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節(jié) 復出的張獻忠
楊嗣昌在明末是個很有爭議的人,,有人說他是好人,,也有人說他是壞人。我覺得沒必要鑒定好壞,,他只是一個普通人,,有能力,,有眼光,,也有著極大的性格缺陷,。
一個成績一般的畢業(yè)生,被老板賞識,,給予了充分的信任,,賦予了極大的榮耀。而他,,正竭盡全力,,報答老板的知遇之恩。但同時,,他嫉賢妒能,不能容人,,自己認定的事一意孤行,,得罪了很多人。我想到了羅貫中筆下的周瑜,,跟楊嗣昌應該是同一類人,。
可能有人會疑惑,為什么楊嗣昌干了這么久,,建樹也一般,,崇禎非但沒怪罪,反而還給他升官,,信任有加,?
這個問題我可以回答——崇禎跟楊嗣昌“有一腿”。所謂“有一腿”,,除了崇禎把楊嗣昌當朋友外,,更多的是二人見識相同。也就是說,,崇禎的態(tài)度也是“議和”,。但是他不能提出來,因為他是皇帝,,他手握的是帝國的尊嚴,。所以,他只能一直默默支持楊嗣昌,,把希望寄托在此人身上,。
崇禎十二年(1639)五月,安分了兩年的張獻忠再次反叛,,羅汝才響應,,戰(zhàn)火再次在湖廣,、河南燃起。
熊文燦聽說張獻忠反了,,立馬命左良玉前去征剿,。事實證明,張獻忠打仗還是有點兒水平的,,他沒跑,,而是埋伏在半路。左良玉一來,,中套了,,被張獻忠殺退。
崇禎很憤怒,,二話不說,,下令撤了熊文燦的職,拉回來砍了,。領導可以砍,,干事兒的可不行——左良玉,戴罪立功,,繼續(xù)剿賊,。
熊文燦是楊嗣昌推薦的,現(xiàn)在被砍了,,楊大人只能擼起袖子自己上,。楊嗣昌當時的身份是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這個身份來對付張獻忠,,算是給足了面子,。
楊嗣昌剛到任,也沒休息,,直接命左良玉上去打,。事實證明,張獻忠不玩兒陰的根本不是左良玉的對手,,被左良玉追著殺了一路,,人死了一路,最后來到四川,。
張獻忠覺得,,四川很安全,而且這地兒山多路少,,打游擊戰(zhàn)最合適不過,。但事實上,看似安全的四川也不安全,因為有個人早已在這兒等著他,。
崇禎一朝十七年,,不乏名將,東北的孫承宗,、袁崇煥,、祖大壽;西北的洪承疇,、盧象升,、孫傳庭,各個身懷絕技,,本領高超,。但崇禎一生僅為兩個人寫過詩,遺憾的是以上名將全部不在其中,。第一人,,是楊嗣昌;第二人,,叫秦良玉,。
秦良玉,中國古代歷史上唯一一位被正史載入將相列傳的女將軍,,也是唯一一位被列入國家編制的女將軍,名將,,巾幗英雄,!
