搶了糧食,流落到苦難當中,,最后也成了流民,。
他想過要回鐘山,,但最后竟然咬牙堅持了下來。隨著流民繼續(xù)向東而行,,心想大不了不過是一死,。而事實上,經歷了數月磨難以后,,他愈發(fā)覺得人生艱辛,,人性丑陋。
以往在藏室讀的內容不斷地浮現在他的腦海中,,例如老者收藏的《德道》,、《太易》等,那本應該是闡述天地道德的內容,,但如今在他的腦海中,,卻紛紛變了味道。
在他看來,,天地孕育的造化,,最終演變的都只不過是兇蠻。
推動造化的并不是“自然”,,而是人的欲望,。于是葛喬也開始偷糧食,搶財物,,維持生存,。他一路隨著流民出了西北國,打算去東方看一看是否所有國家都是這樣,。
結果,,還沒到一半,就被犬戎抓了,,還差點被吃了,。
但是。
便在這個時候,,葛喬遇到了一個人,,那就是王輿!
王輿在犬戎部落數月的所作所為,,葛喬都看在眼中,。
一開始,他對王輿也是不屑一顧的,。但王輿分糧的行為,,卻讓葛喬感到詫異。畢竟他見慣了災民的丑惡,,因為一口糧食,,甚至不惜大打出手,,棄兒賣女。至于犬戎,,雖然比西北國的災民強,,但也好不到哪兒去,竟然要公然吃人,。
可王輿竟然愿意將糧食分給這幫人,!而且,甚至連自己也只分了均等的一份兒,。
所以葛喬詫異,,不知道為何王輿甘愿如此做。
他干脆留在了犬戎部落,,打算觀察一番,。但隨著時間,葛喬越來越對王輿佩服,。
平時除了賑災,,王輿也會給犬戎的很多人講課。
他講得內容,,大多也都是很實用的,。比如開荒、種田,、打獵,、捕魚等等方法。
這些方法,,在葛喬眼中算不得什么,,他甚至不屑一顧。
因為他覺得這些方法自己師父都講過,,而且講得更高明,。
只可惜,自己學的似是而非,,不甚能用得出來,。
可是,這些方法,,卻給災難過后的犬戎,,帶來了生機和希望。不過數月,,葛喬第一次在眾人的眼中看到了“光輝”和“價值”,。
這對葛喬的心靈產生了很大的沖擊。
而在那之后,,王輿在講課之余,,為了讓犬戎接受其他部落,又用粗淺的語言給他們講述了何為“大同”何為“格位平等”,。
這些內容,,是葛喬從來沒聽過的。老者雖然也講道,,但和王輿表達的含義卻完全不同,。
這讓葛喬頓時雙眼一亮。越聽,,越是佩服王輿的理念,。
時間久了,他甚至開始對王輿產生崇拜的心理,。
只不過他也并不完全認可王輿的“大同”,,他只是覺得,“格位論”能解釋自己一直以來的許多煩惱,。讓自己不再是無端地憂慮,,而是有根據的理解了世人的欲望和無知。
他聽了王輿的很多課,。
這一日,,終于下定了決心。在講課完畢以后,,葛喬找到了王輿,,其時,王輿正和十幾個弟子打算去北山安頓流民,。
葛喬并未在意旁人,,徑直走到了王輿跟前,行禮問道:“請問夫子,,這幾日我聽聞你的格位之說,。心中有一個疑惑,不知可否解答,?”
王輿聞言,,看了看葛喬,在觀察過后,,目光微動:“什么疑惑,?”
葛喬問道:“我從西北國而來,路上見到過天災肆虐,,聽聞龍神出手扭轉災難,,拯救萬民。夫子說格位平等,天下大同,。那么龍神和流民,,也是平等的嗎?”
西北天中,。在葛喬問出這個問題以后,,蘇葉也看向了王輿。
他也有些好奇,,這王輿的眼中,,所謂的大同,究竟是一個什么含義,?
畢竟,,他也并不認同萬物是平等的。
葛喬如今所問的,,其實是直指了王輿的“道心”,,這也是蘇葉所感興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