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靖垣就特別的無語,,來了一趟皇宮,,自己的主線任務沒完成,,支線任務倒是起來了,。
老皇帝突然要去財團,,多半是參考自己的建議,,安排財團的改革方向去了,。
朱靖垣能怎么辦,,只能跟著父親和鄒尚書,,向曹軍機等人道別,,出宮乘馬車返回工部。
不管老皇帝打什么主意,,自己得先把飛機搞出來再說,,反正自己也需要飛機的專利。
所以到了工部之后,,朱靖垣就向汪萊主事問了路,,直接去了負責飛機設計的李銳的辦公室。
一間教室那么大的房間里面,,兩側(cè)墻邊擺了八張兩兩相對的辦公桌,,格局看上去就像是普通的中學老師辦公室。
李銳正在趴在一張大桌子上畫圖紙,,旁邊圍了好幾個穿著工部衣服的官員,。
官員們注意到朱靖垣進來,,雖然不知道朱靖垣的身份,但是都認得皇孫的袍服,,紛紛躬身問好,。
“不用多禮……”
朱靖垣連忙拱手回禮,同時嘴里解釋著來意,,快步走到李銳身邊:
“我是來找李主事的,,我是新機翼和控制器的創(chuàng)意者。李主事,,現(xiàn)在進度怎么樣,,今天能去測試嗎?”
李銳聽到朱靖垣聲音,,才稍微回頭看了一眼,,起身問好之后解釋說:
“稟告殿下,我這邊設計圖馬上完成了,,不過測試機改裝也是需要時間的,,主要是機翼要整體重做……”
朱靖垣馬上擺手說:
“不用重做,把機翼下面用蒙皮糊上就行了,?!?p> 李銳和周圍的官員都是一愣:
“糊上?”
朱靖垣直接點頭說:
“是的,,獲得升力的關(guān)鍵,,是機翼上面相對圓潤的凸起,下面相對平整光滑,,有這種外形就可以了,。
“至于什么形態(tài)的凸起的升力最大,那都是以后追求極限的細節(jié)問題了,。
“你們原來測試的飛機機翼,,應該都像是空心桶邊沿切下來的切片吧?
“現(xiàn)在把下面的敞開的切面糊上,,改成實心柱形狀切下來的切片就可以測試了,。
“先盡快完成測試,先確定它真的能夠飛起來,,然后再慢慢確定最優(yōu)機翼形態(tài)也不遲,。
“有了確定可行的目標,那樣大家也更加的有動力吧,?!?p> 李銳想了想,的確是這么回事:
“好,也好,,那就先這么試試……”
李銳坐下去繼續(xù)畫圖紙,,把剩下的最后一點畫完。
朱靖垣有點著急,,就問父親借車,,準備載著自己和李銳,帶著圖紙去工部的測試場地,。
朱簡炎猶豫再三,,最后也跟著一起去了。
工部的試驗場地有很多個,,按照危險性,、保密程度、所需場地類型和規(guī)模,,分散在京師城內(nèi)外周圍以及外地,。
飛行機器的危險性一般,保密程度也不算很高,,但是所需的場地比較大,,選在了城西的大型室外試驗場里。
朱簡炎的司機開車,,載著朱簡炎、朱靖垣,、李銳三人直達試驗場,。
李銳匯合了試驗場的負責人,帶著朱靖垣父子去了存放飛行機器測試設備的倉庫,,查看原有的那些測試飛機,。
最早期的測試飛機,跟后世的成熟的飛機,,外形差異是非常大的,。
從一戰(zhàn)時代到現(xiàn)代,絕大部分飛機的基本結(jié)構(gòu),,都是有典型的縱向機身,,加上橫向的翅膀。
再加上水平尾翼,、垂直尾翼,,以及各種形態(tài)的發(fā)動機,總體設計都是趨向統(tǒng)一的,。
但是早期的測試飛機,,根本就沒有固定的形態(tài),且不說還有撲翼、旋翼,、固定翼三個大的方向,。
