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手段實在是高
翌日下午,,社科所。
一輛黑色皇冠轎車按約定時間緩緩駛入社科所大院。
隨后,,車上下來四位年輕人,。
說實話,坐得有點擠,。
尤其是姜安他們三個大男人,擠在后排著實憋屈。
皇冠車的空間雖大,,但架不住姜安人高馬大,,包冠英也是快一米八的身高,,大偉雖然個子不高,但是人長得很壯,。
馮主任正等在門口,見四人下車后正在整理衣服,,頗感覺欣慰。
看來這個姜總還是聽人勸的,,這次一行四人,,可比上次他獨自一人顯得氣派多了,。
只是,這四個人,,怎么都這么年輕呀!
算了,,四個年輕的,,總好過一個年輕的。這事也是賴他自己,,昨天忘了提醒姜安帶個老將壓陣。
此時的馮主任并沒有意識到,,這不是他忘記了,,而是他一直忽視的年輕人,,正在快速成長,已經到了可以和他平起平坐的地步,。
姜安迎著馮主任的目光,,走在最前面,勇敢,,從容,。
他左側稍后一點的位置是韓盈,一身職業(yè)裝,,拎著小巧的女士公文包,干練,,大方,。
右側位置是包冠英,,斜背著電腦包,腳步堅毅,。
大偉跟在最后,,這貨身上居然多出一絲江湖氣,。電子市場果然是一塊磨刀石,,大偉日漸鋒芒。
“叱咤風云,,我任意闖萬眾仰望。叱咤風云我絕不需往后看,。翻天覆地,,我定我寫自我的法律,,這兇悍閃爍眼光的野狼……”
一首由陳小春演唱的《亂世巨星》從四人身后響起,。
這BGM來的是恰到好處,。
姜安感覺身上的西裝下擺都被風吹得向后飄了,。
此時,皇冠車的司機正叼著煙卷,,開著功放,,在那嗨呢。這是上周拉過的一位港島客人留給他的,,聽著那是相當有勁,。
……
社科所會議室內,。
會議已經進行到后半段,。
朱老又在講古,向對面新來的三位小同志,,講述社科哲學出版社的歷史,。旁邊配合的是老王,適時地吐槽與激憤,。二人果然是多年的好友,,配合得如此默契。
坐在朱老旁邊的副所長冉春來正在觀察對面的四位年輕人,。
姜安就不用說了,公司老板,,這次合作的主力推手,方案都是他提的,。
韓盈,公司顧問,,對中米兩國文化交流有很深的見解,,且有豐富的資源。據姜安說,,此女曾在基辛格基老頭家里吃過宮保雞丁,,不知真假,。不過她說起兩國之間的文化交流,,確實頭頭是道,入木三分,。
冉春來能看出來,,韓盈身上有股在編的味道,。她雖然打扮入時,,但一言一行都是體制內的感覺。這樣就很好理解她為什么只是個顧問的身份,。
李大偉,,矮壯,、一頭自來卷,工作是負責廣告和發(fā)行,。姜安說這兩塊業(yè)務就需要他這樣的人才行,上得了酒桌,下得了市場,。只有能戰(zhàn)斗在一線的管理者,才能及時把握住市場的脈搏,。
姜安還說他剛談了一筆90萬的廣告費,,里面還有8萬是美元,。如果真是這樣,那這人看著雖略帶些草莽氣,,倒是個能干實事的人,。
還有那個包冠英,,待成立文化公司的總經理,。姜安介紹他有多年4A廣告公司的從業(yè)經驗。雖然冉春來不知道4A是什么意思,,但從打撲克上來看,4個A確實不小了,。
包冠英用幾張圖表展示了文化公司未來幾年的收入預期,,和姜安一唱一和,徹底打動了哲學中心的那幾個老頑固,。
不過換誰都扛得住的,,一年最少一百萬的凈利潤,。幾個老頭激動得都快哭了,賠了幾十年的坑錢出版社,,今天頭一次見到了希望,。
剛才那場景真可怕,,早知道會如此,,應該叫所里的醫(yī)生在旁邊候著,朱老他們幾個要是興奮出個好歹,,那可怎么跟所里交代,。
這伙人什么都好,,就是那個姜安太難搞,,一直對合資公司堅持最少80%的持股比例,,不過好在除了那個賠錢出版社,所里倒是不用再拿什么東西出來,。
用個破爛貨,一年能換回最少二十萬,,不對,,是二十五萬的收入,已經很不錯了,。
如果所里其他的下屬企業(yè),都能有這個水平,,他這個主管副所長,最少能多活十年,。
瞧瞧他們,,再看看所里的那些小年輕,就是每天擦桌子搞衛(wèi)生很積極,,一點創(chuàng)新精神都沒有,。
“年輕人還是需要放到一線去打拼,溫室里可長不出堅韌的竹子,?!比剿L心中感慨。
想到這里,,冉春來突然來了主意,。雙方的合作已經基本確定,剩下的就是他把結果拿到所務會上再走個流程,。
借此機會,,應該把社科所勇于改革的精神宣傳一下,這個怎么都算是甩掉歷史遺留包袱的成功案例,,而且處理手法頗為新穎,,關鍵是所里也沒吃虧。
于自己,,于所里,,此事都大有文章可做。
他喊來宣傳干事,,就著會議室談判的畫面拍幾組照片,,找那種熱情洋溢的場面拍,越自然越好,,千萬不要刻意,。
“咔”的一聲,,攝影師用照片記錄了這個時刻,。
兩天以后,,這張照片刊登在了華國日報上。
照片上,,會議桌的左側是一群老同志,,正襟危坐。右側則是四位年輕人,,他們面向鏡頭,,臉帶微笑。
姜安坐在最外面,,笑得最燦爛,。韓盈似乎是有意,坐在最里面,,小半張臉被李大偉遮住,,不仔細看還真認不出來。
照片是配合題為《社科所引入民間資本勇于改革,,積極處理歷史遺留問題》的文章發(fā)表,。
文章里寫,社科所和民間資本共同成立文化公司,,盤活社科所閑置資源,,為處理事業(yè)單位老舊包袱的問題,提供了一條新思路云云,。
那實際上呢,,是社科所的大出版社踢了哲學中心的小出版社,搶了與姜安合作的機會,。不過小出版社原有的十幾號人被大出版社吸收了,,隨后小出版的資源全部轉入大出版社,由大出版社出面置入文化公司,,最終占股30%,。
姜安團隊出錢出人出項目,占股70%,。
整件事情看下來,,
哲學中心管委會不再擔心經費被占用,此事已解,。諸位老先生去了心病,,都很高興。
原小出版社的遺留人員,,去了大出版社,,心里感覺更踏實,,他們也很安心。
社科所呢,,解決了歷史依遺留問題,,還響應上面的號召,精簡機構,,關門了一家沒價值的出版社,,另外每個月還能額外搞點收入。真是善莫大焉,!
對于姜安,,雖然多讓出去10%的股權,但抱上一根更粗的大腿,,只能說值,,太他媽的值了。
當然,,以上這些都是后話,。
總之,誰也沒吃虧,。
不得不說,社科所的領導,,操盤的手段高,,實在是高!

幾何韜略
再感謝一下“燕舞風斜”投的6張推薦票,,非常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