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早朝時,滿殿六品以上文臣武將齊聚于此,女帝請假,,攝政王缺席,中書侍郎也缺席,,朝事由左相郭淮暫代主持。
逢五休二,,意思就是皇帝和大臣也不是每天都上早朝的,,每上朝五天就要休沐兩日,,碰上傳統(tǒng)節(jié)日,,比如重陽,下元,,冬至,,除夕,元宵,,中元,,中秋都是要放假的。
自女帝登基以來,,因有攝政王,,左相右相輔佐朝政,再加上有一些史官文臣盯著,,李嫣鮮少有請假的時候,。
可這段時間以來,也不知是怎么了,,先是攝政王入獄,,后是中書侍郎禁足,再然后就是女帝隔三差五不上朝,,朝臣人人心中都有些疑惑,,卻是誰都不得真相。
其實也怨不得他們,,女帝的后宮終是皇家的隱私,。
為杜絕后宮與前朝勾連干政,早在李嫣及笄之后,,宮正司蔣謹嚴就控制了整個后宮的安防,,一旦查到有宮人往外傳遞消息,,不論緣由一律從嚴法辦。
故而,,云國皇子中毒一事并未傳播出去,,正好杜絕了萬一朝中有人與云國暗通款曲,到時候云國詰問起來,,李嫣還未想好如何應(yīng)對,。
而這一天,朝臣們議論的是兩件不同的事,。
其一,,還是老生常談女帝冊立君后之事,國不可一日無君,,也不可一日無后,,中宮需要有人把持,君后之位空置已久,,再如此下去,,恐生異端。
朝中一些老臣基本上是看著女帝長大的,,先皇仁愛,,惠及子民,只可惜情深不壽,,早早便拋下俗塵飛升而去,。
而先皇唯一子嗣,長公主李嫣一向崇武輕文,,性格乖張,,幸而有攝政王時常在一旁規(guī)勸提點,才不至于女帝長得太歪,。
這次選立君后一事,,朝臣原本以為攝政王還會像從前一樣,站出來對女帝施以規(guī)勸,,卻不想凌允睿對待此事始終閉口不言,,倒是叫一幫大臣摸不透他的想法。
皇家一脈本就子嗣單薄,,李嫣雖然后宮貴君夫侍不少,,但畢竟都是異族和親而來,頑固的老學(xué)究們誰也不想君后之位旁落異族外邦,。
虞國君后必須是身家清白的虞國人,,這樣太子將來才不必受父家牽制。
正因如此,這幫朝臣整日坐立不安,,一上朝就盯著女帝的腰身,,生怕她……
這可真是皇帝不急那啥急。
女帝不發(fā)話,,這事再議也沒有用,。
其二,就是北疆派使團出使虞國一事,。
半個月前,,北疆國主呈上國書,恭賀攝政王戰(zhàn)勝匈奴,,凱旋歸國,,特派使者不遠萬里來我朝國都進獻賀品。
北疆要來使者送禮,,當然是好事,。
只是半個月前,攝政王因獲罪尚且在牢獄中,,當時李嫣見到北疆國主的親筆國書時,,臉色陰沉的能凝出冰來,朝堂上無人敢言,。
半個月后,,女帝又把攝政王放了出來,不但官復(fù)原職,,還命工部大張旗鼓修繕了攝政王府。
如此,,才有文臣諫言,,算算日子,北疆使團應(yīng)該再有幾日就抵達虞國皇都了,。
這是朝廷大事,,萬不可丟了大國禮遇風范。左相吩咐下去,,令禮部尚書務(wù)必按照規(guī)制典議安排好北疆使團的一應(yīng)事務(wù),,辦妥此事。
于是,,等朝會散了,,左相立即寫了封奏疏,將朝會上所議之事詳盡于表,,托內(nèi)監(jiān)總管呈送至宣政殿女帝面前,。