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jié) 暗中的交易
二十年前,,東林黨人左光斗冤死獄中,,直到死前,他都放心不下自己的學(xué)生史可法。二十年后,,史可法登上了歷史的舞臺,,踐行老師的信念。
史可法,,字憲之,,崇禎元年進(jìn)士,時任南京兵部尚書,。
據(jù)說史可法的母親生他時,,夢見文天祥來了他家,接著生下了史可法,。史載史可法長得很黑,,短小精悍。
當(dāng)盧象升征剿農(nóng)民軍時,,史可法正好在其麾下,。由于做事認(rèn)真,沒出什么岔子,,升任戶部侍郎,,最后調(diào)任南京兵部尚書。
一般來說,,在北京混得差,,或者混不了的才來南京,因為南京這地方?jīng)]有皇帝,,沒過多久,,皇帝就把你忘了。不出意外的話在一個位置上干一輩子,,混一輩子就完了,。所以來到南京的要么是被貶,要么是養(yǎng)老,,前途慘淡,。
但是,在當(dāng)時是個例外,?!爱?dāng)時”是指崇禎十七年。
李自成打北京,,多爾袞打山海關(guān),,誰還想在北京待。現(xiàn)在南京成了搶手貨,,就連崇禎想來,,可大臣都不讓,。而且南京兵部尚書是一個有實權(quán)的職位,擔(dān)負(fù)著南京及江南的防務(wù),。
史可法就是這么個情況,,要是在和平年代,只能默默無聞過一輩子,,但命運把他推上了浪尖,。
崇禎死后,其三個兒子被李自成帶到山海關(guān)溜達(dá)了一圈,,回來以后就失蹤了,。
去哪兒了?
不知道,,這是歷史上的一個謎,。
前面說了,當(dāng)時西北和東北雖然鬧得不可開交,,但南方數(shù)省風(fēng)平浪靜,,老百姓的日子過得也是十分滋潤。也就是說,,雖說北京失陷,,但明朝仍占據(jù)半壁江山,有相當(dāng)大的勢力,。
雖說有勢力,,但沒皇帝,由于崇禎的兒子都失蹤了,,就只有另選繼承人,。
最后,在南京附近選出了兩位候選人——福王朱由崧和潞王朱常淓,。關(guān)于這二位,,有必要介紹一下。
李自成在洛陽搞“福祿宴”時,,朱常洵雖然被煮了,,但他兒子運氣好,逃了出來,,成為新一任福王,。朱常淓是萬歷皇帝的侄兒。就血緣來說,,自然是作為萬歷親孫兒的朱由崧要近一些。
但大臣們就是不支持朱由崧,,這里的大臣,,是指以錢謙益為首的東林黨,。
錢謙益與溫體仁二人被崇禎趕回家后,算是上了崇禎的黑名單,,復(fù)出是不可能的,。后來崇禎吊死在煤山,錢謙益知道后傷心欲絕,,保留對前老板的感情,,打算殉國。
錢謙益想了很久,,具體怎么個殉法,?
吃藥?太苦,。
放血,?太痛。
最后錢謙益智商爆發(fā),,想到了一個死法,,不僅節(jié)約錢,還節(jié)省土地,。那時候的地皮雖然沒有現(xiàn)在值錢,,但錢先生的奉獻(xiàn)精神還是值得肯定的。
——跳河,。
簡單粗暴,,尸體都不用處理,直接海葬,。錢謙益和妻子柳如是來到海邊,,撩起褲子,就等“預(yù)備”二字,。干完這一票我們夫妻二人就會名滿天下,,流芳千古,為萬世所敬仰,。
“預(yù)備,。”
一旁的柳如是跳水的姿勢都擺好了,,錢謙益說:“等等,,我先試試水溫?!?p> 測試結(jié)果:水太冷,,不跳了。老板死了不要緊,,換個老板繼續(xù)干,,于是滿懷信心的錢謙益來到南京,。
至于錢謙益為什么不愿意立朱由崧,這還得從五十年前說起,。
當(dāng)時的萬歷皇帝想立老三,,也就是朱由崧他爹朱常洵,但東林黨不干,,說你不能亂了章法,,必須立老大朱常洛。后來爆發(fā)“明宮三案”,,與朱常洵他媽鄭貴妃作對的也是東林黨,。所以東林黨與朱由崧有相當(dāng)長的歷史淵源。
錢謙益中意的候選人是潞王朱常淓,。南京戶部尚書高弘圖,、兵部侍郎呂大器、右僉都御使張慎言,、詹事府詹事姜曰廣紛紛表示支持,。
史可法雖說不是東林黨,但他的老師左光斗是鐵東林,,由于立場問題,,史可法是不會考慮朱由崧的。
朱由崧很著急,,靠人不如靠己,,于是他找到一個人,希望此人可以幫他,。
此人叫盧九德,,是個太監(jiān),他還有個身份——安徽的監(jiān)軍,。之所以盧九德會幫朱由崧,,是因為他曾服侍過朱常洵。
而盧九德監(jiān)督的軍,,是江北四鎮(zhèn)——黃得功,、高杰、劉良佐,、劉澤清,。
這四個總兵所領(lǐng)的是江蘇、安徽的主力部隊,,盧九德向朱由崧建議,,找這四人。最后黃得功,、高杰,、劉良佐表示愿意擁戴朱由崧,,劉澤清本來是跟著大臣走的,,打算立潞王,,但看戰(zhàn)友都走了,也只得依附朱由崧,。好了,,四鎮(zhèn)要求立朱由崧,原因是血緣近,。
大臣們要求立朱常淓,,原因是……反正不立朱由崧!
原因不成立,。
不成立,,那就編一個吧,原因是朱常淓賢明,。
出現(xiàn)了分歧,,一個立親,一個立賢,,雙方拿不定主意,。
但南京的兵部尚書史可法并未說話,史可法不打算立朱由崧,,不僅如此,,還寫了篇文章,名為“朱由崧之七不可立”,,其中包括貪,、淫、酗酒,、不孝,、虐下、不讀書,、干預(yù)有司,。最后總結(jié):在藩不忠不孝,難為天下主,。把朱由崧說得一文不值,,實在夠狠。
至于朱常淓,,史可法當(dāng)然明白東林黨的意圖,,所謂賢明只是幌子。
兩個都不想立,,怎么辦,?
于是史可法在候選名單里加了一個名字——朱常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