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李儒欲尋脫身計
“田元皓,,汝欲壞我名聲不成,世人皆知我與那董賊勢不兩立,。我袁本初寧可戰(zhàn)死,,也決不向那董賊屈膝搖尾!”
看著盛怒的袁紹,,田豐也知自己一時情急竟說錯了話,,不過還是頂住壓力繼續(xù)說道:“主公,還請屏蔽左右?!?p> 袁紹也知平時田豐為人如何,,使了個眼色讓帳中眾人都先出去,卻喊住了郭圖:“公則,,你留下,。”
“主公可還記得使韓馥出讓冀州之計,?”
田豐見袁紹并沒有說話的打算,,只等繼續(xù)無奈說道:“主公可使人在長安散布我等與公孫瓚開戰(zhàn)的消息,董卓若得知,,為了維持自己權(quán)勢必定使人來勸和,,屆時我等順勢而為即可?!?p> 聽到田豐的話,,袁紹卻是再也坐不住了,來回在帳中踱著步:“此事我等同意也無用,,公孫瓚若不肯罷休如何,?”
見袁紹態(tài)度已經(jīng)轉(zhuǎn)變,田豐急忙說道:“此事易耳,,主公可使人北上聯(lián)絡(luò)劉虞,,若后方有失,公孫瓚必定急回也,?!?p> 袁紹看著田豐正色說道:“元皓,此事你親自去辦,,不得為任何人所得知,?!?p> “元皓必不負(fù)主公所托,!”
見田豐應(yīng)了下來,袁紹又看向了郭圖:“公則,,可愿北上一趟,?”
郭圖正為田豐所獻(xiàn)計策震驚,卻沒有想到袁紹突然提到了自己,,雖說自己并不想去奔波,,但誰讓自己聽見了,只能上前道:“正欲向主公請命,!”
袁紹看著兩人點了點頭:“此事事關(guān)重大,,此時只有交予你二人我才心安。”
等到郭圖出了帳后,,田豐才看著袁紹說道:“若我與公則皆離去,,主公還請使人前往鄴城調(diào)沮授、許攸二人來此以作謀劃之事,?!?p> 聽到田豐這話,袁紹這才想起自己剛剛誤會田豐一事,,一時不由愧疚,。走上前拉住了田豐的手:“元皓,萬事還請小心為上,?!?p> ……
此時的長安城已是風(fēng)雨飄搖之狀,上層的士大夫還好,,從洛陽被迫遷徙過來的百姓,;身強體壯者尚可依附于世家大族,但大多數(shù)也只能是饑不裹腹,,流離失所之態(tài),。
李儒坐在馬車看著窗外的景象心事重重,沒有想到城外的亂象已經(jīng)蔓延至此了,。
自從來到長安后,,董卓的情況并沒有想象中的好轉(zhuǎn),李儒也不是沒有想過好好治理一番,。
但是來到長安后的西涼軍做得唯一一件事情就是搜刮,,搜刮,還是搜刮,,董卓只有這樣才能依靠軍隊來維持自己在長安短暫的統(tǒng)治,。
李儒突然想起之前周漁和自己說過的‘自持兵鋒,不修仁德,,其勢必不久矣,。’…
“郎中令,,相國府到了,。”
聽到駕車的仆人說得話,,李儒甩開了腦中的想法,,下車看著宏偉的相國府。見李儒到來,,很快就有府中的仆人迎了上來,。
“帶我去見相國,。”
李儒看著此時正在飲酒作樂的董卓,,揮手制止了正要向董卓通報的仆人,。只是微微閉目,一個人默默的站在那里,。
過了一會,,大堂中才終于傳來一道聲音:“行了,爾等都下去吧,?!?p> “文優(yōu),何故來此,?”
“相國,,近日可曾聽聞了袁紹和公孫瓚對陣于磐河一事否?”
董卓聞言大笑道:“關(guān)東,,鼠輩耳,,盡皆不成氣候。文優(yōu),,何須為此顧慮,?”
“如今朝政皆系相國于一身,諸侯紛亂,,焉能置此事而不理,。”
董卓聽到李儒這話才正色了起來:“不知有何法可解,?”
“我已遣人去探,,如今磐河之局勢已成僵局,袁紹固守不出已有半月之久,,而公孫瓚亦不肯退兵,。”
“此時宜假借天子之詔,,前往調(diào)停以解二人之困,。屆時二人感相國之德,必定歸順于相國,,不敢再起謀逆之心也,?!?p> 董卓微微沉吟道:“文優(yōu)此言雖善,,但關(guān)東之亂局豈不更符合我等之利?!?p> 李儒聞董卓此言,,明白董卓此時也并非無可救藥,,連忙道:
“那袁紹和公孫瓚皆野心勃勃之輩,怎會因為我等的一紙詔書就放下對彼此的仇怨,,來日必再起沖突,。不過我等卻可借此良機,宣朝堂之威儀,,穩(wěn)一時之局,。”
董卓也終于起身離開了座位:“文優(yōu)實乃世之大才也,,我明日就于朝堂議論此事,。”
李儒搖了搖頭道:“相國,,只此恐還不夠,。”
董卓此時一想到那袁紹還需要聽從自己的命令,,心情還是挺不錯的,,看著李儒笑道:“文優(yōu),還有何言,,不妨一一述說,。”
“相國,,可還記得劉備此人否,?”
董卓聽到劉備的名字后,臉上不由閃過一絲回憶之色,,自己和劉備嚴(yán)格來說還是挺有緣分的:
黃巾平亂之時,,自己陷入重圍也多虧那劉備等人舍命來救才撿回來一條性命。不過當(dāng)時那劉備也只是一小卒,,自己也不甚留意,。
哪知后來得知劉備的兄弟關(guān)羽竟斬了自己的上將華雄,三人合力之下又破了呂布,,自己已是悔之晚矣,。
想到此,董卓有些厭煩的說道:“河北諸事,,與那劉備何干,?”
“我觀劉備此人素有野心,短短不到旬月之間就已據(jù)有平原一地,;而諸侯又皆上表其為青州牧,,我等不若以朝廷名義將此人實封,以亂河北之局勢,。屆時天下人人逐利,,相國也不必憂心于關(guān)東之事,。”
李儒看著董卓一直不說話,,一時也有點拿捏不準(zhǔn)董卓此時的心態(tài):周漁啊周漁,,望你能對得起我等昔日之約,也不枉我今日我出此違心之言,。
唉,,這天下又有哪個謀士會勸自己的主公安心享樂的呢…
李儒的最后一句無疑是說到了董卓的心坎上的,當(dāng)下反對自己的大臣不過是還抱著關(guān)東諸侯會來救駕的希望,。
但如果自己能以一些無用之物使關(guān)東諸侯互相征伐,,那這長安城又還有誰能反對自己。
董卓看著站在下面的李儒:“文優(yōu),,明日朝堂我就不去,,今日之事你辦妥后,來此通報我一聲便是,?!?p> 看著李儒還想說些什么,董卓揮了揮手示意李儒可以下去了,。
李儒聽到背后傳來的歌姬樂舞之聲,,一時間也不由悲從心來。想自己自詡明智之士,,竟將此生抱負(fù)托付于此人,,想來也是可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