萬歷四十一年,秦良玉的丈夫馬千乘被太監(jiān)誣告下獄,,后病死獄中,。秦良玉因為兒子年幼,于是代領夫職(石柱宣撫使),。后來遼東爆發(fā)遼沈戰(zhàn)役,,秦良玉派弟弟秦民屏前去增援,秦民屏戰(zhàn)死沙場,。
跟盧象升的天雄軍,、孫傳庭的秦兵一樣,秦良玉也有自己的軍隊——白桿軍,。
關寧鐵騎跟八旗軍很像,,都是騎兵,裝備好,,作戰(zhàn)兇猛,,善于奔襲。秦兵剽悍,作戰(zhàn)很有個性,。天雄軍團結,,軍里全是老鄉(xiāng)朋友,領導盧象升的凝聚力強,。白桿軍論戰(zhàn)斗力排不上一,、二名,但卻是打法最詭異的一支軍隊,。
四川多山,,地勢多變,軍隊也極富特色,,武器是以白蠟樹做成長桿,,上配鉤,下配環(huán),,作戰(zhàn)時鉤可拉,,環(huán)可錘。不僅如此,,每名士兵還配有一把腰刀,,一鉤過來沒死的話就一刀結果你。
崇禎十三年,,羅汝才攻夔州,,秦良玉率軍前往,于馬家寨大破羅汝才,,追著殺了一路,,據(jù)說還奪了羅汝才的帥旗,從此時起,,羅汝才部開始逐漸衰敗,,兩年后,因與李自成產(chǎn)生矛盾被殺,。
昔日的造反五巨頭,,高迎祥被殺、劉國能投降,、羅汝才被殺,,只剩下李自成與張獻忠。如今的李自成在陜西深山中喝西北風,,張獻忠在四川與明軍打游擊,。
當時在四川,張獻忠最怕兩個人,,一是四川總兵秦良玉,,二是四川副總兵張令,,見了這二人就跟耗子見到貓一樣,基本都要繞道走,。
這兒提一下張令,,據(jù)記載,此人當時已年過七旬,,尚能開五石弓,,箭法極準,軍中號稱“神弩將”,,比黃忠還黃忠,。(令時年七十余,馬上用五石弩,,中必洞胸,,軍中號“神弩將”。)
崇禎十三年十月,,張獻忠攻重慶,,四川巡撫邵捷春堅持不住,眼下能靠的只有秦良玉和張令,。
張令先到,!
前有邵捷春,后有張令,,張獻忠無處可逃,,打算拼死一搏。
所謂搏一搏,,單車變摩托,。
戰(zhàn)爭的結果是張獻忠大勝,張令戰(zhàn)死,。具體怎么做到的,我查了一些資料,,發(fā)現(xiàn)打敗張令的是張獻忠手下一位剛滿二十歲的小將,,當我知道他的名字時一切就不足為奇了。這位大敗四川副總兵,、“神弩將”張令的小將,,就是后來名動天下的南明第一名將李定國。
張令死后,,隨即趕來的秦良玉獨木難支,,也隨之潰敗。
楊嗣昌聽說張獻忠在四川混得風生水起,,下令左良玉入川征剿,。張獻忠很聰明,,就不和左良玉硬碰硬,領著明軍爬山溝,、繞山路,,四處轉(zhuǎn)悠。
同時,,張獻忠還突發(fā)靈感,,創(chuàng)作了一首打油詩,將官軍狠狠嘲諷了一番:前有邵巡撫(四川巡撫邵捷春),,常來團轉(zhuǎn)舞,。后有廖參軍(參軍廖大亨),不戰(zhàn)隨我行,。好個楊閣部(內(nèi)閣大學士楊嗣昌),,離我三天路。
楊嗣昌很生氣,,下令:全軍給我緊盯張獻忠,,一旦逮住,必須給我殺了,。為了鼓舞士氣,,楊嗣昌還說:“有擒斬張獻忠者,賞銀萬兩,?!?p> 張獻忠將流氓性格發(fā)揮到了極致,也下了一條令:“有斬閣部(楊嗣昌)來者,,賞銀(看看褲兜)……三錢,。”
就這樣,,張獻忠領著楊嗣昌轉(zhuǎn)悠了半年,。半年后,張獻忠決定,,不跑了,。
不跑了?去哪兒,?
襄陽,!
張獻忠明白,跟明軍硬碰硬是沒勝算的,,只有攻下襄陽,,才能致楊嗣昌于死地。
崇禎十四年二月初四,,張獻忠進攻襄陽,,據(jù)說張先生一晝夜跑了三百里,,第二天就到了襄陽。初五,,襄王朱翊銘被張獻忠所殺,,舉朝震驚。
朱翊銘,,名字和萬歷皇帝朱翊鈞很像,,事實上,他是萬歷的兄弟,。也就是說,,按輩分來算,朱翊銘是崇禎的爺爺,。
順便一提,,張獻忠攻下襄陽后,打算再進四川找秦良玉報仇,。后來張獻忠攻下成都,,拿下四川,秦良玉率殘軍駐守石柱,,張獻忠想盡了辦法,,用嘴啃,用手刨,,就是打不下,。直到他死,都沒能攻下石柱,。秦良玉一直守到順治五年(1648),,壽終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