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3 內(nèi)丹胎息陽神道
“因此,意外偶遇那老年胡僧,,為脫當時困境,,也確實是受他所救護性命,為報他之恩遂以師徒相認,,一并跟至這京城皇宮中來,,也不過暫時以求安身的權(quán)宜之計耳?!?p> 略微停頓了一下,,李亦璽才接著繼續(xù)道:“至于內(nèi)丹之道更是并未窺得半點玄機,可謂一竅不通,,修道尚不入其門爾,,萬望真人教我,指點迷津,?!?p> “原來如此,道家以烹煉金石為外丹,;龍虎胎息,,吐故納新為內(nèi)丹?!彼抉R丞禎也不藏私,,而是爽利告李亦璽道。
“道家將人體擬作爐鼎,,用以習煉精氣神,,故稱為內(nèi)丹術(shù)。外丹術(shù)指道家通過各種秘法燒煉丹藥,,用來服食,,或直接服食某些芝草,以點化自身陰質(zhì),,使之化為陽氣,。”
“承教,,真人一言真使小子茅塞頓開,,如醍醐灌頂,,勝讀十年詩書!”
李亦璽受其教誨,,心生感念,,乃再三拜謝道:“如若真人不棄,萬望授在下一套內(nèi)丹秘術(shù),,在下便日夜研習,,刻苦努力修煉,來日定然還要將之發(fā)揚光大,,造福濟世萬民,,決不負真人相授之恩?!?p> “我倒是愿意成人之美,而且依我看來,,小法師,,你與我道教甚是有緣,我愿意與你結(jié)下一段善緣,,將來定還能收獲一個善果,,此亦我之私心作祟,”司馬丞禎微微頷首,,似乎早有先見之明,,籌算在胸。
“那多謝真人美意,,小子銘感五內(nèi),,請受小子以師禮叩拜!”李亦璽趕忙從座位上起身,,欲要向司馬丞禎納頭就拜,,行以拜師禮。
“小師父,,恕我不敢當,,師禮就免了,我們只以平輩論交,,我癡長你幾歲,,就擅自作主,尊為兄了,,還望恕我托大之嫌,!”司馬丞禎趕緊起身拉起李亦璽,非常謙恭禮讓,。
“司馬兄,,還請速速教授小弟,,”李亦璽有些迫不及待,干脆棄了繁文褥節(jié)的禮數(shù),,直奔主題,。
“好,為兄這便授你這套《上清經(jīng)秘訣》,,上清經(jīng)云:三洞者一曰洞真,,二曰洞玄,三曰洞神,,各有一十二門,,分為三十六部尊經(jīng),上應(yīng)三清三十六天,,下應(yīng)九壘三十六宮府,。故人頭有九宮,心有九孔,,臍有九神,,形有九戶,三十六所也……”
“……人受生於胞胎之中,,三元育養(yǎng),,九氣結(jié)形,九月神布,,氣滿能聲,,身尚神具,九天稱慶,,太一執(zhí)符,,帝君品命,主錄勒籍,,司命定算,,五帝監(jiān)生,聖母衛(wèi)房,,天神地祇,,三界齊臨,亦不輕也……”
“……所論一理者,,即是一切眾生身中清爭道性,,道性者,不有不無,,真性常在,,所以通之為道,道者有而無形,,形而有情,,變化不測,,通於群生,在人之身為神明,,所以為心也,,所以教人修心即修道也,教人修道即修心也……”
“……道不可見,,因生以明之,,生不可常,用道以守之,,生亡則道廢,,合道則長生也……”
司馬丞禎當面秘授李亦璽《上清經(jīng)秘訣》,此乃道家內(nèi)丹術(shù)修練秘法之一,。
口授完畢,,又令李亦璽當場復(fù)述,如此不厭其煩,,直至李亦璽熟記,,遂才作罷。
好在是李亦璽記憶力超群,,過目不忘,這并沒有花費太多時間,。
