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博士”與“魔界人”都是作為“皮”這一虛擬形態(tài),,代表“它”本身行走在現(xiàn)實之中,,但是由于“設定”以及“制作工藝”的不同,能力表達與行為模式都有著很大的區(qū)別,。
在“設定”中,為了限制“博士”那不受控制的“求知欲”,,將“行為模式”設置成了被動迎擊為主,。
該設置并不影響它主動和其他生命進行“交流”或者進行“觀察”。
而這些“肉眼”不可視的“鏡頭”則是“博士”制造出來的小玩意,。
和“魔界人”造物的可愛畫風不同,,博士的造物大多都帶著一種偏向科幻的天馬行空。
此刻安座于自己的研究所之中,,“博士”還有很多“工作”需要做,。
好在“它”有著足夠多的“手”與“眼睛”來高效地完成各種事項。
只見一些古怪的姑且算是人類手臂的肢體從“博士”的“身上”延展出來,,同樣延展的還有尖端帶著眼球的柔軟觸須,。
雖然說這些異形的肢體都是從“博士”這一主體的身上伸展出來的。
但若是想要尋找蠕動觸肢的根部,,卻完全無法準確判斷,。當觀測者沿著那古怪的“枝干”往中心看去,卻只會“發(fā)現(xiàn)”越來越多的畸形“副肢”,。
此刻這些怪異的“肢體”正或是在漂浮的巨大白板上寫寫畫畫,,或是在操作一些形態(tài)古怪的儀器。
“今日課題1:關于“人性”流出物的研究……”
所謂“課題”是博士根據(jù)對“實驗素材”進行觀察后,,對其活動誘發(fā)的變化與產(chǎn)物進行研究的記錄,。
對于某種意義上以“求知欲”為食的“博士”而言,這樣的行為就和吃點小零食差不多,。
而現(xiàn)在“劉凱”推動“天秤規(guī)則”溶解“人類”后產(chǎn)生的副產(chǎn)物,,引起了博士的興趣,。
“人類”被“過度活化”后,肉體這一“容器”的基本形態(tài)崩潰,,最終遺留的產(chǎn)物,,姑且就稱其為“人性”的流出物。
只見“博士”其中一只“手掌”握著一支筆,,在巨大的白板上書寫一大串意味不明的公式以及符號,。
隨著筆觸劃過,密密麻麻的符號中有一部分最終扭曲為呈現(xiàn)動態(tài)的“插圖”,。
一個簡筆畫的火柴人推動了代表“天秤”的圖案后,,好幾個火柴人瞬間溶解為了“液體”,這些液體順著彎彎扭扭的管道匯入一個容器里被儲存起來,。
“代號“劉凱”的實驗樣本的行為還算頗為有趣,,擁有接近零件特性的它并沒有像之前那一枚“零件”一樣主要發(fā)揮自身破壞容器的特性,反而推動天秤的力量,,以超量的“活化”之力溶解人類本身,,然后又近乎本能地搜集“人性”的溶液……”
“博士”自言自語之間,伸出一只手掌,,竟然將白板上代表盛有“人性”溶液的容器從平面上“扣”了下來,。
簡筆畫的容器到了博士手中就具現(xiàn)化為一個標準化的量杯,杯中裝有大半杯石油一般的黑色液體,。
“博士”漫不經(jīng)心的將量杯湊到嘴邊喝了一口,。
“咳咳……真是復雜的“味道”,人性就是這么復雜的東西么,?”