所以這個倉庫里面,有疑似可以揮動翅膀的大鳥,,有頭頂著巨型竹蜻蜓的吊籃,,還有中間架著多層翼板的圓框。
不過數(shù)量最多的,,還是那些有金屬框架支撐的,,一層、兩層甚至三層,、四層平直機翼疊加的設計,。
其實這種變化已經(jīng)說明,他們的設計已經(jīng)逐步走向正確的方向了,。
參與設計和實驗的人員,,應該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一定的規(guī)律,純粹的展開的橫直固定翼,,是能夠提供升力的最簡單設計,。
但是他們還沒有找到正確的答案,還在正確的機翼形態(tài)上努力的摸索,。
那些機翼大多只有機翼,,沒有正兒八經(jīng)的機身。
少部分有機身的,,也大多是裝了類似鳥類的頭部和扇形尾巴,,但是頭部和尾巴都無法活動,看上去更像個巨大的風箏,。
大多只有兩個疊起來的機翼,,中間綁上了一個發(fā)動機,前頭綁了兩個螺旋槳,,只是尺寸和機翼結(jié)構(gòu)不完全一致,。
負責這邊倉庫的兩個二十多歲的年輕工匠,跟在李銳身邊看著倉庫里面的東西,,其中一個興致勃勃的說:
“李主事,,今天做什么,撲翼還是旋翼,?”
這邊的工匠也都知道,,李銳其實不太認可固定翼飛機,相對而言更加支持旋翼機和撲翼機,。
其實大部分人都是這種觀點,,撲翼機是對照鳥類飛行,旋翼機可以參考竹蜻蜓,都是確定可以飛的,。
固定翼按理說只能滑翔,,想要飛起來得和風箏那樣,本身要足夠的輕便,,迎上足夠大的風才行啊,。
結(jié)果今天的李銳面無表情的回答:
“今天測固定翼,不過要先改造,,你們再找兩個人過來,,按照我的圖紙要求去準備材料?!?p> 兩個工匠有些意外,,李主事怎么樣測固定翼?那東西真的能飛嗎,?
不過他們就是干活的,,做實驗的主事說要測什么,那就去準備什么就是了,。
兩個工匠拿著圖紙離開,,李銳轉(zhuǎn)向朱靖垣父子:
“兩位殿下,這邊現(xiàn)有的固定翼測試機中,,相對合理妥善的還有五套,。
“主要差異在于機翼尺寸,所用的發(fā)動機重量和功率不同,。
“您覺得用什么標準的來改造比較合適,?”
朱靖垣聽到這個問題,頓時有了另外的好奇的地方:
“李主事,,現(xiàn)在能裝在盾車以及飛機上的發(fā)動機,最大功率是多少,?”
這問題其實有點敏感,,如果是普通人問這種問題,李銳是不可能回答,,或者不會回答正確數(shù)據(jù),。
但是朱靖垣顯然不是普通人,特別是李銳想到鄒炳泰的安排,,就直接說明了情況:
“裝在盾車上的發(fā)動機,,目前的最大功率應該是在八十馬力左右。
“其實它也能裝在飛機上,,只是它的重量相對飛機太重了,,很可能會導致飛機完全飛不起來。
“我們實際測試中,在飛機上安裝過的發(fā)動機,,最大功率是六十馬力的,。
“當然,這架飛機最終也沒有飛起來過……”
朱靖垣眨了眨眼睛,,聽了就感覺好可憐,,自己上輩子的家用汽車都快兩百馬力了,這坦克才八十馬力,。
不過這個世界的馬力,,跟自己原來那個馬力,是同一個單位嗎,?好像還真是……
那是世祖皇帝欽定的“大明公制”單位體系中的功率單位之一,。
一馬力為七十五千克力米每秒,與原世界公制馬力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