司馬丞禎又傳授道:“李兄弟,,習此秘法得至自由進入胎息境界時方入其門也,也就是在習練功法時呼吸有如嬰兒在母胎中不用口鼻而行內(nèi)呼吸的高深境界,,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噓吸,如人在胞胎之中,。止有一息,,腹中旋轉(zhuǎn),不出不入,,名曰胎息,。”
“胎息,?原來內(nèi)丹術(shù)也是依靠胎息進行修練,?”李亦璽似懂非懂。
司馬丞禎指點道:“‘逆修返源’即返于胎息即能斷后天生死之路而掌長生成仙之要,。返于胎息之法,,有行炁、服氣,、存思,、守竅,、存神煉氣、內(nèi)丹等多種,。而其中通過閉息服氣一類調(diào)制呼吸以達胎息境界的功法,,也稱為胎息法。此時神氣合一,,內(nèi)氣潛行,,鼻息若無,似胎之息,?!?p> “怎么入胎息之境?還望司馬兄不要藏私,,如實告我,,”李亦璽追問。
“所謂胎息是指似嬰兒在母體中時的先天呼吸,,三十六咽,,一咽為先,吐唯細細,,納唯綿綿,,坐臥亦爾,行立坦然,。戒于喧雜,,忌以腥膻。假名胎息,,實曰內(nèi)丹,。非只治病,決定延年,?!?p> 司馬丞禎仍是無私傳授:”‘丹田內(nèi)有神龜,呼吸真氣,,非口鼻之呼吸也,。口鼻只是呼吸之門戶,,丹田為氣之本原,,圣人下手之處,收藏真一所居,,故曰胎息,。’這種呼吸法習練時要求意守下丹田,吸氣時意想氣自丹田吸入,,稍作停留,,再意想氣自丹田呼出。稍停再作重復(fù),。呼吸要綿細,、緩慢、均勻,,意守要在若有若無之間,。”
“原來如此,,原來如此,!”李亦璽原本就是明白人,悟性之高,,哪還有不知就理的道理,,因此是喜出望外。
終于習此內(nèi)丹術(shù),,大有可為也,,與外丹術(shù)相配合相和益彰,一內(nèi)一外,,此道家至境陽神之大道也,。
“李兄弟,還望你日后勤加修習,,待至內(nèi)丹入門,,與外丹相結(jié)合,一內(nèi)一外,,相輔相成,,則事半功倍,,道法自然,,可達道術(shù)大成之甚深境界也,”司馬丞禎又當面勉勵李亦璽一番,。
“多謝司馬兄厚意,,教授之恩,終身銘記,,不敢或忘也,!”李亦璽拱手再謝道。
“按經(jīng)旨叩齒思神,,默想念之,,乃得飛昇,勉之勉之,,為兄就等著看兄弟你將來之造化了,,必遠超我輩之所成,,非吾輩所能及也?!?p> 司馬丞禎教授秘法已畢,,算算時間也差不多了:“好了,李兄弟,,今日就到此為止,,它日再得閑暇時,為兄再來叨擾,,或者我們相約一起小聚,,大家坐談?wù)摰啦灰嗫煸眨 ?p> 一時,,司馬丞禎告辭而出,,李亦璽早已是千恩萬謝,將他師徒送出門外,。
自此,,李亦璽開始私下暗中修練內(nèi)丹之道,行胎息之法,,只求早日入門,,與外丹術(shù)相輔相成,內(nèi)外互補,,水火相濟,,陰陽交替。
不過,,好歹是內(nèi)丹術(shù)已經(jīng)得其門而入了,,有了秘法,只要勤學(xué)苦練,,也不怕不能有所成就,。
偶爾有空的時候,李亦璽看酋伏威終日掌控丹爐,,赤膊上陣,,大汗淋漓,一刻也不敢稍懈,,實在是辛苦,,乃私下授以自己的內(nèi)丹秘術(shù),任其勞作時修習,,輔以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