“劉凱”是早已落入“博士”手中的“試驗品”,,而“劉凱”分解普通人產(chǎn)出的“人性之汁”自然也可以被“博士”隨時取用。
?。ā皠P”不同于作為“鎖”的“光熙”,,性質(zhì)更接近于“零件”的他,由于容器的非封閉性無時無刻都在流失自身本來的“人格”與“理性”,,而推動“天秤”規(guī)則超量“活化”分解他人的同時,,也加重了自身“容器”的不穩(wěn)定。)
博士用多余出來的肢體拿著“研究筆記”進行記錄,,一只長著眼睛的觸角仔細觀察著量杯的底部,,確實發(fā)現(xiàn)了一道“裂痕”,些許黑色的汁水從中溢出,。
“它”有些嫌棄地將手上的量杯丟到一邊,,隨后開始繼續(xù)“記錄”。
(“人性”的溶液或許有著其他的用途,,將其和“情感光譜”理論相結(jié)合,,或許我可以從溶液中直接分離出“人性”中的各種“情感”,”實驗體“劉凱”這種采集“人性”的行為模式,,如是操作得當,,最后形成體系,說不定會成為后期穩(wěn)定制造新外皮的重要一環(huán),。)
“求知欲”與“靈感”是滿足“博士”自身欲求的重點要素,,“人性溶液”若是能夠穩(wěn)定的產(chǎn)出,對它而言將會是頗有價值的資源,,對維持其“穩(wěn)定”也有重要意義,。
“那么…先把劉凱這個實驗體的“結(jié)構(gòu)”優(yōu)化一下…讓它擁有更好的“收集”功能……”
思索片刻,博士將已經(jīng)寫滿符號的白板翻轉(zhuǎn),,在空白的另一面畫出“人性”收集裝置的“設計圖”,。
復雜的“管線”“線纜”“齒輪”以及意味不明的機械結(jié)構(gòu)相互結(jié)合形成一個龐大的體系,以“人”為原料榨取的“人性之汁”先被劃分為“善意”與“惡意”兩個大類,,然后再細分成七情六欲,。
雖然博士可以直接將這臺“設備”的原型機給制造出來,但它卻并沒有這么做,,反而打算僅僅是將“設計圖”塞進了“劉凱”這個容器之中,。
——也許我可以給“試驗品”更多的自由空間,讓其自由的構(gòu)筑與成長,,這個過程中或許會迸發(fā)出新的靈感以及有趣的變異,雖說變異也許會帶來“劣化”,,但也有發(fā)生“優(yōu)化”的可能性,。
“博士”的嘴角微微揚起,它對“實驗”本身產(chǎn)生了“期待”,,它想知道,,將整個世界作為“試驗田”進行可持續(xù)性的竭澤而漁,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會收獲多少“驚喜”,,又又多少人將與它同行,。
“求知”與“期許”最終都會成為“它”填飽“肚子”的食糧。
若是一切順利,,這樣的模式將會是之后很長很長一段時間的基調(diào),。
“容器微調(diào)開始…導入基本設計圖…”
觀測著鐵銹區(qū)教堂的巨大“鏡頭”挪動了自己的位置,從鏡頭四周延展出復數(shù)機械觸手,,那些機械觸須深入教堂之中,。
此刻這座小教堂由于“劉凱”的侵入從外面看已經(jīng)發(fā)生了一些變化。破碎的窗戶中涌動著黑色的煙霧,含含糊糊的聲音從中傳出,,仿若不安的低語,。
“劉凱”短時間內(nèi)過度“推動”“天秤規(guī)則”進行“過量活化”造成了自身形態(tài)的暴走,原本這個過程是難以逆轉(zhuǎn)的,,但對于博士而言自然不是什么大問題,。
隨著機械臂的深入,那些涌動的時不時浮現(xiàn)出“人影”的黑色逐漸淡去,,甚至是破損的彩繪玻璃也像是時光倒流一般恢復如初,。
將實驗樣本的“容器”形態(tài)復位并優(yōu)化,再將“設計圖”灌入其中作為核心,。
完成對今日第一項課題的干涉,,博士也不過多的浪費時間,直接切換到了另一個鏡頭,。
當前博士的鏡頭所觀測的目標,,大多都是它可愛的實驗品。
關懷完“劉凱”之后,,自然是輪到了光熙,。
地點是“市第三醫(yī)院”,不過并不是地上對外開放的區(qū)域,,而是處在地下機密地帶,。
現(xiàn)在不光是光熙就連寧醫(yī)生以及岸邊為首的島國三人組都在。
?。ㄎ赐甏m(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